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热爱生命》教案1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热爱生命》教案1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热爱生命》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2.分析和理解《热爱生命》这五首现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3.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热爱生命》这五首现代诗歌的内涵;2.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五首诗歌的全文和相关解析);2.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3.学生阅读材料,包括《热爱生命》这五首现代诗歌的复印件;4.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谈论的方式,引入课题,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2. 诗歌鉴赏(20分钟)教师展示五首现代诗歌的全文,并进行逐一解读和分析。

教师可以阐述诗歌的背景、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主题和意义。

2.1 《热爱生命》热爱生命,宛如夏天的阳光,炽热而骄傲。

我们应该秉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珍惜每一天的生活。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热爱生命。

2.2 《向生命致敬》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对生命表示敬意。

诗歌通过对山川、河流和花草等自然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2.3 《生命之歌》生命之歌是每个人创造的,我们应该用肯定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唱响生命的歌。

2.4 《生命之舞》生命如同一支欢快的舞蹈,热情而充满活力。

我们要积极参与生命的舞蹈,享受生活的快乐。

2.5 《热爱生活》热爱生活,追求心灵的自由。

诗歌通过对自由和追求的赞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 讨论与互动(2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1.这五首现代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2.你对生命有什么独特的理解和感悟?3.你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挫折?你是怎么面对和克服的?4.你认为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态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热爱生命?4. 个人创作(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自由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下面是五首适合初一年级上册学生学习的诗歌教案:诗歌一:《故乡的月亮》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思乡之情。

2. 学习理解和朗读诗歌的技巧。

3. 启发学生描述故乡的月亮的能力。

教学步骤:1. 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让他们静心聆听。

2. 然后,向学生展示《故乡的月亮》诗歌的文字,让他们仔细观察。

3. 让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语调和节奏。

4. 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故乡,描述自己故乡的月亮,可以通过画一副图画来表达。

5.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学们。

诗歌二:《小松鼠》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背诵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小动物诗。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小松鼠的形象和行为,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向学生展示《小松鼠》诗歌的文字,带着调子朗读诗歌。

3. 教导学生背诵诗歌,并引导他们朗读时模仿小松鼠的动作和声音。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小动物诗,可以选择其他小动物进行创作。

5.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

诗歌三:《猜谜》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解答猜谜诗。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 启发学生创作自己的猜谜诗。

教学步骤:1. 给学生展示《猜谜》诗歌的文字,读给他们听。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诗歌中的描述,思考诗歌在描绘什么。

3. 给学生提供一些猜谜问题,让他们用逻辑思维解答。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猜谜诗,可以选择其他物品或动物进行创作。

5. 学生互相猜谜,分享自己的作品。

诗歌四:《床前明月光》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背诵古诗。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能力。

3. 启发学生创作自己的古体诗。

教学步骤:1. 给学生展示《床前明月光》古诗的文字,让他们仔细观察。

第3课《短诗五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短诗五首【教学目标】1.朗读这几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4.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新诗的共同特点。

通过诗歌触摸时代的脉搏,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这五首诗的作者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歌多声部式的结构和热烈汹涌的情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首短诗,不同的是这些诗歌篇幅短小,却精悍隽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思,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韵味吧。

教师板书课题:3*短诗五首二、新课学习月夜(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沈尹默(1883—1971),诗人、书法家。

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

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大学校长。

五四运动时从事新文化运动,为《新青年》杂志编辑之一,发表过白话诗。

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年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第一号上。

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

本诗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二)诗歌学习,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学习教学学习设计高品质版本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学习教学学习设计高品质版本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中国现今世诗歌的发展历程,认识此中有代表性的诗歌派别及代表诗人的风格。

2、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升审美兴趣A、增强学生的朗诵指导,学会赏识诗歌的音乐美B、指引学生存心识地从诗歌的意象以及形式等方面下手赏析诗歌。

C、品尝语言,感悟新诗的独到风格,重申对诗歌的感知、体悟和理解,重申自我理解与发现。

3、经过课内学习、赏识,及课外写念书笔录,充足领会现代诗歌神韵。

教课重点:1、指引学生自己去品尝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

2、指引学生从大处着眼,掌握全诗的整体写作企图。

教课难点:经过对意象,境界的详细剖析来帮助学生解读诗歌。

教课课时:2课时(《死》《再》1课时,《雪》《热》《双》 1课时)教课方法:朗诵、议论为主教课步骤:第一课时一、预习安排:1、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认识《死水》《再别康桥》的作者,作好念书笔录。

2、印发人教版读本的《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

二、导入新课课间播放英国康桥配乐(肖邦小夜曲)图片,导入新课《再别康桥》导入语:在这首安静的肖邦小夜曲的牵引下,我们也撑一支长蒿,在诗的长河里漫溯,轻轻地走进康桥,轻轻地走进徐志摩,让我们一同解读《再别康桥》。

三、整体感知(一)出示课题和作者后设问:第一次见到“再别康桥”这一标题会产生哪些疑问?展望:“康桥”在什么地方?诗人为何要走开“康桥”?他是在什么状况下,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走开“康桥”的?等(二)分层次朗诵诗歌学生自由读——介绍生读——听黄磊朗诵的《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的图片,配以音乐)——全班朗读,以课件贯串一直,集音乐、画画、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足感觉诗歌的优美境地。

四、鉴赏品尝1、设问:“康桥”让诗人这样迷恋,它必定美的迷人,诗中直接描述“康桥”风景的诗节有哪些?依据以上诗节的内容,加上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建力,请每一位同学都扛起自己的“摄象机”,到“康桥”去捕获你以为的最美的镜头,而后介绍给大家。

新课标语文《短诗五首》教案

新课标语文《短诗五首》教案
3.赏析诗歌
《断章》全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涵蕴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人们的欣赏提供了诸多可能性。诗人自己曾说过,《断章》“写一刹那的意境,第一幅是“你”站在桥上欣赏风景。“风景”在此是一空框结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倾向去填充;“你”亦是一个泛指,可指文化心理结构不同的任何人。所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是一幅随意性很大的变动中的画面。正是这一特点,它才被不同欣赏者所喜爱。第二幅画:“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你”变成了“看风景人”的欣赏对象,当“你”欣赏风景时,“你”自己却不知不觉中被他人观看。这两幅画因“看风景”而构成一个立体空间。第二节写当“明月”装饰你的窗子,“你”赏心悦目时,“你”也许成为他人梦中的活动者,给别人带来愉悦。虽然只有四句,但它却写出了世间人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而这种联系性的灵魂是人。
五.《统一》
1.朗读诗歌。(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统一
聂鲁达(智利)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2.了解作者
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
3.赏析诗歌:
作者在这首诗里,以叶、花、果为喻,指出“繁多是个谎言”,揭示了万物皆有共性,和谐统一的道理。“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这首诗前三句似乎不合常理引人思考,设置悬念。在这里谎言并非指某人的欺骗之言或无根据的话,而是喻指掩盖了事物本质的纷繁
表象。繁多的表象在迷惑、影响着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像谎言一样。“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在作者笔下,“繁多”与“统一”是对立统一的,“繁多”的是个性,

短诗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短诗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策略:1.预习和检查预习:要求学生课前查阅关于现代诗的相关资料(包括其历史、发展、特点、结构、创作和赏析方法等)
2.课堂教学(包括小组教学、提问学生、教师讲解、分组总结等)
3.课后巩固:学生尝试现代诗歌创作。
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设计、新课导入、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分组学习、教师集中讲解、学生总结、课后巩固学习。
学生通过网络、教辅资料、老师等查阅请教关于现代诗歌的相关内容,包括现代诗歌的历史、发展、形式、特点等。
充分的备课和积极的预习是学习的良好前提。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地教学。
第一课时(前两首)
1.新课导入: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7.课后巩固。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一首现代诗歌。
批改并评价各位同学的诗歌。
学生积极完成诗歌创作。
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
8.德育渗透:教师从本节课的内容《风雨吟》中的中提炼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
学生通过对该课的学习,提炼出关于爱国的情感,从而达到本节课的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将两位作者的简介认真抄写下来,要求认真抄写,抄在笔记本或者课本上。并将两位作者的简介认真朗读一遍。
了解和走进作者是掌握诗歌的一大途径。
3..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抓住诗中景物表达诗歌情感和意象所象征的具体意义。
4.诗歌节奏平衡问题,比如《萧红墓畔口占》的探讨

中国现代诗教案范文

中国现代诗教案范文

中国现代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欣赏现代诗,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情感。

3. 分析现代诗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现代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欣赏和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诗。

3. 现代诗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1. 中国现代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欣赏和分析现代诗的方法。

3. 现代诗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难点:1. 理解现代诗的深层含义。

2. 运用现代诗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现代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欣赏法:欣赏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诗。

3. 实践法:练习创作现代诗。

【第一章中国现代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现代诗的定义讲解现代诗的定义,指出它与古代诗歌的区别。

1.2 现代诗的特点分析现代诗的语言、形式、主题等方面的特点。

1.3 现代诗的发展概况介绍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诗人。

【第二章欣赏和分析现代诗的方法】2.1 欣赏现代诗的方法讲解欣赏现代诗的步骤和技巧。

2.2 分析现代诗的方法分析现代诗的主题、形象、手法等方面。

【第三章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诗欣赏】3.1 《再别康桥》讲解诗人徐志摩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分析诗歌的主题、形象、手法等。

3.2 《己亥杂诗·其五》讲解诗人鲁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分析诗歌的主题、形象、手法等。

【第四章现代诗的写作技巧】4.1 诗歌的语言技巧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运用技巧。

4.2 诗歌的形象创造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创造方法和技巧。

4.3 诗歌的抒情手法讲解诗歌的抒情手法和运用技巧。

【第五章现代诗创作实践】5.1 创作要求提出现代诗的创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5.2 创作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现代诗的创作,提供创作建议和思路。

5.3 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现代诗创作,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六章现代诗的形式与结构】6.1 自由诗的形式特点讲解自由诗的形式自由、节奏多变等特点。

部编新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现代诗五首》教案

部编新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现代诗五首》教案

部编新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现代诗五首》教案一、教材分析《现代诗五首》是部编新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文共包含五首现代诗,分别是《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和《登幽州台歌》。

这些诗歌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欣赏这些诗歌,能够增加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背诵《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和《登幽州台歌》这五首现代诗;2. 学会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准确表达诗歌的节奏和情感;3. 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4. 研究欣赏现代诗歌的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掌握《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和《登幽州台歌》的内容和背诵;2. 运用朗读技巧,准确表达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集体朗读: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声音协调能力;2.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朗读一首诗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3. 音乐伴奏朗读:配合音乐,让学生以更具感染力的方式诵读诗歌;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发表对诗歌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诗歌的图片或朗读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 朗读训练:进行集体朗读和分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现能力;3. 引导讨论:针对每首诗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讨论;4. 课文解读:分析诗歌的意象、表达方式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5. 诗歌欣赏:播放音乐伴奏,让学生以朗诵的方式欣赏诗歌,感受其美妙;6.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诗歌的激发,进行创作,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朗读和讨论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2. 诗歌背诵:检查学生对《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和《登幽州台歌》的背诵情况;3.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根据所学诗歌进行创作的水平和创意。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和理解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形式;2. 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3. 掌握基本的创作诗歌的技巧和方法;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3. 创作简单的诗歌作品。

教学准备:1. 五首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2. 电子设备或黑板;3. 学生诗歌创作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点击播放一段音频,音频中有一首古诗歌的朗诵,让学生聆听。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歌?- 你觉得这首诗歌有什么特点?二、概念讲解与学习(15分钟)1.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古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师出示黑板或电子设备上呈现出关于诗歌定义和特点的综合解释。

3. 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和讨论这些文字内容,并进行解释和补充。

三、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25分钟)1. 教师选择五首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包括民族诗歌、抒情诗歌、自然诗歌、叙事诗和现代诗等。

2. 教师逐一地向学生展示每首诗歌,并简要介绍每首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3. 学生们与老师一起朗读每首诗歌,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4. 教师引导学生就每首诗歌发表个人感受,并进一步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四、创作诗歌(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解释创作诗歌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选择主题、运用修辞手法和注意诗歌的结构等。

2. 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个主题,例如“春天”,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与主题相关的诗歌。

3.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进行个人创作,并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的作品。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展示学生创作的一些优秀诗歌作品,并向学生进行点评和评价。

2. 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继续研究和欣赏诗歌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各种类型的诗歌作品,并通过诗歌写作提升自己的文学创造能力。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设计第5课中国现代诗歌五首1、抓住关键词语,理清各首诗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吟咏,品味诗歌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的作用,感受诗歌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3、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中创造的形象,感受诗中营造的意境。

【自学引领】培养纯正的文学兴趣,就要从诗开始,诗是要读的,同学们在翻开这课书时,请放开你的喉咙,大声地读出诗人真挚的情感。

1、《死水》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

在美国,他遭受了一个中国人在外国的种种歧视,1926年,诗人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美好愿望回到祖国,然而眼前的一切却使他深深失望,他感到痛苦、愤懑,渴望这一切都将毁灭,让祖国变成一个“美好的存在”。

在这种感情的驱使下,他创造了一系列丑恶的意象,以讽刺的基调贯穿全诗,这就是《死水》。

朗读时要注意这种讽刺是带有深恶痛绝的感情的,不可流于轻浮。

《死水》是新体格律诗,它的格律继承了旧体诗词的某些写法,以四行为一节,朗读时要按定型的“四步音”来读,例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论2、《再别康桥》他悄悄地来,又悄悄的去了,短暂而毁誉参半的35个春秋如划过天际的流星,在新诗史上创造了迷人的奇观,他走时没有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留下了永远的《再别康桥》,他就是徐志摩。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一段难忘的日子,在临别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来到剑桥大学碧波荡漾的康河里泛舟,在康桥上漫步,他流连忘返,如醉如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蛰伏在他心中诗人的天命,于是吟成这首《再别康桥》。

读这首诗时,你的心会与诗人一起飞翔在剑桥柔美的康河岸边,在一咏三叹中,那错落有致的诗行会在你的心中如音乐般,如流水般荡漾开来,尽情地在那徐行缓步的韵律中体会诗歌的美吧!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位诗人手中始终高擎着“火把”,为我们送来“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他高歌“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他是地主的后代,但始终站“在浪尖上”,唱着“光明的赞歌”;他像一块“礁石”,向当时以及多年以后蜂拥而来的人群传达着诗歌的力量,他就是艾青,一位始终为大地和人民歌唱的赤子。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闻一多及其诗作风格;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其诗作风格;了解艾青的生平简历及其诗作风格;了解食指的生平简历及其诗作风格;了解舒婷的诗作风格;了解朦胧诗。

2.技能目标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意象,领会诗人情感;分析诗歌语言,了解诗歌风格;注重诵读,增进对诗人情感的把握和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3.情感目标体味闻一多爱国之情的痛苦与激愤;理解徐志摩对康桥的无尽的眷恋与赞美;体会艾青对苦难的中国的赤诚与悲哀;品味食指对生命的热爱;领会舒婷对海岸的思慕。

走向高考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把握全诗的总体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青年一般都喜欢文学作品,特别是诗。

因为青年有朝气、有理想、富于热情、喜欢想像,所以有人说,诗是属于青年人的。

也正因为如此,一代代诗人层层不穷,众多的流派异彩纷呈。

特别是自“五四”前夕新诗诞生以来,通过诗人不断的探索、发展和创造,新诗这种全新的文学样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研习《死水》(新格律诗)1、写作背景在现代史的发展史上,还有另外一位主将——闻一多。

我们可能知道他拍案而起的故事,但另外,对于“新月派”,他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他是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格律诗要有三美:音乐美(音节和旋律的美)、绘画美(词造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美感)、建筑美(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他善于运用深沉的理智控制炽热的感情,用整饬的诗体规范丰富的内容。

我们不妨用他的诗集《死水》比喻他的创作:“‘死水’下潜伏着火山。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也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看法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

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望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奠定了本诗的情感根基。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闻一多及其诗作风格;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其诗作风格;了解艾青的生平简历及其诗作风格;了解食指的生平简历及其诗作风格;了解舒婷的诗作风格;了解朦胧诗。

2.技能目标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意象,领会诗人情感;分析诗歌语言,了解诗歌风格;注重诵读,增进对诗人情感的把握和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3.情感目标体味闻一多爱国之情的痛苦与激愤;理解徐志摩对康桥的无尽的眷恋与赞美;体会艾青对苦难的中国的赤诚与悲哀;品味食指对生命的热爱;领会舒婷对海岸的思慕。

走向高考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把握全诗的总体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青年一般都喜欢文学作品,特别是诗。

因为青年有朝气、有理想、富于热情、喜欢想像,所以有人说,诗是属于青年人的。

也正因为如此,一代代诗人层层不穷,众多的流派异彩纷呈。

特别是自“五四”前夕新诗诞生以来,通过诗人不断的探索、发展和创造,新诗这种全新的文学样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研习《死水》(新格律诗)1、写作背景在现代史的发展史上,还有另外一位主将——闻一多。

我们可能知道他拍案而起的故事,但另外,对于“新月派”,他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他是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格律诗要有三美:音乐美(音节和旋律的美)、绘画美(词造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美感)、建筑美(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他善于运用深沉的理智控制炽热的感情,用整饬的诗体规范丰富的内容。

我们不妨用他的诗集《死水》比喻他的创作:“‘死水’下潜伏着火山。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也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看法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

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望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奠定了本诗的情感根基。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2.熟读成诵,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与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诗句的深意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月夜》作品简介:《月夜》是现代诗人沈尹默于1926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也即是五四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作者简介: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

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

五四前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历任北大教授、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长、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等职。

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

其部分新诗收入《秋明集》,主要新诗作品有《月夜》《落叶》《三弦》等文本赏析:这首诗只有四行,完全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用纯熟的白话写成。

不讲求韵律和句法的灵活变化,但精粹而凝炼,具备新诗美的品格。

诗人托物咏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

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强大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强大的人格。

它在表现手法上已经避免直白浅露,而追求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象征意境,情感和思绪蕴藏很深。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冬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正好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面对这样的人世,这样的处境,诗人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正显示出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

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进而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乃是那个时候进步青年的人生追求。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意会”吧。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中外短诗五首》教案 Word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中外短诗五首》教案 Word版

中外短诗五首【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了解一些中国新诗不同的风格特点。

3、感知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及其联系。

【教学重点】1、鉴赏诗歌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

2、体味诗歌中蕴涵的哲理。

3、感知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尝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2、就自己的理解展开充分的讨论,感悟诗歌中蕴涵的哲理和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读,展开想象和联想,初步体会诗歌中蕴涵的哲理和思想感情。

二.体味诗歌中的意象,讨论并归纳总结:1、你对《短章》的主旨如何理解?2、《风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错误》中的“你”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为什么是一个“美丽的错误”?4、《回旋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5、你怎样理解《在一个地铁车站》?三.认识作者和流派1、卞之琳☆☆☆个人简历:祖籍江苏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

1933年毕业于北平北京大学英文系,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现仍任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现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1949)。

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

解放后多次下乡生活与协助农村工作。

著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2)、《雕虫纪历1930-1958》(1979)等。

2、郑愁予(1933-),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山水风光。

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组诗歌。

这些诗歌都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和鉴赏能力,但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这五首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些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这五首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2.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写作法: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阅读这些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这些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准备好相关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依次呈现这五首诗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核心素养】3 短诗五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核心素养】3 短诗五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核心素养】3 短诗五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3* 短诗五首1.语言运用:运用朗读和默读的方法学习诗歌,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思维发展: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审美鉴赏: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比较阅读诗歌,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4.文化传承: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1.结合写作背景及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歌的情感及蕴含的哲理。

2.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在诗歌比较阅读中,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朗读法、圈点批注法、提问法。

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了白话诗九首,这九首诗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

沈尹默作为北大知名教授,他发表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有人说,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地位如此之高,它到底具有怎样的魅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朗朗诗声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

2.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点拨:深秋的夜晚,月光高照,寒风呼啸,“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站立,却没有靠着。

三、写写我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赏读第一首短诗《月夜》。

在你初读这首诗后,有什么整体感受呢?现在不妨把你的感受写在旁批空白处。

提示: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小帮手帮助大家更好地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建议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完成。

课件出示:写作背景:《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正是“五四运动”前夕。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教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教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短诗五首》中的每一首诗,并理解每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学生能够了解并辨识每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以及它们在表达诗的主题时所起的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短诗五首》,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解读文本,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和哲理。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从诗歌中获得人生启示,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鉴赏短诗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深化对人生、自然、爱情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挖掘诗歌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短诗五首》,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理解作者对自然、人生、爱情等的感悟和表达,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宽容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诗歌,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闻一多及其诗作风格;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其诗作风格;了解艾青的生平简历及其诗作风格;了解食指的生平简历及其诗作风格;了解舒婷的诗作风格;了解朦胧诗。

2.技能目标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意象,领会诗人情感;分析诗歌语言,了解诗歌风格;注重诵读,增进对诗人情感的把握和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3.情感目标体味闻一多爱国之情的痛苦与激愤;理解徐志摩对康桥的无尽的眷恋与赞美;体会艾青对苦难的中国的赤诚与悲哀;品味食指对生命的热爱;领会舒婷对海岸的思慕。

走向高考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把握全诗的总体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青年一般都喜欢文学作品,特别是诗。

因为青年有朝气、有理想、富于热情、喜欢想像,所以有人说,诗是属于青年人的。

也正因为如此,一代代诗人层层不穷,众多的流派异彩纷呈。

特别是自“五四”前夕新诗诞生以来,通过诗人不断的探索、发展和创造,新诗这种全新的文学样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研习《死水》(新格律诗)1、写作背景在现代史的发展史上,还有另外一位主将——闻一多。

我们可能知道他拍案而起的故事,但另外,对于“新月派”,他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他是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格律诗要有三美:音乐美(音节和旋律的美)、绘画美(词造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美感)、建筑美(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他善于运用深沉的理智控制炽热的感情,用整饬的诗体规范丰富的内容。

我们不妨用他的诗集《死水》比喻他的创作:“‘死水’下潜伏着火山。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也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看法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

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望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奠定了本诗的情感根基。

2、板书设计死水丑恶无可救药彻底失望翡翠、桃花、罗绮、云霞——静态描写绿酒、珍珠(变成、咬破)——动态表现丽语写丑恶(反讽)自吹自擂无耻吹捧——听觉感受愤慨至极无情诅咒呼应首节3、写作特色⑴寄托(隐喻)和象征寄托:一沟死水—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鲜明的批判精神象征:①美国社会;②北洋政府;③黑暗的中国现实。

⑵反讽手法的运用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出一种反讽的氛围来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

美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

丑写得越美,越引人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增强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⑶绘画美的语言色彩《死水》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水,但所用的语言却有十分鲜明的色彩。

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4、延伸阅读《一句话》闻一多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研习《再别康桥》1、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不少诗作,神秘、朦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

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才华横溢,诗风活泼,尝试过多种诗体,并且能够飘逸自如、表现众多的内容而不离“华美”的基调,这就是灵动飘逸的徐志摩。

诚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的:“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谶(chèn)语。

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

一般认为此诗是诗人1928年秋第三次欧游归途中所作。

即在1928年7月底的一个夏天,徐志摩一个人悄悄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但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的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到了11月6日在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2、播放配乐朗诵,老师指导朗读。

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3、把握文章大意⑴通过读诗,你觉得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归结:别离之情。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⑵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

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第一节,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为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倒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

诗人融情入景,将留恋全部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五节,诗人感情倒到了高潮,他幻想这撑着一杆的长蒿,泛舟到清操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

悄悄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

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七节,跟开头呼应。

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离去的哀愁。

⑶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那些?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象。

4、重点和难点突破⑴反复诵读《再别康桥》,做重点赏析。

通过朗读,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节或者哪一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①归结要点:第二节:一个“金”字把夕阳的光辉照耀着柳树所形成的特有的色彩传神的表达出来,把柳树比做夕阳中的新娘,形象逼真的写出了夕阳下的柳树的美好姿态,也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浓烈而温柔的爱。

第三节: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出诗人对康河的无限留恋。

②第六节“但我不能放歌”,为什么不能放歌?阅读四五六节,思考。

归结要点: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

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式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

诗人的心境已与康桥合为一体,形成一种特有的意境,作者不愿打破这种特有的氛围,所以“不能放歌”。

③“寻梦”,梦是什么?阅读——思考——交流——发言——点评归结要点: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爱、自由、美。

的确是一语中的,徐志摩的一声就是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的一生。

⑵重难点突破①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归结要点: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

他做别离的不是人,而是“西天的云彩”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其次,诗人为别离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因“伤别离”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诗人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了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了一种清新感。

②《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体现在哪里?明确:ⅰ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ⅱ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有色彩的词语。

ⅲ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总结艺术特色:⑴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⑵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⑶表现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5、写作特色⑴画面美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

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⑵结构美、韵律美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

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6、课外练习:谈谈你对徐志摩诗的认识,将所获写成三四百字的小文章。

研习《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播放音乐《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遭殃。

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

没齿难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故乡。

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奴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这首《长城谣》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民众无家可归的惨状和齐心战斗、收复失地的决心。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艾青的这首《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以日本的侵华战争为背景的。

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呢?(学生)1937年12月28日夜间。

这时候芦沟桥事变已经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已经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