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第 五 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第 五 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第五章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本章目录]

第一节跨国公司的产生及其发展

第二节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策略

第三节跨国公司投资与世界经济

[教学内容]

第一节跨国公司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常见的几种划分标准)、基本要素

(一)跨国公司的名称

从事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有许多种不同的名称。有的学者认为这些名称不能通用;有的学者认为这些名称大同小异,可以相互通用。常见的名称有:

1、国际公司:一般说来,国际公司与跨国公司、多国公司是可以通用的,特别是在二十世纪60年代,国际公司更流行。

2、超国家公司:根据国际法和国际公约、条约、协定所建立的经济实体,按国籍的尺度衡量,该企业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也超过了任何一国法律的制约,而受其据以成立的国际公约、条约、协定的约束。所以称它为“超国家公司”。

3、多国公司: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都曾使用过这个名称。

4、跨国公司:联合国机构的文件和出版物几乎都使用这个名称。

这些不同的名称都是在强调其“多国性”,以区别于那些只在一个国家内经营的“单国性公司”。不过,这种术语使用上的差别并不妨碍人们了解把握所要共同描述的经济实体,即从事跨国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业。

(二)跨国公司的定义

1、定义

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名称定义也就不同,就是同一标准,定义也不会完全相同。对于跨国公司的划分标准有这样几种:

(1)结构标准:凡采用“地区分布”、“生产或服务设施”、“所有权”等作为划分标准的,都属于结构性标准。

例如: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国家的数目,最开放的学者认为,只要是在两个(含两个)以上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就可以称为跨国公司,持保守观点的学者认为要在六个以上的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才可以称为跨国公司。

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50多家工厂。1996年GE 在中国拥有8000名员工,建立了22家合资或独资企业,总资产达到11多亿美元,总收益超过13亿美元;

我国的小天鹅在印尼、马来西亚拥有子公司;

无锡飞马纺品有限公司在巴基斯坦设有一家子公司;

丽珠集团在美国设有一家美国安仕公司。

有人提出一个企业要称为跨国公司,它的所有权必须被一个以上国籍的人士所掌握。有人认为作为跨国公司的企业其高级管理人员的国籍必须具有一个以上的国别。

(2)营业标准:主要以在国外的生产、销售、盈利,或资产等绝对额或相对数作为标准,但金额或百分比的具体数据应该是多少,则无统一的说法。

如企业在国外的生产经营(F)占总生产经营(T)的比率(F/T):该比率又可从销售收入、资产、职员等指标来衡量计算。一般认为,企业的F/T比率大于某一任意选定的比率如25%,即可算是跨国公司。但是,这种标准在实际运用时会遇到困难。比如,一些大公司的F/T比率虽然不太高,但其绝对量则很大,而一些规模小的公司则由于海外经营活动较多而F/T比率较高。所以有的学者在运用这一判断标准时,提出总营业额不低于一亿美元的限制条件。实际上,一F/T比率来划分跨国公司,就是以企业的海外业绩为标准。

例如:通用电器公司营业收入1996年约为800亿美元;江苏省技术进出口公司在美国的芝加哥的割草机公司1999年的营业额为2000万美圆,在以后的五年内,为5000万美元。

(3)行为标准:行为标准是指企业在经营和决策时的心态、思维方法和战略取向。

有的学者主张以经营管理的最高决策层的思想及决策行为来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属于跨国公司。杜鲁克在《不连续的年代》一书中指出,跨国公司的总部虽设在某一国,但其组织、业务及活动范围等都应是全球化的,即具有全球经营的战略和计划。它的最高主管不能只关注某一国家或地区中该企业的活动,而应关注所有国家或地区,即作为“国际企业家”来平等对世界各地为该企业提供的最佳机会,而不偏爱其母国或企业所在国的机会。与此相类似的观点由珀(Po)尔马特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管理阶层的经营态度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本国中心型的经营态度,即总是着眼于母国而作出决策;

二是多中心型的经营态度,即从所在国或东道国的角度来规划其国际化生产经营活动,没有以系统的方式将散布在多个国家的企业分支机构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三是全球型经营态度,即完全以世界性的经营态度来规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珀(Po)尔马特认为可以把经理阶层考虑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是全球性的作为判断跨国公司的标准,即只有全球型企业才是真正的跨国公司。

上述划分标准,都从不同的角度勾画出跨国公司的轮廓。

1980年5月联合国公司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所有成员对跨国公司的达成了共识,在《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以及198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发表的第三次《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的报告中的定义相同,就是:由在两个或更多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吻合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多个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将上面的意思综合起来,跨国公司的定义应该是:(杨大楷P90)

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跨国公司的总部不一定设在本国,可以设在对本公司发展最有利的地方。

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将人员公司转移到欧洲。1996年4月23日世界上第一家将总部迁入我国大陆的跨国公司是日本八百伴国际集团。紧接着斯米克、西门子、汤臣、联信、阿尔卡特等跨国公司纷纷表示将总部或地区总部迁入的强烈愿望。

跨国公司从本质意义上来讲是没有国籍的全球性企业。但就跨国公司所在地来看,90%以上的跨国公司总部设在发达国家,不到1%的总部设在中欧和东欧,8%的总部设在发展中国家。

从以上概念中可以得出跨国公司的三要素。

2、跨国公司的三要素

以联合国对跨国公司的定义,可归纳出以下三个要素:

(1)位于多国的经济实体,母公司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对其他实体进行控制,也即施加有效影响。

(2)统一决策体系下的共同战略和配套政策。

(3)分享权利和分担责任。

二、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产生

源于垄断资本形成、资本过剩、资本输出。

第一家跨国公司为1882年由27家公司合并组成的美浮石油公司到后来的埃克森石油公司

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即现代跨国公司是第二次大战后的产物,它产生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是: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

(二)跨国公司的发展

全世界跨国公司统计数据

资料来源:《世界投资报告》。

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总额

十六世纪全球范围内有些公司就开始了跨国经营活动。四百多年的跨国经营的历史并不能说明就是跨国公司的历史,因为在16——18世纪,欧洲的英国、荷兰、法国商人就活跃于海外经营贸易,他们的主要活动就是进行商品交易,而很少从事产品的制造活动,这种跨国经营企业与现代意义哂纳感的跨国公司在本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是随着国际直接投资导致跨国生产制造活动的产生而出现的。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的雏形是在19世纪下半期形成的。

跨国公司的发展演变简要如下: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以前是跨国公司的雏形阶段

从18到19世纪,殖民地时代的海外经营活动已经开始了从商品贸易向生产经营的转变。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跨国公司的成型阶段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六十年代,是现代跨国公司突飞猛进的扩展和美国跨国公司称雄于世的阶段

4、七十年代以来是“大三角”国家跨国公司“三足鼎立”,跨国公司形成全球网络的发展阶段

过渡: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大发展是在二战以后发生的,其发展的原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宏观方面分析其宏观条件,微观方面分析其直接动机。下面就分述:

三、二战后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宏观条件

1、科技革命引起的社会生产力大发展是其大发展的物质基础

2、国际分工的新发展是其大发展的客观前提

3、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为跨国公司扩大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提供了渠道

4、发达国家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资本过剩、政府鼓励对外投资是其大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5、发展中国家需要引进外资,促进其大发展

(二)跨国公司进行国际投资的微观动因

1、开发和利用外国自然资源

2、利用国外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降低成本

3、分散和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

4、维护和开拓市场

5、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6、实现全球发展战略

四、跨国公司的特点

(一)(生产经营活动)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二)(实行)全球战略( Global Strategy )

(三)(公司)内部(一体)化( Internalization )

(四) (经营策略、活动方式)多样化( Diversification )

第二节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策略

一、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

(一)企业的法律(法定)组织形式

其可分为个人企业、合伙、公司三种形式。

1、个人企业(Sole or Individual Proprietorship )

由个人单独出资设立并经营管理的企业,又称独资经营企业。按法律性质说,它不是法人,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资产与出资人的个人财产在法律上没有什么区别,即个人(业主)对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责任,在亏损或倒闭而进行清偿时,不仅限于企业资产,还要以个人的动产和不动产抵偿;个人对企业有最高决策权和控制权。

2、合伙(Partnership )

合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出资人共同设立、共同经营、共同享受利润的企业。

各国法律对合伙规定互有差异,故其法律特征也不仅相同,但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1)原则上不具有法人地位,它只是“人”的组合,合伙人的死亡、退出、破产均可导致企业解体,但有的大陆法国家如法国、荷兰等,其法律认定合伙企业也是法人。

(2)合伙契约是合伙企业成立的基础,契约规定了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

(3)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连带清偿责任,即债权人有权向任何一个或几个合伙人(债务人)提出清偿要求。

3、公司( Corporation )

按照“公司法”注册登记、进行组织,并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即为公司。

“公司法”是有关公司的设立、经营、清算、解散以及调整其内外关系的法规,有的国家作为单行法规颁布,有的国家则将它写在民法或商法中。

公司的法律特征主要如下:

(1)公司是法人(Legal entity )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2)股东对公司的投资,按法律说已归公司所有和支配,即公司以自己的名义拥有了这份财产,它与股东的个人财产在法律上是分离的。

(3)公司得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签定合同,经营业务,享受权利,承担义务,也就是说公司与股东在法律地位也是分离的,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

(4)公司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

(5)公司有日常经营管理权。

(6)股东的死亡、退出,破产在原则上不影响公司的存续,在英美法中,公司有“永续性” (Perpetual Existence ) 通常公司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无限责任公司(Un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责任,故将此公司称为“有限公司“,它与合伙类似,但它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故仍是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Limited Liability C0mpany ):股东对公司债务只负有限责任,即限于股东对公司投入的股本金额,故简称“有限公司“。这类公司具有法人地位,股东人数少,不发行股票,且不得随意转让股权。

股份有限公司(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by Share or with share Capital ) :股东对公司债务也只负有限责任,也是独立法人,与上述有限公司的主要区别在于可公开向社会让渡其股权,它已成为当代最主要,最流行的企业组织形式。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可公开发行股票,向社会募集资本,故能迅速集中资本,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有限责任,故股东的风险降低;股东容易转让,而且转让后不影响公司的继续存在;股东的所有权与企业的管理职能相分离,有利于公司开展经营。

(二)跨国公司法律组织形式

跨国公司最通行的组织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杨大楷P 120)因为它具有不少优点(上面已述)。这类公司通过到海外开设公司或建立子公司开展业务,形成跨国公司。

1、母公司 (Parent Company )

指拥有其他公司的股份,从而控制其经营活动,使其成为自己的附属公司的公司。(主要通过控股权、非股权、销售渠道、生产资金的安排)。母公司是本国政府注册的法人团体。

从历史上看,母公司的形式与控股权公司的发展相联系的。

母公司可分为“纯控股公司“与”混合控股公司:

如果母公司只掌握股权或其他有价证券,自己不再从事别的业务活动,而且也不参与被它控制的其他公司的经营管理,这家母公司就叫“纯控股公司“ (Pure Holding Company )。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纯控股公司不得从事工商业活动,也不得直接参与公众进行交易,除了自己的办公楼外,不得拥有额外的房地产。

许多母公司既从事参股和控股活动,由经营工商业,故称为“混合控股公司“ (Mixed Holding Company or Holding—Operating Company ) 。混合控股的方法不仅盛行于制造业,也进入了金融业。

一般说来,跨国经营中的母公司不是纯控股公司,但可以看作是混合控股公司。但母公司参与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主要指在方针、战略上的参与,而不是日常业务操作。

2、子公司 (Subsidiary )

它是指受母公司控制,但法律上独立的法人组织,是根据东道国法律组织的,它拥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章程,实行独立核算,可独立进行核算业务活动和法律诉讼活动。

上海与泰国正大合资的:上海易初摩托车公司

3、分公司 (Branch )

它是指总公司在国外的派出机构,是总公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其资产为公司完全拥有,其欠债责任不限于分公司,而是总公司,没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章程,以总公司的名义受总公司的委托进行业务活动。实际上,它知识受委托代表母公司在其所在国进行各项业务还是的非独立经济实体。

[4、避税地子公司

它是指跨国公司利用某些国家和地区对其境外的公司所得实行免税或低税的优惠政策,而在那里设立的公司。已在第三章的第三节的国际独资企业中讲过。这里不赘述。]

(三)跨国公司的管理组织结构

杨大楷P 97 —P102

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是在国内垄断企业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其向外发展,引起管理组织的变化。从历史上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独立组织形式(出口部、母女 Mother — daughter Structure )

2、国际分部组织形式(国外部组织形式、国际部,International Division )

3、世界组织形式(全球性的组织结构,Global Structure )

(1)职能分部组织形式

(2)地区分部组织形式

(3)产品分部组织形式

(4)混合分部组织形式

矩阵结构

网络结构

二、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

(一)产品策略

1、出口带动投资策略

2、产品多样化策略

3、按产品周期扩展策略

4、生产专业化策略

(二)研究与开发策略

1、拨付巨款经费研究开发新技术

2、总公司控制新技术的研究和使用

3、控制技术转让的流向

●2000年9月15日《每日侨报》《跨国公司投资出现新趋势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

构》…………………………

●1999年10月27日《国际经贸消息》《宝结公司向中科院捐款》……………………

●1999年1月《商业研究》《浅析P&G公司在华发展经验》…………

杨大楷P198 ……

(三)销售策略

1、当产品用途和使用方法在国内外市场完全相同时,产品和销售策略可以不改变,直接将产品推销到国外

2、当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用途不同而使用方法相同时,产品保持不变,销售策略应有所调整

3、当产品用途相同,产品的使用方法不同时,必须调整产品,但销售策略可以不变

4、在不同市场中,当产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不同时,必须对产品和销售策略都进行响应的调整

5、当产品的用途与国外相同,但由于产品在国外市场不能使用,产品已不在消费者购买力范围之内时,必须重新设计新产品,并采取新的销售策略

(四)转移价格策略 (内部定价策略)

跨国公司的

1、转移价格的概念 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内部交易使用的,由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制定的价格,它不

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具有随意性和机密性,是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工具。

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具有内部商品调拨特征,这也是转移价格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由于各国环境因素的差异,公司所面临的公开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或是有缺陷的。这种情况下,公司很难通过公开的市场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投资建立起自己的,由子公司、附属机构和利润中心等构成的内部交易体系,大量地把公开市场上的交易转换成公司内部的市场。

通过转移价格可以调整各个子公司的生产成本和销售利润,从税收上看,可以把高税区的利润转移到低税收地区,从而减少整个公司的应交税额,提高经济效益。据统计,当代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已占世界贸易额地0%以上,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这一比重将会继续提高。

2、转移价格的具体形式 (答出四点即可)

(1)通过控制零部件的进出口价格来影响产品的成本

如:由母公司向子公司低价供应零部件产品,或由子公司高价向母公司出售零部件产品,来减少子公司的产品成本费用,获取较高的利润。反之,通过母公司向子公司高价出售零部件产品,或由子公司向母公司低价出售零部件产品,来增加子公司的产品成本费用,减少子公司的利润。

(2)通过对子公司固定资产的出售价格或使用期限来影响子公司的产品成本费用

母公司对子公司提供的固定资产的价格直接影响着摊入子公司的产品成本。母公司对子公司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期限,也会影响到折旧费的提成。如果过多地提取折旧费,则会增加子公司的产品成本;如果过少地计算折旧费,则会减少子公司的产品成本费用。

(3)通过专利出口、技术和咨询服务、管理、租赁、商标等劳务费来影响子公司产品的成本和利润

如:母公司利用其本系统的金融机构来影响子公司提供优惠的贷款,不受或少受利息,使子公司减少产品的费用。相反,也可通过较为高昂的利息费用来增加子公司的产品成本。

(4)利用产品的销售,给予子公司系统的销售机构以较高或较低的佣金、回扣来影响子公司的销售收入。

(5)利用母公司控制的运输系统,通过向子公司收取较高或较低的运输、装卸、保险费用来影响子公司的销售成本。

(6)向子公司索取过多的管理费用,或额外地将母公司的管理费用摊入子公司的产品成本内

例如,母公司将经理人员的补贴和退休人员的年薪等都摊入子公司的管理费用内,以此来减少子公司的收入。

(7)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人为地制造呆帐、损失赔偿等,以此来增加子公司的费用支出。

除此之外,跨国公司还有很多隐蔽的办法,可以利用转移价格来影响子公司的成本和利润。跨国公司都有几套帐,有向董事会报告的帐,也有专门对付当地政府的帐。因转移价格隐蔽了子公司经营的真实情况,人们就很难真正辩出跨国公司的那个部门有效果,到底在哪里盈余,又在哪里亏损。

3、采用转移价格的目的 (答出四点即可)

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司全球利润最大化。

具体的目的有这样几个:

(1)减轻所得税负担

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它们必须按照利润的大小向东道国政府交纳所得税,而各国的所得税法规和税率有较大差别。因此,公司为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可以要求在所得税高的国家的子公司,以较高的转移价格从所得税率低的国家的子公司调进生产资料和产品,以较低的转移价格向其他子公司调出生产资料和产品。这样,能

公司外贸易 采用国际市场价格贸易活动

公司内贸易 大于总量的 1/3 采用

转移价格

“企业市场内部化”

够增加在高所得税国家子公司的成本,降低其利润,减少在低所得税国家的子公司的成本,提高其利润,进而从总体上减轻了子公司的所得税负担。一些跨国公司“微笑着亏本”,其中道理就在于此。

(2)逃避关税

设置关税的目的是保护本国的利益(本国市场)增加政府的收入。一些国家征收的关税较高,这不但会增加子公司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费用,而且还会削弱子公司产品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以较低的转移价格向设在高关税国家的子公司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降低征收起点,减少交纳关税的支出。一些国家对产成品征收较高的关税,对半成品或原材料征收较低的关税。针对这样的关税结构,公司可分别以较低的转移价格向子公司提供产成品,以较高的转移价格向子公司提供半成品或原材料,灵活地绕开高关税壁垒,节约关税支出。而当地所在国政府的税收却受到了损失。

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如瑞士、巴拿马、巴哈马群岛、开曼群岛等。为了引进外资,发展国际贸易,专门设立了工各国自由贸易的避税港。外国公司在避税港交纳的税率低或根本不交纳税金;当地政府对跨国公司的法律管制极为松弛,公司的资金调拨和利润分配有极大的自由。跨国公司为了利用转移价格逃避东道国政府的税收,纷纷在避税港设立象征性的分支机构(根本不需要实在资本,有时仅需要一个人员和一部电话就可以注册登记),有计划地利用转移价格,讲座告诉的资金集中到避税港,以逃避东道国的税收。如,美国的跨国公司有一批零部件需要出口到德国的子公司,可以开出低价卖给设在巴哈马群岛的子公司,再由巴哈马群岛的子公司用高价卖给德国公司。实际上,货物可能由美国直接运到德国。但经过这样一转帐,使在美国的跨国公司因“低价”出售而无盈利(产品销售收入低),德国的子公司因“高价”收购而无盈利。这样,两者的盈利都集中在避税港,整个公司就可以降低税收负担。

(3)克服外汇风险

在浮动汇率制下,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变化较大,很可能使跨国公司蒙受经济损失。采用转移价格,公司可以减少或避免这种风险。例如:公司可以适当地用转移价格把位于外汇风险大或币值下跌国家子公司的产品调往位于汇率稳定或币值上升国家的子公司,由它在当地市场上销售出去,获得坚挺或稳定的货币。如果公司发现某一东道国的货币将要贬值,公司就可以采用转移价格加快在那里的子公司向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付款速度;反之,公司则可以采取转移价格放慢在那里的子公司向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付款速度,及时躲避外汇风险。另外,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子公司很可能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外汇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而不能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为了子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公司可以降低转移价格水平,使子公司能用有限的外汇进口较多的原材料或零部件,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4)保证利润和资金的顺利返回

一些东道国由于资金短缺,往往采取征收利润返回税,实行外汇管制等措施限制子公司向母公司返回利润和资金。为减少利润返回时的损失,防止资金周转的失控,公司可用较高的转移价格向子公司提供零部件、专利技术、销售诀窍和管理财务等,并巧立名目向子公司分摊各种费用。这样做的实质是把子公司应返回的利润转化为应向母公司支付的各种费用,同时也可根据公司的需要随时抽调资金。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各国对子公司支付费用所引起的资金流动是不征税,也不加以严格的限制的。

(5)抵消战争风险的不利影响

采用转移价格可使跨国公司经营策略富于弹性,适应东道国政治因素的变化。

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和印度的政治关系恶化,一印度跨国公司不得不将原来从美国购买的零部件改为从英国购买,以保证其在第三国子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为防止因零部件的来源国改变而削弱在第三国子公司的竞争能力,这家公司以较低的转移价格将从英国购买的零部件调给子公司。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实行优惠政策,这很可能使外来的子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跨国公司要进入这样的国家市场,它就用较低的转移价格向在那里的子公司提供支持,帮助子公司挽回竞争劣势。此外,子公司宣布的利润过高,容易引起东道国政府的反感和劳工组织的不满,进而遭到重新谈判甚至征收资产的风险。为防范这种风险,跨国公司可采用转移价格以较低名义利润的方法,掩盖其利润的真实情况。

(6)控制市场,增强竞争地位

一是: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来支持国外子公司的竞争。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地区,母公司向子公司供应原材料、零部件或产品时,往往以较低的价格,使子公司在价格竞争中击败对手。反之,母公司对于那些少数股权控制的子公司往往索取较高的价格,以限制这些子公司的活动。

二是:扶植新公司,增强新建子公司的竞争能力。跨国公司可以向新建子公司高价收购,低价销售,使该子公司在当地市场上呈现为盈利可观的良好形象,从而帮助子公司在当地市场打开局面。

4、转移价格的主要制定方法

(成本法、市场法)

(1)按目标市场上子公司的成本与一定比例的成本加成之和制定;

(2)按公司下属最有效益的子公司的成本与一定比例的成本加成之和制定;

(3)由有关内部成员单位达成的协议制定;

(4)参照与公司独立的其他公司同类产品的价格制定。

其中的一、二种是以成本为基础制定的转移价格。其合理性是它可以保证子公司乃至整个公司获得一定的盈利,同时也便于操纵转移价格水平。因为可根据需要,选择全部成本、可变成本或边际成本的任何一个作为转移价格的基础,而且成本加成的比例也是灵活变动的。

其中的三、四种是按市场交易方式制定转移价格,其优点是它考虑了有关内部成员单位的自身利益和产品的供求情况,而且因接近正常的市场交易价格,受到各国政府的欢迎。据美国的调查报告透露,有2/3的跨国公司主要采用成本加成法制定转移价格,其中又有一半的公司同时以市场法制定转移价格。

***(可略)[不同的管理体制导致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制定方式也有不同,可以响应地分为三种。

(1)集中制定

与“集中管理体制(一元中心体制、母国中心体制)相适应,主要由母公司统筹制定。

其优点在于能从全公司范围统筹安排资金流动,达到公司总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但集中决策不利于激励各附属公司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在信息传递不够快捷准确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某些失误。

(2)分权制定

与“多元中心体制“相适应,各附属告诉自主决策。

其优点是各附属告诉能够够快速地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转移价格,对附属公司加强管理的激励作用较大。但缺点是:各附属公司从本位利益出发,使得转移价格的水平难以达到公司总体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3)协议制定

理论上讲,该方法应兼具备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各种利弊都可以通过协商予以解决,既能体现整体利益一致性,又能依据不同子公司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但实际上,这些优势很难完全实现,协议过程往往变成谈判技巧的对抗,使公司内部的相互沟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若使用协议制定法,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对内部转移价格进行调控。 ]***

5、采用转移价格的不足(或困难)

采用转移价格意味着在公司内部进行利益的调节,而这种调节是根据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经常发生变化的。同志也没有正式的文件和程序加以灰顶。在子公司作为独立核算单位时,公司以转移价格调拨的资金、设备和产品,或以某一子公司的盈利去弥补另一子公司的亏损等,都可能挫伤子公司的积极性,同时,以转移价格进行内部交易的结算也不利于考核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实绩。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跨国公司要加强内部控制与协调机制,以避免成员单位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并可采用双重簿记法,尽可能合理地考察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实绩。

采用转移价格是为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服务的。各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经常会对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的形成和价格水平进行干预和限制的。美国于1982年通过法律(联邦税法 IRC 6038A ),并处理了直属联邦税务局,由税务官员,经济专家和律师组成的机构,专门研究和监察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西欧国家和日本也在美国之后,通过类似法律,成立类似的专门机构。目前各国相应的法律均以臂长价格(Arm’s Length Price )来判断公司的转移价格是否合法。臂长价格可分为三种:

(1)正常的国际市场价格;

(2)向外部企业出售产品的价格;

(3)公司成本加上平均利润形成的价格。

人们通常把臂长价格视为合理交易标准。如果公司的转移价格偏离同类产品交易的合理交易标准,就会被罚款或受到其他方面的制裁。由于政府的干预和限制,跨国公司采用转移价格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就变得相对有限了。

采用转移价格,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现象也有直接影响。如果转移价格只是体现了公司的利益,或是偏离合理交易标准太远,东道国政府和居民眼中的现象就不佳,甚至是丑类的,进而对其采取严厉的制裁和报复措施。为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公司往往不得不正视合理交易标准,使转移价格兼顾东道国政府和居民的利益

第三节跨国公司投资与世界经济

一、跨国公司投资对世界经济的一般影响

这里从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和东道国的一般性影响的角度来分析的。(也可依教材为准!根据时间的多少而定。)

(一)要素转移效应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实际上是各种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重新配置。

对东道国而言,首先跨国公司的投资填补了东道国的期望投资和国内储蓄之间的缺口,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输血”作用。

例如,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势力大大削弱,恢复经济迫切需要大量资金,由此产生了所谓的“美元荒”。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援助,同时要隘偶实行贸易和国际支付的自由化,这就为美国私人投资进入西欧铺平了道路,使20世纪的50—60年代这段时间成为美国跨国公司对西欧扩张最快的时代。对西欧各国来讲,美国资本的输入加速了这些国家固定资本的更新,为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奠定了基础。另外,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国家的经济发展,亚洲、拉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跨国公司提供的资金无疑是一份不可缺少的贡献。

其次,跨国公司通过子公司的技术转让活动促进了东道国的技术进步。现在,人们已广泛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技术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跨国公司是技术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媒介,所以跨国公司作为东道国技术进步关键因素之一的潜在重要性就变得明显了。战后西欧及70年代亚洲和拉美一些国家的新兴工业,就是跨国公司率先建立起来的。

最后,跨国公司递条子也给东道国带来先进的管理技能和体系,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跨国公司雇佣当地人并进行培训,有助于促进当地企业家经营能力的提高和技术队伍的形成。

综上所述,对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东道国而言,跨国公司输送资金、技术、管理人才,打破了东道国因生产要素不配套而使发展受阻的障碍,使本来不能利用的生产要素得以发挥作用,简化各种潜在的生产资源转化为实际的、显示的生产资源。但是,如果跨国公司带来的资金很少,投资的大部分要从东道国金融市场筹集,甚至把东道国本来就不多而且正在利用的储蓄吸走,就会产生对投资效应的抵消甚至损害作用。技术转移所引起的作用当然应该给予肯定,但这也要看跨国公司带来的技术是否先进、适用,技术转让条件是否苛刻,才能据以判断技术输入的正负效应。

(二)贸易和国际收支效应

这两个问题既独立由相关,较复杂,需要具体分析。

影响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主要是资本和贸易。从资本项目来看,跨国公司的进入带进资金和技术,这等于东道国的外汇收入。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会产生利润,跨国公司要汇出利润,东道国也要支付技术专利费等,这是东道国的外汇支出。如果流入大于汇出,这时东道国的国际收支有利,反之就不利。从贸易流动方面看,跨国公司在当地生产的产品有一部分可以通过跨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外销,增加出口额,赚取外汇,从而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有利。此外,还要考虑进口替代的作用,跨国公司的进入,有些过去需要进口的产品现在可以不进口了,这就节省了东道国的外汇支出,对发展中东道国有利。但也有不足,即跨国公司具有全球经营战略,跨国公司使用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有些劳务,大部分是从设在其他地方的子公司那里购买,这就意味着东道国外汇支出增加。所以评价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是否有益,应从多方面加以综合考察。

(三)竞争与垄断效应

一般而言,经济竞争有利于效率提高,促进经济发展,而垄断则起到相反的作用。多数情况下,巨型跨国公司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从事经营活动,外来子公司比本地竞争对手拥有更大的经济权势:它们占领本地市场的很大比重,利用母公司的优势使东道国市场卖方集中的程度更高,竞争者进入受阻。

竞争与垄断效应还要看子公司进入的东道国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进入的方式是采取兼并原有企业还是新建企业。如果东道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子公司一般不会面临强大和有效率的竞争对手,它可以通过种种手法保持

高利润,而并不急于提高效率。如果东道国是发达国家,则子公司的进入将削弱甚至打破寡头市场结构,刺激竞争与提高效率。待子公司逐步取胜,成为这个行业的领袖时,它就将利用其市场权势采取限制性措施,阻碍新来者的进入。

与采取兼并原有企业的进入方式相比,新建企业将增加该产业部门企业家数,降低供应方集中程度。而采用兼并方式则并未改变市场集中程度,其影响大小一是要看兼并企业实力的大小,二是要看该行业内竞争程度如何而定。如果被兼并企业规模小,效率低,行业内竞争程度不高,则兼并有利于促进竞争,反之则减弱竞争程度。

(四)就业效应

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可以增加东道国的就业人数,即从跨国公司本身的收益和成本比较的角度来看,在东道国雇佣大量职工,就会降低投资的劳动成本,这也是东道国欢迎外来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发展中东道国有时顾虑外国子公司挤掉本国效率不高的同行企业或采用节约劳动的技术,减少就业人数,当然是有道理的,(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机器人的使用。)但也要看到子公司促进本地企业技术水平提高,子公司为了增加出口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采购其他投入而引起的带动东道国增加就业的作用。

(五)主权与自主效应

前面已讲述的许多因素对大公国来说既可能是收益,也可能是损失,但是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主权和自主方面的影响则总是被人们看作是东道国付出的成本。即使外国企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会造成东道国经济主权的某些损失。这些问题基本上出自于跨国公司帝国机特性。由于跨国公司所追求的某些全球目标制约了各个子公司的种种性为,有关投资决定和财政政策、销售、购买、雇佣和贸易政策等可能全部由母公司作出,而不是在子公司所在地作出的,这就给东道国造成了主权上的损失。

《国际资料信息》2000年第5期的《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P6:“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霸权地位有新的加强。………………

以上介绍的是“一般性影响”,另外我们可以分别考察: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对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对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归纳而言:经济全球化是由于世界各国相继取消或放松对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国际流动的管制,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进而导致全球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价格趋同。经济全球化以全球作为整体。 全球化、自由化、国际化、一体化 ?经济自由化:政府放松或取消对要素及产品流动的管制,实现要素和产品配置的市 场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成因之一,而全球化又进一步促进经济自由化。 ?一体化Integration:一定区域或世界范围内,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协议等形式将各 国经济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联系起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和依赖。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尤为突出。 ?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资源配置以本国为主,同时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 国际化的概念常针对微观企业。 ?跨国化: ?经济全球化:最能反映当今世界经济的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六个主要表现: 生产活动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国际分工正演变为世界性的分工。 国际分工的内容发生变化: 1.从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 a)从产业各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 分工; b)从沿着产品界限进行的分工发展到沿着生产要素界限进行的分工; c)从生产领域分工向服务部门分工发展。 2.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在变化,由市场自发力量决定的分工,向由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 经营的分工和由地区经济集团成员内部的分工发展,出现“协议性分工”。 3.水平型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GA TT/WTO)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表现为国际贸易增长率大于世界经济增长率。 1990-1995年,世界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率为1%。 ●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占贸易总额的比例上升。 ●国际货物贸易交换品种多样化。 ●发达国家同类货物相互交换增加,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一般既是某类商品的主要出口 国,也是该类产品的主要进口国。 ●国际贸易趋同化:普遍使用电子化贸易手段;共同认可ISO系列标准;贸易合同标准 化。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正式确立了多边贸易体制。 ●各国金融日益融合: ?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银行按《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进 行了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FDI增长迅速。 ?地区性经济集团的金融业出现一体化。欧盟统一大市场建立后,银行、证券公司和 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可在欧盟内经营不受国界限制的保险和投资业务。 ?金融市场扩大。90年代末,外汇交易量已是世界贸易额的60倍以上,全球外汇日 交易额超过1.2万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进步和各国社会经济变革的综合反映。 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动力和物资基础。 ●新技术的产业化提供了新市场和新的商业机会。为了争夺新市场,各国的企业必须突破 国界,以全球市场为目标调整战略,以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如同19世纪末的铁路,80年代以来现代通信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国际间的通讯费用 和交易成本,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全球性非管制化与市场化改革,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经济全球化的制度障碍。 国际金融深化和创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制度环境日益宽松; ●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与交易技术不断涌现;

国际金融学汇率专题计算题含作业答案

《国际金融学》第五章课堂练习及作业 题 一、课堂练习 (一)交叉汇率的计算 1.某日某银行汇率报价如下:USD1=FF5.4530/50,USD1=DM1.8140/60,那么该银行的法国法郎以德国马克表示的卖出价为多少?(北京大学2001研)解:应计算出该银行的法国法郎以德国马克表示的套算汇率。由于这两种汇率的方法相同,所以采用交叉相除的方法,即: USD1=DM1.8140/60 USD1=FF5.4530/50 可得:FF1=DM0.3325/30 所以该银行的法国法郎以德国马克表示的卖出价为:FF=DM0.3330。

2.在我国外汇市场上,假设2007年12月的部分汇价如下: 欧元/美元:1.4656/66;澳元/美元:0.8805/25。请问欧元与澳元的交叉汇率欧元/澳元是多少?(上海交大2001年考研题,数据有所更新) 解:由于两种汇率的标价方法相同,所以交叉相除可得到交叉汇率。 欧元/美元:1.4655/66 澳元/美元:0.8805/25 1.6656 1.6606 可得:欧元/澳元:1.6606/56。

3、某日伦敦外汇市场上汇率报价如下:即期汇率1英镑等于1.6615/1.6635美元,三个月远期贴水50/80点,试计算美元兑英镑三个月的远期汇率。(北京大学2002研) 解:即期汇率1英镑等于1.6615/1.6635美元三个月远期贴水等于50/80点 三个月英镑等于 (1.6615+0.0050)/(1.6635+0.0080)=1.6665/1.6715美元 则1美元= 11 / 1.6715 1.6665 英镑 =0.5983/0.6001英镑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策略汇集87

蔡晓燕 可转换公司债券(Convertible Bond英文简称CB)首创于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至今已走过了150多年的历史。从1992年深宝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探索到1997年《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直至南宁化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我国走过了一段坎坷的历程。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普通普通公司债券和认股权证明组合,具有公司债券和股票的双重特点,投资者在规定时间内(转换期)具有按照规定的价格(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发行公司普通股票的权利,同时在转换前,投资者仍可获得定期支付的利息。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者同时拥有债权和股票期权两项权益。与之相对应的是,发行公司也相当于同时发行了债券和认股证。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一种混合型金融工具,兼具债券和股票两者的功能和优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弥补了单一性能金融工具的固有缺陷,充分适应融资者动态化的需求和投资者追求利了大化的行为特征。 一、可转换债券的筹资魅力 1、资金成本低廉 与普通债券相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明显低于普通的公司债券(约20%左右),发行人在债券发行后至转换前,可减轻利息负担,从而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公司通过普通债券筹划集资金,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破产成本(Bankruptcy Costs)或称财务危机成本(Financial Distress Costs)也要应提高,降低了企业价值,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持有者可能将其转换在公司股票,从而减轻了公司还债压力,回避了债券融资历的风险。美国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铁路发展高峰期,即是通过可转换公司债券筹集了成本较低的巨额长期资金。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股以前,投资者只是一般的债权人,只享有很低的利息收入,与发行股票税后支付红利相比,公司支付的债息作为财务费用记入成本,避免了交纳公司所和税。由于其双重性,投资者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公司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获得充足的资本供给,而且可大幅度降低资历金成本。对于急需大量资金的企业来说,低债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2、有望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自主动态优化 可转换公司债券首先表现为一种负债,发行后增加公司的负债率,改变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发挥负债的杠杆作用。转换后,则构成了公司的资本金,资本结构自动作相反方向调整。因此,发行可转换瓮债券可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动态调稳步上升,在时机和数量上控制得当,便有望达到企业资本结构的自主动态优化,使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运用与企业的成长相一致。

跨国公司与投资投资复习大纲201012

《跨国公司与投资》复习大纲2010-12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架构: 第一章 国际投资概述 基本要求:本部分要求掌握国际投资的定义、分类等基本知识点 要点: 国际投资与国内投资的区别。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基本概念: 三优势范式 (即OIL 理论) 要点: 1.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国内、国际 市场的不完全性 是垄断优势的根源。 (2)企业的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或根本原因。 (3)正是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企业才能在海外生产中拥有和维持垄断优势。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必须为占领国外市场而而到国外投资。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是遵循产品生命周期即产生(创新)、成熟、标准化的一个必然结果。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发生在产品的成熟阶段(在其他较发达国家)和标准化阶段(在发展中国家)。 3.比较优势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称为“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转移到别的国家,而这些产业正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产的部门。这是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核心。 边际产业也是东道国具有显在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 4.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若将厂商所拥有的“中间产品”,包括技术、信息、管理和行销知识等,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于是将这种“中间产品”置于共同的所有权的控制下,由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替代原来的外部市场组织交易。只要内部化的收益大于成本,企业就会进行内部化。 当内部化过程超越了国界,跨国公司便产生了。因此,出于内部化的动机,促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与其他理论相比,内部化理论属于一般理论,较好地揭示了跨国公司的性质、起源,能解释大部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5.能够运用国际生产折衷论(OIL理论)来分析实际案例或实际问题。 OIL理论基本观点: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由所有权优势(O )、内部化优势(I )、区位优势(L )这三个因素综合决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 其中,内部化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资产或所有权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也就是将先进技术等通过建立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都是FDI)途径保留在企业内部而带来的优势。能否形成内部化优势取决于内部化的动力和意愿以及实现条件(参见斯尼公司投资上海案例答案以及孟国投资环境案例答案) 6.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其中心命题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取决于:第一,经济发展阶段;第二,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邓宁区分了4个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 400美元以下。人均GDP在400-2500 美元之间;人均GDP在2500-4750美元之间;人均GDP在5000美元以上,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其人均GDP 成正比关系。 7.理解小规模技术理论的主要内容。 8.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的主要内容。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任何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是在投资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的

(完整版)国际金融学陈雨露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作业 1.简述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构成。 答:国际货币市场是对期限在1年以下的金融工具进行跨境交易的市场。各种短期金融工具是国际货币市场发展的基础。这些工具,最短的只有1天,最长的也不超过1年,较为普遍的是3~6个月。根据具体的短期金融工具,国际货币市场可以分为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票据市场、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和国库券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是对期限在1年或者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进行跨境交易的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包括中长期国际信贷市场和国际证券市场,其中国际证券市场又可分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2.如何理解国际资本市场证券化趋势?这一趋势对我国金融市场发 展有何启示? 答: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趋势,国际资本市场的证券化是指银团贷款迅速被各种债券所取代。国际市场的证券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上融通机制变化的一个新趋势。产生国际资本市场证券化主要的原因有:20世纪80年代初期爆发的债务危机使人们认识到银团贷款存在着债务难以转让的缺点。一些西方国家金融制度的自由化助长了证券化的发展。 我认为我国可以在金融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国际资本证券化中的一些优点。 3.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抛补利率平价是指可以在外汇远期进行抵补,其经济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并且高利率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贴水,低利率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升水。非抛补利率平价的经济含义是,预期的汇 率远期变动率等于两国的货币利率之差。抛补利率平价,与非抛补利率平价相比,抛补的利率平价并未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做出假定,即套利者在套利的时候,可以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掉期交易),确定在到期日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水平。 4.试分析国际金融市场上不同种类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征。 答: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活跃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投资基金等。 (1)商业银行。作为机构投资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资,主要表现为对有价证券的投资。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新趋势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新趋势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同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也随之取得了长足发展。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在短短的几年内,这些跨国公司通过对华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为我国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对加快我国的经济增长、促进我国的经济改革及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都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到来,我国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战略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拟对跨国公司的投资新趋势、对华投资战略的演变及我们的应对策略做一些探讨。 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趋势 从1868年第一家跨国公司诞生至今,跨国公司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初步发展(19世纪中叶~1913年)、低谷(1914~1938年)、英、美两强并存(1939年至七十年代末)、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八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群雄并起(九十年代初至今)这五个时期。经过战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的大发展,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一)跨国公司的并购浪潮盛行不衰。并购一直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方式,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并购取代创建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跨国公司热衷于采用并购方式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有以下三点: 1、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推波助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相互之间依存程度也不断增强。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广泛和深入发展、许多国家对自由贸易大开绿灯、各种科技手段的运用等,有力地促进了投资与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2、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需要通过并购来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扩大生产和经济规模,大公司向巨型公司方向发展,巨型公司向超巨型公司方向发展。 3、政府积极推动。政府意识到扩大企业规模对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增强整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性,因而制定了加紧扶持垄断企业、逐步放宽对企业兼并的限制政策,为企业规模的扩大铺平了道路。 (二)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加强。战略联盟是一种非资本参与型国际经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研究 ——跨国公司管理课程作业 马腾 00825102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pkumateng@

【摘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与流出是一个经济体融入全球市场分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近些年也有了迅速发展。由于企业战略和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与发达国家企业有着显著不同,中国企业实行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与之前在发达国家情境下被广泛研究的问题也有显著的不同。对此,本文将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问题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 【正文】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重要、复杂且不可逆的过程。由于涉及到企业未来的全球发展战略并占用企业相对较多的资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决策可对企业的生死存亡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哗J。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研究可以的理论基础可以归于下列五个大类: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观点、制度基础观点、战略行为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在对文献的回顾中,不同的理论方法,框架和模型被用于确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虽然之前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支持以上五类观点,但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特性,这些观点不一定能在中国情境中被恰当地应用。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具体回顾这些理论,并对这些理论与观点进行探讨。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的原理源于Hymer关于市场不完备性的论文。这一理论的核心论点为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相应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将交易成本最小化并且将长期风险调 节有效性最大化。不同的组织结构包含着不同程度的控制与资源承诺。而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制定过程则是一种对控制程度与资源承诺成本的权衡,并且这种权衡依赖于四种决定企业最优结构的因素,即可交易专属性资产、外部不确定性、内部不确定性与搭便车行为的可能性。但也有学者指出,除这四种因素外,企业还需要权衡子公司利润对于母公司利润的重要程度这一因素。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在进行交易成本分析时,需要考虑更大范围的控制程度而不仅仅是包括整合与外包等特例。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包含较多专属性资产,或者合作方有较高可能性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那么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需要采取高度控制。 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理念与市场不完备性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化理论一致。它有力地解释了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了利用已有的特定所有权优势和寻找市场而对外投资。该理论的核心假设是,跨国公司拥有公司特定资产,即特定所有权优势。当这些特定资产进行跨越组织边界的交易时,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组织之间,都会产生交易成本。当前一些中国企业也拥有某些特定的所有权优势。当这些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更多的是利用它们母国所特有的优势,例如中国的生产成本优势。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中国企业内部化国家特定优势的交易程度仍缺乏足够的讨论,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资源基础观点 资源基础观点认为,一家企业可被认为是由各种能力和知识组成的集合体,在这一集合体中个人能力、组织与技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由于这些资源与企业间存在着特殊的连接。这些资源对于企业整体的价值大于其对企业所处的某个市场的价值。有学者认为,资源基础观点应当强调:将原有的未被充分利用的生产性资源用于新的市场或商业领域。但也有学者认为,资源基础观点应强调:一家公司在外国市场的运营受制于它结构上与经验上的资源,

国际金融学--汇率专题计算题(含作业答案)

《国际金融学》第五章课堂练习及作业题 一、课堂练习 (一)交叉汇率的计算 1.某日某银行汇率报价如下:15.4530/50,11.8140/60,那么该银行的法国法郎以德国马克表示的卖出价为多少?(北京大学2001研) 解:应计算出该银行的法国法郎以德国马克表示的套算汇率。由于这两种汇率的方法相同,所以采用交叉相除的方法,即:11.8140/60 15.4530/50 可得:1=0.3325/30 所以该银行的法国法郎以德国马克表示的卖出价为:0.3330。

2.在我国外汇市场上,假设2007年12月的部分汇价如下:欧元/美元:1.4656/66;澳元/美元:0.8805/25。 请问欧元与澳元的交叉汇率欧元/澳元是多少?(上海交大2001年考研题,数据有所更新) 解:由于两种汇率的标价方法相同,所以交叉相除可得到交叉汇率。 欧元/美元:1.4655/66 澳元/美元:0.8805/25 1.6656 1.6606 可得:欧元/澳元:1.6606/56。

3、某日伦敦外汇市场上汇率报价如下:即期汇率1英镑等于1.6615/1.6635美元,三个月远期贴水50/80点,试计算美元兑英镑三个月的远期汇率。(北京大学2002研) 解:即期汇率1英镑等于1.6615/1.6635美元 三个月远期贴水等于50/80点 三个月英镑等于 (1.6615+0.0050)/(1.6635+0.0080)=1.6665/1.6715美元 则1美元= 11 / 1.6715 1.6665英镑 =0.5983/0.6001英镑

4.已知,在纽约外汇市场 求1个月期的英镑兑澳元的1个月远期汇率是多少?(1)1个月期的美元/澳元、英镑/美元的远期汇率:美元/澳元:1.1580/1.1601 英镑/美元:1.9509/1.9528 (2)1个月期的英镑兑澳元的1个月远期汇率 英镑/澳元的买入价:1.9509×1.1580 =2.2591 英镑/澳元的卖出价:1.9528×1.1601 =2.2654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分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分析 作者:杨嘉兴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刊名: 科技经济市场 英文刊名:KEJI JINGJI SHICHANG 年,卷(期):2010(10) 参考文献(5条)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2007 2.Wells,L.T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The Rise of Foreign Investme n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1983 ll S The New Multinationals:The Spread of Third World Enterpris e 1983 4.Hymer 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 ct Foreign Investment 1960 5.Dunning,J.H The Eclectic(OLI)Paradigm of Internanonal Productio n:Past,Present and Future 2001(02)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陈达.李自杰.CHEN Da.LI Zi-jie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与展望[期刊论文]-科学决策2010(8) 2.苗洪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障碍以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时代经贸2010(8) 3.李凝.胡日东全球化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套利动机分析与启示[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11(5) 4.李国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期刊论文]-改革与开放2010(18) 5.刘畅中国企业FDI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6.马倩.刘元庆.Ma Qian.Liu Yuanqing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28) 7.苗洪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及国内政策环境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5) 8.倪代光试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9(1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jjsc201010043.aspx

第九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九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主要是指发达国家私人垄断企业,以本国(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东道国)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不是法人)和子公司(法人),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 应具有的三要素: 1、跨国公司须是一个工商企业。 2、企业需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有共同的政策。 3、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同时分担责任。 英荷壳牌石油。 (二)、特征 1、规模庞大,实力雄厚。 2、实行全球战略。 3、公司内部实现“一体化”。“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4、经营多样化。 垂直一体化:发展水平不相同国家之间的一体化。 水平一体化:发展水平相同国家之间的一体化。 混合一体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体化。 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输出是跨国公司形成的物资基础

跨国公司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战后,美国在跨国公司的数量、规模、国外生产和销售商均居世界首位. 聯合國貿發會議公布世界跨國公司百強排名 新華社日內瓦10月3日電(記者嚴明)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3日在這里發表《2000年世界投資報告》,公布了以海 外資產計算的1998年世界跨國公司百強排名,美國通用電 氣公司名列第一,海外資產1286億美元。 排名第二至第十位的依次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英荷皇家殼牌公司、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日本丰 田汽車公司、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英國石油-阿莫科公司、 德國奔馳公司和瑞士雀巢公司。 報告說,這100家全球最大的非金融性跨國公司擁有的海外資產超過2萬億美元,海外員工600萬人,已經成為全球 生產的的重要動力,其中90家公司總部設在歐盟、美國和日 本等三地,其經營活動主要分布在汽車、石油、電器等領域, 公用事業和電信領域的大型跨國公司數目也在逐漸增加。 據貿發會議統計,全球目前有近63000家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70萬家,它們的經營活動已經擴展到世界所有國家

国际金融学章节练习题答案优选稿

国际金融学章节练习题 答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国际金融学》章节练习题 本教材练习题概况: 第一章外汇与汇率 一、单项选择题 1、动态的外汇是指(D)。P1 A、国际结算中的支付手段 B、外国货币 C、特别提款权 D、国际汇兑 2、静态的外汇是以(B)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P1 A、本国货币 B、外国货币 C、外国有价证券 D、外国金币 3、外汇是在国外能得到偿付的货币债权,它具(C)。P2 A、稳定性 B、保值性 C、可自由兑换性 D、筹资性 4、按外汇买卖交割期限划分,可分为(D)。P3 A、自由外汇与记账外汇 B、贸易外汇与非贸易外汇

C、短期外汇与长期外汇 D、即期外汇与远期外汇 5、直接标价法(D)。P5 A、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B、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C、是以美元为标准来表示各国货币的价格 D、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6、若某日外汇市场上A银行报价如下: 美元/日元:119.73 欧元/美元:1.1938 Z先生要向A银行购入1欧元,要支付多少日元(A) P5 A、142.9337 B、143.7956 C、100.0251 D、100.6282 7、若某日外汇市场上A银行报价如下: 美元/日元:119.73/120.13 美元/加元:1.1490/1.1530 Z先生要向A银行卖出10000日元,能获得多少加元(D) P5 A、72.69 B、72.20 C、96.30 D、95.65 8、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B)。P9 A、金平价 B、铸币平价 C、绝对购买力平价 D、相对购买力平价 9、利率对汇率的变动影响有(C)。P12 A、利率上升,本国汇率上升 B、利率下降,本国汇率下降 A、需比较国外汇率及本国的通货膨胀率而定D、无法确定 10、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含义是(A)。P17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 蒋冠宏蒋殿春 内容提要: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替代还是促进了出口?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数 据匹配法为—年家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企业找到可供比较的对照组, 运用倍差法(实证检验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经 过检验本文有如下发现:第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促进了企业出口;第二,与其它投资动机相比,商贸服务类投资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第三,与其它东道国相比,投资高收入国家的“出口效应”最为明显;第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先上升后下降,呈 现倒“”型;第五,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增加了出口的深度边际,也扩展了出口的广度边际。因此通过本文的微观数据检验,深化了对该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马氏距离匹配倍差法 一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备受关 注(,。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年中 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和存量的和,分列全球第位和第位。伴随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企业实力增强,我国企业正全方位融入国际市场和参与全球竞争。截止 年底共有约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万家分布在全 球个国家(地区)。 国际直接投资(,是替代还是促进了母国出口一直是该领域的热 点话题。在我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背景下我们自然要问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替代还 是促进了企业出口呢?因此本文的核心问题是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还是替代了企业 出口?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已经有部分文献从宏观数据角度进行了研究。如项 本武(、谢杰和刘任余以及张春萍(等。然而鲜有文献从微观企业角度来探讨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企业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主体。基于利润最大化,水平型直 接投资的企业在出口和直接投资之间权衡决策,而垂直型直接投资的企业则根据要素成本在不同 国家布局生产。传统理论预期水平型直接投资替代了出口,而垂直型直接投资促进了出口(;。我国是后发型经济体,企业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才刚刚起步。因此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可转移所有权优势”并不明显。所以,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 投资有自身特点。据商务部统计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四种动机,分别为商贸服务、当地 生产和销售、技术研发和资源开发。上述投资动机具有后发型经济体的明显特征。这也是我国企 业依据自身优势参与全球竞争的特定表现。因此用传统水平或垂直型直接投资来界定我国企业 蒋冠宏、蒋殿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

第六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六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跨国公司概述 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来自2008年9月24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 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8000亿美元,存量15万亿美元,跨国公司海外机构达到79万家,吸纳就业人数8200万,销售额31万亿美元。 一、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跨国公司的历史悠久,如果把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看作跨国公司的先驱的话,那么从1600年起,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关于跨国公司的概念,最早是在1960年4月由里恩索尔在卡奈基工业学院创立10周年纪念会上第一次提出的。随后,在西方国家的报刊上经常出现多国公司、宇宙公司、国际公司等,直到1974年,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作出决定,统一使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关于它的含义,各个国家分别从结构标准、营业实绩标准、行为标准等标准和尺度出发,给跨国公司下了多个定义,互不统一。1986年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United Nations Code of Conduct 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对跨国公司做了如下定义:“本守则中使用的跨国公司一词系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使企业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得以实现;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跨国公司是指发达国家的私营垄断企业,它们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 2.要素。 (1)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经营领域如何。 (2)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的对策和共同的战略。 (3)各构成实体通过股权或其它方式形成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二)跨国公司的特征 跨国公司一般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规模庞大,实力雄厚,从事国际化经营。如通用汽车、福特、富士宝洁等大型综合性跨国公司 2.重视研究与开发。 3.实行全球战略和集中管理 (跨国经营的主要方式是商品贸易、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 4.公司部实现“一体化” 5.生产专业化和产品多样化并行 6.股权关系复杂 (三)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面临着投资风险的问题, 这些风险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主要 的风险有 : (一)经营风险 即由于企业经营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给企业经 济活动造成损失的可能。经营风险可分为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和企业自身机制 体制方面的风险。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又称为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需求风险、资金链条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等。市场需求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 由于市场需求出现变化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的可能。资金链条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 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断裂所承担的风险。这需要企业做好现金管理工作,选择 恰当的融资方式。汇率风险是指外汇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如国际收支状况、 GDP增长、相对通货膨胀率、利率、外汇储备等。企业自身机制体制方面的风险是指企业自身治理结构、机制体制 不完善所产生的风险。 (二)政治法律风险 即因突发性政治事件的发生或者法律制度的不确定性,直接引起东道国投资 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金流量、利润和其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政治法律风险本质上是“与东道国政治法律有关的、人为的、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战争和内乱风险、国 家主权风险、征收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法律制度风险。战争和内乱风险主要是 指东道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者在东道国内发生的革命、暴乱和恐怖活动等,使外 国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遭到严重影响。国家主权风险是指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 与参与国国家主权行为密切相关的特殊风险。征收风险指的是东道国政府对外资企 业实行征用、没收或国有化的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有意或无意变 更政策而可能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东道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以 及在投资区域和行业等方面实行的限制或鼓励政策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东道国 法律制度风险主要是指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东道国法律制度的不 健全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以及转型国家 (三)社会风险 即与东道国的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与态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给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文化差异不单指企业文化,还包括民族文 化以及东道国企业的管理风格、行为差异以及思维差异等。一些企业对外直接投 资过程中,由于缺乏跨国经营经验,对当地的法规、风俗和文化了解不深,在国

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参考

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 1.跨国公司:在他们的基地所在国家之外,拥有或控制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 (1)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 (2)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 (3)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它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 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 2.跨国指数:也称跨国程度指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跨国指数=(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佣人数/雇员总数)/3 *100% 3.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联系和区别。 (1)母公司:指通过拥有其他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或用过协议方式能够实际上控制其他公司经营决策的公司,使其他公司成为自己的附属公司。 母公司的主要特征: 母公司实际控制子公司经营管理权。 母公司以参股或非股权安排行使对子公司的控制。 母公司对子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 (2)子公司:指一定比例的股份被另一家公司拥有或通过协议方式受到另一家公司实际控制的公司 子公司主要特征: 子公司是独立法人。 子公司在经济上和业务上被母公司实际控制。 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实际控制或是基于支配性协议等非股权安排。 (3)分公司主要特征: 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责任,其一切行为后果及责任由总公司承担; 分公司由总公司授权开展业务,自己没有独立的公司名称和章程; 分公司没有独立的财产,其所有资产属于总公司,母公司对分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4.国际直接投资:指居民(含自然人和法人)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取管理权的一种跨国投资活动。 核心内容:(1)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2)投资方拥有足够的经营管理权。 5.直接投资的四种形式 (1)资源追求性的直接投资 (2)市场追求型的直接投资 (3)效率追求型的直接投资 (4)战略资产追求型直接投资 6. 内部化:是指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公司内部的转移价格起着润滑内部市场的作用,使之像外部市场一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国际金融学--汇率专题计算题(含作业标准答案)

国际金融学--汇率专题计算题(含作业答案)

————————————————————————————————作者:————————————————————————————————日期:

《国际金融学》第五章课堂练习及作业 题 一、课堂练习 (一)交叉汇率的计算 1.某日某银行汇率报价如下:USD1=FF5.4530/50,USD1=DM1.8140/60,那么该银行的法国法郎以德国马克表示的卖出价为多少?(北京大学2001研)解:应计算出该银行的法国法郎以德国马克表示的套算汇率。由于这两种汇率的方法相同,所以采用交叉相除的方法,即: USD1=DM1.8140/60 USD1=FF5.4530/50 可得:FF1=DM0.3325/30 所以该银行的法国法郎以德国马克表示的卖出价为:FF=DM0.3330。

2.在我国外汇市场上,假设2007年12月的部分汇价如下: 欧元/美元:1.4656/66;澳元/美元:0.8805/25。请问欧元与澳元的交叉汇率欧元/澳元是多少?(上海交大2001年考研题,数据有所更新) 解:由于两种汇率的标价方法相同,所以交叉相除可得到交叉汇率。 欧元/美元:1.4655/66 澳元/美元:0.8805/25 1.6656 1.6606 可得:欧元/澳元:1.6606/56。

3、某日伦敦外汇市场上汇率报价如下:即期汇率1英镑等于1.6615/1.6635美元,三个月远期贴水50/80点,试计算美元兑英镑三个月的远期汇率。(北京大学2002研) 解:即期汇率1英镑等于1.6615/1.6635美元三个月远期贴水等于50/80点 三个月英镑等于 (1.6615+0.0050)/(1.6635+0.0080)=1.6665/1.6715美元 则1美元= 11 / 1.6715 1.6665 英镑 =0.5983/0.6001英镑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分析 摘要:20世纪80年代FDI(外国直接投资)在全球迅猛发展并成为促进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FDI大量涌入我国,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吸收FDI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企业也积极走出去,对外进行直接投资扩大我国的产品市场。为此,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我国采取更加合理的对策有效引导对外投资,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摘要:对外直接投资;FDI;全球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迅速地加入了全球贸易的大环境下,成为国际经济贸易领域极具活跃的国家。自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也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会积极“走出去”,打破单方被投资的局面,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因此,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发展困境,有利于我国合理的对策有效引导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利用我国企业特殊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更好地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快速发展。 二、目前中国FDI现状描述 2013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截至2013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257亿美元。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创下1231.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2%。自2003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实现了连续12年的增长,2014年流量是2002年的45.6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7.5%。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吸引外资仅差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 1.高速发展,但差距依旧明显。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近几年发展迅猛,2014年创下对外直 接投资的历史最高值1231.2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吸引外资仅差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但是与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相比较显示出了极大差距。 2.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广泛,但是投资领域高度集中。这也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一大共性。 对外投资行业大多分布在服务也、资源业和制造业。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了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按三次产业划分,投资流量占比分别为1.3%、25.3%和 73.4%;2014年底三次产业存量占比分别为1%、24%和75%。投资存量规模超过1000 亿美元的行业有4个,依次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上述4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达6867.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 77.8%。 3.投资地域高度集中。我国对外投资遍布全球近八成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地域高度集中。 截至2014年底,中国1.85万家境内投资者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3万家,分布在全球186个国家(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域分布高度集中,2014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20位的国家地区存量占总量的近9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为136.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1.1%。显示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地域的高度集中度。 4.对外投资存量增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外投资的存量规模也不断扩大, 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201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826.4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221.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 3.4%,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较上年前进3位,位居第8,首次 步入全球前10行列。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案例教学提纲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组员:毛方舟、张贝希 戴姆勒·克莱斯勒的中国之行 【概要】 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由原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而成。强强联手让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公司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二大汽车生产商。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总部分别设在德国和美国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年均创造收入1510多亿美元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全球雇员总数达46.6万人。在《财富》杂志2000年全球500家最大公司排名中位居第5位。 【案情】 东北亚是戴·克公司优先发展长期业务的地区之一。虽然如此但该公司在这一地区的营业额远远不能反映其真正的生产潜力为此戴·克公司就把中期目标定位在提高这一地区及整个亚洲市场在公司总收入中的份额。自1998年戴姆勒·奔驰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合并以来戴·克公司就开始持续不断地建设以中国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市场。为了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发展2001年2月1日戴姆勒·克莱斯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随着这家公司的成立戴·克公司计划在中国发展更多的战略联盟扩大现有合作伙伴的关系并在未来的国际竞争层面上进行更为灵活的经营活动。戴·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戴·克公司在东北亚地区的核心负责包括中国、韩国、香港和澳门在内的25个代表处及分支机构的业务发展和协调。这家公司的首要业务活动包括加强梅赛德斯·奔驰轿车、面包车和卡车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同时支持现有合资企业项目进一步在中国寻找新的机遇并开拓新的伙伴合作关系。在中国开展业务60多年中戴·克公司的大多数业务分支机构均在中国开展了业务如轿车、商用车、柴油发动机、飞机发动机、汽车电子和服务等业务。 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在中国共有5个合资和独资项目北京吉普、亚星—奔驰、苏州安特优发动机、上海新代车辆技术以及MTU珠海维修有限公司。在服务领域1990年建立了戴姆勒·克莱斯勒服务集团主要从事金融财务和信息技术服务其核心部分是为汽车产品提供金融和租赁服务同时也为特许经销机构提供融资支持。戴·克公司的服务业也在向其它领域扩展比如航空、航海、建筑、工业设备、信息技术、房地产和通讯等。 【分析】 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战略基于四大支柱:全球布局、强势品牌、丰富产品、领先技术。戴姆勒-克莱斯勒拥有全球化人力资源以及遍及世界各地的股东。2006年在360385名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戴姆勒·克莱斯勒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516亿欧元。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八。 【思考】 1.克莱斯勒与奔驰合并的优点。 2.克莱斯勒要发展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的业务的目的。 3.跨国公司进行业务扩展的目的。 来源: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简介.凤凰网.2010-03-24 戴姆勒-克莱斯勒合并案.中国知网.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