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浅谈新历史小说作品的艺术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历史小说作品的艺术形式

提纲:

1、《丰乳肥臀》、《白鹿原》、《故乡天下黄花》、《活着》等作品充分体现了解构主义中消解神圣、消解英雄形象的创作精神

在文学创作上,新历史小说反对文学的纯形式分析,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和文学。新历史小说摈弃了的二元对立模式,注重历史反思,发掘人性,努力将历史的真实凸现出来;同时,挖掘传统历史文化对现时的影响,整合积极精神因素,塑造民族意识,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在新历史小说作品中,作家将革命历史作为遥远的、依稀模糊的背景。人物距离革命或远或近,参与革命与否完全不是人物形象必须作出的选择

新历史小说家们眼中的历史常常是随意的,是可以不断更新的过程。

3、新历史小说的其他作品也同样充满颠覆与解构既有观念的痕迹

地主、资产者、商人、妓女、小妾、黑帮首领、土匪等非“工农兵”的边缘人,主要描写他们的吃喝拉撒、婚丧嫁娶、朋友反目、母女相仇、家庭兴衰等生活的日常性、世俗性甚至卑琐性的一面

4、本应泾渭分明的阶级阵营在这里表现得混杂、斑驳,即使是同属一个派别的同一个大家庭里的人,在政治方向的选择上也是不尽相同的

通过解构和反思,历史和民族的存在在新历史小说作家那里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性和独特的文化性。

5、并未因为同出一门而选择同一政治方向,上官家因为各乘龙快婿的复杂背景而成为中国现代革命力量的展示台

新历史主义带有明显的政治化批评的特征,它在文化思想领域对社会制度所依存的政治思想原则加以质疑,揭示复杂社会状况中文化产品的社会品质和政治意向的曲折表达方式

摘要:新时期的新观念给了新历史小说作家们新的创作思路,追求真理。还原历史原貌的欲望使一批作家将目光投向了革命历史,而伴随着他们成长的红色经典成为他们首先需要解剖、考察的对象。因而。当小说内容涉及当时不可避免地被卷入革命洪流的具体情节时,新历史小说体现出了消解神圣、解构既有历史观念的立场,将正吏化的战争历史变为民间化的地方史、家族史、村落史。而在革命历史小说中所建立的那种阶级出身与政治倾向之间的.必然联系也被彻底打破。

关键词:新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历史观念;解构主史

一、《丰乳肥臀》、《白鹿原》、《故乡天下黄花》、《活着》等作品充分体现了解构主义中消解神圣、消解英雄形象的创作精神。

“新历史小说产生在解构主义思潮涌起的年代,它的‘新’是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革命历史小说而言的,其‘新’主要在于它提供了新的历史叙述方法、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如,《活着》是一部典型的个人史,主人公福贵以回忆的方式介绍了从抗战结束到“文革”以后,自己由大富大贵到孤单贫穷的个人生活历史;《丰乳肥臀》是一部家族史,所描写的内容跨度较长,从20世纪初期一直到20世纪末期,记录了近百年间上官家女性的奋斗历史,其中抗战时期的生活是被重点描写的;《故乡天下黄花》是村落史,记录了民国初年到“文革”结束期间,马村这个小小村落在权力诱引下发生的种种祸端,同时也记录了中国革命的浪潮给这个小村带来的冲击;《白鹿原》是一部地方史,记录了关中大地的白鹿原上以白、鹿两家为核心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纷争。

二、在新历史小说作品中,作家将革命历史作为遥远的、依稀模糊的背景。人物距离革命或远或近,参与革命与否完全不是人物形象必须作出的选择。

(一)、兵荒马乱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只有灾难、痛苦而没有革命历史小说中那种阶级意识的觉醒。

“革命历史小说作家承认自己的阶级属性,在作品中毫不讳饰自己的阶级感情,他们渴望用自己手中的笔再现本阶级革命事迹。”而新历史小说作家们深入人物内心去挖掘敌我双方面对革命现实立场、态度的不同,瓦解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拆解神圣形象的英雄情结,使英雄俗人化,探索战争年代人性与反人性等具有人类意识的现代问题,具有非常明显的解构性。同时,他们拆解神圣革命历史,打破了长期以来被传统理性仔细梳理过的革命历史头上的光环,力图展现革命时期社会生活的无序与混沌,对革命历史小说所建构的观念予以全面否定。仅以《活着》为例,我们通过福贵对往事的回忆,就能全面体会到新历史小说对革命历史小说所建构的各种观念的颠覆与解构。地主出身的福贵一生多灾多难,年轻时,他仗着家里有钱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抗战结束时,他败尽家财沦为佃农;解放战争期间,他意

外地被卷人战争中,成为国民党部队一名总想着逃跑回家的士兵;解放后,生活困窘,灾难频繁,最终家人相继离世。只留下他在人世品味孤单和凄楚。.虽然曾经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但是随着经济地位的江河日下,他的阶级成分也变换不定,地主(剥削阶级)——佃农(被剥削阶级)——国民党士兵(敌人)——新中国的劳动者(无产阶级),这种身份的变动不定本身就充满了解构与颠覆的意味。

1、小说中,首先被解构的是革命历史小说中所描绘的地主阶级的丑恶形象——为富不仁、贪婪狡诈,残酷剥削和压迫贫农。

抗日战争期间,福贵过的是典型的地主阔少生活,穿着绸衣,吃着山珍海味,整日沉湎于嫖妓、赌博的奢侈生活。但是作家没有去探究他们的生活来源问题,而是将视点放在对生活状态本身的描写,意图还原一种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可能具有的生活状态,因此,剥削、压迫这种概念或意图在作品中荡然无存,读者既没有看到他们欺压百姓,也没有看到他们剥削佃户,他们只是在自己的消费方式上过于奢侈无度。在福贵他们这个地主家庭里,使他们终日念念不忘的不是阶级斗争与剥削压迫,也不是如何投靠侵略者去获取利益,而是父子之间常年不断的为维护封建家庭既有秩序而进行的内部争斗。福贵的父亲早年曾经与福贵一样过着荒唐的阔少生活,晚年则致力于经营和管理家业。他不愿看到儿子继续自己曾经过的荒淫生活,于是怀着强烈的身为人父的责任感,苦口婆心地教育不成器的儿子。当儿子赌输了全部家产,他虽然痛心疾首,可是仍然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即使倾家荡产,也如数为儿子清还了赌债。这个老地主的表现与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地主完全不同,是一个严厉、守信同时又不乏爱心的父亲形象。

2、福贵的母亲与革命历史小说所描写的地主老太婆的形象也相去甚远。

她在小说中是一个贤惠的、充满爱心的母亲形象。年轻时,尊崇“三从四德”的她容忍丈夫的荒唐;年老时,虽然经历了家道中落、丈夫去世的巨大变故,她仍然从精神上、行动上坚强地支持儿子度过难关,体现了中国妇女坚韧的一面。为了让儿子能够建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她毫无怨言地织布为儿子做衣服,领着孙女挖野菜,“头发都白了,却要学着去干从没有干过的体力活。”儿子被抓丁以后.人们都认为他是故态重萌去赌博了,而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持着自己对儿子的信念,坚信儿子已经完全不同于昔日的浪子了。从阶级属性上来说,新历史小说作品中所描写的这种女性坚强、宽容和伟大的母爱是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地主阶级人物绝对没有的品质。

3、与福贵同甘共苦的妻子家珍是所有人物中最懂得爱的人。

学生出身的她是有钱的米行老板的女儿,虽然是资产阶级出身,可是漂亮的她用一生来表达了自己对福贵发自肺腑的爱。为了阻止丈夫嫖妓,端庄、贤淑的她竭尽所能、想尽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