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性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古论今性文化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中性文化的渊源更是悠长。从性崇拜,婚姻制度,性观念,性风俗,房中术,性文艺,性医学,以及宗教中的某些内容等等的方面,反映出了它在人们生活中所留下的深刻痕迹!
自人类存在至今,延续人类的主要途径无外乎是性。就扩大的说,性是关乎人类能否长期生存的关键。所以当今研究古今性文化十分必要。
除此之外,性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有着非凡的意义。性文化凝聚着千万年来几乎涉及各个领域的学者、思想家以及广大民众的探索、努力、追求与抗争。性文化映现的是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针对性和与性有关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其分为物质方面、制度方面和精神方面三类,物质方面可包括人类为了释放不断产生和蓄积的性能量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器官和能力;制度方面可包括人类为了使性能量的释放与生态——社会秩序相适应,而规定的有关性的禁忌、法律、制度等;精神方面可包括性的心理、体验、观念、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
性文化密切关联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是因为,创造文化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繁衍、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两性的和谐和合作。这些都是我国以及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古代性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性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中形成的性观念、习俗、行为,以及有关于性的知识、文艺、道德规范和诸般社会体制等。中国属大陆性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由50多个民族所组成,受不同地域、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有着各具民族特色的性文化。中国各民族的发展极不平衡,虽然随着交通的发达,人员交往(包括通婚、商贸往来和争战)等民族之间的交融,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相对落后民族的文化发展,但始终不能达到同步,因而表现出一定的性文化差异。另一方面,性文化又有其特殊性,在同一时代的不同地区之中性文化便可有相当的差异。而即便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中也还存在着阶层上的区别,例如“士大夫——市民——乡民”之间的区别,但见于经传的通常只是士大夫的性文化观,市民的性文化观或可见于小说和野史,而乡民的性文化观却较难考查。在朝代更迭战乱饥荒时期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情况下,性关系时常变得松散,而在农业定居已稳定若干世代的情况下,宗族和宗教等传统势力就会给性关系带来种种难以逾越的限制。
众所周知,汉族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主体民族。其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由“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时代,到父系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民族逐渐融合),至秦汉时期形成了汉族。随着时间,汉族又与周边少数民族居住,交流。故形成了如今我国“以汉
族为主,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式。但是由于汉族历代均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故在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发展中,起了主导作用。
古代汉族社会伦理道德和立法的基础是“三纲”和“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其后一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观念。宗族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根深蒂固的。父系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子对父应尽忠尽孝,其中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最高体现。宗法制度的扩大,则表现为“子民”对最高统治者“天子”的道德规范。所以神权、政权、族权、夫权成为禁锢人们思想,尤其是禁锢和压迫女性的工具。
中国古代在高度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都拥有众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其中在诸如汉文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文献中,保存有不少性文化内容。属于古代医学分支之一的中国古代房中术,远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前后即已基本成型,其学科内容已相当于今日的性学。
主要性文化现象
性观念如同世界上其他地区一样,古代中国的先民出于对自然的神秘和敬畏,也有过他们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和性交崇拜。据分析,当先民了解到性交与生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后,因种族蕃衍对
生产的需要,更强化了这种崇拜,从几乎遍及全国的古代文化遗址或考古发掘中,都可以反映出性崇拜在古代的存在。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导致思想观念的活跃,形成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其中也包括对性观念的争鸣,并处于较重要的地位。老庄学派、儒家、道家都赞同阴阳天命观——源于《周易》中的阴阳哲学思想,认为性行为是符合天地阴阳变化规律的大事,是每个男人和女人的神圣职责。随着儒家思想的巨大影响,性逐渐走出阳光之下,大家避性而不谈。
而在思想解放、开放的今天,“性”几乎暴露在阳光之下。大家不再因顾忌礼仪廉耻而羞于谈性。出现了性科学、性专家,以及一些关于性的节目栏目。社会在慢慢引导性观念走上健康、科学的道路。
婚姻人类自有历史记载以来,男女之间的性关系最主要地体现为婚姻关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的性关系是群婚杂交,在许多神话传说和后世追述的文献中,记载着中国古代先民知母不知父的状态,亦即群婚与杂交的两性关系形式。这与当时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不得不群居杂处以共同进行生产和抵御自然界各种灾害的原始社会形态相关联。但是通过长时间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紊乱的性关系不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长,从而逐步建立了婚姻制度。古人把婚姻看承是神圣的事情,正如〈礼记〉所说:“上以宗庙而下以续后世也。”其主要目的在于“广继嗣”。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度,其主要目是由于封建社会经济生产力对人口的需求,封建宗法制度对
子嗣的重视,也因此早婚的现象很普遍,文献记载的一般女性婚龄始于13岁,男性始于15岁,并以男性稍长于女性的婚姻为常见。
聘娶婚一般都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程序,收取聘礼,履行一定的婚礼形式而成婚,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尤其是在不少农村地区。封建礼教规定了“七出”和“三不去”。唐代之前的封建礼教对女性束缚不严。至宋代明理学的兴起,对女性的要求加强。
婚姻在当今是一件神圣的事,不同于古代主要是“广继嗣”,是建立在双方良好感情的基础上。虽然摆脱不了性的影响,但是精神之爱亦为重要。在婚姻中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房中术中国古代对性问题的探讨与实践总结被称为房中术,相当于现在的“性学”。房中术孕育与成形于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至秦汉之交这段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性学,也是最为完备的古代性学。西汉早期,《汉书.艺文志》即将其归入医学范畴,属于当时医学的4个分支(医经、经方、房中、神仙)之一,后世皆依此而行,除道教典籍中收录有一些关于性修炼(有时也称房中术)的文献外,有关房中术的具体内容基本上都在医书中。中国古代房中养生家,大都着眼于交而不泄、交而少泄、精神不散、调协阴阳以养生这一目的。
两汉隋唐时期是房中术最为活跃与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一批新的房中术著作,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与丰富。这一方面与当时开放的性习俗有关,另一方面得益于当时道家(教)方士的盛行。许多道家(教)著名的房中家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又都是中国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