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小练笔 蓬勃生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练笔蓬勃生命力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契机,选准读写结合点。小练笔作为促进语言积累、运用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以其耗时少,篇幅短小精悍,形式多样灵活,注重吸收表达而颇为实施新课程的教

师所青睐。小练笔不仅可运用在情感交融处,可用在知能转换处,可选在情节空白处,而且可选在课文的延伸处。

【关键词】小练笔;情感交融;知能转换

一、积极引导运用在情感交融处

“文章不是无情物”,人选课本的文章,有的隽永含蓄,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发人深省,有的让人惊叹……它们无不包含着作者的浓

浓深情,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作者“为情而造文”,学生“循情而读文”,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而感动,此时如果设置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在引导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后,进行了一番深人品读、感悟后,学生纷纷为司马迁的不幸遭遇而愤慨,为他在厄运中坚持

理想、矢志不渝地完成辉煌巨著《史记》的精神而感动。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此深刻,内心感受如此丰富,正处于“欲一吐而为快”的兴奋状态中,我抓住这个契机,巧妙地加以了引导:“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请你们拿出笔来,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吧!”学生纷纷挥笔疾书,有的三言两语。有的洋洋洒洒,有学生是这样写的:“司马迁,我真佩服你,你在精神上忍受了普通

人无法承受的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流芳千古的名句不正是用来歌颂你的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而在于闪耀,正是《史记》这部巨著照耀了你忍辱负重的生命。让我们看清了你英勇的一面,看清了你大义凛然的一面……”。

学生们富有哲理的表达着实让我惊叹不已,此时的小练笔让学

生的情感得到了合理的宣泄,也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美妙的生命体验,成为了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当然要想提高小练笔的质量,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要深入文本,与作者与课文亲密接触,合理地挖掘课文中的情感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流畅表达创造条件。

二、巧妙训练运用在知能转换处

一篇课文学完,要使学生能将刚学到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

东西,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转化为能力。实现知能转换,是我们练笔的目的之一。特别时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这样的仿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像作者那样,从依样画葫芦始,操练语言。

1、典型句式的迁移训练

如《燕子》一课语言生动优美,除了根据小燕子的外形来仿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外,我还让学生根据句子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来仿写。这样的练笔既有助于语言的仿写和迁移运用,又便于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于是课堂上精彩不断呈现:黄澄澄的橘子,红彤彤的苹果,黄黄的香蕉,……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果实累累的大果园。黄色的银杏树,红色的枫树,金黄色的田野,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五

彩缤纷的秋天。

典型句式的迁移训练不但实现了对课文中经典语句的有效吸纳,而且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言语,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成功,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2、典型构段方式的迁移训练

某些课文构段方式典型。可以引导学生在模仿中掌握这种构段方式,遇到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练笔要求,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比如《秦兵马俑》一课中运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可以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构段方式写写自己熟悉的某处景观。学生既学会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又发展了语言可谓一举多得。

3、典型写作方法的迁移训练

《早》的第三小节描写了“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段中运用了很多方位词,如: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等等,使得描写更清晰富有条理。这种典型的描写方法值得借鉴,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写写教室、书房等熟悉的处所,学生有章可循,自然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三、激发想象运用在情节空白处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

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精心挑选有价值的空白点,引导学生通过入境体验、合理想象,填补这些空白,为学生挖掘更多有效的练笔资源。

《在大海中永生》第三小节这段话句式工整,情感浓厚,在舒缓而动情的音乐声中,学生读得十分动情。这时,我抓住课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我让学生将自己最想对邓小平爷爷说的话写下来,舒缓动情的音乐,课前广博的积累和深刻的课堂感悟激起了学生一吐为快的热情,一段段充满深情的话语在学生的笔下自由地流淌出来。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有些课文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其实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

四、积极探索,运用在文本延伸处

许多课文学生读完以后意犹未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总想探寻事情的进一步发展。阅读教学中不妨让学生沿着原文的思路或是教师根据课文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继续写下去,让文本得到填充,给课文画上一个更为圆满的句号。

如《最大的麦穗》的文尾“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弟子们从摘麦穗中感悟出这条人生哲理后,假如苏格拉底给弟子们一个改过的机会,要求他们重新摘麦穗,故事会发生哪些戏剧性的变化,结果又会怎样?引导学生以次为话题,续编《第二次摘麦穗》,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置身于此情此景中的学生心神觉醒很性飞扬。这样的想象小练笔既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又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实践中自由流淌。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安排写作训练,在课堂练笔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大了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不断丰富。更重要的是,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了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统一。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课堂练笔内容更广泛,内涵更丰富,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角色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陈俊英、刘孟州《教与学的艺术:发掘孩子自主学习的潜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2

[4]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郑金洲,《新课程教师必读文献,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