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现状与未来
2023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1disease,IFD)是HSCT后的重要并发症。
近年来IFD诊断方法的改进,抗真菌药物种类的进一步丰富,真菌药敏试验及抗真菌药物浓度监测的使用,进一步优化了IFD患者的诊治策略。
基于中国HSCT患者IFD的流行病学数据、HSCT人群特点、中国专家IFD诊治经验以及IFD 诊治进展,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为HSCT患者IFD的防治提供合理临床路径。
一、HSCT患者IFD流行病学特征(-)HSCT患者IF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由于移植后免疫重建耗时较长以及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HSCT患者IFD 的发生率较高。
IFD(确诊/临床诊断)多发生于HSCT后6个月内,发生率为 3.4%~7.7%,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11o-HSCT)中的发生率为7.8%~13.1%,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中的发生率为12%~4.0%.确诊/临床诊断IFD的HSCT患者移植后1年死亡率为18.0%~65.3%,显著高于未发生IFD的患者^II O-HSCT后并发IFD患者的1年死亡率达36.0%~72.0%.(二)HSCT患者IFD的常见病原体分布HSCT后IFD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曲霉(Aspergi11us),在所有IFD患者中占50.7%~88.0%溟次是念珠菌(Candida)占27.5%~39.0%;另外,HSCT后IFD的病原体还包括毛霉目真菌(Mucora1es)x镰刀霉(Fusarium)x尖端赛多泡菌(Scedosponumapiospermum)s耶氏肺抱子菌(PneumocystisJirovecii)(Cryptococcus)等。
(三)HSCT患者发生IFD的危险因素HSCT患者发生IFD的危险因素包括:①患者因素:高龄、原发病活动期、移植前IFD病史、合并糖尿病;②供者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H1A)不合、遗传易感性(如供/患者T1R4、PTX3、Dectin-I基因多态性);③移植相关因素:粒细胞缺乏、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慢性GVHD、巨细胞病毒感染、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进展
侵 袭性 真菌病 (F ) 异基 因造 血 干细 胞 移植 ID 在 ( l — C 受 者 中并 不 少 见 , 管保 护 性 环 境 及 al HS T) o 尽 预防措 施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减 少 了移 植 后 感 染 的发 生
( GVHD 的发 生 率 而 逐 渐 上 升 , l — C 受 者 在 ) al HS T o 移植 1 0d后 出现第 3个 高峰 [3。 0 2] _ 氟康 唑 的预 防应用 降低 了 白念珠 菌感 染 的发生 率, 但对 氟康 唑耐 药 的念珠 菌 , 曲霉 和其 他真菌 的感 染却 有 上升趋 势[ 。曲霉感染 常 发生 在移植 后 2 2 ] 0d
但 至 今 I D仍是 关系 到 移植 成 败 的 主要 因素 之一 。 F 了解 al— C 后真菌 感 染 的特 点 , 取 早 期诊 断 l HS T o 采
和选 择合适 的治 疗 策 略 对 降 低 I D 的病 死 率 和 提 F
高疗 效 至关重 要 。
一
文献 中总结 出 al— C 术 后 侵 袭 性 曲霉 病 (A) l HS T o I
内和 1 0d后 [ , 期 曲霉 感染 >3个 月 的存 活率 为 0 ,早 ] 2 . , 8 6 / 后期 为 3 。L n等 [ 从 5 9 5 3 i 4 0篇 公 开发 表 的
率, 同时新 型抗 真菌药 的不断推 出及 经验 性 、 先性 抢 治疗 策略 等 已显 著 降 低 了某 些 严 重 感 染 的病 死 率 ,
Re e e e o m e t n h d a no i a d r a m e t f nv sv f ng i i e s s c nt d v l p n i t e i g s s n t e t n o i a i e u a d s a e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护理
彭群英;冼彩连
【期刊名称】《现代医院》
【年(卷),期】2008(008)001
【摘要】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真菌感染及治疗情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血液病患者免疫力低下,高效、广谱抗生素普遍使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落实并实施预防真菌感染的护理措施,降低感染的程度,加强患者全环境保护,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及早使用G-CSF以缩短粒细胞缺乏的骨髓空虚期,以及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调整患者生理状态,对改善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必不可少.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彭群英;冼彩连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80;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癌症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免疫缺陷患者机会性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定义:国际共识 [J], 李光辉
2.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J], 王双月;赖永榕
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T细胞亚群数量与侵袭性真菌感染关系的临床研究[J], 曲红;孙竞;刘启发;徐丹;张钰;范志平;叶昌雄
4.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特点及护理对策 [J], 马静玲;梁小艳
5.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分子诊断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J], 朱利平;翁心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关节腔真菌感染的护理
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关节腔真菌感染的护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多种血液疾病和恶性肿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节腔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关节腔真菌感染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介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一种通过输注来自相关或无关供体的造血干细胞,以重建患者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
虽然这种治疗手段在治疗血液疾病和某些肿瘤方面效果显著,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包括关节腔真菌感染。
这种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二、护理措施1. 防范为主,防止感染的发生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预防并发症尤为重要。
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和整洁,避免受到外界真菌的侵袭。
对于患者的饮食、居住环境等方面也要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因为一些细节方面的疏忽而引发感染。
2. 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在实际护理中,护士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为关节腔真菌感染。
一旦确诊,应立即启动相应的治疗方案,尽早控制感染的发展,避免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3. 专业护理,精细管理针对患者的关节腔真菌感染,护士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按时按量地接受抗真菌药物的治疗。
护士还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营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有利于康复。
4. 心理护理,关怀照顾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往往会面临身体不适、情绪低落等问题,护士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鼓励,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护士还应积极引导患者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建立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感染的防治课件
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控制环境卫生、加强患者免疫力、及时诊断和早期 治疗等。对于已经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 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02
03
04
深入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 菌感染的发病机制,为预防和
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和治疗方 法,以应对耐药真菌感染和难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感染的现状与发病率
现状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感染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发病率 逐年上升。这主要与患者免疫系统受损、长期使用免疫抑制 剂以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有关。
发病率
根据不同的研究数据,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在5%-30%之间。其中,念珠菌和曲霉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 真菌感染的防治课 件
目 录
• 造血干细胞移植概述 • 真菌感染的危害与现状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感染的防治策略 • 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造血干细胞移植概述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定义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通过移植健康 造血干细胞来替代患者体内异常或受 损的造血干细胞,以重建患者的造血 功能和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
03
CATALOGUE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感染的防治策略
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是降低造血干细胞 移植后真菌感染风险的重要手段。
预防性抗真菌治疗的选择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和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 点制定。
预防性抗真菌治疗通常在移植后早期 开始,持续一定时间,以降低感染风 险。
早期诊断与治疗
它主要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如白 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以及某些 遗传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感染防治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晚期 真菌感染的原因
持续存在的cGVHD(慢性移植物抗性组变) 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调理功能降低 网状内皮细胞功能降低 免疫球蛋白亚群缺乏
造血植入后宿主防御功能缺陷
无GVHD
皮肤与粘膜屏障 完整
吞噬功能
中性粒细胞数 正常
中细粒细胞趋化功 能及氧化爆发功能
移植前侵袭性真菌感染对HSCT的影响
Biology of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2004;10:494-503
Seattle 资料 (1992-2001年) 2319例移植患者;无IA史2274例 45例移植前有IA史者13例移植后发生IA 生存率: IA+/IA- 56%/77% (p=0.0001)
CI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002,34:909-916
异基因移植曲霉菌感染危险因素
移植物排斥 PBSCT早期低,晚期高 GVHD预防方案包含皮质激素 去除T细胞移植 曾感染巨细胞病毒性疾病 脐带血移植(造血机制恢复慢)
异基因移植曲霉菌感染危险因素
高龄 住非层流病房 使用非过滤水系统 无关供者移植或HLA不匹配移植 严重GVHD,采用皮质激素治疗 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与缺乏
移植后期侵袭性真菌感染增加
替代供体增加, 周血移植增加 ,免疫抑制剂更强
后期峰延迟
Seattle异基因移植与自体移植 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发生率
(CID 2002,34:909-916)
非曲菌感染的变化趋势
CID 2002,34:909-916
Seattle造血干细胞移植后 曲霉菌感染种类(1993-1998)
血液系统肿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现状
血液系统肿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现状
徐建民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6(013)003
【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IFIs)仍然是血液肿瘤病人的威胁。
IFIs最重要的相关因素包括长时间的粒细胞缺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及应用抗肿瘤化疗引起的T细胞免疫反应明显和持久的缺失。
念珠菌和曲霉菌是引起感染的主要真菌病原体。
新的抗真菌药物已经产生,并且新的真菌诊断方法已得到许可。
这些新的进展整合到抗真菌的策略有望导致改变目前的现状。
【总页数】4页(P435-438)
【作者】徐建民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9
【相关文献】
1.TRAIL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J], 张劲崎;李建勇;虞斐
2.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61例临床分析 [J], 陈姣; 万纯黔; 甘茂周; 姜涛
3.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61例临床分析 [J], 陈姣; 万纯黔; 甘茂周; 姜涛
4.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临床分子学研究进展 [J], 于宁; 唐一楠; 张镭
5.对进行CAR-T免疫治疗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实施叙事护理的效果研究 [J], 李玉平;赵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肺部感染CT表现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肺部感染CT表现宋巍;史克倩;王罡【摘要】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肺部感染的CT表现及病程中的影像学变化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侵袭性真菌肺部感染后3个月~2年中出现胸部异常的多次CT影像表现.结果首诊胸部CT单发结节或肿块8例,双肺多发结节、肿块4例,肺内片状实变影6例,伴肺不张2例,单发结节状磨玻璃影2例,主要伴随征象包括晕征、树芽征、空洞、支气管气像及空气新月征等,15例患者抗真菌治疗后病灶有不同程度吸收,6例13个结节或肿块内出现空洞.6例患者治疗后病情加重,其中4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及原发病.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性肺部感染CT表现以结节、肿块并伴有伴随征象常见.治疗后复查CT结节或肿块吸收较慢且病灶易出现空洞.【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9(011)011【总页数】3页(P78-80)【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真菌;肺部感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液系统肿瘤【作者】宋巍;史克倩;王罡【作者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昆明 65003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云南昆明 65003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昆明 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4;R814.42血液系统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运用于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白血病、淋巴瘤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接受移植的患者中,发生远期肺部感染或非感染性并发症的患者占40%~60%,其中由于移植后免疫系统的功能减低,真菌感染发病率明细升高,而侵袭性真菌感染往往比较隐匿,一旦发生,对于患者的生存率有较大影响,侵袭性真菌感染最常发生于移植后3~6个月[1-4]。
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后的干预措施对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本文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8年8月收住血液科,临床诊断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感染的阳性胸部CT征象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以期提高移植后患者真菌感染的检出率。
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护理预防进展
受者 I F I 预 防性治 疗 中 , 念珠菌, 尤 其 是 白 色 念 珠 菌 感 染 率 下 降, 而氟康唑 耐药的念珠菌 , 如光 滑念珠菌 、 克 柔 念 珠 菌 和 曲 霉
菌 感 染 率 呈 上 升 趋 势 。2 0 0 1 年一2 O 0 6 年, 统 计美 国 移 植 感 染 监
瘤、 遗传性疾病 、 代 谢 性 疾 病 等[ 1 ] 。侵袭 性 真 菌 感染 ( I F I ) 是a l l o一
应 用 伊 曲 康 唑 易 发 生 药 物 反 应且 胃肠 道 副 反应 较 大 。 2 护 理 预 防措 施
2 . 1 密切观察 , 定 期监 测 护理 人 员 应 根 据 a l l o —HS C T后 I F I
占2 8 , 结合菌 占 8 l 3 。侵 袭 性 曲 霉 菌 感 染 成 为 移 植 后 最 常
工 作 人 员 自身 的 净 化 、 系统 的微 生 物 监 测 。 应 用 高 效 空 气 过
滤 器 和 注 重 手 的 清 洁 消 毒 是 多 项 研 究 均 推 荐 的 保 护 措 施 Ⅲ] 。
见 的 真 菌 感 染 类 型 。a l l o—HS C T后 受者 I F I 发生 率 ( 7 . 8 ) 约
是 自体 HS C T 受 者 6倍 ( 1 . 2 ) , 曲霉 菌 所 致 的 I F I 死亡率 a l l o一
2 . 3 正确用药
护理人员应掌握各类抗真菌药物 , 包 括 使用 剂
层流病房的规章制度 , 实 行 全 环 境 保 护 措 施 。 当受 者 转 入 普 通 病房时 , 也 要 采 取 严 格 的 保 护 隔 离 措 施 。全 环 境 保 护 措 施 包 括
层流无菌室的应用及维护 、 病 人 体 表 无 菌 化 及 体 内环 境 的净 化 、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初级预防的现状与未来
h e ma t o l o g i c a l ma l i g n a n c i e s .P r i ma r y a n t i f u n g a l p r o p h y l a x i s( P A P )i s e f f e c t i v e f o r d e c r e a s i n g i n c i d e n c e o f I F D, a n d t h e
药物研 发 、 药代动 力学研 究、 综合预防措施 的开展将 使初 级预 防更加科 学、 合理、 有效。本 文就近年 来恶性 血液病
患 者 侵 袭 性 真 菌病 初 级 预 防 的进 展 作 一 综 述 。 关 键 词 中 图分 类 号 恶性血液病 ; 侵 袭性 真 菌病 ; 抗 真 菌 初 级 预 防 R 7 3 3 . 7 ; R 7 3 3 . 1 ; R 5 1 9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1 0 . 7 5 3 4 / j . i s s n . 1 0 0 9 — 2 1 3 7 . 2 0 1 7 . 0 2 . 0 5 9
Ab s t r a c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n v a s i v e f u n g l a d i s e a s e s( I F D)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c o n s i d e r a b l e mo r b i d i t y a n d mo r t a l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 wi h t
L /Y a n . yU Li De p a r t me n t o fHe m a t o l o g y ,C h i n e s e P L A G e n e r a l Ho s p i t a l , C h i n e s e P L A Me d i c a l S c h o o l , B e i j i n g 1 0 0 8 5 3 ; De p a r t me n t o fHe m a t o l o -
成功救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真菌感染
成功救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真菌感染侯兰芬;郭晓;李栋梁;郭宏谋;王志伟;李文静;王友君;孙宇【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09(22)4【摘要】肺部真菌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敏感的检测方法,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
我院成功救治1例亲属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病例,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64-65,封2)【作者】侯兰芬;郭晓;李栋梁;郭宏谋;王志伟;李文静;王友君;孙宇【作者单位】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050082;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050082;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050082;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050082;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050082;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050082;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050082;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05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R519【相关文献】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耿良权;刘会兰;孙自敏;王祖贻;汤宝林;童娟;姚雯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6例临床分析 [J], 童娟;刘会兰;孙自敏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肛周感染1例 [J], 杨艳梅;杨同华;刘建琼;陆智祥;虞利群4.联合用药成功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感染1例 [J], 王昱;许兰平;黄晓军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重建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 [J], 彭新国; 孙长华; 安佳佳; 崔艳芳; 董艳; 王健; 高梅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关节腔真菌感染的护理
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关节腔真菌感染的护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为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移植后的患者容易受到各种并发症的困扰,其中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本文将针对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关节腔真菌感染的护理进行介绍,以期对临床工作中的护理人员有所帮助。
患者简况:患者为52岁男性,因慢性髓性白血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移植后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经检查发现关节腔真菌感染。
一、加强患者的个人护理1. 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皮肤受损患者需定期洗澡,使用温和的洗浴液清洁皮肤,并保持皮肤干燥。
避免使用刺激性或含有化学成分的洗浴用品,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以免皮肤变得干燥,出现龟裂等情况。
2. 定期更换衣物和床单患者的衣物和床单需要定期更换,保持整洁干燥,避免细菌和真菌的滋生。
3. 规范口腔护理口腔是真菌易感受的部位之一,定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避免吃过硬或过热的食物,防止口腔黏膜受损。
二、营养支持1. 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患者需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膳食,保证患者吸收充足的营养。
2. 饮食清淡易消化患者在进食时应避免吃太油腻、太辣或过硬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
避免生冷食物,尽量选择温热的食物,保持胃肠道的温和环境。
三、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1. 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定期开窗通风,有利于减少真菌的滋生和传播。
2. 保持室内清洁患者所在的病房、病床、床上用品等物品需要定期清洁,保持整洁干净。
尤其是患者的个人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具,需要加强清洁消毒工作。
四、药物治疗1. 根据医嘱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根据真菌的种类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
2. 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反应情况,如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等,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研究进展
( C h i n e s e P L A Ge n e r a l Ho s p i t a n e s e尸 L A,B e i j i n g 1 0 0 8 5 3 , C h i n a )
・综 述 ・
造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患 者 侵 袭 性 真 菌 病 的研 究 进 展
赵 小利 ,李艳 综述 , 李猛 ,高春 记 审校
( 解 放 军 总 医 院血 液 科 解放 军 医 学 院 ,北 京 1 0 0 8 5 3 )
摘要: 侵 袭 性 真 菌病 在 造 血 干 细胞 移 植 患 者 中发 病 率 及 相 关 病 死 率 仍 较 高 , 随着移植 类型 、 预处 理治疗 、 真 菌 预 防 治疗 的 应 用 等 因素 的 变 化 , 真 菌感 染 的 流 行 病 学 也 发 生 了变 化 ; 对造 血干细 胞移植 患者合 理选择方案 , 能 够 降 低移植后 真菌相关病死率 ; 该 综 述 简 述 了 造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患 者 中 侵 袭 性 真 菌 病 的 流行 病 学 概 况 、 抗 真 菌 药 物 种 类
Ab s t r a c t :Th e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 o f i n v a s i v e f u n g a l d i s e a s e( I F D) i s s t i l l h i g h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h e ma t o p o i e t i c s t e m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0 n,l e a d i n g t o t h e h i g h mo r b i d i t y a n d mo r t a l i t y . Ep i d e mi o l o g y o f t h e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h a s c h a n g e d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进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进展
陆静峰;王椿
【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年(卷),期】2008(008)003
【摘要】侵袭性真菌病(IFD)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中并不少见,尽管保护性环境及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移植后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新型抗真菌药的不断推出及经验性、抢先性治疗策略等已显著降低了某些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但至今IFD仍是关系到移植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了解allo—HSCT后真菌感染的特点,采取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对降低IFD的病死率和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总页数】5页(P195-199)
【作者】陆静峰;王椿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9
【相关文献】
1.氟康唑一级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观察 [J], 吴远彬;王国征;李琤;李慧;陈瑶;胡永珍;刘阳;代喜平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危险因素分析 [J], 周游;刘林;廖明燕;唐
晓琼;王利;张红宾;肖青
3.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治疗进展 [J], 张露芯
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癫痫发作的诊治进展 [J], 王卓;赵慕楠
5.血液病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病诊治的现状及进展 [J], 蔡素芳;胡建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真菌感染的胸部CT表现及预后
征 与预 后 . 临床 放射 学杂 志 , 2 0 1 3 , 3 2 ( 2 ) : 1 9 3 . 1 9 6 . [ 7 】 吕永 革 , 梁焕莲 , 王建华 , 等 . 新 型 隐球 菌肺 炎 的 临 床 、 x线胸片与多层螺旋 C T 的分 析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
2 0 1 1 , 1 9 ( 6 ) : 4 2 4 — 4 2 8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Me d i c a l I ma g i n g
・ 4 5 7・
胸部影像学 T h o r a c i c I ma g i n g
斑 片、1 1 . 7 % ( 7 / 6 0 )实变,血液病 与非血 液病各征 象
[ 4 ] 施子廷 , 潘 纪戍 . 2 0 0 8 年 F l e i s c h n e r 学 会胸 部影 像 学 词汇 ( 上) . 国际医 学放 射学 杂 志 , 2 0 0 9 , 3 2 ( 2 ) : 1 3 3 . 1 3 8 .
[ 5 ] H o r g e r M, H e b a r t H , E i n s e l e H , e t a 1 . I n i t i a l C T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关于 I F D 的 影 像 学表 现 ,是 否 存 在 可 以直 接 提 示 预 后 的 征 象 , 目前 尚 不 明确 。 本 组 根 据 初 始 C T表 现
o u t c o me ? E u r J R a d i o l , 2 0 0 5 , 5 5 ( 3 ) : 4 3 7 — 4 4 4 . [ 6 ] 陈玉 玲 , 左 丽娜 , 张文辉 , 等 . 侵袭 性 肺 曲霉 菌感 染 C T特
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4-16T09:29:15.4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3期作者:汤进罗志刚[导读] 移植是治疗终末期严重器官疾病的最有效手段[1-2]。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 421000)摘要:移植是治疗终末期严重器官疾病的最有效手段[1-2]。
然而因为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的影响,加大了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风险性,影响术后患者的恢复,是术后移植物再切除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3]。
因此及时有效的预防与治疗移植术后的真菌感染,成为了决定移植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研究从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现况研究上、诊断与治疗进展上做一综合概述。
关键词:移植;真菌感染;研究进展1.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现况研究1.1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大对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的认识,以便进行早期干预与治疗,减少移植术后真菌感染发生率,改善移植术后的预后,增加移植成功率。
1.1.1自身机体条件移植患者器官功能状态大多为衰竭期,如处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术前已经历了多次透析等替代疗法,自身状况极差,免疫力低下,极其容易导致真菌感染。
加上Yang CH等人[4]通过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临床对照试验可见:若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高血压、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疾病增加了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机率。
1.1.2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为了减少超急性、急性等排斥反应的发生,在围手术期管理中需要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HSCT)前还需大量的放化疗治疗。
这些常规免疫抑制方案可使移植患者长期免疫抑制状态中,是真菌感染的是最主要易感因素[5]。
1.1.3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移植术后由于大剂量的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可导致人体正常菌群部分杀死,菌群失调,使真菌大量定植,造成真菌或其他混合性感染。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念珠菌属的分布和与之相关的粗死亡率
粗 死 亡 率
Hilmar Wisplinghoff,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4; 39:309–17
%
白色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所有念珠菌
念珠菌属( 占分离菌的百分比 )
近年来,非白色念珠菌的分离率有所上升
ICU中发生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危险因素
住院时间长 高敏感性 糖尿病 肾衰竭 血液透析 急性胰腺炎 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中心静脉导管 癌症和化疗 肠外营养 外科手术 移植 服用免疫抑制剂 多处念珠菌定植
Luis Ostrosky-ZeichnerCrit Care Med 2006; 34:857–863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培训项目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于凯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一、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பைடு நூலகம்15%
其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念珠菌中白念 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 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 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TRANSNET
• 移植相关感染监控网络(Tranplant Associated Infection Survillance Network, TRANSNET) • CDC发起,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作为协作中心, 包括全美25家移植中心 • 起始时间2001年3月
• 统计的实体脏器移植受者数目为16184例(54%), HSCT受者数目为13933例(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tributable mortality still remains high. Hence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 / CT and non-culture based
adjunctive diagnostic tests,such as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galactomannan ( GM ) and ( 1,3 ) -β-D-
prolonged neutropenia,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nd adopted immunosuppressants and so on in HSCT patients,moreover
there are the difficult acquirement of histopathological specimen and time consuming,few positive blood culture,the
Abstract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 IFI ) are associated w ith considerabl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 HSCT) . Recently,the epidemiology of IFI has changed notably by evolution in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2011; 19( 2) : 517 - 522
·517·
文章编号( Article ID) : 1009 - 2137( 2011) 02 - 0517 - 06
·综述·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现状与未来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Review
LI Yan,YU Li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Chinese PLA G 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85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U Li,Senior Physician,Professor. Tel: ( 010) 66939481. E-mail: chunhuiliyu@ yahoo. com
such as voriconazole,caspofungin and micafungin are currently being introduced as prophylaxis,w hile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agents and immunotherapy are evaluated to be more prospective strategie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hanged
glucan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clinical practice,w hile the molecular detection,like fungal PCR assay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w ill bring the ealier,specific diagnosis for IFI. New er agents w ith higher efficacy and low er toxicity,
transplantation procedures as w ell as preventative strategies. Invasive Aspergillosis is the major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HSCT,w hich mainly occurred during later period of post-HSCT. With the risk factors,such as
本难以获取及血培养阳性率低、时间长及诊断困难,故侵袭性真菌感染导致的死亡率仍然很高。目前高分辨 CT、
PET /CT 及非培养的诊断试验如 GM 试验、G 试验等均已应用于临床,真菌 PCR 诊断技术也不断进展,有助于实现
早期特异性诊断。高效低毒的新药如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正逐渐用于预防,联合用药及免疫治疗也有
望成为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就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变化、危险因素、诊断和治
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造血干细胞移植;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57. 7; R379; R519
文献标识码 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epidemiology,risk factors and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FI in HSCT recipients.
Ke y words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hematopoieti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李艳,于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北京 100853
摘要 侵袭性真菌感染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近年来由于移植方式的改进及积极
的预防治疗,其流行病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主要的真菌感染,主要发
生在移植后晚期。移植患者存在粒细胞缺乏、移植物抗宿主病、应用免疫抑制剂等诸多危险因素,且病理组织学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