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_地震勘探野外工作-观测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列图类型: 共深度点波列图; 共炮点波列图 与 共接收点波列图—可做炮点与接收 点静校正; 共接收点波列图—帮助判断岩性变 化,帮助选择最佳偏移距。
七、三维地震观测系统
三维地震 — 在个观测面上进行 观测,对所得资料进行三维偏移迭 加处理获得地下地质构造在三维空 间的特征。 1、路线型 特点:获得沿路线附近一条窄带上 的资料 1)、宽线剖面:
④共反射点道集——由不同激发点激发,不同接收点 接收来自地下界面同一个反射点的所有记录道的集合 叫共反射点道集,该反射点叫做共反射点或共深度点 (crp,cdp);
x4
d o2
x2
o1
d
x3
s1
s2
o4
o3
x1
s3
s4
A
⑤共中心点——在共反射点道集中,各炮点 与接收点的中心点叫共中心点(cmp);
覆盖次数与面元关系
600 500 400 384 600
可 变 面 元 特 例
面 元 扩 大 - - 覆 盖 次 数 增 加
覆盖次数 300 216 200 100 24 0
覆盖次数 5 * 24 5 10 * 10 96 15 * 15 216 20 * 20 384 25 * 25 600
96
面元网格
阅读文章并思考 1、二维地震过障碍观测系统模式及其参数设计-梁顺军 2、宽方位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以新场气田三维三分量勘探为例-唐建明 3、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赵殿栋 海上观测系统设计方面的文章……
D
L型
十字型
T
T
2)环形排列:
3)栅型排列:
接收点
激发点
SWATH
蓝色为炮点 红色为接收点 黑色为炮线 绿色为接收线 这是9线10炮束线状观测系统 炮间距离不一定一样,但是通常炮排之间是一样的, 同一束里排列南北向滚动,当然炮点也要滚动,放炮的先后顺序根据野外情况来 定,不是严格的,考虑节约时间。通常炮线距和接收线距也不是均匀的。但是, 各束之间保持一致。至于这束放完,假如是向右滚动,那么就要考虑接收线和炮 点的重合(满覆盖)
共炮点——由炮点出发代表一个排列的线;
共接收点线——由接收点线出发的线; 共反射点线——垂直线; 共炮检距线——水平线(连接各炮点之间,且间距相等) 2、波列图——把每个接收点(交一点)上所观测到的波 列绘在交点处,并按共炮点、共接收点、共反射点、共 接收距(炮间距)等不同角度把相应波形排列成图,就 叫波列图。
时距平面图
综合平面图 将激发点和排列按一定的比例尺画在一条直线 上,然后从激发点向两侧作与测线成45°的直线, 再把测线上的接收段投影到通过激发点的坐标线上。
二、一次复盖的简单观测系统 one fold
端点放炮 中间放炮
45o S R,S R,S R,S
综合平面图法 (2-D观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综合平面图法 (2-D观测)
共中心点道集示意图
⑥共反射时距曲线——双曲线
t共反
1 V
2 2 4hM x共反
t0 t共反| x 0
2hM V
( M点回声时间 )
⑦共炮点记录——同一点激发,多道同时接收所获得 的记录 csp--crp
o
x x1 2
x3
注:共反射点与共炮 点区别:前者为一点, 后者为一段
反射段
观测系统的分类
注意:
①两端观测系统不能互换对比; ②适用于S<500米情况。
延长时距曲线
变观设计
四、间隔连续观测系统:
目的:为避开激发点附近的面波与声波干扰 原理:通过互换点进行界面连续追踪
现在处理技术很容易解决
五、多次复盖观测系统及图示 fold
1、概念: ①复盖次数——同一界面被观测追踪的次数; ②多次复盖——同一界面或界面点被多次观测追踪; ③多次复盖观测系统——能对地下同一个反射界面 点进行多次观测的野外观测系统,以便进行迭加压 制多次波等干扰波;
观测系统的选择取决于地震勘探任务、工区 地质条件和采用的工作方法。总的原则是尽量使 记录到的地下界面能被连续追踪,避免发生有效 波彼此干涉的现象,并要求施工简单等。 根据地震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地震测线分为纵测线和非纵测线两种,接收点和 激发点在同—直线上韵测线叫纵测线,接收点和 激发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测线叫非纵测线。
六次迭加炮号与道号关系表:
反 射 点
道号
A
B
C
D
E
F 单 边 放 炮
炮号
1
2
21
17
22
18
23
19
24
20
3
4 5
13
9 5
14
10 6
15
11 7
16
12 8
6
1
2
3
4
炮点移动道数计算式
MS V 2n
M x d 2n
注:M—接收道数,n—迭加道数,S—单 端放炮时, S=1;双端放炮时, S=2
在已知构造基础上查明构造特点,如:上下层接触关 系、高点位置、闭合度、断层分布等。
4、构造细测:
特点:(1)以一构造或构造带为勘探单位;
(2)以查明构造为主任务;
(3)主线距为几百米~1公里。
原则:主测线垂直构造走向,联络测线应避开断层, 按断块来布置。
观测系统及图示方法
一、观测系统概念:geometry 观测系统--地震波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 置关系。
V S * M / 2n V : 炮点移动的道数,S=1表示单边放炮,S=2表示
双边放炮,M是地震仪器的接收道数,n是覆盖 次数。
三、延长时距曲线法:
为避开障碍物所采用的观测系统
假设O2O3之间有河流通过,不能 布置测线,为了获得O2O3下面的 反射界面,在O2激发,O3O4接收, 得到时距曲线4,对应的反射界 面为bc,又在O3激发,O1O2接收, 得到时距曲线3,对应的反射界 面为ab,这样,利用延长时距系 统能连续追踪地下反射界面,当 障碍物很宽时,炮点和排列的距 离过大,一方面会出现浅层折射 波的干扰;另一方面还会产生反 射波的干涉,造成浅层反射波的 对比困难。
d 炮点移动距离 单边
例:6次迭加,24道,单端放炮时:
24 1 V 2 6
(道间距数 )
M道接收,n次覆盖的1个迭加段,需放炮次。
M 1 2n 1 M / 2n
找出书中 p35 描述错误
双边放炮
六、列线图与波列图
1、列线图——在观测系统的综合平面图上加上方格网所 组成的图形称为列线图;
炮线
接收线
三 维
二维单炮记录
三维单炮记录
炸药震源反褶积前单炮 观察二者之差异
3、海上三维常用观测系统 1)双船作业
炮 舰
电缆(双)
注意:电缆偏角
双船作业 2)单船作业:(目前最多的一船拖八缆四枪) 单船双缆双震源(一次仅1个震源激发)
三维勘探的参数选择 空间采样间隔 三维勘探是一种面积勘探,既有横向采样间隔, 又有纵向采样间隔,即道间距和测线距。空间采样间 隔由空间采样定理确定。
三维勘探的参数选择
最大炮检距 决定最大炮检距的因素是反射波的能量、反射系 数、动校正的拉伸程度和求速度的要求及对多次波的 压制效果等。 为了勘探深层,求准速度和压制多次波,需较大 的炮检距,但为了保持稳定的反射系数,为了减少动 校正拉伸和具有足够大的信号视波长期希望炮检距越 小越好。这一系列因素均与勘探精度和勘探效果有关, 因此,在设计时应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合理地选择最 大炮检距。
多次覆盖观测系统
MS V 2n
V 炮点移动道数 单边放炮S=1, 双边放炮S=2 d 炮点移动距离 M 排列道数 n 覆盖次数
单 边 放 炮
M x d 2n
Dx 道间距
综 合 平 面
图
M 1 2n 1 M / 2n
叠加段放炮次数
法
每放炮一次得到地下反射点个数?
为什么图中1-6炮的21,17,13,9,5,1道 是共反射点?
根据观测系统的迭加特性,可以把观测系统分 为两大类,单边放炮观测系统和双边放炮观测系统。 单边放炮观测系统是指炮点位于排列的一侧的观测 系统,炮点位于左侧的叫小号放炮,位于右侧的叫 大号放炮。双边放炮观测系统指炮点位于排列两侧 的观测系统。 以上两种观测系统又可根据有无偏移距分为端 点观测系统和偏移观测系统。
Xmax <= Xdepth_max
三维勘探的参数选择 检波点线距的选择 检波点线距的选择与道距的选择原则是一样的。 有时地层的倾向与走向很清楚时,一般把检波点线选 择沿倾向方向排列,则垂向上的倾角很小,所以线距 就选得大一些。一般是道距的倍数。
现在勘探向高精度勘探、高密度勘探 发展,三维勘探占了大量份额,即使 海洋,三维勘探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a、沿测线布置接收点;
b、激发点布在与测线交叉(正交或 任意角度)的线上。
2)、弯线观测系统: 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测线布成弯曲测线,需有专门的处 理软件处理。
2、面积型: 1)、十字交叉排列 一条等间距 的激发点线垂直于一条等间距的接收点线,形 成、以反射点呈面积分布网格。
C
M
N
A P
B
Q
第二节 观测系统
地震测线布置
一、基本要求: 1、测线为直线; 2、垂直构造走向。 二、不同阶段测线布置: 1、线路普查—大剖面(未做地震区) 任务:了解区域地质构造情况
2、面积普查: 在油气远景区寻找可能储油气带,研究地层分布, 查明大局部构造,一般在线查基础上进行。
3、面积详查(主测线线距2~3公里)
三维勘探的参数选择 反射波的最高频率 要计算空间采样间隔,就需确定反射波的最高频 率,反射波的最高频率是根据地震分辨率的要求确定, 所谓分辨率是指地震波能分辨多大的地质体,分辨率 分为垂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两种,垂向分辨率是指 沿垂直方向能分辨多厚的地层,横向分辨率是指地震 波沿水平方向能分辨多大的地质体,把满足垂向分辨 率和横向分辨率的两个频率中的较高频率,作为满足 总分辨率的最高频率,计算空间采样间隔时,应采用 满足总分辨率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