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教育改革探析
日本二战后学校教育现状
日本二战后学校教育现状二战结束后,日本的学校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成为了重要的社会话题。
在战争中,日本对邻国实施了残酷的侵略,而教育已被指为导致全国性愚民的一个因素。
因此,在战后,日本的学校教育出现了一系列变革。
战后,日本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将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以加强政府对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调整的控制。
此前,教育实施之前需要向地方政府申请,其主张提请中央政府审批。
这个变化导致了日本全国高中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也加强了日本国民身份的共同性。
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战后的德黑兰之和合约与美军占领日本(1945-1952年)期间的教育改革,促使日本基础教育体系的推广,包括全民教育的普及以及最初基于美国模式和日本传统经验的美国基础教育模式的接纳。
此外,以Iwanami shinsho为例的新的广泛推广形式,增加了关于日本历史、文化、心理等内容的教育。
这样,巨大的革命性变化,联合起来为新日本的诞生和身份认同提供了基础。
随着日本社会的变化,教育的目的已经发生了变化。
日本教育体系的大部分继承了天皇制下的伦理价值,这种价值观在日本社会中影响深远。
二战后,日本的教育体系开始发生转变,从重视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教育,转向更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的教育。
虽然日本的课程质量一直很高,但是日本的教育仍然被批评为过于分数导向。
日本的教育中心在统一考试上,学生被教授为了高分而死记硬背而不是真正掌握知识。
现在,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教育不可行,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他们未来的需求。
在现代日本的教育中,还存在许多新的问题。
例如,学生们的压力很大,要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赢得升学名额,以及在未来找到好的工作,并且还要最大限度地确保自己的安全。
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学生有自杀和其他问题的风险。
总的来说,日本的教育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未来,日本的教育将继续适应新的动态,以确保教育对于日本青年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保持日本在经济和全球社会中的竞争力。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概况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概况战后的日本高等教育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和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高等教育系统之一。
以下是对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概况的简要介绍。
1. 教育改革:战后初期,日本政府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包括针对高等教育的改革。
1947年,通过了《新宪法》,明确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1951年,实施了高等教育法,确立了高等教育的基本体系和机构设置。
2. 学生数量的增加: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在战后初期,高等教育主要面向精英群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生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
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和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
3. 学科结构的调整:在战后初期,日本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文学、法律、经济学和商学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迅猛发展,工科、理科和医学等实用性学科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投入。
4. 大学的增加:战后日本兴建了大量新的大学和学院,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学生人数和需求。
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大学数量增长迅速,以应对劳动力市场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
5. 研究机构的发展:战后日本不仅在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上有了显著的增长,而且还建立了一系列研究机构和研究中心。
这些机构致力于各类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创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6. 国际化进程: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系统逐渐国际化,通过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奖学金计划,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前往日本留学。
日本学生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留学和交流,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互通。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不仅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和学生人数大幅增加,而且学科结构不断调整,研究机构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取得显著成果。
日本高等教育系统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完整word版)浅析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浅析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摘要: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盟军的占领下进行了第二次国内教育改革, 开启了民主化的大门.但在战后初期( 20 世纪50年代) 的教育改革中,日本囫囵吞枣般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 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本文对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关键字: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教育改革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误区前言教育一直都是日本的立国之本,义务教育制度化从明治维新时期就开始了, 室町时代开始至江户时代日本就已经有了作为普及庶民教育的机关, 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掌握生活必须的!读、写、算,都送孩子到!寺子屋去学习.日本全国上下都把教育看作立国之本,齐心协力搞好教育,通过确保教育机会均等和维持、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日本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就学率为100% ,高中的入学率为97%,其教育的普及程度同美国并驾齐驱, 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战后日本之所以以惊人的速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工业方面的高度发达,而科学技术之所以有可能, 则很大程度是因为日本国民有着较高的教育水平。
1.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教育改革要了解日本教育改革, 就必须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历史轨迹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以便了解其来龙去脉.从历史上看, 日本进行过两次重大的教育改革。
第一次是明治五年 一八七二年 , 改革的指导思想旨在“富国强兵”,为此而引进西欧的教育制度、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第二次改革是在二次大战后的一九四七年,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中心思想是 发展教育, 开发人力资源, 贯彻经济至上主义.这两次改革都取得了很大成功,使日本得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成为数一数二的世界经济大国。
国际舆论认为,日本的成功是由于它重视教育, 实行了“教育先行”的政策。
但也应当指出, 这两次改革主要是模仿, 甚至是照搬外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模式。
具体地说,第一次是搬德国的,第二次是搬美国的。
日本学者在分析这两次教育改革的利弊时指出, 第一次改革的最大贡献是发挥了对全民的启蒙作用, 它使日本人掌握了作为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教养。
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述评
战后日本的两次教育改革述评战后日本的惨状不堪回首,由于战争的巨大的投入,战败的巨额赔偿,广岛和长崎被美国的原子弹炸成死城、东京等城市也受到了美军的空袭而变成一片焦土。
战后日本的经济损失无法估计,社会处于饥饿和混乱之中。
日本民族跟其它受到法西斯残害的民族一样正在经受着一次生存的考验,面临着如何使本国的经济重新复苏,以及如何使日本重新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的重大历史重任。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68年短短二十几年时间,日本不但将战后的经济恢复到战前,而且还赶超了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经济强国,正如日本的前首相福田赳夫曾经说过“资源小国的我国,经历了许多的考验,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建成今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高度。
”那么究竟战后日本的教育是怎样发展并为日本的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呢?笔者主要从当时日本政府的教育政策和经济界对教育所产生的一些作用做一些探讨。
战后日本的教育政策的演变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在占领军美国的统制下,进行了民主主义的教育改革,被称为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二次的教育改革。
为了瓦解日本的军国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教育政策,促进战后日本教育的民主化发展,首先从学制上改革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促进了教育机会的均等,显著地提高了国民的素质,为日本战后的经济恢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战后的日本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在战争的废墟上,经济的建设被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经济界的观念和活动在当时日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认为教育只是作为经济建设的一个手段,是从属于经济建设的。
因此政府和经济界开始对民主主义教育进行了反抗。
他们提出应注重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实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并行发展的双轨制;教育委员会实行任命制,建立教育行政最高审议机构;改革新的大学制度。
这实质上是对战后初期民主教育改革的反动;要求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在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无疑是符合当时日本发展的需要的。
二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综述
二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综述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尤其是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所挑起的侵略战争,使日本45%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死伤546万人左右,许多大城市几乎化为灰烬,经济陷入了瘫痪的境地。
但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于此,“二战”后的日本国民思想也陷于极度混乱之中,用“武士道精神”建立起来的精神支柱解体了。
“被烧光的不仅仅是城市,人民的心也被烧光了。
”[1]109日本本土主要是由美国军队占领的。
美国以及盟国按照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方针,敦促并迫使日本进行了战后的民主改革。
占领时期与第二次教育改革。
[2]1战后日本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惊人的经济奇迹?究其原因是日本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日本长期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
正如原日本文部大臣荒木万寿夫所说的那样:“明治至今,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惊人,为世界所注视,造成此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与发达。
”[3]1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和内容,的确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
一、占领时期与第二次教育改革1、美军占领期间法制框架的移植1945的10月与12月,盟军总司令部在强令铲除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的同时,连续发布整肃教育部门的一系列指令。
10月10日发布《关于日本教育制度的政策》的备忘录,“禁止普及军国主义的和极端的国家主义思想,废除军事教育学校和军事训练”。
1946年公布的日本新宪法中,教育被确认为国民应该享有的权利,义务教育实行免费的原则。
根据新宪法的基本精神,日本在美国派出教育使节团的主持与配合下,制定了《教育基本法》,作为进行教育改革的依据。
此后, 又相继推出《学校教育法》、《社会教育法》、《教育委员会法》、《文部省设置法》、《私立学校法》等一系列教育法规, 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教育行政诸方面作了规定, 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法规。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全面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改革后的日本以六、三、三、四( 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单轨学校教学体制取代双轨教学体制,并且明确把教育重点放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上,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保证适龄儿童接受小学六年, 初中三年的义务教育,对那些因为经济困难不能上学者给予资助。
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本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问题
、
组织 体制 与职 前教 师教 育 的改革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后 初期 , 日本 职 前 教 师 教 育 改 革 的 出发 点 是 以新 制大 学为 依 托, 借助 大 学的整 体 实力 解 决战 前教 师 培养 的 缺 陷和 问题 ,培 养综 合 素质 高 、社会 适 应 能力 强的 新型 教 师 。然 而 ,随着 旧制师 范学 校 向学 艺大 学 以及 教育 学 部 、学艺 学 部 的转 变 以及 教师 培养 课程 的逐 渐 整备 与 完善 ,教 育 学部 、学 艺 学部 等 逐渐 与所 属 大学 切 断 了联 系 ,其 整 备与 扩充 成 为 了学部 本 身 的机 能 ,并 开始 朝着 自身独 自培 养教 师 的方 向发 展 。这 一变 化 某种 程 度上 将 新制 大学 培养 教 师变 成 了名称 上 的拔 高 , 同时加 上 旧制 大 学 向新制 大学 的改组 过程 中,基础 条 件 并没 有得 到足 够 的发 展 , 使得 这一 矛盾 更加 突 出 。而且 ,这些 变化 并 不 是 由于经 济社 会 发 展 变化 的需 要 以 及 学 问研 究 的专 门分 化 引起 的 ,而 是 在 1 4 年 99 《 育职 员许 可法 》 的作 用 下发 生 的。换 句话 说 , 《 育职 员许 教 教 可 法 》对 学艺 大学 、教育 学部 、学 艺 学部 的扩 充起 着 规 范化 的作 用 。这一 组织 体制 上 的大 学脱 离 矛盾 使得 大 学整 体培 养 教师 的 功 能很难 发挥 ,战后 日本 大学 培养 教师 的美 好愿 望未 能完 全实 现 。
教 育理 论
浅析 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 初期 日本职 前教 师教育 改革 的问题
杨 义 ( 河北 省 衡 水 学 院外 语 系 0 30 50 0)
战后人日本教育改革
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摘要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日本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
这次教育改革至今历时了约六十年的时间,是继明治维新时期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后的又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教育改革。
此次教育改革,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技术革新需要的熟练劳动力和中、高级科技人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关键词战后日本教育改革教育体制日本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论面积,仅有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论资源,十分匮乏;其可居住面积上的人口密度已居世界首位,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再加上一小撮狂妄的军国主义分子所挑起的战祸,把日本推向了灾难性的深渊。
由于战争,使日本45%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死伤546万人左右,许多大城市几乎化为灰烬,工业设备的1/3被破坏,经济陷入了瘫痪的境地。
但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如此。
正如《日本人》一书的作者埃德温.赖肖尔所说:“被烧光的不仅仅是城市,人民的心也被烧光了。
”[1]用“武士道精神”建立起来的精神支柱解体了,日本国民的思想陷于极度混乱之中,本来谨小慎微、奉公守法的日本国民,现在却惯于违法乱纪,犯罪、流氓、扒窃、凶杀、自杀……不一而足。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举国一致,奋发图强,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扭转了全面崩溃的国民经济,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现代化,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强国。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人们在议论、在探讨,这样一个资源贫乏、人多地狭、千疮百孔的战败国,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惊人的经济奇迹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这是日本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日本长期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
正如原日本文部大臣荒木万寿夫所说的那样:“明治至今,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惊人,为世界所注视,造成次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与发达。
”[2]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来佐武郎也说:“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建立现代化经济的第一要素,必须造就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论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
一、 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历程概述
战后日本大力恢复和发展教育。为了保证教育的正常进 行, 日本政府采取了许多特殊的保护措施。 即使是在经济处于 困难时期, 日本仍然不放松对教育的投资, 这一点正反映了日 本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战后日本政府对教育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和改进工作,其 中规模较大的改革有三次。! # 一 ( 第一次教育改革—— — “新制大学 ” 体制的形成 这次改革在学 日本第一次教育改革是在 $%-! 年开始的。 制和教学内容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年由美国政府 “日本教育刷新委员会 ” 派出的教育使节团与 共同制定了一个 纲领性教育文件—— — 《教育基本法 》 。这一文件奠定了日本教 育的一般原则,规定战后日本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且在 它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日本教育法律体系,对日本 《学校教育法》 教育的影响很大。 是另一部重要的教育法律。它 对战后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它的要 点在于按照每个模式建立起六三三四制的学校教育制度。 这两个法令制定之后,战后日本大学制度改革进入实施 “新制大学 ” 阶段。 它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成立 , 即将战前多种类 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为一种类型的大学。在高等教育机构 合并、 调整过程中, 为了地区上的合理分布, 日本政府提出了 “一府县一大学 ” 的指导方针。 经过 + 年左右的合并、 调整, +"! 所旧制高等教育机构组成了 )). 所新制大学,其中国立大学
“三次改革 ” 与日本教育史上所认可的明治时期的第一次改革、 二战后第二次改革、 始于 !" 年代的第三次改革是有 ! 本文的 区别的。谨便于叙述, 才做如此的划分。 作者简介: 王爱芬 # $%!& ’ ( , 女, 山西人,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教育心理方面的研究。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概况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概况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尤其是在日本1960年代以后,高等教育全面进入膨胀期,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也给高等教育研究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进行概述。
一、日本高等教育的历史与体制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8年明治维新时期,当时日本政府开始重视西方文化,从欧洲和美国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大学教育模式。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日本高等教育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即先通过国立大学系统实施大规模的高等教育,随后再通过私立大学、短期大学等机构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制。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张。
例如,自1950年代初到1970年代末,日本大学的学生数量增长了17倍。
在这个时期,日本高等教育系统经历了从国家主导到社会多元化、从重科研向教学质量提升、从私立高校发展强势等多方面的变化。
二、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1、高等教育的规模和结构研究。
这种研究主要关注高等教育体系的规模扩张、院校布局、科目设置、学生流动等方面的问题。
2、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这种研究主要围绕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等教育制度改革、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展开,旨在揭示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实际效果,以及影响这些政策的因素和趋势。
3、高等教育质量研究。
这种研究主要关注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学生绩效等方面的问题,旨在评估高等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
4、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际交流研究。
这种研究主要关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和程度,以及高等教育机构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情况,以及国际间高等教育政策和制度的比较。
日本高等教育研究的成果在学术界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肯定。
其中,一些重要的成果和进展包括:1、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效应和问题。
研究表明,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能够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但也面临着学生失业、学位过剩、教师紧缺等问题。
战后人日本教育改革
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摘要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日本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
这次教育改革至今历时了约六十年的时间,是继明治维新时期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后的又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教育改革。
此次教育改革,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技术革新需要的熟练劳动力和中、高级科技人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关键词战后日本教育改革教育体制日本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论面积,仅有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论资源,十分匮乏;其可居住面积上的人口密度已居世界首位,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再加上一小撮狂妄的军国主义分子所挑起的战祸,把日本推向了灾难性的深渊。
由于战争,使日本45%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死伤546万人左右,许多大城市几乎化为灰烬,工业设备的1/3被破坏,经济陷入了瘫痪的境地。
但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如此。
正如《日本人》一书的作者埃德温.赖肖尔所说:“被烧光的不仅仅是城市,人民的心也被烧光了。
”[1]用“武士道精神”建立起来的精神支柱解体了,日本国民的思想陷于极度混乱之中,本来谨小慎微、奉公守法的日本国民,现在却惯于违法乱纪,犯罪、流氓、扒窃、凶杀、自杀……不一而足。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举国一致,奋发图强,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扭转了全面崩溃的国民经济,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现代化,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强国。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人们在议论、在探讨,这样一个资源贫乏、人多地狭、千疮百孔的战败国,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惊人的经济奇迹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这是日本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日本长期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
正如原日本文部大臣荒木万寿夫所说的那样:“明治至今,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惊人,为世界所注视,造成次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与发达。
”[2]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来佐武郎也说:“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建立现代化经济的第一要素,必须造就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明治维新时期1872年《学制令》的颁布与实施为标志的日本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距今有着130多年的历史。
二战后,日本以美国模式为基础进行了体制改革,其规模才不断扩大,质量也逐步提高。
伴随“亚洲的明珠”式的经济高速发展,其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优先发展。
1 日本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沿革目前日本通过一系列大学改革,不但建立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还形成了完备的高等教育制度和体系。
1.1 高等教育制度体系完善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高等教育法律制度、教育结构、招生考试制度、学术管理制度、教师制度和财务制度等,可以说是体系完善,层次分明。
日本高等教育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学校教育法》、《大学设置基准》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的基本法律;规范国立大学的相关法律;以《私立学校法》、《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为主要内容的指导私立大学的有关法律;育英奖学的法律制度等。
高等教育机构包括: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大学和大学院;根据其设立形式,大致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3种。
高等教育财务制度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国立高等教育财务、私立高等教育财务等。
日本现行的大学招生考试是实行“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和各大学的个别考试,通过这两种考试来综合考察考生的学力、能力和适应性等,日本招生考试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考试机会的复数化、选拔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尺度的多元化。
日本大学内部进一步强化学术权力的基础已经形成,其校内学术管理更洋溢着鲜明的特色。
日本的教师教育管理在其教师教育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
日本高等教育的教师制度主要包括教师的行政管理制度、教师的晋升制度和教师的任期制度等。
1.2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三次重大改革在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演变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意义的变革,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5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化。
日本二战后学校教育制度
日本二战后学校教育制度二战后,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
这些改革旨在对日本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进行重塑,同时也反映了日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新的教育制度中,日本强调教育的普及和质量,以及对和平和环境的重视。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日本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教育措施。
首先,日本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实现了教育的普及。
义务教育制度规定,所有的儿童都有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这一制度确保了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到教育,并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日本大力发展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
在这个新的教育制度中,日本引入了新的课程,如科技教育、数字技术、创新和创造力教育。
这些新的课程都是针对当今社会的需要,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实用技能和创造力。
同时,日本的教育制度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自主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既定的道德规范,如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和积极贡献社会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方法不断发展。
在1990年代,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
这些改革包括增加语言教育、引进多元文化、提高教师素质和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等。
在当前,日本的教育亟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发展适合全球化时代的教育体系,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国际社会合作。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日本的教育制度需要更加注重跨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增加外语教育和师生互动,以及更加注重国际认证。
总之,日本的教育制度在二战后的改革中发展了许多新的教育措施和技术。
这些改革不仅加强了日本的国家建设,还增强了日本的教育实力和对世界的影响。
未来,日本需要继续在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世界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战后初期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3战后初期 日本高等教 育改革 的特征 第一 ,立法推 行教育改革。1 9 4 5 年9 月i 5日日本文部省公布了战 后第一个关于教 育改革的法令性文件一 《 建设新 日 本 的教 育方针》 , 标志 着战后 日本教 育改革拉开序幕 。 《 教 育基 本法》和 《 学校教育 法 》、 《 新 国立大 学实施纲要 》和 《 大学设置 基准》 、 《 私 立学校 法》等更是在随后逐渐展开的大学体制 改革过程 中,始终引导并规范 着改革的路线与方针 。通过立法,既保持 了高等教育的连贯性 、可行 性 ,又使大学的改革有法可依 。日本依法 治教是战后 日本大学体制改 革 的一个鲜 明特色。由此可见 ,法律在 战后日本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 位 ,也说明立法推行改革是战后 日本教育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 第二,吸收 同化美 国高等教育理念 。美 国模式主要在教育思想 、 观念和学校教育上对 日本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 。日本大学改革 的过程是在特定历史条件 下领会、吸收、采用美 国高等教育模式的过 程 ,即日本高等教育的美国化过程 。 第三,高等教 育体制趋于单一化。第 二次世界大战 以前, 日本的 高等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多轨制体系,高等 教育机关分为大学、专 门学校 、高等学校预科及 师范学校等 ,各类教育之 间在制度上和课程 上有严格 的界限 。二战结束以后 ,日本对原来的教育制度进行 了民主 化的改革 ,建立 了新的 “ 六、三 、三、 四”制的教育体系 ,战前的多 轨制高等教育被单一的四年制大学所取代。 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系统 ,是 由许多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为达到 某种 目的而构成相互联系的某种形式 ,并按一定的规律发展运动,从 而组成了高等教育 的结构。结构 决定功能 ,只有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的 结构,才 能使高等教育系统的功能发挥至最高点,也只有不断调整高 等教育结构才能理顺系统 内部和 外部 的各种关系,才 能实现高等教育 的培养 目标 。高等教育结构的优 化调整又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 ,因 而 我 们 必 须 根据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所 处 的 市场 环 境 和 国 家 的 具体 国情 来 调 整高等教育结构 ,使其达到最优 化,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 国 的高等教育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 的,我 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 , 还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发展 中,所以高等教育结构改革也将是一个长期 而持续的过程。
试析战后美国对日本教育的改革新探(—)
试析战后美国对日本教育的改革新探(1945—1950)试析战后美国对日本教育的改革新探(1945—1950)导读:联在远东积极争取的目标,为了抵制共产主义在日本的传播,美国开始在日本的教育界展开了反共行动,并利用宗教作为对日本进行反共宣传攻势的重要工具。
通过美国对日本的化教育改革的内容和过程的追述,认为在对日本的改革中美国采取了以专制的形式培育的政策,干涉了日本的学术自由和宗教自由。
关键词:冷战;日本教育;摘要:对日本的教育化改革是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全面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日本教育的改革是去除日本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因素以及将日本改造成为一个西方式的国家的重要途径。
为此在占领日本后,美国不仅对日本的教育管理体制、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还对日本的体育、宗教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
随着冷战的爆发,日本成为了美国与苏联在远东积极争取的目标,为了抵制共产主义在日本的传播,美国开始在日本的教育界展开了反共行动,并利用宗教作为对日本进行反共宣传攻势的重要工具。
通过美国对日本的化教育改革的内容和过程的追述,认为在对日本的改革中美国采取了以专制的形式培育的政策,干涉了日本的学术自由和宗教自由。
关键词:冷战;日本教育;美国外交政策1672-3104(2013)06?0241?07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确立了“求知于西方”的教育战略,大力革新封建教育体制。
但是随着日本的国力不断提升,受对外扩张的驱使,日本教育逐渐具有了浓厚的军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色彩,日本政府利用教育来煽动国民的好战情绪和对外扩张热情,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急剧膨胀与日本教育的堕落有着密切的联系。
1945年8月15 本战败投降之后,美国对日本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战后美国对日本教育的改革新探(1945—1950)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ae Eiji)论述了占领时期美国对日本的教育改革政策,对日本进行的文化和教育改革作了评述。
[1]曾为日本教育改革亲历者的美国学者约瑟夫·C·特来诺尔(Joseph C. Trainor)在其回忆录中详细地叙述了美国在日本教育改革的相关细节。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概况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概况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拥有先进的高等教育体系。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经历了非常重要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研究概况。
第一阶段:教育基本法的颁布和大学改革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日本在1947年颁布了教育基本法,这个法律规定了学术自由和发展的原则,为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也是日本大学改革的开端。
在大学改革中,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取消日本大学传统的国家和私立大学的区别,并鼓励各大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此外,还实行了一些对老师和学生的社会保障政策,如制定了一些劳动法,以保护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权益。
第二阶段:高速发展和大学扩展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日本高等教育获得了高速发展。
战后的恢复和经济发展带动了大学的扩展和建设。
此时,许多新型大学被建立,如科技大学,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大学等。
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学科领域,如社会科学,环境科学,高科技领域等。
同时也着重发展了一些优势学科,如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
第三阶段:国际化和多样性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日本高等教育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际化和多样性的增加。
这一时期,日本高等教育开始向全球教育市场打开,大力招收海外学生和引进外籍教师。
与此同时,日本高等教育也开始出现了多种形式和类型,如短期大学,技术大学,职业大学等。
这些新型大学的涌现,不仅丰富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形式和结构,也逐步满足了不同阶层学生对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
总结目前,日本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不断发展和改革是日本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
未来,随着日本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日本国家将进一步努力,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实现高等教育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
教育论坛幸福生活指南 2019年第22期63幸福生活指南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胡 峰熊猫宝贝国际儿童成长中心 山西 忻州 034000摘 要: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这与其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主要阐述了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希望可以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些启示。
关键词: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历程;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造成重创,战后的日本面临经济崩溃的局面,缺乏物资与粮食,学校也处于瘫痪的状态。
日本能在这种局面中迅速改进,挤进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1、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战后初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1]。
1.1战后初期日本的高等教育改革在二战之后,日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并制定相关的教育保障措施。
在1947年的3月31日,日本制定的《教育基本法》以及后来的《学校教育法》,都是在战后初期日本为保证教育发展制定的相关法律。
《教育基本法》是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对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并对日本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理念进行了规定。
《教育基本法》保证了日本全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指出国家的一项义务就是为国民提供必要的教育。
《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学校教育的学制为“六三三四制”,这是日本对美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借鉴。
这两部法律的制定,阐述了日本的高等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的目标,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
日本依据这两部法律对高等学校进行合并与调整。
这是战后日本的第一次教育改革,也是日本依法治教的初始阶段。
这次改革对高等教育进行合并与调整,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日本在成功发展教育的同时,教育界新的教学理念以及体制正在逐步形成。
1.2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教育改革 日本此次教育改革是在当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进行的。
由于日本对高等教育基准的放宽,导致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猛增,大学入学率也成倍增长。
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变革与启示
1945年8月,日本在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迎来了建设“新社会”的历史契机。
日本政府清除战争体制,打造民主社会,确立了重视人格形成、尊重个性、推广教育机会均等的新教育体制。
为落实教育机会均等理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日本政府重视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高层次延伸,发展后期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连年递增,从而为日本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据统计,自2000年至2018年,有18位日本科学家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奖次数仅次于美国。
这18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本科教育均在日本国内国立或公立大学完成。
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政府对于教育财政投入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连年位居经合组织国家的最低水平,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浮出水面,日本民众对于政府的不满,集中于对全体日本国民的受教育权被剥夺的担忧。
一、日本教育政策的逆转战后日本十分重视对教育的投资。
1955年日本公共教育财政为3.72亿日元,而在1982年则增至15万亿日元。
1980年前后,日本教育财政占整体财政约20%,居世界之首。
从战后至1976年的30年间,日本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入学率为94%,接近普及。
大学入学率达38%,三人中就有一人是大学生,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
为推动教育机会均等理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日本政府在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方面,建立了中央教育经费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有效地将责任分担于中央和地方。
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渐成为日本社会主流。
日本将培养满足市场经济和全球化需求的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目标,将市场竞争作为优化教育质量的大手段。
日本政府支持市场介入教育领域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为缓解财政赤字。
日本政府为给财政减负,将具有“公共性”的教育转变为由政府与民间分别主导的教育机构。
期间,政府并未与公民社会共同管理教育,而是任由市场竞争来激励、淘汰由民间和政府各自主导的教育机构。
历史教育学专业 战后日本第二次教育改革初探
对我和其他中国人乃至许多东亚国家的人民来说,日本都是一个具有特别观感的国家,这种特别观感,既有地缘的、文化的、历史的,也包含着个人感情。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东亚局势中,中日关系对于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文化角度来看,日本与中国可以说是同文同种,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天然有着一种亲近感。
但是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脱亚入欧”成为国策,19世纪后期日本对外发动侵略扩张,其军事侵略与殖民统治对亚洲各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而战后日本右翼沉渣泛起,不断试图掩盖其侵略行为,推卸战争责任,这使亚洲各国对日本产生了不信任感和防备心。
在我看来,日本的文化历史可以看作是一部“学习赶超史”,从唐代开始学习赶超中国,到近代学习西方并赶超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经济全面恢复后,日本又有了新的“政治大国”的赶超目标,“学习——赶超”模式就是日本发展的基本动力。
我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日本教育改革的观察,从比较借鉴的角度思考,去揭示对教育有帮助的某些具有普遍价值的规律。
一、第二次教育改革背景儒家思想在战前日本传统教育理论基础方面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隋唐时期开始,随着中日两国展开交流,儒学传播到日本,并在日本本土化,成为日本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主要工具,自日本有学校以来,教育大多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确立了“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的开放政策以及“和魂洋才”的改革精神,由此开始大量学习和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西方的种种思潮也传入日本。
为了巩固统治,明治天皇颁布总纲性指导文件《教育敕语》,其主要内容仍然是依靠中国儒家思想来实施国民教育。
明治政府仿照西方国家设立“修身”课程,灌输《教育敕语》的内容,强调忠孝义勇、忠君爱国等精神,培养效忠天皇和国家的忠顺臣民。
明治后期,日本统治阶级不断强化所谓的“民族精神”塑造,使教育走向了极端国家主义,甚至将外侵略宣传为建设“东亚共荣圈”,使人们长期受到“武运长久、皇国不灭”等超国家主义思想的控制,教育完全脱离了应有的内容,成为政治家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并伴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脚步愈演愈烈,走向战争狂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2012级题目战后初期日本教育改革探析专业)历史学学生姓名黄健学号2012111129指导教师韩慧莉论文字数10000完成日期2015年6月湖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印制目录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 (2)一、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内容 (2)(一)教育法的完善 (2)(二)教育思想的转变 (3)(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3)二、战后日本教育的特点及成因 (4)(一)政府的高度重视 (4)(二)美国的影响 (5)(三)改革的实用性 (6)三、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影响 (6)(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6)(二)教育公平和社会民主的进步 (7)(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战后初期日本教育改革探析摘要:战后日本将教育问题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关系重大的现实问题。
战后日本教育改革采取了经济、法律和制度各方面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也呈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鲜明的实用性等特点。
对日本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战后比较成功的教育改革。
关键词:教育,措施,实用,深远的影响The reform of Japanese Education after the WarAbstract: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 in Japan after the war is not only a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issue, but also a real problem of the relationship.. After the war, the reform of Japanese education adopted the measures of economic,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measures, and it also presented the government's high degre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actical and so o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 of Japan is a far-reaching, and it is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after the war.Key words: education, measures, practical, far-reaching二战后的日本教育,在美国教育的影响下,完成了民主化改革,成为日本战后崛起的外部条件。
而战后日本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重视国民的智力和人才开发的教育工程,则成为日本成功的内在因素。
这次巨大的教育改革促进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改变了日本的教育界现状,可以说无论是对日本社会亦或是如今处在素质教育改革中的中国都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与启示意义。
另一方面,国内外很早就对日本战后教育改革进行了研究,并且当当前有着较大进展,但是纵观文献资料,多数研究学者往往只关注其教育改革中的某个部分,而对整体的阐述较少。
本文中,笔者试图从整体上概括战后日本教育的内容与发展趋向、影响,借此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蓝图下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有所启示。
一、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内容二战结束后日本在美国的指导下进行了教育的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对日本的教育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教育法的完善1890年10月30日颁布的《教育敕语》,长期以来作为日本教育的指导思想,对于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有很大的影响,“《教育敕语》是国家至上和孝亲伦理的奇妙混合物,而且逐渐成为统治思想的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种军国主义教育变本加厉地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服务,培养所谓“忠顺臣民”,训练扩张侵略的士兵。
”[1]二战结束,日本战败,被美军所占领,在1946年3月,美国派来了“美国教育使节团”,对日本的教育进行了考察,并提交了考察报告书,报告书中提出了下列主要内容:“教育目的要重视个性发展;编制课程要以学习者的兴趣、经验和能力为根据;废止教科书国定制;建立民选的教育委员会制度;初等和中等教育学制确定为六三三制,男女同班;义务教育延长到9年,取消学费;高等教育不是为一部分尖子设立的教育机构,而应是为多数人提供受教育机会的机构。
”[2]根据美国教育使节团的报告书所提出的观点和要求,1947年3月31日日本政府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教育基本法》的颁布是法令取代敕令的转折点,作为日本教育的基本法,教育基本法对学校教育制度和管理制度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重视人的尊严并追求真理和爱好和平的人,同时必须彻底地普及旨在培养既有普遍性又富于个性的人才的文化教育”。
[3]p80因此教育应该是去培养一个人的品格和人对社会与国家抱有健康向上的思想, 教育基本法确立了“教育是人权”的新型教育思想,这是国家教育概念上的一个转变。
教育基本法对教育的民主和自由都做出了规定,是由教育委员会会议过后以法律形式公布的教育法,是人民对战后教育的期望,对教育民主的期望。
这一教育法在日本的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战后教育改革过程中的指导性和纲领性的教育宪法。
(二)教育思想的转变长时间以来,日本处于《教育敕语》的影响下,从学校到社会都以军国主义和国家主义为核心思想,二战结束,日本不得不进行民主改革,战前日本的教育思想是以教育敕语为主的军国主义思想,其中还有森有礼的国家主义思想,森有礼对普鲁士的教育制度特别在意,就是“学校采取培养精英和大众的双轨制,即大学的自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普通教育培养有效率的、顺从的、为国家服务的国民”[4]p54这给了森有礼很大的启发,他的国家主义教育和英才式的教育就是从普鲁士借鉴而来,教育敕语将其纳入其中,形成了战前的双轨制精英教育制度.二战后,美国身为占领国监督日本进行教育改革,清除军国主义思想,实行教育民主制,战后的就教育理念深受美国的教育理念影响,其中著名的就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就是一、民主教育,“杜威认为,他所主张的就是民主教育。
他与传统教育不同,这种教育以进取的民主社会为背景”[5]p86因此,日本的民主教育是受到了杜威思想的影响,不仅如此杜威还有“从经验里学习”的指导思想,认为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日本从杜威这里吸取到实用主义,与美国的实用主义正好相符,日本教育实施过程中,与社会紧密联系,提倡动手能力。
因此可见日本教育思想的转变,从军国主义到社会自由民主,虽然一味照着美国的教育方式,但是确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战前,日本实行的是复杂的双轨制教育制度,这种双轨制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从明治时期一直到战争结束前。
“战争结束前,日本的学校体系带有明显阶级性和教育机会不平等性,那时的高等和中等学校是培养少数英才的教育机构,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子弟,无法问津。
”[6]p297因此,在这种教育制度下,教育的不公平现象非常严重。
于是随着教育基本法制定同时,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重新修改教育基本法对新教育制度起到了指导的作用,而随之颁布的《学校教育法》确定了新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
这个结构就是“6-3-3制”,将双轨制转变成了单轨制,是模仿美国的学制而建立的。
“6-3-3制”教育制度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这种学制否定了英才教育,这是这个学制最重要的特征。
新教育制度在六年的小学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年的中学义务教育,加长了义务教育的期限,对普及教育和教育的民主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教育与以往不同的是实行男女同校,并且形成综合性教育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教育的机会。
还有高等教育的变革,因为高等教育是日本英才教育的最重要的地方,“战前高等教育的主导思想原则是有效地培养作为日本现代化骨干的英才”[7]p43因此高等教育以单轨制的6-3-3制为依托,建立综合化和普遍化的高等学校,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学生来源,因此在各个方面都否定了英才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育管理权,在战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关于教育的法令和规章,都要以“天皇敕令”的形式来决定,教育的决定权是集中在中央的文部省上,因此,容易形成教育受到政府的控制,中央权力过大而导致教育的僵化,“文部省作为教育行政的中央机构,被授予巨大权力来处理这类事情,如决定教育内容,印发国编教科书,以及处理包括教师在内的人事安排。
在那些日子里,受教育是人民三大主要义务之一。
”[7]p45可以看出受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作为一种义务在进行,体现了教育的僵化,因此在此基础上,需要实行教育行政的民主化,使教育成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力,因此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了地方的教育委员会,拥有一定教育自主权,大大削弱了文部省的权利,地方教育委员会的成立,不仅分散了教育管理权,而且加强了教育的灵活性和地方的特色。
第三、在新教育制度下,弘扬教育的自由和地方分权的状态下,教师获得了更加广泛的民主和自由的权力。
在旧的教育制度下,教师是没有教育自主权的,必须依照规定来做,日本战败后,美国使节团这种教育制度是极为不满的“这个制度对于群众和少数特权阶级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教育,并且是建立在高度集中的十九世纪的教育模式基础之上的。
这个制度不顾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方面的差异,规定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
这个制度通过种种规章、教科书、考试、检查等等办法, 减少了教师行使业务自由的机会。
”[6]从这里可看出,教师是在教育中有能动性的,随着教育行政管理的地方分权,地方上拥有了自主权,教育制度的民主化,教师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教师的权力在扩大。
二、战后初期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及成因日本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呈现出了几个显著的特点1、政府的高度重视日本战后改革的成功虽然有多种因素交错复杂,但是其中政府却发挥着调控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的教育体制改革的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改革方案或具体实施的发展,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在教育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8],政府在教育改革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及时制定政策,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
在改革初期,政府颁布了《学校教育法》和《基础教育》。
规定指出教育是以完整人格的培养为目标,培养维护国家和社会和平的建设者,热爱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价值,关注劳动和责任,充满精神的独立与心理健康,为战后改革教育指示了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又经过相应的政策调整,适应经济的发展。
在1957年,日本政府宣布了新的长期经济计划(1958 - 1960),第一次在战后的教育政策和计划的国家经济计划。
1962年教育部发布“日本的成长与教育”白皮书,总结了日本教育发展的经验,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