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1.总论
1.1规划提出背景
“十二五”期间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环境压力也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境质量也将不断提高。
而“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时期,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并实施,是确保县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的重要保障。
“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
第一,生态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十三五”期间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总量控制。现在国家在强调能源总量控制,特别是煤炭总量控制、耕地总量控制(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制度)、水资源消费总量控制等。二是结构优化。从能源结构优化来看,主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等,同时尽可能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还有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结构优化。三是效率提高。不仅是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而且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效率也要提高。
第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涉及两方面:一是环境污染治理,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此外,还要注重
一些新污染的治理,比如说光污染、声音污染、电子垃圾污染等的治理。二是生态建设。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荒漠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第三,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包括四个基本内容。一是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三高”产业。二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绿色低碳产业,将生态建设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统一。三是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四,生态空间。生态空间需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主体功能区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二是国土整治,包括防治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问题。三是推进新型绿色城镇化,包括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
第五,生态社会。生态社会建设重点也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态文化建设,即要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问题。二是进行生态行动,让机关、企业、居民各个方面都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三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
1.2目的和意义
本规划以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按该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弄清辖区内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提出“十三五”期间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目标的对策及措施,切实处理好“十三五”期间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为建立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1.3编制依据
1.3.1国家和地方环境、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1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条例》(1994.10.09)
《滇池保护条例》(2002.01.21修订)
《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2.11.25)
1.3.2环境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5190-94
1.3.3规范性文件
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违法违纪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及实施意见的通知(环办[2004]109号)
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环发[2007]195号)
1.3.4 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1.3.5 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规划
1.4指导思想和原则
(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县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科学合理的进行功能区划,以环境功能区划为基础,提出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方案,针对不同的环境功能分区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提出环保政策、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规划要切实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对整个县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进行全面整体规划部署,但又要突出重点,对饮用水源重点保护;(3)服从整体,协调配合的原则。本规划服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并与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
(4)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有机统一原则:规划方案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应体现前瞻性,突出宏观指导性,同时有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