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建筑理论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建筑理论论文
伯纳德·屈米与解构主义
课程名称:当代西方建筑理论
姓名:孙佳川
学号:20071213 \
专业:城市规划0701 \
\
摘要:半个世纪以前,西方出现了以美国赖特为首的现代建筑四代表,稳居权威地位,然而,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世界各地不断出现新的建筑形式,新的建筑风格。没有潮流,多元,综合成为世界建筑的艺术精神的主要特征,而明星建筑师又往往能够引起时代的潮流。但是,研究明星建筑师的作品,不仅要窥其表面,更应该理解其内涵,才能将精髓应用到实际建筑中。
解构主义的出现让世界建筑耳目一新,本论文将解构主义大师伯纳德·屈米与拉·维莱特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设计思想,来了解结构主义以及解构主义大师伯纳德·屈米。
Abstract:Half a century ago, western appea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led by modern building four Wright, no.1 authoritative representatives, however, as the pos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world appear constantly new architectural form, new style of architecture. No trend, multivariate, comprehensive become world architecture of artistic spirit of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architect stars and often can cause the trend of The Times. However, the researchers architect stars works, not only to peep its surface, more should understand its connotation and essence can be applied to practical building.
Deconstruction have made the world architecture find everything new and fresh, This paper will be deconstruction master Bernard, flexor m And pull, dimension Wright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analyzing the design idea, to learn about structuralism and deconstruction master Bernard, flexor m.
关键词:伯纳德·屈米解构主义
Keywords:Bernard, flexor m Deconstruction
1.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
伯纳德·屈米,1944 年出生于瑞士洛桑。1969 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科大学。l970-l980 年在英国建筑学院任教,1976 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城市研究所,1980-1983 年在Cooper union 任教。1988-2003 年他一直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保护研究院的院长职务。他在纽约和巴黎都设有事务所,经常参加各国设计竞赛并多次获奖,其新鲜的设计理念给世界各地带来强大冲击。1983 年赢得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国际设计竞赛,是他最早实现的作品。另外,屈米有很多的理论著作,评论并举办过多次展览。他鲜明独特的建筑理念对新一代的建筑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屈米在1983 年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竞赛中的胜出成就了他的第一个重要的设计,并且让他得以继续那些在《曼哈顿手稿》和《电影剧本》中的设计研究,这个公园的景观规划、空间序列产生了另类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挑战了巴黎大型城市公园传统的功能价值。
2.解构主义
解构是1960年代西方哲学领域内的一种观念,主要创始人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他引用了弗洛伊德的“分解”和海德格尔的“破坏”等概念,进而发展出自己的解构主义哲学。
尽管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早在20世纪中叶就提出来了,但解构建筑的产生却是在1980年代以后的事情。从严格意义上讲,能把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引入建筑领域中,并有所实践的建筑师并不多,事实上这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解构建筑与解构哲学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幸运的是德里达本人对建筑非常感兴趣,他认为“新的建筑,后现代的建筑应该是要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控制,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主义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立方式。”这些观点中体现着一个共性,那就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反”。其中伯纳德·屈米就是反映德里达所指明的解构思想的其中一人。建筑理论家伯纳德-屈米的看法与德里达非常相似,他也反对二元对抗论,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构新的建筑理论构架。他是建筑理论上解构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人物,起到把德里达,巴休斯的语言学理论,哲学理论引申到后现代时期的建筑理论中的作用。
3.伯纳德·屈米的解构思想的形成
l968 年5月经历的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运动促使屈米在20世纪70
年代初任教AA 建筑学院时是成立了工作室和研究会,在那一背景下他将电影艺术、文学理论与建筑相结合,发展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者诸如R.Barthes 和M.Foucault 等学者的研究工作,为的是重新审视建筑承担的责任和加强建筑对文化的表达。这个理论在他的建筑实践中以两条线索来展开:一是揭露建筑次序与生成建筑次序的空间、规划、运动之间的传统联系。二是创造空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件的新联系,方法是通过变形、叠印和交叉程序。
4.作品拉·维莱特公园简介
4.1 公园建设背景
城市公园出现于19 世纪中叶。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的东北角, 是远离市中心的边缘地带。始建于1982年, 公园面积约55公顷, 园内有两条运河, 东西走向的乌尔克运河和南北走向的圣德尼运河。乌尔克运河把公园分为南北两部分, 南区以艺术氛围为主题, 于入口处分布音乐城一、二期, 主题公园, 狮子喷泉广场, 原先是屠宰场的大礼堂北区展示科技与未来的景象, 包括科技工业城、三维立体电影院
4.2公园历史背景
拉·维莱特公园是纪念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而在巴黎兴建的九大“总统工程”之一。1974年以前, 这里是有若百年历史的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 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 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1973年屠宰场关闭之后, 在总统的要求下, 举行了国际性方案招标, 这也是法国第一个为选择城市公园的设计师而组织的国际性方案竞赛。设计纲要明确指出要将拉·维莱特公园建成一个具有思想内涵深刻、文化广泛及多元特征的新型城市公园, 它将是一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无法归类”的并由杰出的设计师们共同完成的作品。
在来自37个国家的471件作品中, 初选出9个最佳方案经过深化后参加第二轮评选, 有着法国和瑞士双重国籍的建筑师屈米带有解构主义色彩的方案脱颖而出, 最终成为公园的总体设计师。
4.3哲学背景
公园建造有其哲学背景, 拉维莱特公园是这一时期解构主义理论在建筑实践中的代表作品之一。1980年代“解构主义”是当时十分新颖的艺术流派, 并被广大设计师所认可。拉维菜特公园的唯一特性是对结构概念的体现, 它成为一个带有政治性和民族意义的被公认的现实,并作为建筑发展趋势的具体宜言。解构的特征是无规律,但看得到线索, 无逻辑, 但看得到思想。
4.4三个自律性的抽象系统
对于这种深受解构主义哲学形响, 并且纯粹以形式构思为基础的公园设计, 屈米用点、线、面三种要素以机械的几何处理方式, 以体现矛盾与冲突。道路、建筑、主题公园、铺地、雕塑、水体等各个景观要素被归人点、线、面三个系统之中, 以明显不相关的方式处加, 构建了一种新秩序, 与传统的设计整体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