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政府预算与政府间财政关系案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分税制改革的成效
1、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总体框架基本建立
2、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建立,并确 定了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 3、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 4、促进了财政资金供给范围合理调整和支 出结构优化
(四)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完善分税制体制
1、以实施财政省管县为契机,提高地方财政体制运行效率 以县级为焦点整合地方财政级次和体制 对各地形式多样的财政省管县办法中的优势加以提炼 财政在省管县的条件下,对市和县财政进行定位 2、构建县级财政基本财力的长效保障机制 界定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的范围和标准 合理划分各级财政在保障县级财力中所承担的责任 对财力保障机制进行动态调整,保障运行的长效 3、建立健全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以财力均等化功能为支持导向的一般转移支付 以体现上级政府特定目的为导向的专项转移支付 以体现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为导向的横向转移支付
1.分税制不仅是一种税收管理体制,而且是一种涉及多种财政要素、 多种财政行为的财政管理体制。 2.分税制是分设机构、划分事权与划分财权相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分 税、分权、分征、分管)。是一种以分税为主要特征,以划分各级 政府财权为实质的财政体制。 3.分税制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共同选择的分权式财政管理体制。 4.分税制是一种有配套齐全的法律体系加以保障的规范化财政管理体 制。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就是通过对不同税种的立法权、司法权 、执法权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分配,以求实现事权同财权的统一 。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需求 财政赤字与扩大社会总需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需求构成的调节 财政赤字与“挤出效应”
三、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分类
1.按财政收支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 的关系分类
总量政策和个量政策
(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种类
一般性补助(无条件转移支付) 对称补助(配套补助) 专项补助
2009年起,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 简化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是 中央对地方的财力补助,不指定用途,地方可自主安排支出;专项转移 支付,主要服务于中央的特定政策目标,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中央政府规 定的用途使用资金。为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化,中央财政设立均衡性转移支付,包含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不规定具 体用途,由接受补助的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统筹安排
2、政府预算能有效控制政府支出规模
二、政府预算的类别 (一)从政府级次的角度看 中央预算 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中央政府的年度收 支计划。 组成: 地位:主导地位 地方预算 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中央政府的年度收 支计划。 组成: 地位:基础地位
(二)从编制组织形式
单式预算(传统预算编制形式) 政府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来 反映的预算。
(二)我国财政赤字的原因
改革开放前财政赤字原因
1、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影响 2、经济建设中“左”的思想影响 3、政治环境不安定 4、基本建设过度安排 5、预算缺乏综合平衡的观念
改革开放后财政赤字原因
(三)我国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
债务融资(赤字债务化)。 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 字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作法。但是政府发行公债对经济并 不是没有影响的,首先,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货币供 给不变的情况下,公债发行会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挤 出效应”*;其次当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持有公债时,通 过货币乘数会产生通货膨胀效应。因此,政府以发行公 债来弥补财政赤字并不意味着一国经济由此而避免了通 货膨胀压力。
正式预算 是指政府依法就各预算年度的预计收支编成预 算草案,并经立法机关审核通过宣告正式成立 、取得法律地位的预算。 临时预算 是指预算年度开始时,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使 得政府编制的预算草案未能完成法律程序,因 而不能依法成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正 式预算成立前政府活动的正常进行而编制的暂 时性的预算。
(一)分级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点
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相对独 立,自求平衡
2、政府间职能和支出划分
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4、预算调节制度(即转移支付制度) 5、相对稳定性
(二)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中央与地方的支出划分
• 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 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 定 • 原体制中,中央补助、地方上缴及 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决定财力和财权集中和分散程度的主要因素: 1、国家政权的结构 2、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3、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程度 2、国家的经济体制
一、事权与支出的划分
(一)事权与支出的划分依据
1、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 全国性公共产品 地方性公共产品 2、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职能划分
分配职能的划分 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划分 资源配置职能划分
货币融资(赤字货币化)。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方法, 至今许多发展中国家仍采用这种方法。但是从长期来看, 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的增长速度,过量的 货币发行必定会引起通货膨胀,将带来恶性后果。因此, 用增发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四)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 发行公债对货币流通的影响
2、横向财政失衡(均等化)
横向财政平衡,即通常所称的均等化,国家统计局发布《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民工总 量为26261万人,比2012年增长3.9%。其中,外出农民工 16336万人,增长3.0%;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
(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3、公共产品的外溢性 4、弥补划分税收方式的不足
在我国现行的预算体制格局下,四大预算的 管理规范程度差别颇大:
公共财政预算,规范程度最高。收支有统一的制度规范,而且 必须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资金在各级政府层面统筹 使用。 政府性基金预算虽然在名义上纳入了人大监管的视野,但实际 以“专款专用”的名义由征收部门使用。其收支的运作不需经过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程序,也不可能在各级政府层面做统筹 安排。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目前进入预算范围的只限于部分国有企业 ,上交预算的国有企业利润比例也远低于国际通行水平。而且, 这部分资金主要是在国有企业内部封闭运行,也相当于是“专款 专用”。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虽有相对规范的收支内容、标准和范围, 并实行专款专用,但仅限于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属于“备 案”性的审议范畴。 根据2013年预算安排,在包括四大预算的政府收支总盘子中, 公共财政收支预算所占比重仅为65%左右。这意味着,在当前中国 的政府收支规模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没有真正实现全口径预算 管理,很难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
(二)事权与支出范围划分原则
(1)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应该由中央政府出面提供。
(2)有本地居民享用的地方公共产品应由地方政府 负责提供。 (3)对跨地区以及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项目和工程 ,中央政府应出面组织或在一定程度上参与。 (4)对于收入分配差异问题,应由较高级次的政府 进行调节,从而为缩小收入差距和提高效果创造有利 的条件。 (5)坚持事权和支出划分的法律化原则。
第三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一、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及涵义
1、财政平衡是相对的
2、财政平衡是一个期间性的概念
3、财政平衡反映了某一财政主体的财政收支状况 4、财政平衡应是真实的平衡
二、财政赤字
(一)财政赤字与赤字财政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 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政府间转移支付 --以各级政府之间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
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宗旨而实行的一种财 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特点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范围只限于政府之;政府间转移支 付是无偿的支出。
(一)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的依据
1、纵向财政失衡(弥补财政缺口)
在大多数国家中,各级政府收入与支出的不匹配需要政府 间财政转移支付发挥平衡作用。
发行公债对子孙后代的影响
(一)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财政赤字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两个方 面,一是财政赤字的规模;二是财政赤字的弥补。
财政赤字弥补方式与货币供给
动用历年财政结余来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部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的方式来弥 补财政赤字
政府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
(二)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第七章 政府预算与政府间财政关系
本章主要讲授内容
政府预算概述 政府间财政关系
财政赤字
本章小结
第一节 政府预算概述
一、政府预算涵义
由政府编制的一个财政年度内的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计划,它 是政府的基本财政计划。
政府预算的功能
1、政府预算反映政府活动范围和方向 (1)从形式上看 (2)从实际内容上看
优点与缺点
复式预算 政府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 表格来反映的预算。通常分为: 1、双重预算(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2、多重预算
“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目标:
1、它是一个“复式预算体系”包括: (1)政府公共预算(由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债务预 算组成)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3)社会保障预算 “目前,我国全口径预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搭起来 了。四大预算中,公共预算体系已经比较完备,政府 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仍需 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优点与缺点
赤字财政(deficit financing),指国家制定赤字财政政策,
实行赤字财政计划。在制定国家预算时,国家有意将当年预算 支出安排得大于当年预算收入,不足的预算资金,依靠发行国
债、向银行透支、发行财政性货币的办法来应付。
财政赤字的种类
1、軟赤字与硬赤字 2、结构性赤字与周期性赤字 财政财政规模的衡量指标 1、赤字依存度=当年财政赤字/当年财政支出 × 100% 赤字依存度安全警戒线围30% 2、财政赤字率=当年财政赤字/GDP × 100% =(财政支出—财政收入)/GDP × 100% 欧盟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2013年我国收支差额12000亿元,赤字率为2%左右。
(三)从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上:
增量预算 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是在一起预算年度的基础
之上按照新的预算年度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
之后确定。
优点与缺点 零基预算 对预算期内所有预算收支,不考虑以往年度的预 算基数和水平,一律以零为起点重新编制的预算。 优点与缺点
(四)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角度看
(五)预算百度文库容的分合看
总预算 是政府财政收支的综合 计划,它分列一般经费收 支和各类特别收支项目 分预算 是总预算中一般经费收 支和各类特别收支基础上 的详细款项
三、政府预算原则
1.完整性原则 2.统一性原则 3.可靠性原则 4.公开性原则 5.年度性原则
思考题:我国政府预算公开程度高吗
四、 政府预算程序 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
(三)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模式
西方国家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作 法
补助金模式 财政均等化模式 税收返还模式
四、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
分税制(分级分税预算体制)(财政联邦主义--fiscal federalism)
-----是指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各级之间,以划分各级政 府事权为基础、以税收划分为核心相应明确各级财政收支范 围和权限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编制程序 审批机构
政府预算的执行
执行机关 主要任务
政府决算
含义 审批机构
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
一、政府间的事权划分
二、政府间的税收划分
三、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四、分税制财政体制
预算收支范围 (钱)
政府间财政关系 (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职权(权)
二、 政府间的税收划分
(一)税收划分的依据
1、将各税种、税类的特点和功能与税收划分结 合起来 2、注意各级财政间的相互协调 3、体现税收划分的便利性 4、使税收划分有利于经济运行和发展
(二)税收划分的方式
划分税额 划分税种 划分税率 划分税制 混合型的模式
三、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