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建设方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专业建设方案
(2006~2008年)
一、历史与现状
山东大学药学院是一所既有悠久历史,又充满创新活力的学院。

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0年建立的齐鲁大学药学专修科,1955年院系调整后于1971年恢复重建山东医学院药学系。

1997年撤系建院,2000年三校合并,山东大学药学院成立,多学科的优势为药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学科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药学院拥有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学学科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等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覆盖了药学的全部二级学科,药物化学被列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引进1个学术创新团队。

设有山东省中药标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糖工程中心和山东大学执业药师培训中心,山东大学新药评价中心。

现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名。

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为山东大学荣誉教授1名、客座教授4名、院士1名。

药学院现有药学、制药工程和七年制临床药学三个专业,药学专业在编教师60人,其中有教授24人,副教授25人,校聘关键岗4人;博导8名(包括2名兼职)。

教师队伍中博士26名,在读博士10名,占专任教师人数的60%。

海归人员5人,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3%。

有5人正在国外学习进修,有5人即将去国外学习。

现已形成一支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和高层次的学术骨干梯队。

药学专业招生人数一般维持在本科120人/年,硕士研究生50人/年,博士研究生12人/年。

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约400人,硕士、博士生约200人。

药学专业主要培养能在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设计、合成、药理实验与评价、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和制备、药物分析检验、质量鉴定、药房调制剂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

该专业主要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学等40余门课程,并建立了14个实践教学基地。

2005年,又根据学校修订本科生教学计划的要求,重新制定了本科生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本专业学制4年,毕业需修满170学分。

修满学分并达到学位要求,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建设、发展的原则与思路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继续大力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人才战略和教育创新战略;注重优化结构、控制规模、提高质量,注重突出优势、凝炼特色、构筑高峰,注重提高效益、拓展空间、增强后劲。

以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为目标,推进学院本科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和重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努力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促进专业发展、专业创新;加强对专业的改造、调整、提升,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办学效益。

将学院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人才的培养融入整个社会背景之中;利用社会办学资源和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根据药学专业综合性、交叉性、时代性强的特点,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服务型、创新型,具有社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三、专业建设、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创新本科生培养体系推进以专业平台为核心的教学基础建设。

按照专业建设与评估标准,优化专业结构,明确专业定位与特色;健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以教师教学工作环节为重点,严格执行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加大在培养方案、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成果、教学名师等方面集成培育的力度,取得突出成绩,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探索形成学科综合环境下的本科生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整合本科教育资源,按文理医工学科大类构建基础课教学和实践教学大平台;继续推进双学位、主辅修等培养模式和暑期学校计划,为学生成长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与多样化的选择,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与创造力。

探索形成研究环境下的本科生培养方式。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和师资优势,推进教师的研究型与启发式教学改革;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推进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鼓励支持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形成研究型学习方式。

探索形成开放环境下的本科生培养途径。

继续推进本科生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强化本科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加强本科教学的国际合作,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本科教学兼职教师队伍,与国外名
校联合培养本科生。

根据社会对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办学条件和学科性质,每学年招生稳定在120人。

课程与教材建设根据国内外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本院的现实情况,参照多所院校的教改方案,拟定了课程设置方案。

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设立三大平台课程体系,即: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平台课程。

新制定的课程体系,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于一体,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课程体系分为五大板块:
(1)公共基础课,以“宽”为特征,学分增加至53学分,其课程内容面宽,包括思想政治、外语、数学、物理、计算机技术、体育等12门课,通过全面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人文素质。

(2)专业基础课,以“厚”为特征,学分增加至61学分,包括化学与医药学基础等16门课程。

通过严格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具有厚重而坚实的专业基础。

(3)专业课,以“精”为特征,学分减至28学分,其中要求必修15学分,选修13学分,使学生以专业主干课为基础,选修便于其自身发展的其他课程,了解学科进展的新趋势或掌握当今实用领域的新技术。

(4)任选课,以“新”为特征,开设10门以上课程,学生任选8学分,要求学生跨专业选修文史、社科、经管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5)实践论文,以“强”为特征,包括生产实习、专题实习和毕业论文共19学分。

通过实践和训练,使学生进一步获得较强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努力取得新的突破。

申报4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1至3门在国内具有一定声誉的品牌课程、精品课程;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课程达到教学计划所开专业课程的15%左右;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数比例达到98%以上。

药学实践教学体系首先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工作核心,以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突破口,带动药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各方面问题的解决。

其二是打破原来按单一学科设置实验,教学内容过度重复交叉,偏重于验证
理论,知识陈旧和方法落后等问题,从培养药学人才总体目标需要出发,对相关学科的实验进行整合,形成模块化、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在原有教改成果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本着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效益性原则,全方位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把学生在校四年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体化考虑,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药学基础、生物技能、专业技能、药学综合、药学实习等模块。

药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淡化学科界限,加强教材、内容、方法、手段及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树立药学实践的整体观念,加大实验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实验室教学、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毕业论文实习、多媒体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联系密切的立体式实践教学新体系。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培养新世纪的具有最佳智能结构的药学人才。

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国内外引进、出国学习和在职培养等方式优化和充实教师队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能够担任高水平教学、科研与科技开发的教师队伍及学术梯队。

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制定教师岗位责任和各种管理制度。

使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科学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

培养和造就1~2名杰出青年或长江学者,引进1名长江学者或院士;培育2~3名教学名师或教学能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60%以上;博士生导师总数达到15人以上。

四、专业建设、发展的步骤与措施
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大力促进并加强教学梯队、课程、教材、教学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CAI课件建设,进一步调整专业的师资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实验结构。

在学校、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基础上,组织制定和实施以下具体建设方案:
1.形成教学管理长效机制
巩固本科教学评估取得的成果,加强教学环节管理,尝试教学质量量化管理,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教学规范执行情况等,
把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岗位津贴挂钩,形成长效机制。

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修订《药学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药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文件汇编》等教学管理文本,进一步改进、规范和优化教学管理。

根据学校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出台和完善有关措施。

组织实施本科专业办学状况评估工作,树立和强化专业办学质量与水平的优胜劣汰意识,建立和健全本科专业办学质量自我约束、自我监控机制,促进专业建设进入良性循环、良性发展。

2.以学生为本,优化课程结构
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拓宽专业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

要将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素质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中。

要使学生在具备浓厚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要有目的地系统地通过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

着力保持并发展与药物化学重点学科相匹专业优势与特色,促进其从专业内涵乃至专业名称等方面有所创新和有所发展。

注重挖掘学生自我成才的潜能,通过设置与药学类课程有密切联系的医药分子生物学、药物分子设计、生物药学等课程,实现学科之间渗透,培养药学专业本科生明确的发明、创造等科学精神,帮助他们掌握自我塑造的规律和方法,并按社会需求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成为有用人才的方法。

3.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药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和优化,淡化和模糊学科界限,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研究与创新能力。

(1)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已有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实验管理和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优化实验教学师资结构,建立和完善适应药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需要的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管理新模式,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2)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改革各学科间缺乏联系,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格局,避免实验内容的重复,加强学生的药学实践的整体观念,按教学体系和学科特点,使关系密切学科的实验互相渗透,融合一体,进行整体的构想和设计,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按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原开设的实验项目进行精选,保留其中实用
性强、重复性好、科学意义较大的项目。

对专业主干课的相关实验要减少验证性实验,加大机能性、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增补设计性与研究性实验的内容。

编写新的实验教材,遵循扩展现代实验技术手段,开拓设计性实验能力的原则,使学生达到基础扎实,基本操作熟练,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目的。

(4)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在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新的突破,加强多媒体技术在药学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建立实验课的多媒体模拟操作系统和考试系统,并通过教学录像、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技能。

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多元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如采用设计评价、制作标本、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并建立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4.专业建设经费
努力增加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投入,加强对专业建设、调整、改造、发展的经费资助,合理规划、投放、使用和管理建设经费,提高有限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其中预计2006~2008年需投入:
(1)8000平方米科研、教学综合楼于2006年投入使用。

(2)课程与教材建设费:每年20万元左右,包括4门双语课程建设、4门精品课程建设、资助编写出版10门左右专业主干课程教材、20门左右CAI课件的制作或引进、网络英文课程建设等项目;
(3)教学实验室专项建设费:每年60~80万,重点建设专业教学实验室和药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配套建设等;
(4)教学改革与研究启动费:每年5~10万元,根据教学改革计划进行招标,重点扶持和培育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方面的高水平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

(5)师资培养和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经费:每年30万元左右,资助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和在职攻读博士等;与3~5所境外知名大学、5~8所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或大型制药企业建立稳固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