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发展的现实依据和战略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育发展的现实依据和战略选择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仅举几例:我国1998年年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73%,2000年基本实现“普九”,从义务教育法颁布的1986年算起,只用了14年时间,即使从建国以来算起也只用了50年,而德国用了128年普及8年教育,日本也用了30多年才普及6年教育。如果考虑到我国的人口因素,那么,在近13亿人口的大国普及基本教育确实是伟大的社会工程,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应该是辉煌的篇章。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1998年达到632万人,毛入学率为9.2%(老口径为7.1%),以老口径计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提高到7%,我国用了10年时间,而世界发展中国家则平均用了20年时间。这些事实说明我国教育发展的速度是相当快的,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为21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例如我国1998年的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9.2%,低于1995年世界平均16.2%),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仍然是21世纪初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务。

我国教育发展战略选择的基本依据是教育的供求关系,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相对不足的教育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存在着拉动教育扩展规模的因素:

(1)人口因素:人口基数大,年轻型人口结构存在超大规模的教育需求;

(2)经济社会因素:工业化、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使教育需求向高质量、高层次教育上移;

(3)体制因素:长期沿袭的“准干部教育”制度和包就业的人事制度,助长追求高学历的社会心理;

(4)文化因素:独生子女比重大和重学历的东方文化传统,增加了学历教育的社会压力,等等。

教育供给能力受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撑能力和居民承受能力的制约。这种供求矛盾的突出表现是:

1998年我国人均公共教育经费为167元/折合20.2美元),生均公共教育经费945元(折合114.4美元);1995年世界人均公共教育经费为241美元,生均公共教育经费为1273美元,在以如此低水平的投入支撑现有教育规模的条件下,如何回应社会持续增长的教育需求?这是我国教育发展战略选择的基本问题。根本出路是通过改革,扩大教育资源,同时要合理地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各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有效教育需求;也

就是世界银行在其(中国21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政策纪要报告中提到的,要实现“公平、效率、质量”三个基本目标。这就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全局的关系:

1.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主要是指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从保证教育公平和提高民族素质的角度,普及义务教育无疑是基础工程,国家也明确把“普九”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从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创建国家创新体系的角度.高等教育在提高民族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方面居于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在“普九”目标逐步实现,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热”的情况下,很容易把关注的热点转向高等教育。处理好这个关系,首先要准确判断“普九”的现状,关键是不要把普及教育误认为是一次性验收,而是作为满足全民基本学习需求,真正接受现代社会必需的基本教育。我国到20世纪末基本“普九”的标准侧重于保证教育机会和最低的教学条件,即使以现行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来衡量,1995年全国还有73.98%的小学和53.59%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未达标;65.8%的小学和57.43%的中学.图书设备未达标;79.72%的小学和57.07%的中学,教学分组实验仪器配备未达标。这些数据足以说明现阶段的“普九”是低标准的普及教育,需要巩固和提高。如果在当前“高教热”的影响下,不适当地过早把重心高移,会造成义务教育滑坡(如有些地方近年初中辍学率上升),这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而发展高等教育对于提高国家科学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包括对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可能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这里的关键是把握“度”。美国总结其200多年的教育发展过程时,把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让尽可能多的人,受到尽可能多的教育;让所有的人受到基本的教育,让尽可能多的人受到更多的教育;让所有的人受到尽可能多的教育。我国现在可能处于他们说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在保证所有的人受到基本教育的同时,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高等教育机会。因此,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要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不同的地区将根据普及教育的进展,决定提高教育水准的进程。 2.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的重点无疑是质量,整个教育工作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但是,由于我国原有的教育基础薄弱.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有一个数量扩展的过程,尤其是高等教育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从国际比较和我国现实看,我国正在进入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阶段:

(1)国际上许多国家

在人均GNP超过1000美元时,高等教育有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

(2)一般国家在实现工业化时,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以上);

(3)居民收入从温饱进入小康和宽裕阶段,教育支出在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上升,教育支付能力

(4)教育普及程度提高,社会教育需求向高等教育转移,同时也提供了充足的生源,等等。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呈现出这些特征,高等教育的积极发展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高等教育的扩招正是反映了这种要求,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增长的需求;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准备和储备人才;有利于缓解高考升学竞争,为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推迟就业。缓解就业矛盾;有利于启动教育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从社会反响看扩招的意义是积极的。当然,由于扩招准备工作比较仓促,配套的政策措施有待完待,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人认为主要有:

(1)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持续协调发展。2000年扩招43万,年增41%,属于超常规发展,今后仍将扩大规模,年递增率应该同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一致,同其他层次和类别的教育发展相协调。

(2)如何加快改革,形成政府宏观指导下的市场调节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的机制,突出的是改革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到位,使高校招生成为在政府指导和市场导向下的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政府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和调整工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3)如何完善评估监控体系,保证数量扩展过程中的基本教育质量问题。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都要注意:是只讲数量。不坚持基本质量以牺牲基本质最求发展,这种发展是不能持久的,对社会和教育都会产生有害的后果;二是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