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与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崇“有”论
• 裴頠《崇有论》 • 裴頠(267-300),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山 西绛县人,西晋时期哲学家。 • ‚深患时俗放荡,不尊儒术,何晏、阮籍 素有高名于世,口谈虚无,不尊礼法,尸 禄耽宠,仕不事事……乃著‘崇有之论以 释其弊’。‛ 《晋书·裴頠传》
(二)崇“有”论
• 《崇有论》认为,现实世界的“宗极之道 ”是“有”,所有的事物都以“有”为体 ,所谓的“理”,也是以“有”为体的。 • ‚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形象著分, 有生之体也……理之所体,所谓有也。 ……故大建厥极,绥理群生,训物垂范, 于是乎在,斯则圣人为政之由也。‛《崇 有论》
• “玄”在《说文解字》中解作“幽远”, 其本义是“黑而有赤色”。按照《说文》 的理解,所谓“玄”就是“象幽而覆之” ,意思与王弼所说的“天道”的“深微” 相似,在《老子》中,“玄之又玄”的就 是“众妙之门”,就是“道”的根。当那 些抽象深微的哲理讨论成了思想的潮流时 ,这种思想的潮流就被称为“玄学”。
(二)崇“有”论
• 对老子“有生于无”命题的否定: • ‚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 ‘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词,岂有以而然哉! ‛ • 对“贵无论”的批判: • ‚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自生而 必体有,则有遗而生亏矣。生以有为已分,则虚 无是有之所谓遗者。……由此而观,济有者皆有 也,虚无奚益于已有之群生哉。‛ • 裴頠得出结论: • ‚有‛才是世界的本原,是‚道‛的本性。
魏晋玄学与美学
壹 何为魏晋“玄学” 贰 玄学的产生
叁 玄学的主题 肆 玄学中心问题 伍 魏晋玄学对美学的影响
一、何为魏晋“玄学”?
• 魏晋玄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历程中的一 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古代哲学在两汉粗浅 的经学和荒诞不经的诚讳之学的基础上逐 渐走向成熟和理性。 • ‚玄学因于三国,两晋时创新光大,而常谓 为魏晋思想,然其精神实下及南北朝(特别 南朝)。‛《魏晋玄学论稿》汤用彤
• 汤用彤总结玄学的产生的两点原因为: • (一)研究《周易》、《太玄》等而发展出的一种“天道 观”; • (二)是当代偏于人事政治方面的思想,如现存刘邵《人 物志》一类那时所谓“形名”派的理论,并融合三国时流 行的各家之学。这二者才是“玄学”所以成为魏晋时代特 有思想的根源。 • 而“自然”与“名教”之辨 以至体用本末的关系,以及“ 最理想的圣人的人格应该是如何”的讨论,都成为最重要 的问题、“新学”(玄学)的骨干了。(魏晋时代“一般 思想”的中心问题为:“理想的圣人之人格究竟该怎样? ”因此而有“自然”和“名教”之辩)
• “玄学”一词,在晋代已经出现。但学科意义上的 玄学出现较晚,当在南朝刘宋时期。 • 据《世说新语· 文学》记载:‚何尚之为丹阳尹,更 置玄学于南郊外,一时名士慕道来游。‛ • 又《宋书· 隐逸· 雷次宗传》云:‚(宋文帝)元嘉十 五年,征次宗至京师,开馆于鸡笼山,聚徒教授,置 生百余人,会稽朱膺之、颖川庾蔚之并以儒学,监 总诸生。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 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建。‛
• 一般认为,玄学以《周易》、《老子》、《 庄子》这三本经典为理论材料或理论框架, 所以被称为“三玄”之学,“三玄”的记载 最早见于《颜氏家训.勉学》: • ‚洎于梁世,兹风复阐,《庄》、《老》、 《周易》总谓三玄。‛(王利器:《颜世家 训集解》,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87页.)
二、玄学的产生
• 王弼玄学在“以无为本”的基础上,建构了体系 的本体论,直接推动了理论抽象思维的发展和理 性哲学思辨性的提高。 • ‚王弼依此方法将汉易象数之学一举而廓清之, 汉带经学转而为魏晋玄学,其基础由此可以奠定 矣。‛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 P26
• 嵇康: • 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正始玄风的代表人物 何晏、王弼是在自然观方面讲贵无;阮籍、嵇康 是在社会思想方面讲贵无。这种贵无表现在对于 名教的批判,所以他们是互相补充的。 • “声无哀乐”是魏晋玄学著名论题。这一时代背 景孕育出了嵇康的音乐本体思想。 • ‚夫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 ,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于 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治乱,其体自若, 而无变化。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 戴明扬:《嵇康集校注》
• 玄学致力于调和儒家与道家之间的关系。《晋书· 王衍传》曰:“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皆祖述老庄。 ”干宝《晋纪· 总论》曰:“学者以老庄为宗。”从 “祖述老庄”和“以老庄为宗”可以看出,玄学是 以阐释和发挥先秦老庄道家思想为根本宗旨的,但 玄学并不是先秦道家之学的简单回归。 • 汤用彤认为,玄学是折衷儒道之学。“王弼为玄宗 之始,然其立义实取汉代儒学阴阳家之精神,并杂以 校练名理之学说,探求汉学蕴摄之原理,扩清其虚妄 ,而折衷之于老氏。”
• 从王弼、何晏“贵无”,到郭象、向秀“崇有” ,无论是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秘康的“越 名教而任自然”,最后到郭象的“名教即自然”。 尽管玄学家们的思想不尽相同,但都是在以自然为 本的基础上来理解天人关系。
四、玄学中心问题
• 袁宏《名士传》把魏晋时期的名士分为“正始名 士”(何晏、王弼)、“竹林名士”(阮籍、嵇康 )、“中朝名士”(郭象)这实际上就是把玄学的 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玄学家们对于有、无的了解有所不同,因此就分 为三派,都是围绕有无问题立论的。一派是王弼 、何晏的“贵无论”,一派是裴頠的“崇有论” ,一派是郭象的“无无论”。
‚得意而忘象‛
•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 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现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 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 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 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周易 略例》 • 言是象的工具,象是意的工具。为了得到纯粹的 义理,不能执着于象这个工具。‚然则忘象者乃 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 象在忘言。‛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
• 从东汉清议(对现实的政治批评,对人物的批评)到魏晋 ,士大夫受到政治上的压力,使人说话小心,语及玄远, 有意地脱离实际。 • 东汉奖励名节,其流弊乃至不近人情的苦节,有欺世盗名 的伪节,魏晋玄谈,重老庄出世之学,不谈孔孟的礼教, 由拘谨复为旷达,对于东汉的风节的流弊有校正的作用。 • 政治衰乱,改朝换代太快,人的生命财产无保障,老庄的 颓废、为我、厌世之学易入人心。 • 在思想上,从杨雄、横谭、王充、仲长统以来,道家思想 逐渐抬头,为后来的玄学准备好了道路。 • 佛学东来,其出世的思想也帮助鼓动了玄学思想的发展。 • ——宗白华:《中国哲学史提纲》P164
名教与自然
• 何晏、王弼:名教出于自然
• ‚自然一语本有多义,王弼主万象之本体贞一。故天地运 行虽繁,而有宗统。‛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
•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 ‚夫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章为五 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于天地之间,其善与 不善,虽遭治乱,其体自若,而无变化。岂以爱憎易操, 哀乐改度哉?‛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一)贵“无”论
• 王弼:
• 著有《老子道德经注》、《周易注》、《论语释 疑》、《老子指略》、《周易略例》,系统阐述 并论证了‚无‛的概念,为魏晋玄学的真正确立 奠定了理论基础。 • ‚凡有皆始于无‛(《老子注》),并指出‚无‛就 是‚道‛。他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 无不由也,况之日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 《论语释疑》)
(一)贵“无”论:
• 何晏: • 著有《论语集解》、《道德论》等,在理论上首次 提出‚贵无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通过‚无‛ 而生成,‚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 无以成‛。
•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多, 无往无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形成, 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 爵而贵矣‛。 ——(《晋书· 王衍 传》)
• ‚造物者无物,而物各自造,知有物之自造而无 所待,则罔两之景,有景必有形,若自然而并生 ,俱出而俱没,岂有相资先后之差哉?万物不为 而自尔,各无待于外而同得,乃天地之正也。‛
• ‚若责其所待而寻其所由,则寻责无极。卒至于 无待,而独化之理明矣 ——郭象《庄子注》 • ‚外不资于道,内不由于己,掘然自得而独化也 。‛——《大宗师》注 • ‚夫相因之功,莫若独化之至也。故人之所因者 ,天也;天之所生者,独化也。‛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
• 盖王弼贵无,向、郭则可谓为崇有,崇有者则主物之自生 、自然(见裴頠《崇有论》)王弼与向、郭均深感体用两 截之不可通。故王谓万物本于无,而非对立。向、郭主万 物之自生,而无别体。 • 王之所谓自然与向、郭亦颇有不同。自然一语本有多义。 王主万象之本体贞一。故天地之运行虽频,而有宗统。‚ 物无妄然,必由其理。故繁而不乱,众而不惑。‛(《易 略例·明彖》故自然者,乃无妄然也。至若向、郭则重万 物之性分。物各有性,性各有极。物皆各有其宗极Hale Waihona Puke Baidu而无 使之者。故自然者即自尔也,亦即块然、掘然、突然也。
(三)无“无”论
• 郭象:(252—312),字子玄,今河南洛阳人,西晋 时期著名玄学家。著有《庄子注》、《论语体略 》 • ‚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晋书·郭象传 》 • 对“贵无论”的批判: • ‚庄子之大意,在乎逍遥游放,无为而自得。‛ • ‚物之生也,莫不块然而自生。‛ • ‚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 •
• 郭象、向秀:名教同于自然
• 郭象在他的《庄子注》中说明本书的宗旨是‚明内圣外王 之道‛,‚内圣‛就是要顺乎‚自然‛,‚外王‛则主张 不废‚名教‛,主张‚名教‛合乎‚自然‛,‚自然‛为 本为体,‚名教‛为末为用。
五、魏晋玄学对美学的影响
• 魏晋玄学对美学的深刻影响。魏晋玄学的思辨, 为这一时期的美学提供了形而上和方法论的基础 ,大大推动了这一时代文学艺术和美学的发展。 稽康的《声无哀乐论》、陆机的《文赋》、刘勰 的《文心雕龙》、《世说新语》上明显受着玄学 的影响。魏晋及其以后的文艺批评,经常能够用 非常精炼的语言一下抓住不同艺术家及其作品的 特征,并且使人感到体味无穷,这同魏晋发达的 审美性人物品藻分不开。
三、玄学的主题
• 魏晋玄学所讨论的问题有很多,如自然与名教、有无、言意 、本末、才性等等。 • 玄学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讨论人生问题、政治问题和精神境 界问题,把有与无的关系作为玄学的主题与把自然与名教 的关系作为玄学的主题其实只是一体两面,只是角度不同 。自然为本、为无,无不是虚无空洞;名教为末、为有,而 有无本末这种玄学的本体论实质上是对于自然与名教关系 所作的哲学论证。玄学家们正是通过有无本末之辨建立起 一套本体之学,用来论证自然与名教的关系,力求把它们结 合起来,使之圆融无碍。魏晋玄学吸取了道家思想,从本体 论这一角度来讨论天人关系,以天为自然,同时又坚持儒家 的人生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理想,以人为名教。所以,魏 晋时期天人关系的具体形式就是自然与名教的关系。玄学 以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为主题就是要解决当时普遍存在的各 种矛盾,从理论的高度来消除这种忧患。(参见启迪:《‚ 两岸谈玄‛综述》,(孔子研究》,1994年第3期.)
• 可见,魏晋玄学尽管体系博大,内容精深,但始终贯穿着一条 主线,即“自然与名教之辨”。“名教”是指儒家伦理纲常 、名分等级、道德规范、礼法教化等社会伦理原则。“自 然”这一范畴具有多义性,内涵十分丰富。 • “新学”(玄学)人们的结论是圣人方可以治天下,所谓 “圣人”者,以“自然”为体,与“道”同极,“无为而 无不为”。这种“圣人”的观念,从意义上讲,便是以老 庄(自然)为体,儒学(名教)为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