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缺失及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第6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 16 2005总第218期Journal of Nor theast Nor 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Sum N o 1218

[收稿日期]2005-08-0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0规划课题(项目批号:02JA880011)、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4023) [作者简介]曲铁华(1962-),女,辽宁铁岭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李娟(1976-),

女,吉林通化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助教,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缺失及启示

曲铁华,李 娟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科学方法的传授引导和

科学活动能力的锻炼加强,从而形成综合的科学观,最终达到科学精神的形成。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统领,

形成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核心要求,也只有在科学精神的统领下,科学教育才能有实效性。但是中国近代

科学教育的突出问题是在教育过程中缺少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形成不是抽象的,要在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

知识传授过程中和科学方法训练中获得和体现。反之,科学教育中就不具备科学精神。

[关键词]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科学精神;缺失;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5)06-0123-07

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统领,形成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核心要求,也只有在科学精神的统领下,科学教育才能有实效性。在中国学堂中正式学习西方近代科学的历史已过百年。科学在中国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名词。但是在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中,科学生长和发展的灵魂科学精神却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缺失进行反思,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今天的科学教育还远没有过头,科学精神在中国还没有坚实的根基。提升科学精神的作用,加强科学精神教育,在社会大背景下,应该给学校科学教育以正确、全面的科学观的引导,为科学精神的培养创设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

一、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缺失的表现

科学精神的形成不是抽象的,要在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知识传授过程中和科学方法训练中获得和体现。反之,科学教育中就不具备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缺失的标准是难以量化衡量的。但是,针对科学精神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中缺少科学精神的重要表现是对科学教育的认识偏颇,在教育过程中主要停留在传授科学知识层面,缺少科学方法的训练。

(一)以科学知识代替科学的教育观

对科学的全面认识是形成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基础。中国近代对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视一再加强。近代几个学制的颁布是一个不断加重科学教育地位的过程。但是,在重视科学教育的同时存在这样的问题:人们往往以科学知识教育代替科学教育的全部,对于探究实验的科学方法,创新批判的科学精神被排斥在科学教育之外。#123#

产生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在我国近代社会,人们对于科学这一内涵及其丰富的概念了解很少。对于近代社会民众的科学教育观,梁启超曾有一段精辟形象的论述:/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结果的价值,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他们只有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化学,,等等概念,而没有科学的概念。0[1]近代民众对科学教育的看法极其肤浅,对科学教育的认识本身是一种简单逻辑相加的思维模式,缺少本质的探究。这种科学教育观的直接后果是/学校中的科学教育只是贩卖知识,学生在年纪轻的时候听惯了这些结论,都以为是推诸万物而皆准的话,结果只是养成了独断的精神。这真是科学教育所得的最-不科学的.结果,决不合乎科学精神。0[2](P228)这种科学教育观满足于科学知识的获得,忽视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是科学精神缺失的首要表现。

(二)功利主义的科学教育取向

从科学教育最初进入中国官办学堂时起,人们接纳的就是科学内涵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科学知识和技术内容中,吸取接受的是能计算、能使用、能转化为生产的内容。

洋务运动半个世纪以来,洋务学堂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在高级实用人才上,学习的知识都是与现代资本主义工业和现代军事密切相关的内容。在洋务教育兴办近半个世纪之后,1902年和1903年清政府颁布5壬寅癸卯学制6,规定中小学开设理化科。从此,博物、物理、化学、算学这些科学课程进入中国学校。5壬寅学制6规定中学的教育目的是/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柢为宗旨。0这一目的紧紧围绕着/实用0和/升学0进行。1911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废除清末教育的读经科和奖励出身制度、取消文理分科,但在科学教育的其他方面没有多大变动。/五四0运动之后,讲求科学与民主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时尚,科学教育被明确为/人生所必须之知识、技能0。1922年新学制直接受到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学制中科学教育的实用性更为突出了。掌握各种与生活有关的科学知识被认定是拥有完美幸福生活的保证。

然而,虽然政府和教育家们一再强调科学的重要性,不管是从国家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个人和谐发展,过幸福生活的角度,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学校之中所谓科学教育,,,仅为书本的研究和公式的记忆而已。0[3](P50)实际上对于个人来说,科学的价值也许更多的是谋生的手段。而在中国近代社会,对统治之术的重视要远远大于对技艺的重视。/功用0和/有用0的口号失去意义,由此,枯燥艰深的科学知识更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的教育中,看不到科学精神所带来的创造、创新和好奇,只有死气沉沉的无意义的记忆和背诵。

(三)科学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匮乏

科学实验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科学精神,就是/凡事必加以试验,试之而善,则守之勿失;其审择所归,但以实效而不以俗情私意羼之。0[4](P165)

虽然科学实验对于科学教育来说非常重要,但近代中国的课堂上,科学教育基本上沿袭经学教育的方法,灌输、呆读死记是主要形式,科学实验和探究教学少之又少。当时有教育家对天津高等专科学校中学部地理教学记录是:/五年级教授外国地理,用商务印书馆瀛环全志,此书已旧,,,教员端坐,持书顺讲,注重文字,而略于大势,,,学生有地图而教员无之,且不知利用黑板,,,地理教授之精神,全归于消灭矣。0[5](P406)在当时条件优越的学校中尚且如此,全国教育情况可见一斑。

能够具备科学教学设备仪器的学校少之又少,这在客观上极大地阻碍了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清末新学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设备极行简陋0,虽然经过几十年兴学,民国时期的理化教育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对于这一状况,1919年2月8日,教育部正式颁布5中学校应增进理科教育办法训令6,规定/中学校理科教授之设备,宜视地方财力所及,力求完善。05训令6指出当时的教育状况是/向来习惯多讲演,少实验,卒至兴味绝少,毫无效果。0在这种环境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理化教育中都很难意识到科学精神的重要性,科学教育的精髓科学精神也很难培养起来。

在诸多教育令的催促下,缺少科学仪器设备,教学方法呆读死记的状况仍然没有多大改观。1923年恽代英在5学术与救国6中又一次批判了科学教育的问题:/今天中小学没有仪器标本,仅仅教授学生一些简单枯燥的原理原则,使学生觉得比学古文还没有趣味。0

教学方法的不科学直接原因是缺少教学设备,而教育设备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教育经费不足。中国近代一直处于动荡之中,连年战乱,内忧外患,从全国范围来看,近代新学堂的发展一直处于/经费拮据, #

12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