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
日本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
近二十年来,日本的儿童数量不断减少,师范毕业生能找到教师工作的比例在过去的十年里也随之不断减少,到1999年仅为32%。
为了适应现实,从1998年开始,教师教育机构在三年的时间里,从15000减少到10000所,其4J,大部分机构改变了目的(不再是为了教师资格认证)。
2001年所有学教育的师范生中大约有40%的学生所学的课程与教师资格无关。
小的教师教育机构正在不断合并,他们希望通过合并来丰富自己的专业项目,以扩展课程,提供各种类型的培训。
国立大学私有化:国立大学在2004年全部实现私有化。
私有化以后,大学更自由了,但是也必须自负盈亏。
政府的支持不断减少,迫使包括教师教育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不断减少招生和员工,严重影响了这些机构的发展。
(二)教师教育课程和资格认证认识到日本传统教育在各个方面的不足以后,教育大臣强调指出.有必要鼓励“生育热情”,并在与中央教育委员会协商后,从1996年起把这一点作为了教育政策的核心概念。
其首要任务就是将新、老教师培养成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
在教师培训和认证方面最近的进展是,1997年引进了一项《爱心体验特别法》(即eciall*aw on Caring Experienccs)。
根据该法,1998年后入学的大学生.想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在社会福利机构帮助残疾人和老人,有至少7天的爱心体验。
其目的是使小学和初中的教师认识到社会意识和人类尊严的重要性。
1998年日本修订了教师认证方式,包括为了应付日本教育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如爆炸事件、校园暴力、拒绝入学等,提高专业科目的重要吐。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为了适应教育观念的变化,教师教育课程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包括训练教师独立、积极地处理工作问题和学生烦恼的能力。
在教师认证体系中,教学科目从40个学分减少到20个学分,相反专业科目的学分从19个增加到31个。
同时,在内容上强调教学职业的重要性,一系列与环境保护、人类种族、老龄化社会、促进和平有关的课程变成了必修课。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试题及答案
中外基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动员阶段、—阶段、实施阶段和巩固反思阶段。
1.实验2. ----------- 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 •培养目标3. 英国政府强调通过基础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掌握的、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六项基本技能分别为:交流、数的处理、信息技术、——、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3.合作4. 进入20世纪70年代,课程涵义的重大变化趋势之一是:从强调单一的教材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 一四因素的整合。
4.环境5・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课程标准融认知性教育目标、情感性教育目标和()-教育目标为一体。
5.技能性6. 美国当代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理学家--------- 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6.卡尔•罗杰斯7.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理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理念”发展到重视发展学生智力的“智能教学理念”,再发展到重视学生---------------- 的“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阶段。
7.全面发展&我国德育方法与途径变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受体转向主体;从平面转向立体;从工具价值转向价值。
&目的9.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改进功能、研究功能。
10. 校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包括:分权管理、参与式管理和----------- 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
10・自组织1-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全面性、1.普及性2. 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着手制定的----・提出了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构想。
2.《美国2061计划》3.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英国政府颁布了 -一-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办学思想及管理模式,被视为英国教育改革的里程碑。
外国教育史 日本近现代教育
第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技术教育是日本近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资产 阶级工业发展的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教育类型。 日本在向西方国家学习时就注意到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明治 初年,就在东京虎门设立了工学寮;这是日本最早的一所工 业学校。继而在扎幌设立了农业学校、东京银座设立商业学 校、提倡职业教育。 在明治初年,职业教育发展并不迅速,因初等教育属于草创 期,缺少职业教育基础,同时工商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对此 并无迫切要求。但是,随着初等教育的发展和工商业的进一 步繁荣,职业技术教育才发展起来。 职业教育的早期开办显示出日本教育者的先见之明。为日本 工商业发展提供需要人才上显出了主动性。
(一)日本明治维新前的教育情况 1、幕府教育机构:
幕府直辖的教育机构中,成立最早的是昌平坂学问所(1631 年),它主要以传播儒学为主要内容,是学术研究和教育的 中心。 1793年以研习“和学”为内容的和学讲习所也属于幕府管理, 它排斥佛学、儒学和兰学等。 在十九世纪前半期,开设了许多传播自然科学和“兰学”的 教育机构,如开成所是传授自然科学和外国语言的学校、教 授荷兰医学的医学所、训练军事技能和海军的军舰操练所等 等。 这些设立较晚的学校,后来一些改组为日本近代大学。 幕府学校招收社会上层人士的后代,培养社会的高层次管理 人员和研究人员。
局限:
由于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推行的资本主义的改革, 故其带有很大的不彻底性,改革虽使日本走上了资 本主义的道路,但仍保留了大量封建主义的因素: 由于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封建思想还有着广泛的 生存土壤; 日本传统文化“大和魂”——“和学”的根深蒂固, 使武士道的穷兵黩武和“军刀崇拜”、“发扬军威” 思想依然保存. 使日本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发展就带上了封建的军国 主义性质。日本的社会发展和历史特点使其近现代 教育带上浓厚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特征。
日本学前教育第一节
内容:
幼儿园是保育机构辅助家庭教育
放宽入学年龄限制,将保育所纳入幼儿园体系
保育时间更灵活,全日制或半日制均可 规定幼儿园园长和保姆的任命资格,享受国家 “委任官”待遇
影响:使学前教育逐渐制度化,促进育儿园的发展, 幼儿园数量显著增多,但是分布不平衡,有些规定 未能付诸实施
战争中的学前教育
幼儿园和保育所大量倒闭或停办 国内推行法西斯教育、武士道精神、军国主
)
D.第四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A
发表演讲,宣称儿童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独立人格的独
立体,不应由成人随意摆布的是日本教育家( ) A.福泽谕吉 B.谷本富 C.土川五郎 D.东基吉 B
1949年日本公布法令将幼儿园的教师称为( A.教员 C.保育员 D
)
B.保姆 D.教谕
幼儿园主要任务
提供适当环境 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培养幼儿自立心和与 人接触的能力,使幼 儿可以和他人相亲相 近、互助生活。
培养幼儿健康的身心,使幼 儿具有独自进行健康、安全 通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 生活的能力。 感,培养幼儿丰富的感 性和表现能力,进而丰 富他们的创造性。
培养其在生活中 对周围环境的好 奇心和探索心。
义思想
灌输“忠君爱国”、“皇民感情”、“炼成
皇国之民”等反动思想,对学前教育产生不 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二、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战后日本的幼儿园和保育所迅速普及原因有: 1.法律法规的保证:《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 《学校教育法》的内容:幼儿园是正规学校的一种, 以满足3岁至小学的幼儿为对象,以保育工作和促进 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规定了实现教育目的的五项 目标及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教育内容
日本教师教育制度的政策及近期改革
证书种类
所需资格
专修资格许可证
基本资格 拥有硕士学位
要求在大学取得的最低学分
有关教科的科目
有关教职的科目
有关教科或者教 职的科目
有关特支援教育 的科目
六
三五
三四
二战后日本教育制度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教育制度的发展从二战到现在,日本的教育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本的高等教育走过了1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战后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从完全模仿美国模式到根据自己国情,己形成了一整套相当完备的高等教育制度。
以明治维新时期1872年《学制令》的颁布与实施为标志的日本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距今有着130多年的历史。
二战后,日本以美国模式为基础进行了体制改革,其规模才不断扩大,质量也逐步提高。
伴随“亚洲的明珠”式的经济高速发展,其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优先发展。
下面分点论述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
1 日本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沿革目前日本通过一系列大学改革,不但建立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还形成了完备的高等教育制度和体系。
1.1 高等教育制度体系完善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高等教育法律制度、教育结构、招生考试制度、学术管理制度、教师制度和财务制度等,可以说是体系完善,层次分明。
日本高等教育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学校教育法》、《大学设置基准》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的基本法律;规范国立大学的相关法律;以《私立学校法》、《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为主要内容的指导私立大学的有关法律;育英奖学的法律制度等。
高等教育机构包括: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大学和大学院;根据其设立形式,大致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3种。
高等教育财务制度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国立高等教育财务、私立高等教育财务等。
日本现行的大学招生考试是实行“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和各大学的个别考试,通过这两种考试来综合考察考生的学力、能力和适应性等,日本招生考试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考试机会的复数化、选拔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尺度的多元化。
日本大学内部进一步强化学术权力的基础已经形成,其校内学术管理更洋溢着鲜明的特色。
日本的教师教育管理在其教师教育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
日本高等教育的教师制度主要包括教师的行政管理制度、教师的晋升制度和教师的任期制度等。
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一、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发展历程回顾日本对“信息教育”的讨论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的,从研究初期就以人文社会学中包含的信息学观点进行探讨,并沿着此线索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30多年,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一)中小学信息教育提出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开展信息教育的重要性。
1986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第二次会议中,提出了“信息运用能力”这个概念,提出学校教育要培养“能够自主地选择和使用信息和信息手段的个人基本素养”,要与“读、写、算”并行作为基础素养。
(二)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信息教育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日本信息教育是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内容的。
日本在1992年制定的学习指导要领中,以计算机等相关内容为中心,确定了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内容:小学阶段将计算机作为教具,是学生习惯并喜欢使用;初中阶段在选修课程“技术与家庭”学科中设置了“信息基础”,同时在社会、数学、理科、保健体育等学科设有相关内容,寻求计算机的有效运用[1]。
(三)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体系化阶段20世纪末,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中小学信息教育系统。
1997年10月发表的协力者会议的第一次报告“面向体系化信息教育的实施”中,明确提出在小学、初中、高中进行信息教育的三个目标:(1)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2)对信息的科学理解;(3)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2]。
1998年 7月教育课程审议会报告中,提出了贯彻于学校各阶段、各学科的有关主要课题的一个基本思路“适应信息化”,阐述了有关体系化信息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关于高中做出了开设普通学科“信息”的决定[3]。
1998年12月公布了日本小学、初中新的学习指导要领,1999年3月公布了高中新的学习指导要领。
这一阶段基本确立了完整的中小学信息教育系统,如下页图所示。
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实施主要通过四种途径进行:一是独立学科,在高中设置独立的“信息”学科;二是合科方式,在初中的“技术·家庭”学科中的“技术领域”中设置了“信息与计算机”(2008年改为“信息技术”)部分;三是融入方式,在小学的综合学习时间、社会、公民等学科中也有所涉及信息教育的内容;四是学科应用方式,即作为学习工具在各学科教学中广泛、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
现代日本教师在职研修改革研究
目前教 师培 训存 在着 诸多 问题 , 重 理论 、 轻 实践 、 重讲 授、 轻反思 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师培训 的方式多 为短 期集 中
学习, 课程设置 中也 多为理 论知识 的学 习 , 忽视 了教师 的实 际教学能 力 , 造成培训效果不佳 , 教师参与 的积极性不高 , 对 教师 的专 业化 发展造 成 了不容 忽视 的影 响 。 日本 的教 师在 职研修从 上世 纪末起 , 逐渐转为实践取 向, 至今 已 日趋 完善 , 为教师 素质 的提高提 供 了强大 的动力 。本 研究 以 日本 教师
真髓 。 2 日本 在 职 进 修 体 系
2 . 4 . 1 基 本 研修 : 这里 又 可 以细分 为 以下 三 种方 式 : ( 1 ) 按照教职经验进行 的研修 , 包括初任者研修 、 教职经验者 研修 。前者是面 向刚刚从 事教师 岗位 的年轻 教师来 进行 的 研修 , 主要内容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 教 学理念 、 教学方法 的入 门学 习; 后者主要 是针 对有经 验 的教 师来 制定 的 , 主要 讲授 教学经验 的。( 2 ) 按照职位进行 的研修 , 包括校长研 修 、 教 师 等研修等 。职位不 同针对 的内容也不 同 , 校 长研修主要学 习 的是管理方法 , 教师研修针对是课程和教学方法等 内容。 2 . 4 . 2 专 门研修 : 这是根据研修 的不 同专业划 分的 , 具 体分成两种 : ( 1 ) 学科等的研修。即国语 、 数学等各学科 的进 修; ( 2 ) 有关教育课 题研修 , 即资讯教育 、 国际理解教 育 、 学 生
依不 同角度分类 , 以下从各角度进行分析 。 2 . 1 根据进修 的主体划分为 : 2 . 1 . 1 行政研修 : 或称义务研修 , 主要指 的是 由行 政机
日本教育教学实践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日本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旨在借鉴日本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通过对日本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分析其特点和优势,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日本教育教学实践特点1. 注重基础教育日本教育体系强调基础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从小学到高中,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强调实践教育日本教育注重实践教育,通过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视教师培养日本教育重视教师培养,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
此外,日本教师还要接受定期培训和考核,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4.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日本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5. 强调终身学习日本教育强调终身学习,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在日本,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得到了广泛重视,为国民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三、日本教育教学实践优势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日本教育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 促进教育公平日本教育体系较为完善,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生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日本教育教学实践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使得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4. 培养优秀人才日本教育教学实践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1. 加强基础教育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注重实践教育我国应重视实践教育,通过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日本大学教师的“任期制”
日本大学教师的“任期制”日本战后一直拥有一支有“身份保障”的、庞大的公务员队伍。
这些公务员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国立、公立学校、事业单位的教师、研究人员和职员,以及邮电行业的工作人员等。
8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的改革浪潮冲击下,这种包得过多、吃“大锅饭”的用人体制的弊端在公务员阶层,特别是在大学中已明显暴露出来,或者说已经影响和制约了日本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日本学术界开始反思和批判这种体制,认为这是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少、尖端技术落后于欧美的根本原因。
1997年6月,日本国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学教员等任期的法律》,该法案从实行任期制的目的、条件、范围等方面分别对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做出了规定。
此项改革在日本大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一、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的现状“任期制”成为日本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与日本大学现行人事制度过分保守、安于现状、大学之间以及大学与社会之间缺乏流动性和竞争机制密切相关的。
长期以来,在日本的大学中,特别是在国立和公立的大学中,教员的身份受到公务员等法律的保护,待遇稳定,大学在维护“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旗帜下,在人事制度方面渐渐形成了年功序列和终身雇佣制。
在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中,教授会是日本大学必设的机构,教授会对于大学教员的招聘、任用和职务评定有很大的权力,校长一般尊重教授会的意见和决定。
日本大学教员的选拔任用和职务评定等人事活动一般要经过学校有关机构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审核后,由有关的系、科的教授会(由全体教授组成)投票决定,最后报校长或文部大臣批准。
这套办法的突出优点是程序上有一定的竞争机制,如广泛优选、严格审核,一般能够保证质量。
但是这种做法的缺点是:第一,教授会并不完全代表学校的利益;第二,教授会成立之初无论组织方式还是运作方式都存在着不透明的致命弱点,往往导致在用人方面“学阀”色彩浓厚。
由此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近亲繁殖”。
根据日本文部省的统计,日本大学教育中,本校出身者占34.3%,其中国立大学占37.8%,这一数字与10年前相比没有大的变化。
学前比较教育-第六章 日本学前教育
第一节 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1876年,文部省决定成立以培养幼教师资为目的的东京女子师 范学校,并建议女子师范学校内建立附属幼儿园。于是,日本第 一个学前教育机构——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正式开办。招收 3-6岁的幼儿,依据年龄分班。 (P125) 该幼儿园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实际教育工作完全 受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德观点的影响,以“恩物”为教材进行教 育,按科目分类教学,开设的科目有:生活、美感和知识等。 由于这一时期政府尚未通过幼儿园的任何法律,因此这个幼儿园 制定的“保育要旨”和“项目”等被作为通用标准,为后来日本 各地幼儿园所效仿。 1899年,文部省制定《幼儿园保育所设备规程》,幼儿园的规 则大体确定。此后,成立幼儿园须查核后才能设立。 (P125)
国立幼儿园的经费由国家负担,公立幼儿园由地方政府支持,私 立幼儿园则由设立幼儿园的团体或个人负责。由于幼儿园不属于 义务教育范畴,父母必须负担学费,费用的多少视幼儿园性质而 定。
1985年,日本共有保育所22904所。
第二节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
二、《幼儿园教育大纲》的颁布和实施
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重点放在智力开发、道德 修养、人格形成、人际关系以及基本生活习惯的培养上。
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文部省”。 地方教育由地方公共团体实 行自治,教育行政机关为教育委员会。
第二节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
学制:按照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建立了“六三三四制”的单轨学 制,义务教育年限从6年延长到9年。 (P138) 幼儿园:归文部省,据《学校教育法》设立,招收3-6岁儿童, 主要任务是教育,按照《幼儿园教育纲要》进行。收费贵,学年 制,教育水准较高。 保育所:属厚生省,据《儿童福利法》设立,招收0-6岁幼儿。 主要任务是保育,按照《保育所保育指南》施行。收费低廉,随 时入学,教育水准相对低。
日本教师教育制度的政策及近期改革
日本教师教育制度的政策及近期改革作者:李协京来源:《中国教师》2010年第03期一、日本教师培养与师资许可证制度的现状及改革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了开放性的教师培养制度,其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除少数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大学之外,教师培养都是在综合大学里进行;二是大学生不论主攻什么专业,只要修满法律规定的教职科目学分,都有资格申请教师资格许可证。
日本的大学只要经过文部科学省的认定,就可以开设教师培养教育的课程。
根据文部科学省的统计,2007年日本723所大学中有575所开设了教师培养教育课程,占总数的79.5%,390所短期大学中有280所开设了此类课程,占总数的71.8%。
[1]日本《教育职员资格许可证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任职资格与获得师资许可证的条件。
按照该法的规定,取得各学段教师资格许可证所要求的基本学历和教育科目的最低学分如表1所示。
按照《教育职员资格许可证法》的规定,日本教师资格许可证分为普通资格许可证、特别资格许可证和临时资格许可证,由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负责授予和颁发。
普通资格许可证在全国各地都有效,按照学历的高低及所修教育专业学分的多少依次授予专修资格许可证、一级资格许可证和二级资格许可证。
虽然教师资格许可证分为三个等级,但不管拥有哪一级资格许可证,都与教师在学校任职的工作岗位及工资待遇没有直接的关系。
不过《教育职员资格许可证法》第9条第2款仍规定,各学段拥有二级资格许可证的教师有义务通过继续进修,努力获得更高层级的一级资格许可证。
因此,本科以上学历是日本教师任职资格的标准。
日本小学阶段的教学不分学科,班主任负责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而初中和高中阶段则采取分科教学,因此教师资格许可证也相应地注明学科的种类,一名教师可以获得两种以上教学科目的资格许可证,例如可以同时获得初中数学和理科的教师资格许可证。
除普通资格许可证外,特别资格许可证和临时资格许可证是面向教育专业之外的社会人士设置的特殊准入制度,前者可担任教师工作,后者可担任助教工作,二者均需通过资格认定。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近年来,日本教育体制一直备受关注。
日本教育在历经多次改革后,逐渐走向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而这一过程中,日本教育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作为中国的邻国,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日本教育体制一直倡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日本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本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交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中国教育仍然存在着过分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应试的现象,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教育应该借鉴日本的做法,调整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日本教育体系一直在不断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包括多种类型的学校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
日本的学生在学习之余,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兴趣班、社团活动等方式,开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这种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是,要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不到充分发展。
中国教育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充分发挥个性和潜能。
三、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日本教育一直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进修机会,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日本教育还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欧美各国及日本师范教育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欧美各国及日本师范教育的历史与发展趋势1.产生及其体系形成时期早在17世纪上半叶,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的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六年初等教育的思想,创立了班级授课制,围绕班级授课制的需要又订立了相应的学期、学年和假期制,为推进普及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着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学校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势头,对教师需求也随之增加,在这种形势下,于17世纪末叶师范教育产生,当时主要是一些培养教师的短训班和一些规模不大的师范学校。
如1684年法国天主教兄弟会开办的“教师讲习所”,1694年德国哥达举办的师范学校等等。
这些师范学校的出现,标志着对教师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和教师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到来。
18世纪后半叶,蒸汽机发明和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社会化大生产不仅给教育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学校教育要迅速扩大教育对象,给未来的劳动者以文化科学知识、机械原理和技能的教育,以便培养出适应机器大生产的新型劳动者。
学校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普及教育由必要性变为现实性,进而促使师范教育迅猛发展。
到19世纪,各国都普遍设置了师范学校,由初等师范、中等师范到高等师范,形成了师范教育体系,使普及初等教育有了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来源。
2.发展时期19世纪后半叶,工业生产进入电气化时代,生产水平提高要求劳动者文化水平也要相应提高。
因此,各工业国不得不延长普及教育的年限,由实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向普及中等义务教育转化。
高等师范教育因此而得到迅速发展,并且中等师范教育也逐渐向高等师范教育转变。
比如美国,1893年纽约州奥尔巴尼市把师范学校升格为州立师范学院起,到1917年取消中等师范学校,此后中小学师资均由师范学院培养。
德国在19世纪,小学和国民学校的师资一律由师范学校培养,由于工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要在国民学校高年级开设专业课,相应要求教师要有大学文化程度。
于是,德国于1926年在普鲁士邦成立第一批师范学院,并且确立了以高等师范为主、综合大学教育系为辅的师范教育体系。
日本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现状
日本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现状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和课程改革,日本教育系统中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日本,特殊教育被定义为对与正常人相比存在某些困难或障碍的儿童、青少年等进行的教育,旨在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日本特殊教育中有几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普通学校的特别支援教育、专门针对特殊教育的学校、以及在学校外接受特殊教育的方式。
其中,专门针对特殊教育的学校在日本被称为“特殊学校”。
根据日本教育省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特殊学校占日本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校总数的比例约为1.2%。
在日本特殊学校中,学校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而分的。
比较常见的分类方式如下:1. 身体上存在障碍的学生的学校:这些学校为那些需要轮椅或其他助行器具的学生或其他方法无法在普通学校教育中学习的学生提供教育和支持。
2. 智力障碍或学习障碍的学生的学校:这些学校为那些需要特殊教育支援的学生提供教育和支持。
3. 视觉或听力方面有障碍的学生的学校:这些学校为那些需要特殊教育支援的学生提供教育和支援。
在这些不同的特殊学校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教育特色,比如:教育方针以个人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小班教学等。
但不同学校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小差异的。
特殊教育教师是特殊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需要经过额外的培训,专门为特殊学生提供支援。
在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中,有几种是十分常用的,比如:利用图像和视频等视觉教学、利用板书、手势等语言教学、利用游戏等交互性教学、利用实物训练等动手教学等。
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员工也需要保持不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以为它们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特殊教育在日本可以追溯到明治时期。
教育改革后,日本政府逐渐提高了对特殊教育的投资。
改革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平等和优质的教育,从而使社会更为平等、和谐和包容。
然而,特殊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日本小学教育发展特征及其启示-小学教育
目录引言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2)(2)国内研究现状 (2)(三)研究意义 (3)(四)研究方法 (3)(1)文献研究法 (3)(2)案例分析法 (3)(3)调查法 (4)一、日本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4)(一)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4)(1)注重道德教育 (4)(2)注重独立自主性的培养 (5)(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6)(4)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7)(二)教育资源充足 (8)(1)师资水平的专业化和公平化 (8)(2)教育设备的先进化和均衡化 (8)(三)师课程结构与教学的合理化 (10)(1)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10)(2)课程设置的灵活化 (11)二、基于日本小学教育发展特征分析我国的小学教育现状 (11)(一)教育模式机械化,教育内容单一 (11)(二)教育资源短缺,教育体制不完善 (12)(三)课程设置不合理比例不均衡 (13)三、日本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对我国的启示 (14)(一)注重小学生的全面教育 (14)(二)加强教育师资和设备的均衡配置 (15)(三)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各科目的综合教育作用 (15)参考文献 (17)附录 (19)引言(一)研究背景“教育,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教育是伴随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一个社会的文明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它的教育史。
”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在祖国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而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更加扎实稳定的向前发展。
一直以来,教育一直都是各个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世界各个国家中,日本作为一个教育强国,教育出类拔萃,在小学教育阶段更具有很明显的特色。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为了使基础教育得到改善,日本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并且进行了三次重大的教育改革。
3.日本的学前教育
2010年1月9.1876年,日本第一所幼儿园创立于( )A.京都B.东京C.奈良D.大阪12.1949年日本公布法令将幼儿园的保姆改称为( )A.教员B.保育员C.教谕D.教师23.日本规定在全国的都道县府或指定城市设有“儿童指导所”的文件是( C )6-147 A.《保育大纲》 B.《保育所保育指南》C.《儿童福利法》D.《幼儿教育纲要》2010年10月21.1926年,文部省正式制定了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独立的法令是( )A.《学制》B.《教育法》C.《幼儿园保育法》D.《幼儿园令》22.日本规定在全国的都道县府或指定城市设有“儿童指导所”的文件是( C )6-147A.《保育大纲》B.《保育所保育指南》C.《儿童福利法》D.《幼儿教育纲要》2011年1月13.1876年,日本正式成立的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 )A.东京幼儿园B.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C.双叶幼儿园D.大阪公立托儿所14.1948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由国家制定的幼儿教育指南,即( )A.《幼儿园令》B.《儿童福利法》C.《保育大纲》D.《儿童福利施行令》33.日本《学校教育法》6-130答:《学校教育法》确认幼儿园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一环,规定幼儿园是受文部省管辖的正规“学校”的一种,以满3岁至小学就学前的幼儿为教育对象,以“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给予幼儿适当的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为目的,并具体规定了实现教育目的的五顼目标及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2011年10月21.日本1946年公布的规定保育所的费用由国库负担80%,由府县负担10%的法令是( A )6-130A.《生活保护法》B.《儿童福利法》C.《幼儿园保育法》D.《幼儿园保育指南》22.发表演讲,宣称幼儿园是幼儿自由游戏的场所,应该禁止一切课业的是日本教育家(B )6-128A.福泽谕吉B.谷本富C.土川五郎D.东基吉38.简述日本幼儿教育的改革措施与发展趋势。
日本教育的近代化历程:从西洋化到日本化
日本教育的近代化历程:从西洋化到日本化【摘要】:明治维新后日本教育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从学习法国的《学制》到学习美国的《教育令》,再到学习普鲁士的《学校令》,最后到政教一致的《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日本最终完成从西洋化到日本化的转变,日本教育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关键词】:日本教育;西洋化;日本化1868年日本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明治维新,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日本不仅摆脱了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独立,更从此走上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化发展的道路。
教育作为”大振皇国之基础”倍受重视,也从此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纵观日本教育近代化的历程,经历了由西洋化向日本化渐进的探索过程。
一、西洋化时期1868--1879年,是日本教育模仿欧美教育的阶段。
明治政府为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与西方相匹敌的强大国家”,开始向敌国学习,学习欧美各国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由于尚没有学习的经验,因此明治政府开始全面大规模移植地照搬欧美的教育制度,尝试着建立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
具体措施如下:(一)派遣视察团和留学生为全面学习西方,最有效和直接的方式就是派遣视察团和留学生。
视察团是指由明治政府派遣的考察欧美各国文化教育状况的使团。
明治最初的视察团是1869年派出的。
这次的视察团只有两人,长州藩的山县有朋和萨摩藩的西乡从道。
西方的一切:制度、产业、宗教、风俗等等,都使两人思想受到很大触动,更加坚定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并认为应该更加详实地考察欧洲各国实际发展的状况。
除视察团外,明治政府还通过派遣留学生的方式向西方学习先进经验。
日本向西方派遣留学生遵循着有的放矢的原则,即在分析各国学科发展的情况基础之上,归纳出各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并将此作为派遣留学生的依据。
在选拔留学生方面,由于明治初期经验不足,出现了选拔不严、鱼目混珠的现象,因此,在废藩置县,由政府管理留学生后,开始严格筛选制度、并禁止留学生随意变更政府批准的专攻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二十年来,日本的儿童数量不断减少,师范毕业生能找到教师工作的比例在过去的十年里也随之不断减少,到1999年仅为32%。
为了适应现实,从1998年开始,教师教育机构在三年的时间里,从15000减少到10000所,其4J,大部分机构改变了目的(不再是为了教师资格认证)。
2001年所有学教育的师范生中大约有40%的学生所学的课程与教师资格无关。
小的教师教育机构正在不断合并,他们希望通过合并来丰富自己的专业项目,以扩展课程,提供各种类型的培训。
国立大学私有化:国立大学在2004年全部实现私有化。
私有化以后,大学更自由了,但是也必须自负盈亏。
政府的支持不断减少,迫使包括教师教育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不断减少招生和员工,严重影响了这些机构的发展。
(二)教师教育课程和资格认证
认识到日本传统教育在各个方面的不足以后,教育大臣强调指出.有必要鼓励“生育热
情”,并在与中央教育委员会协商后,从1996年起把这一点作为了教育政策的核心概念。
其首要任务就是将新、老教师培养成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
在教师培训和认证方面最近的进展是, 1 997年引进了一项《爱心体验特别法》(即eciall*aw on Caring Experienccs)。
根据该法,1998年后入学的大学生.想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在社会福利机构帮助残疾人和老人,有至少7天的爱心体验。
其目的是使小学和初中
的教师认识到社会意识和人类尊严的重要性。
1 998年日本修订了教师认证方式,包括为了应付日本教育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如爆炸
事件、校园暴力、拒绝入学等,提高专业科目的重要吐。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为了适应教育观念的变化,教师教育课程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包括训练教师独立、积极地处理工作问题和学生烦恼的能力。
在教师认证体系中,教学科目从40个学分减少到20个学分,相反专业科目的学分从19个增加到31个。
同时,在内容上强调教学职业的重要性,一系列与环境保护、人类种族、老龄化社会、促进和平有关的课程变成了必修课。
此外.计算机的使用和新信息技术的掌握也变成了必修科目。
另外,允许校外人士参均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的可能性扩大了。
特殊认证体系的文施使引进校外专家成为可能。
这项改革的目的是彻宽课程的J “度,满足更广泛的核:会需求,提供至丰富的课程内容,特别是在高个,改变了学校的“封闭环境”。
但是,特殊认if 体系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在有限的几年内发挥作用。
为了使这种LA让更有效,必须去除它的阶段性c巴前,人们把级普通证书看作足获得
教师资格的标准,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期望以高级普通证书为标准,因为为了应对口本学校教育当前面临的问题,教师必须拥有研究生学历。
因此,有必要为研究生毕业的教师提供更多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课程,使他们有机刽效离教学进行短期的学习,提高个人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专业学校(研究生水平)有望在2006/f开办。
将增加初中教师初小学教师之间的弹性认证‘,这样初中教师就可以转为小学教师,有利J ;小学一终科目(如科学)的教学。
因为小学教师多为女性,对这些稠圈并不足很擅长。
在木来几年内,日本将会更新教师认证体系。
在新的认证体系中,教师必须在大学教育系学习,或者参加教育委员会的在职培训。
新的教师认证体系将以职业责任、人际关系、理解儿童、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能力为基础进行评价。
(三)教师在职培训
在日本,参加在职培训被认为是韧币工作的一部分,与—I :资没有关系。
主要原因是
教师联盟极力反对这么做。
在口本组织和管理中的团结被认为是很重要的,教师资格和教师工资差别如果过大,就可能会破坏教师之间的团结。
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引进价值工资。
越来越多的道把公立小学和中学的教师派到私人企业,如旅馆、百货公司、银行和酒店进行在职培训,其目的是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因队合作能力,并开阔他们的视野。
目前,教师的入职培训是强制性的。
而尽管很多垣已经开始实施强制性的教师在职培训,但在职培训(每隔十年)并末真正实现强制。
此外,有人建议教师丁作十年以后应该接受评价,判断他/她是否有能力继续从事教学:L作。
(四)教师的工作条件
教师的工资将会减少。
财政系统委员会认为,与普通行政人员相比教师的工资太局,并达成一致协议,提出从2005年lo 月20日起改变这种情况。
2003年,小学札初小教师的平均月工资为399842日元,比普通行政人员的平均工资(椭8852日大)高11%。
19世纪70丫代,日今
经济快速发展,为了确保有足够的高质量教师,吸引有能力的人加入教育行业,教师的工资个断提高。
旧别i 同盟和文部省都反对陈攻委员的建议。
(五)教师教育需要核心课程和整体分析
教白的质量在很人程度上依赖广教师的质民、教学设备、课程和教材对保计教育质冕来说也很重要,但足教师足最重要的田索c这也是人们会不遗余力的提高教师能力的原因。
但
是,根据联合闻教相文组织1998年的世界教育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几年牛教师的I :作条件并没有多大的改善,甚全其让会和经济地价还有L降的趋势。
正如飘waMS博士指出的那样,如果要文现教学专业职业化,所有教帅必须掌握基本的系统知识相技能。
但是要文现这一点,必须先进行科学研究,找出教帅应该享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然用心须以这些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设计教师教亩课程‘”当前,不同国家的教师教育课程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甚不在司“个同家内也不相同”制定教帅资格标淮和教帅教育质量标准。
不仅对确保高质量的教师很重要,而巳有利于重建人们对教师的信仰。
但是如果没有教帅教育机构的努力,是不习能实现这一点的。
尽管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最关键的—环,但是它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淫确保教师教有的
有效性,必须吸引有能力的人参与培训项白。
而奖吸引有能力的参与教学,教帅这一职业就
必须岁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然后,职前培训阶段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培训课程‘、此外,教师还必须有在职培训和专业发展的机会,确保他们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这脚都是相互关联的。
从这个意义L 说,要培养有能力的教师必须进行整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