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概念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群:关于城市群的五点常识。

第一,城市群不是加减游戏。城市群注重的是功能上的互动和凝聚力。也就是说物理上的临近并不能保证形成一个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制度上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比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的融合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no tangible integration),在中国城市群的划定变成了地图上的画图游戏(例如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新版出炉的超级大的长三角城市群等)。

第二,城市群应该更加注重功能而不是形式方面的解释和探索。研究回答的不仅仅是what, when,where等简单的地理表象,而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who,why,how等不可见的地理。例如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不应该只关注,城市群有哪些城市?今年明年做什么,达成什么目标?哪个城市和哪个城市建立什么关系?更重要的是,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形成的行为主体是谁?企业?政府?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确立和发展的,为什么他们要推动城市群的发展,推动的手段如何?等等。

第三,需要注意到不同的城市群有不同的形成路径,Schafran(2015)认为城市群的形成大体分为三类:A 雅各布斯区域增长方式,主要依赖于不断扩张的首位城市,促进中心城市包围中小城市,例如伦敦、巴黎;B 地理位置接近,关系密切,规模差异不大的城市组合,如荷兰的Randstad、德国莱茵-鲁尔区;第三类是A+B杂交,例如以湾区为核心的加利福尼亚北部地区。

第四,可视化的地理和背后地理。不能只注重城市群的形态,还要注重城市群的功能。西方的城市群研究出现两个学派:北美学派(更像中国目前的城市群规划)和欧洲学派。前者从空间形态出发,在地图上标出全球化的城市-区域经济单元,各区域之间是统一的,只有大小区别,而内部功能是连贯一致的(均衡化的区域)。而后者从各区域的功能出发,关注的是非可视化地理(信息或资本流动)或者说是less visible,解释区域之间的不均衡性。如长三角城市群,之所以把它看成一个超大区域,是因为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区域内部以较低的成本流动,尤其是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速流动如金融。这是一个动态的功能网络而不仅是因为它们在物理空间上的邻近。

第五,要区分城市群的空间与城市群化的空间。前者是城市群所依托的空间,例如长三角城市群模糊的可以认为是沪宁杭围成的三角区域,后者指城市群空间内部正在加速纳入城市群的空间。沪宁杭三大都市圈关系较为紧密,是长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引擎,而镇江、嘉兴和湖州则相对塌陷,处于被城市群化的区域,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提升的关键是让普通中小城市尽可能融入沪宁杭三角网络形成的超大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