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分层训练诗歌部分第5单元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读》)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部分第5单元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读》)
语文:分层训练诗歌部分第5单元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读》)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5分) A.絮聒.(ɡuō)后裔.(yì)蜷.(quán)伏

B.饥馑.(jǐn) 啮.(chǐ)啃颤.(chàn)抖

C.蹊.(qī)跷啜.(zhuì)泣泥淖.(nào)

D.陨.(yǔn)落傀儡.(lěi) 炽.(zhī)烈

解析B项,啮niè;C项,啜chuò;D项,炽chì。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5分) A.树立竖立典型反应反映意见

B.忠心衷心祝愿休养修养生息

C.颜色察颜观色是非无事生非

D.功效提高工效抱怨以德报怨

解析A项,“竖立典型”应为“树立典型”。B项,“修养生息”应为“休养生息”。C项,“察颜观色”应为“察言观色”。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5分) A.听证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距离老百姓不再遥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

权……也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

....的词汇。

B.碳酸饮料含磷酸,它会潜移默化

....地影响人体骨骼,常喝碳酸饮料,大量磷酸的摄入会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骨骼健康。

C.公交车和地铁内不文明的现象经常为人们所诟病。公交车里,白发人颤巍巍地扶椅而站,

黑发人安然而坐,熟视无睹

....。

D.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

这样才能上行下效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解析A项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B项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对象错误。C项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望文生义,应为“视而不见”。D项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贬词褒用。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5分)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解析A项,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是……造成的”两个句子杂糅到了一起,保留一个即可。C项,重复赘余,“最初”这个词在这里赘余,应去掉。D项,成分残缺,“改善”没有宾语,应在“缺乏”后加“的症状”。

答案 B

5.以“故乡”与“思念”为主题,写一段思念故乡的话,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扩展时要紧扣主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注意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答案思念故乡的感觉真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没有故乡的人和没有人的故乡都是有缺憾的。故乡也是最令人思念和牵挂的乐园。月是故乡明。田园牧歌是故乡,车流滚滚是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是故乡,小桥流水人家亦是故乡。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监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

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1937年12月28日夜间

6.本诗选取了哪几类人作为描写对象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诗句中找出具体描写对象,并加以分析。

答案选取了如下几类人作为描写对象:有北方林间的农夫(无家可归),有南方乌篷船里蓬头垢面的少妇(失去了家庭和丈夫)和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有失去了家畜和土地的垦殖者。

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前两类形象是分类形象,最后一类形象是总的形象,是具有概括意义的形象。

他们的悲凉凄楚的境遇正表现了“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7.这首诗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一共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情感的表达和篇章结构两个角度来分析。

答案全文共出现了四次,它是诗歌感情的线索,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同时,这种反复咏叹更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读来令人心酸落泪。另外这两句也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沿着这两句话展开的,如大雪的林间,雪夜的河流,雪夜的草原。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

8.如何准确把握诗中“鸟”的形象?“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此诗虽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但这鸟正是诗人自己,假设是为了更好地抒情。“我”是一只鸟,“我”要歌唱,一直到死。死了也要把自己腐烂在土地里,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土地。

(2)诗人在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和他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博大

深沉的爱。

9.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诗人借助这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形象的特征说一说。(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土地:象征祖国大地遭受的无尽的苦难。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光明美好的胜利或充满生机的解放区。

(2)“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分别用来修饰“土地”和“河流”,它使

我们体会到诗人借助这些形象表达了当时对祖国大地正在遭受苦难的沉重心情,写出了人民,包括诗人自己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使我们体会到了人民奋起反抗,正在与侵略者进行的斗争。“悲愤”的河流汹涌激荡,被“激怒”的风呼啸奔腾,人民的力量正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上,显示着极大的威力,这几句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激动心情。

“黎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荡漾(yànɡ)青荇(xìnɡ)笙箫(ēnɡ)长篙(hāo) B.沉淀(àn) 漫溯(sù) 罗绮(qǐ)饥馑(jǐn) C.憔悴(áo) 絮聒(xù) 监禁(ān) 棱角(lénɡ) D.桅船(wéi) 朝夕(āo) 灼热(ó) 弯曲(qū ) 解析A项,“篙”读ɡāo。 答案 A 2.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5分) ①揉碎在浮藻间,着彩虹似的梦。[来源:学_科_网] 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着中国呀…… ③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 A.沉淀封锁摇摆 B.沉积封锁招摇[来源] C.沉淀封锁招摇 D.沉积笼罩招摇 解析沉淀:凝聚、积累,用来形容“梦”更加逼真,化无形为有形。沉积:重在聚积。封锁:用强力阻断和外界的联系。笼罩:遮盖。摇摆:摆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拟人化手法赋予青荇人格化。 答案 C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5分) 如今,不少老师感慨孩子“不好教”,但这不足以成为体罚学生的理由。转化后进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我们心浮气躁,工作一曝十寒,教育必然没有效果。教育是门艺术,它讲求技巧,需要循循善诱。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对教师的臣服,管理学生的办法就是扇耳光,这样的教育方式也难免太过拙劣。正如有网友指出的,“孩童如璞玉之未琢,治玉之道,在于顺其天然文理而精雕细刻,体罚犹如以刀斧攻玉,粗鲁野蛮,鲜有不碎者!”

A.一蹴而就B.一曝十寒 C.难免D.精雕细刻 解析C项,难免:不容易避免,免不了。此处应用“未免”,意思是对人对事的委婉批评。A项,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B项,一曝十寒:比喻学习或工作没有恒心。D项,精雕细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分) A.1928年,他故地重游,于归国途中的11月6日,在轮船上写下了《再别康桥》。 B.几经周折,电台的同志才帮助出租车司机查找到了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第一热电厂的一名会计丢的。[来源] C.艾青五岁时被领回自己家,但是在家里依然受歧视。[来源:学|科|网] D.由于读者的生活阅历有深有浅,文艺修养和鉴赏能力有高有低,所以有的读者可能会把《老马》一诗看成“写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 解析B项句式杂糅。[来源] 答案 B 5.默写(5分) (1)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2)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答案(1)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2)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来源:学&科&网] (一)阅读闻一多的《死水》,完成6~8题。 6.诗中的“破铜烂铁”变成了翡翠和桃花,“剩菜残羹”泛出了罗绮和云霞;死水变成了一沟绿酒在冒泡沫……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资料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为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五四文学思想的根本是对“人”的发现。 文学研究社: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一个文学社团。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或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强调写实主义。发起人有周作人、叶绍钧等人。 创造社:1921年7月在东京成立的一个文学社团,最初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日本留学生,其作品大多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抒情色彩,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后期思想“左”倾。 五四文学的全新风貌:1、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 2、感伤的精神标记; 3、个性化的追求; 4、创作方法的多样性探索。 20年代: 问题小说:五四时期的一种创作风尚,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实或是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谓之“问题小说”,其核心是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等。 乡土小说:指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代表作家有鲁彦、许杰等。 五四青年文学社团:弥洒社、浅草社、沉钟社。 叶绍钧:字圣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短篇小说集《隔膜》、《城中》等。唯一的长篇小说——《倪焕之》 郁达夫:名文。创造社发起人之一。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 绍钧、许地山等12人。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 被称为"人生派"。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强调创作"本着内心要求",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 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1929年2月该 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在杭州西湖湖畔成立的新文 学团体。他们的作品主要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寂寞的国》等。其创作以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见长。风格清新质朴、坦白率真,以自由诗为主。 4、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二、感伤的精神标记;三、个性化 的追求;四、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5、郁达夫浪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一、自我的写真;二、感伤的抒情;三、结构的散文化;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病状",因封建思想没有完全从人们头脑中清除,加上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尚不十分彻底,因此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存在。它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从中窥测这种精神的病 容且时时警戒。 7、美文:即艺术性散文,通常称为"散文小品"。它不是批评的,也不是学术性的,而是艺 术性的。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家自己真实的"思想"。其风格是"真实简明"。"美文"在周作人看来,就是个人的"言志"之作。由于这种文体更能适应思想启蒙,又具有较 强的随意性,因此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家们几乎没有不从事散文小品创作的,所以这一时期无 论从创作数量,文体品格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和成熟。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湖北人。他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代表作品:《七子之歌》、《醒呀》、《死水》。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心学而且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其代表作是《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他的不少诗作,神秘、朦胧、感伤、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艾青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1941年诗人来到延安,从此诗风转向悲壮高昂。艾青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 食指,本名郭路生,北京人,当代诗人。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代表作品:《热爱生命》《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舒婷,当代女诗人,生于福建厦门。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1979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基本解读】 闻一多的《死水》写于1925年。怎样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允许大家联想,允许大家见仁见智。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在第三次欧游归途中所作。1928年7月底的一天,徐志摩一个人悄悄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但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的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到了11月6日在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再别康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闻一多及其诗作风格;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其诗作风格;了解艾青的生平简历及其诗作风格;了解食指的生平简历及其诗作风格;了解舒婷的诗作风格;了解朦胧诗。 2.技能目标 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意象,领会诗人情感;分析诗歌语言,了解诗歌风格;注重诵读,增进对诗人情感的把握和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3.情感目标 体味闻一多爱国之情的痛苦与激愤;理解徐志摩对康桥的无尽的眷恋与赞美;体会艾青对苦难的中国的赤诚与悲哀;品味食指对生命的热爱;领会舒婷对海岸的思慕。 走向高考 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把握全诗的总体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青年一般都喜欢文学作品,特别是诗。因为青年有朝气、有理想、富于热情、喜欢想像,所以有人说,诗是属于青年人的。也正因为如此,一代代诗人层层不穷,众多的流派异彩纷呈。特别是自“五四”前夕新诗诞生以来,通过诗人不断的探索、发展和创造,新诗这种全新的文学样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研习《死水》(新格律诗) 1、写作背景 在现代史的发展史上,还有另外一位主将——闻一多。

我们可能知道他拍案而起的故事,但另外,对于“新月派”,他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他是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格律诗要有三美:音乐美(音节和旋律的美)、绘画美(词造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美感)、建筑美(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他善于运用深沉的理智控制炽热的感情,用整饬的诗体规范丰富的内容。我们不妨用他的诗集《死水》比喻他的创作:“‘死水’下潜伏着火山。”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般看法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望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奠定了本诗的情感根基。 2、板书设计 死水丑恶无可救药彻底失望 翡翠、桃花、罗绮、云霞——静态描写 绿酒、珍珠(变成、咬破)——动态表现丽语写丑恶(反讽) 自吹自擂无耻吹捧——听觉感受 愤慨至极无情诅咒呼应首节 3、写作特色 ⑴寄托(隐喻)和象征 寄托:一沟死水—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鲜明的批判精神 象征:①美国社会;②北洋政府;③黑暗的中国现实。 ⑵反讽手法的运用 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出一种反讽的氛围来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美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写得越美,越引人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增强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_1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朱琳 / 刘虹 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诗歌。 第一课时 课间播放英国康桥配乐(肖邦小夜曲)图片,导入新课《再别康桥》 导入语:在这首宁静的肖邦小夜曲的牵引下,我们也撑一支长蒿,在诗的长河里漫溯,轻轻地走进康桥,轻轻地走进徐志摩,让我们一起解读《再别康桥》。 预测:“康桥”在什么地方?诗人为什么要离开“康桥”?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开“康桥”的?等学生自由读——推荐生读——听黄磊朗诵的《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的图片,配以音乐)——全班诵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画、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让学生把从学习诗的语言中理解领悟到的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训练诗歌语言的散文化。 过渡:诗人离开令他魂牵梦绕的“康桥”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当诗人离开这个令他无限留恋的世界时,也没有带走“一片云彩”。1931年11月19日,年仅35岁的诗人徐志摩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噩耗传来,成千上万的年轻读者,一

边流着泪,一边背诵他的《再别康桥》,以寄托对这位年轻诗人的哀思。诗人离开这个世界70多年了,诗中精品《再别康桥》让人读后不忘,回味无穷,为什么?这都缘于它用美好的形式传递出永恒的主题:人们对美好的事物不再的追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感受新月派诗人所追求的形式上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请班上朗诵好的同学示范读《再别康桥》,然后女同学读《死水》1~3小节,男同学读4、5小节,对比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⑴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同:A,押韵 B、两首诗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异:《再》回环复沓,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⑵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有色彩的词语。 ⑶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第二课时 导入:刘勰曾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单元只是一个窗口,目的是将我们的目光牵引向浩淼的诗的海洋。现在让我们沿着诗的发展脉络漫溯……(用幻灯片投出中国新诗发展脉络。) 只有懂得生命的重要,才能真正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命,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开始了在民族存亡背景上的外部与内部双重的现代化努力,许多观念性的变革在1898年前后发生。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器物上感觉不足――制度上感觉不足――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近代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变革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1、西方知识观念对文学的促进 西学东渐,中国知识分子逐步接受西方的近代科学观念,以此为基点思考国家和民族命运,变革和维新成为时代主潮。 2、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 文学活动和创办报刊有了法律保障,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言论、著作、出版等自由。具有大众化、平民化、民主特征的现代出版业逐步兴盛,为文化和文学的普及奠定了传播基础。科举制度废除,社会出现了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自由撰稿人队伍,出现了职业作家群。文学平民化、大众化的价值取向。 3、文学自身发展的促进。 古典文学形式(诗词文赋)的式微,新的文学形式的孕育。文学自身发展的现代性追求导致传统文学产生新的质变。 二、文学观念的变革 (一)梁启超的“三界革命” 晚清时期,出于“新民”目的和改良社会的需要,梁启超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即“三界革命”。 1、“诗界革命”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 “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其黄遵宪为主将。 “诗界革命”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彻底。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 黄遵宪提倡“我手写我口”,把新思想新材料入诗。他最早提出了用俗语进行文学创作。 “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 2、“文界革命” 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吸收西方的雄辩体、随笔体,结合魏晋文风,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新文体”:粱启超借鉴日本和西方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创造出一种“新文体”。其特点是思想新颖,文白夹杂,平易畅达,笔锋饱含感情,具有很强的鼓动力。 3、“小说界革命” 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小说成为改良社会政治的重要工具。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等文中阐释了他的小说革命主张。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不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复习提纲

前言:和上一篇一样,这一篇也是提供给大家聊备不时之需所用,这是根据王熙恩老师2007—2008年秋季学期的讲义和范围制作,叶红老师所讲与此未必相同,但是总之还可以作为参考的,请2010级汉语言文学的同学参考着你们的笔记对照来看。另外,2009级对外汉语专业的作品选也可参照此复习。后面的附录是2008年秋天我帮部分大一同学制作的考试范围,根据叶红老师讲义制作,大家可对照使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主要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等12人。会刊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主张为人生。在这个社团的倡导下,产生了“人生派”文学。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以1925年为界分为两列,前期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主张“表现内心要求”,“为艺术而艺术”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倡导者,会刊有《创造》系列刊物、《洪水》等;后期有冯乃超、李初梨等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3.新月社/新月派新月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23年由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新月》等刊物。1926年4月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明确提出现代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1928年,徐志摩在上海创办《新月》杂志,标志进入后期新月派。 4.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但是《学衡》杂志也在文化研究、美学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33年,《学衡》停刊。 5.鸳蝴派鸳鸯蝴蝶-礼拜六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民国初年(1912—1917)。得名于19世纪晚清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其成员大多是明末南社成员的后继者,写作内容主要是言情、武侠、黑幕。刊物《礼拜六》。代表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主张小说是“游戏”、“ 消遣”的工具。 6.独语体独语体散文采用“自言自语”的形式,不需要听众和读者,甚至直接排斥读者或者和读者之间形成紧张关系,从而使独语的内容直接逼视自我和灵魂并捕捉到自我微妙的感觉、情绪、心理、意识和哲学思考。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设计第5课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1、抓住关键词语,理清各首诗思路,熟读成诵;了解 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吟咏,品味诗歌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的 作用,感受诗歌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3、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中创造的形象,感受 诗中营造的意境。 【自学引领】 培养纯正的文学兴趣,就要从诗开始,诗是要读的,同 学们在翻开这课书时,请放开你的喉咙,大声地读出诗人真 挚的情感。 1、《死水》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在美国,他遭受了一个中国人在外国的种种歧视,1926年,诗人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美好愿望回到祖国,然而眼前的一切却使他深深失望,他感到 痛苦、愤懑,渴望这一切都将毁灭,让祖国变成一个“美好 的存在”。在这种感情的驱使下,他创造了一系列丑恶的意象,以讽刺的基调贯穿全诗,这就是《死水》。朗读时要注 意这种讽刺是带有深恶痛绝的感情的,不可流于轻浮。 《死水》是新体格律诗,它的格律继承了旧体诗词的某 些写法,以四行为一节,朗读时要按定型的“四步音”来读,

例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论 2、《再别康桥》 他悄悄地来,又悄悄的去了,短暂而毁誉参半的35个 春秋如划过天际的流星,在新诗史上创造了迷人的奇观,他 走时没有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留下了永远的《再别康桥》,他就是徐志摩。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一段 难忘的日子,在临别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来 到剑桥大学碧波荡漾的康河里泛舟,在康桥上漫步,他流连 忘返,如醉如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蛰伏 在他心中诗人的天命,于是吟成这首《再别康桥》。 读这首诗时,你的心会与诗人一起飞翔在剑桥柔美的康 河岸边,在一咏三叹中,那错落有致的诗行会在你的心中如 音乐般,如流水般荡漾开来,尽情地在那徐行缓步的韵律中 体会诗歌的美吧!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位诗人手中始终高擎着“火把”,为我们送来“黎明 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他高歌“大堰河,是 我的保姆”;他是地主的后代,但始终站“在浪尖上”,唱 着“光明的赞歌”;他像一块“礁石”,向当时以及多年以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三十年代文学思潮 30年代文学的整体特征 五四时代是思想文化革命的时代,30年代是政治革命的时代;20年代文学的主题是启蒙,弘扬个性,30年代文学的主题是革命,依靠大众,文学革命转化为革命文学;20年代主要是新旧文学的 争夺,文言与白话的矛盾对立,30年代文学的阶级性与人性,乡村与都市成为主要的矛盾以及论争 的焦点。 30年代的文学主流政治化;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建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地位的确立。 文学的中心由旧都北京转移到国际大都市上海。 30年代是无产阶级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文学时代。 决定30年代文学基本面貌的,是无产阶级文学思潮及其创作,和人文主义文学思潮及其创作。 一、民族主义文学思潮 为维持思想政治的统治,国民党企图建立党制文化与党制文学。1929年,国民党召开全国宣 传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傅彦长等人,会议提出“三民主义文艺”的口号,鼓吹“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文艺要统一于国民党的“中心意识”,即中国传统文化 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封建观念,鼓吹文艺专制,公开宣称要打到“革命文学”和“无产阶 级文学”,要铲除“多型的文艺意识”,以民族主义作为文学的中心意识,提出了“民族主义文艺 运动”,企图形成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 1、“革命文学”的兴起 背景:1927年4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产;上海聚集了一批参加过革命实际活动的作家和一批 从日本回国的激进青年作家;日本和苏联文学思潮的影响。 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由后期创造社(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李初梨等)和太阳社 (蒋光慈、钱杏邨等)成员首先提出。1928年1月,太阳社的成立,创办《太阳月刊》,与创造社 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同时发表关于革命文学的文章,明确提出创造无产阶级文学的历史任务,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五四成名作家鲁迅、茅盾、郁达夫、叶圣陶等,指责他们“落伍”,引发了“革命文学”论争。 两个问题: (1)、倡导“革命文学”时如何认识和对待“五四”文学革命? (2)、在确立革命文学观念的时候,如何阐释文学的本质及使命? 理论建设 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五四”是有闲阶级的知识阶级的“一种浅薄的启蒙”,要求“扬弃”,亦即“否定之否定” 李初梨《怎样建设革命文学》 把文学的宣传功能破格晋升为文学的本质和基本使命,主张革命文学作品是“由艺术的武器,到 武器的艺术”。

作家作品解析(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名词解释】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 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1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名词解释: 双簧戏: 1、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 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_模板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_模板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广大附中王振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以后中国新诗的发展脉络及相关知识;了解五首现代诗歌表现出的不同形式、情感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揣摩诗歌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诗歌的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情感美,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吟诵诗歌,品味语言; 2、把握意象,体验情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诗歌的一般特征 同学们从小学甚至更早,就开始学习诗歌,那么诗歌有哪些特点呢? 二、学习诗歌的基本规律 你以前是怎么学习诗歌的呢? 三、简述诗歌发展的历程 主要是“五四”以后中国新诗的发展脉络及相关知识。 四、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区别 主要是外形式的不同。 五、布置作业: 1、朗诵五首诗歌,注意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的处理。 2、分别找一找五首诗里所用到的意象。 3、查阅资料,读一读五位诗人其它的作品,比如闻一多的《红烛》、徐志摩的《偶然》、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食指的《相信未来》、舒婷的《致橡树》等。 ★注意: 重点是让学生明确朗诵的要求和意象的概念。 1、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 2、体会诗歌的朗诵技巧;掌握意象的概念。 3、了解诗歌发展的基本情况;

4、了解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区别; 5、课外拓展阅读。 第二、三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这节课我们将以《再别康桥》为例,具体分析如何鉴赏一首诗。 创新作文教学设计方案:怎样写“虚” 作者:肥西县上派中心校-姚中应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学会写“虚”的意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抒情、议论的写虚能力。 【教学难点】在一篇文章中,灵活运用写“虚”。 【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 【教学安排】教学过程分为a.进入情境、b.实践体验c.表达交流、d.研究学习总结及再创造依次进行的四个阶段,a b一课时c.为一课时,d.一课时。总计三课时。提前一周布置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Ⅰ.第一阶段进入情境 教师: ㈠将学生划分成八个组。 ㈡向学生公布研究专题“怎样写虚”,讲明研究内容和范围,激励学生研究探讨。 ㈢介绍研究方法:阅读写作单元,借阅有关记叙文的抒情、议论方面写作知识的书籍,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开讨论会。走进社会,深入生活。看哪些人、事、物、景能触动自己的情和意,自己对哪些事有或深或浅的认识,并与同学、父母、老师交流,随时记录写作知识、研究问题和体会。 Ⅱ.第二阶段实践体验 任务: A.学生: ㈠阅读教材“写作单元善于写虚”思考下列问题: 1.学会写虚有什么意义? 明确:写作中记“实”是一种能力,写“虚”也是一种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能力。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对外界的人、事、物、景总有自己的感情和看法,而作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检测我们对外界的人、事、物、景的情感、态度和看法,将这些情感、态度和看法写下来,就是我们所说的写“虚”。所以学会写“虚”是非常重要的。 2.什么是写“虚”? 明确:写“虚”是相对写“实”而言的,它是作者主观的情和意,是作者对人、事、物、景等外物触动而由自身所产生的感情和想法。 3.记“虚”有哪两种能力? 明确:抒情和议论。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了解其中有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及代表诗人的风格。 2.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 A.加强学生的朗诵指导,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诗歌的意象以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C.品味语言,感悟新诗的独特风格,强调对诗歌的感知、体悟和理解,强调自我理解与发现。 3.通过课内学习、欣赏,及课外写读书笔记,充分体会现代诗歌韵味。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 2.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把握全诗的总体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诗歌。 教学课时 2课时 〔《死》《再》1课时 《雪》《热》《双》1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诵、讨论为主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预习安排 1.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了解《死水》《再别康桥》的作者,作好读书笔记。 2.印发人教版读本的《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 【二】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英国康桥配乐〔肖邦小夜曲〕图片,导入新课《再别康桥》 导入语:在这首宁静的肖邦小夜曲的牵引下,我们也撑一支长蒿,在诗的长河里漫溯,轻轻地走进康桥,轻轻地走进徐志摩,让我们一起解读《再别康桥》。 【三】整体感知 〔一〕出示课题和作者后设问:第一次见到“再别康桥”这一标题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测:“康桥”在什么地方?诗人为什么要离开“康桥”?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开“康桥”的?等 〔二〕分层次朗读诗歌 学生自由读——推荐生读——听黄磊朗诵的《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的图片,配以音乐〕——全班诵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画、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广大附中王振华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诗歌的一般特征 同学们从小学甚至更早,就开始学习诗歌,那么诗歌有哪些特点呢? 二、学习诗歌的基本规律 你以前是怎么学习诗歌的呢? 三、简述诗歌发展的历程 主要是“五四”以后中国新诗的发展脉络及相关知识。 四、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区别 五、布置作业: 1、朗诵五首诗歌,注意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的处理。 2、分别找一找五首诗里所用到的意象。 3、查阅资料,读一读五位诗人其它的作品,比如闻一多的《红烛》、徐志摩的《偶然》、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食指的《相信未来》、舒婷的《致橡树》等。 第二、三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题 二、检查朗诵 三、把握意象 四、体验情感 《再别康桥》表达出诗人欢喜还是哀伤?飘逸洒脱还是依依不舍? 五、总结方法 吟诵诗歌,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验情感。 六、鉴赏实践 1、分组鉴赏其他的四首诗《死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热爱生命》《双桅船》; 2、点评 七、拓展迁移

1、这些诗歌中有哪些句子引起了的你共鸣? 2、有没有你喜欢的其它的诗歌? 收藏到《《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相关阅读《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5词五首(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古代诗歌五首《诗五首》古代诗歌五首诗五首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归园田居》等诗五首《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诗词五首(次北固山下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五首教案下页更精彩12345下一页《《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网友交流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收藏到下载打印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复习资料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B )。 [A] 《怀旧》 [B] 《狂人日记》 [C] 《阿Q正传》 [D] 《孔乙己》 2、郭沫若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两个领域是历史剧和( A )。 [A] 诗歌 [B] 小说 [C] 散文 [D] 甲骨文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 A )。 [A] 叶圣陶 [B] 冰心 [C] 王鲁彦 [D] 彭家煌 4、郁达夫的小说通过对精神困境的自述,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 D )的形象。 [A] "多余人" [B] "彷徨者" [C] "精神者" [D] "零余者" 5、下列丁玲的小说中,不具备左翼文学特征的是( B )。 [A] 《一九三零年春上海》 [B] 《莎菲女士的日记》 [C] 《水》 [D]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6、1922年,"湖畔"四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出版的诗歌合集是( C )。 [A] 《蕙的风》 [B] 《春的歌集》 [C] 《湖畔》 [D] 《女神》 7、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考察,从而创作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散文集的是( B )。 [A] 萧乾 [B] 冯雪峰 [C] 陈独秀 [D] 瞿秋白 8、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A )。 [A] 上海 [B] 北京

[C] 广州 [D] 香港 9、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使其由"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转化为新文学的重要阵地的是(D)。 [A] 陈独秀 [B] 鲁迅 [C] 赵家璧 [D] 茅盾 10、下列不属于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是( D )。 [A] 《老张的哲学》 [B] 《四世同堂》 [C] 《二马》 [D] 《断魂枪》 11、执着的"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的作家是( B )。 [A] 老舍 [B] 沈从文 [C] 巴金 [D] 茅盾 12、下列不属于"新感觉派"作家的是( A )。 [A] 曾虚白 [B] 穆时英 [C] 施蛰存 [D] 刘呐鸥 13、樊家树、沈凤喜是张恨水的作品( B )中的主要人物。 [A] 《金粉世家》 [B] 《啼笑因缘》 [C] 《丹凤街》 [D] 《八十一梦》 14、被茅盾誉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的是叶圣陶的( B )。 [A] 《多收了三五斗》 [B] 《倪焕之》 [C] 《包氏父子》 [D] 《潘先生在难中》 15、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文艺"首先为( A )服务。" [A] 工农兵 [B] 革命战争 [C] 健全思想 [D] 知识分子 二、【填空题】 16、曹七巧是作品(《金锁记》)中的人物。 17、赵伯韬、吴荪甫是小说(《子夜》)中的人物。 18、《海滨故人》的作者是(庐隐)。 19、《家》中跳湖自杀的女性是(鸣凤)。 20、阎恒元是小说(《李有才板话》)中的人物。 21、论文《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胡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