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顺德清朝嘉庆年间至民国三十七年和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从有人类以来,人们就受到各种传染病的困扰,可以说人类发展史也是人类与传染病
作斗争的历史。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疫民皆疾也。” 清代雷丰《时疫论》也说: “大概众人之
病相似者皆可以疫名之。”这两种说法都没有从医学上说明瘟疫到底包括哪些病,但却抓住
了瘟疫的特点,就是大面积、大范围。
据顺德县志大事记,记载了自嘉庆二十五年(1820)至民国37年(1948年)一百多年间
的8次传染病疫情,分别是:
1.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大旱。自秋至翌年春,疫病流行。
2.光绪十四年(1888年)
春,疫症流行。
3.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春,鼠疫盛行,米贵。
4.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三月,旱,鼠疫大作,死人甚多。
5.民国3年(1914年)
3月下旬,龙江疫症流行。
6.民国4年(1915年)
11月,桂洲乡疫症流行。
7.民国26年(1937年)
4月,容奇、桂洲流行天花疫症。
8.民国37年(1948年)
1月,陈村天花疫症流行。
这8起有文字记载的疫情,有2起明确是鼠疫,2起明确是天花,其余记载为疫症或疫病,多语焉不详。其实,古代的瘟疫其实多是天花、鼠疫、流感、结核病等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一旦爆发,往往非常突然、非常剧烈,古代医疗条件非常差,人们又不懂得预防,一发瘟疫
就死一大片。
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黑死病其实就是鼠疫。现代医学知道鼠疫是由
鼠疫杆菌引起的。但是在那个年代,人们还不知道细菌的存在,当时对于这种疾病无从下手。人们由于黑死病的侵袭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发现了消毒和火葬。
人们在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每天都想着能消灭传染病,但是至今只有一种疾病被消灭了,那就是天花。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历史上,天花曾夺取了
无数人的生命,就连拥有至高权力的皇族也拿它没有办法,除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外,埃及国
王拉美西斯五世、英格兰女王玛丽二世、俄国沙皇彼得二世、西班牙国王路易斯一世等,都
是因为天花而死的。历史上,天花确实是曾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天花的天敌:牛痘疫苗的发现。天花自身的漏洞,只能感染人,不能感染动物。发现到灭绝
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异。天花虽然厉害,一时让人闻风丧胆,但还是被我们消灭了。
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并可伴畏寒、寒战,咽
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西班牙大流感所造成的灾难是流感流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
一次瘟疫,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在7亿以上,发病率约20%~40%,死亡人数达4000-5000
多万。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者超过1000万人,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重大浩劫。然而一战后期爆发的西班牙流感,一场流感就夺去了4000万人的性命,也导致了战争的提前结束。
林黛玉怎么死的?推测她生的病是肺结核。肺结核会席卷从来吗?
我国四大名著《红楼梦》里,林黛玉是一位多愁善感、忧郁的少女。书里说林黛玉的是“不足之症”,推测她得的是肺结核,她有以下的症状:咳嗽,食欲不振,消瘦等,这是肺结
核的典型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结核杆菌可侵蚀血管壁,造成肺出血,所以林黛玉在最后会出现一次比一
次严重的咳血。结核是可以通过自身免疫愈合的,病毒进入一个潜伏期,症状消失。如果黛
玉一辈子不见宝玉,她的病不会有恶化的可能,就是癞头和尚说的“除非一辈子不见哭声”。
林黛玉进了贾府以后,本来就寄人篱下,常常和宝玉怄气伤神,痛哭流涕,导致了自身免疫
力的下降,引起肺结核咯血,于是她的病就哭一回重一回,直至死亡(肺结核在解放前被称
为痨病,是不治之症,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抗生素)
看回顺德县志,明清至民国初年,顺德县人求医取药,主要靠个体开业的医生及中药铺。民国17年(1928年),县政府设立卫生科,陆续兴办县立医院、传染病院等医疗机构,并
着手管理防疫和公共卫生。由于经费短缺,措施不力,时办时停,全县医疗卫生一直未能改
变简陋的面貌。
西晋时葛洪曾说过,他经历过很多次瘟疫,只要瘟疫一流行开就控制不住,一个县的人
往往要死亡一半。虽然历史上对顺德这8次传染病疫情的危害和死亡人数记载不详,但由此
看来,在当时的卫生条件下,也一定危害不小。
幸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1950年成立县防
疫委员会,1953年起改称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督导公共卫生事业。1951年设卫生科,1972年升格为卫生局,逐步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增大投入,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服
务质量,建立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1991年,全县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0所,镇
级卫生院12所,农村卫生站204所,工厂、企业学校医务室168所,个体诊所26所。全县
卫生系统员工4802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946名,平均每千人口有医务人员5.12人。设病
床2428张,平均每千人口有2.6张。自50年代起,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各项预防保健
措施,改变城乡卫生面貌,各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被消灭或控制。医院管理、卫生
防疫、妇幼保健、慢性病防治、食品卫生、药品管理等工作,均进入全国先进县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