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与美苏冷战态势的新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美苏全球争霸与冷战态势的演变

第一节美苏争霸和冷战新危机

20世纪50年代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各自处于超级大国美苏的控制之下。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和长期担任国务卿的杜勒斯都是反共强硬派,将反共作为自己的使命,坚持反苏、反华,把冷战从“遏制”政策上升到“战争边缘政策”,也使世界局部战争不断。美国还干涉第三世界国家的内部事务。这使50年代成为最危险的冷战十年

一、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

二战后初期,斯大林时代苏联面对西方的遏制采取了争锋相对的政策和措施,但也不愿与西方发生直接对抗。但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逐渐对西方采取了适当的缓和政策。

1953年2月开始与奥地利签订和平条约的谈判,1955年5月与奥地利签订了和平条约。1953年4月利用其影响力,帮助朝鲜停战谈判取得了成果,签订了停战协定。1953年夏苏共中央总书记马林科夫发表和平讲话,他宣称没有什么问题是不可能通过谈判来解决的。接着苏联恢复了与希腊,与以色列,甚至与反斯大林的南斯拉夫的外交关系。苏联还宣布要与中东各国,特别是土耳其、伊朗和睦相处。1954年夏天,苏联和中国一起参加了有英国和法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会议达成了结束印度支那战争的协议。苏联作出了西方预料不到的较大让步,东西方关系进入一个新时期。

1955年2月赫鲁晓夫上台。赫鲁晓夫准备进一步缓和与西方的关系。1955年7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秘密会议上发表演说,指出必须避免与西方发生冲

突,苏联应该有机会使第三世界国家加人苏联阵营。如果独立国家不愿倒向苏联,也可以鼓励他们奉行对苏联的友好政策,因此不必与西方发生战争。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还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利平竞争、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为此,也展开了大量的外交行动。1955年9月,西德总理阿登纳访问苏联,双方关系正常化。1956年4月,布尔加宁与赫鲁晓夫访英,但这次访问并不成功,英国首相指责苏联的中东政策。赫鲁晓夫推行的路线缓和了东西方矛盾,同时改变了过去苏联在冷战中处于被动的局面。由于赫鲁晓夫的政策,使冷战发生了变化,美苏进行没有战争的争霸战争。

但苏联并没有放弃与美国和西方的冷战,在全球仍采取了一些进攻性的外交行动。1955年底阿富汗的邀请,派出军队支持其对抗巴基斯坦。1955年7月,美苏日内瓦最高级会议之后,赫鲁晓夫与埃及进行了武器交易,扩大在中东影响。赫鲁晓夫十分强调核武器的重要性,因此十分注重发展核工业。1957年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表明苏联科技发展已经走在美国前面。这是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开始执行的限制军备政策失败,并使肯尼迪决心缩小美苏核技术之间的差距,于是美苏核竞赛加剧。

斯大林的对外政策,主要集中在欧洲,而赫鲁晓夫则转向全球。由于美国承认了苏联在东欧的地位,双方在欧洲的关系有所缓和,但在世界其他地区则争夺激烈。

二、美国的全球性进攻策略

1.美国冷战战略的调整

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调整冷战政策。一方面针对苏联政策调整,通过对

话和高层交往缓和与苏联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合作的姿态;另一方面继续与苏全面对抗,尤其是不允许苏联染指自己的势力范围,将遏制政策发展为战争边缘政策与大规模战争报复政策。

1953年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国务卿杜勒斯提出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认为美国的价值观是对外政策的基础,为传播美国的道德观念和原则必须主动反对共产主义。杜勒斯批评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政策是消极反应政策,美国应该主动进攻。他提出了“战争边缘政策”,即如果社会主义国家发动战争,美国将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报复。这一战略将允许美国使用核武器打击美国选择的战略目标。

直到1959年5月杜勒斯去世,赫脱任国务卿,美苏关系进一步缓和。1958年1月,美苏两国签订了文化、技术和教育协定。1959年9月赫鲁晓夫应邀访问美国,赫鲁晓夫访美后又邀请艾森豪威尔访苏,并决定1960年5月在巴黎举行美苏英法四国最高级会谈。

2.美国全球冷战展开

在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开始在全球实施冷战。

在亚洲,美蒋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1月艾森豪威尔政府取得国会同意,宣布美国军队可以在需要时出兵保护金门、马祖。美国在1953年与南朝鲜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规定如果北方发动进攻,美军将帮助南朝鲜,在此借口下,美国军队被部署在南朝鲜。另外帮助菲律宾镇压共产党游击队,在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地支持英法反对当地的民族解放斗争,后又不惜亲自出马,取代法国在越南的角色,对印度尼西亚的渗透等。20世纪50年代还在亚洲建立类似在欧洲的反苏反华军事组织。

在中东,美国目标是防止苏联渗入,确保美国得到中东石油。20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的政策是维持中东现状,保持了英国在中东的殖民统治,还通过支持以色列获取自身的利益。1955年2月美国策动土耳其、伊拉克等国签订了《巴格达条约》,结成军事集团反对苏联。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期间美国通过保持表面中立,主张英、法、以三国撤军,赢得了阿拉伯国家的信任。战争后,艾森豪威尔于1957年提出了美国的中东政策,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即美国为了“保护”中东国家的独立,可以使用美国军队。美国公开干涉伊拉克革命,和英国一起武装干涉黎巴嫩和约旦使中东形势复杂化。

拉丁美洲一直被美国视为自己的后院。二战后,美国更借口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独占拉美。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支持腐败、独裁和亲美的拉丁美洲国家政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对危地马拉和古巴的颠覆与破坏。1950年担任危地马拉总统的阿本斯上校,在经济上执行民族主义政策,推行国有化方针,这侵犯了美国在危公司的利益。美国将阿本斯的国有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西半球的威胁,为维护美国利益,决心颠覆危地马拉政府。艾森豪威尔1954年4月还首次提出了“多米诺”理论,即如果危地马拉落入共产党手中,那么共产主义就将传入美国的邻国,包括墨西哥及美国的边界地区,美国绝不能坐视不管。于是艾森豪威尔下令美国中央情报局组织推翻阿本斯政府的活动。1954年6月危地马拉反政府分子在美国支持下,把阿本斯赶出国。从此危地马拉处在右翼军人独裁统治之下。

三、冷战新危机和美苏对抗的暂时缓和

朝鲜战争后冷战的直接军事对抗出现了短暂的缓和,但到50到60年代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