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确立_朱继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3/201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确立

朱继东

摘要: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鲍威尔等人的思想批判中汲取其有益成分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一步步地探索中对意

识形态的概念以及本质等有了更深入、科学的认识。尤其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第一次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了系统阐

述,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正是在

深入剖析、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过程之中,马克思创立和发展了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推动了马克思

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

关键词:意识形态;哲学;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

作者简介:朱继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

长,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终审发稿人(邮政编码 100031)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14)03-0073-07

在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发展进程中,对黑格尔、费尔巴哈、鲍威尔等人的思想都是在批判中汲取其有益成分,尤其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扬弃具有最终的、决定性的意义。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被学界公认的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性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著作里第一次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了系统阐述,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正是在深入剖析、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过程之中,马克思创立和发展了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

一、作为“青年黑格尔派”

的马克思及其在《莱茵报》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关于哲学的经典名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确实,真正的哲学不仅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更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世界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变革,而只有认真考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如何产生并不断完善的,弄清楚马克思是如何从一位历史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者、从最初高喊“理性和自由”口号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以“使现存世界革命化”为己任的伟大共产主义者,才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内涵的伟大意义,为搞好新时期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一)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于1815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特利尔城,父亲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犹太律师,这使得少年马克思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835年8月,即将中学毕业的马克思在一次考试中写下了一篇被后人广为传诵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表现出年仅20岁的他天才般思想的火花、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可以看出那时候的马克思已经能够把错综复杂的外部世界作为思考问题、探索真理的背景,立志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了,而这种伟大志向伴随着他奋斗了一生。

1835年中学毕业后,马克思被父亲送到了当时著名的波恩大学去学习法律。但进入波恩大学以后,他发现这里的不少学生整天追求的是吃喝玩乐、享受人生,根本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失望之余,马克思在1835年转入当时学习气氛浓厚、在思想学术领域都处领先地位的柏林大学,在这里他看到了渴望民主政治的“青年黑格尔派”和拥护专制政权的“老年黑格尔派”的对垒,开始喜欢上黑格尔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时代的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问题研究”(13KDB046)的阶段性成果

73

哲学,并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核心组织——博士俱乐部,成为其中积极的一分子。在“青年黑格尔派”俱乐部,马克思认真研读黑格尔的著作,并为自己能成为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吸收了“青年黑格尔派”思想中的追求民主、自由、理性等成分和“自我意识”的理论,虽然这时候他仍是一位唯心主义者,但这期间的学习积累为他以后的思想发展、进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尽管后来对黑格尔进行了批判,但马克思在1873年为《资本论》第二版所做的序言中仍然说:“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没有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2]由此可见黑格尔的思想对马克思的巨大影响以及马克思对哲学理论的渴求。

青年时代的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剧烈动荡、快速变革的时代,随着英、法、德等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也得到非常广泛的传播,尤其是对大学校园内的学生影响很大。1841年,即将大学毕业的马克思投入很大精力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在文中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自己的哲学观点、理论建树和思想内涵,并在序言中引用埃斯库罗斯的《被锁链锁住的普罗米修斯》中希腊神话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普罗米修斯的一段话表明了自己决心为人类幸福而坚持奋斗甚至不惜献身的心胸和志向,也表明了他对自由和革命的热切渴望和向往。凭借这篇优秀的论文,马克思获得了博士学位。虽然博士论文中体现的还是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观点,但也指出了黑格尔哲学的本质其实就是被他的保守体系所掩盖了的辩证发展观。因此,博士论文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自我深化,为其投身政治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正如他在这篇论文中所说,“不妨把这篇论文仅仅看作是一部更大著作的先导”。[3]从博士论文开始,马克思的思想开始有了重大变化和进步,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和意识形态理论的确立便是其思想发展史上同一个过程中互相促进的两个不同侧面。

(二)《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及其进步思想

1841年大学毕业后,马克思便积极投身于追求民主、革命的社会政治活动。而当时,为了压制日益高涨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也为了缓和人民对1819年颁布的书报检查令的反对情绪,普鲁士政府于1841年的12月24日发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新的书报检查令在部分知识分子中起了一定欺骗作用,有人竟然错误地认为这个法令是走向出版自由的第一步,是有利于争取自由和进步的。对于这份新的书报检查令,马克思一开始就看透了其本质并对其充满厌恶和憎恨,便于1842年2月10日写出了他自己的第一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对书报检查令进行了透彻分析和深入批判。他犀利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和鼓动力,对自由的追求跃然纸上。

在对普鲁士政府虚假的言论自由予以抨击的同时,他又以自己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洞察力剖析并揭露出,新的书报检查令与旧的书报检查令没有根本的区别,它们都是代表封建贵族的意志和利益,以扼杀出版自由、言论自由为主要目的的,从而深刻揭露了书报检查令的虚伪性、欺骗性和专制主义本质。这是马克思对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的虚伪性和掩蔽性的最初的批判,马克思后来对意识形态的掩蔽性的批判在这里已初见端倪。[4]

(三)《莱茵报》对马克思的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

从1842年3月开始,在鲍威尔和《莱茵报》董事格・荣克的催促下,曾把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德意志年鉴》上的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这也是对他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份报纸。《莱茵报》1842年1月1日创刊,前身是《莱茵总汇报》,其最初公开的目标是维护莱茵地区大量中产阶级的利益,而这些中产阶级的目标就是保卫拿破仑法典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在创建报纸时起了重要作用的莫泽斯・赫斯也是一革命者。报社两位负责物色编辑人员的年轻人都是重视而热诚的黑格尔思想的追随者,他们自然更愿意在认可黑格尔思想的人中物色撰稿人。因此,“青年黑格尔派”注意了这张报纸,不少“青年黑格尔派”的学者成为《莱茵报》的经常撰稿人,也使得这张商业性报纸越来越日趋政治性。从开始给《莱茵报》撰稿第一天起,马克思写的文章就很突出,并且很快压倒了其他所有撰稿人。

由于马克思对待每个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他比布鲁诺・鲍威尔、梅因・施蒂纳等人更能使《莱茵报》的股东们容忍青年黑格尔主义,就在同年10月15日,年轻而充满激情的马克思被聘担任《莱茵报》的主编。在担任主编的第一天,马克思就写了《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抨击这份当时惟一具有全国意义甚至国际影响的德国报纸,毫不留情地指出:“在谈到共产主义的时候,你们使我们了解到,现在德国独立的人很少,十分之九的有教养的青年都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向国家乞食,我国的河流未被利用,航运萧条,过去繁荣的商业城市失去了往日的光辉,自由的制度在普鲁士推行得缓慢无比,我国过剩的人口无依无靠地流浪四方,在其他民族中作为德国人逐渐衰亡。”[5]并进而抨击:“奥格斯堡报从来也没有经受过那种当一个人的主观愿望起来反对他自己的理智的客观见解的时候所产生的良心的痛苦,因为它既没有自己的理智,又没有自己的见解,也没有自己的良心。”[6]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已经清醒地认识到,那些有钱的、所谓“有教养的青年”只是想玩弄共产主义这个名词,他们不仅没有打算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与工人均分,而且为了自己的利益随着都可能背叛自己的灵魂。但他也进一步指出,随着中等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而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共产主义已不可阻挡地成为当时整个欧洲极其重要的问题,并且具有重要的普遍意义。并且,那些一无所有的阶级正在要求并采取行动占有中等阶级的部分甚至更多财产,不管是英国的宪章运动还是法国的1831年和1834年工人起义,都是这种正在发生的行动的反映。

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