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 质量性状遗传分析(遗传学实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制基因I/i 抑制基因
显性基因I对上述 对基因具有抵制作用 显性基因 对上述5对基因具有抵制作用 对上述
色素类型Pr/pr 色素类型
存在时形成紫色色素, 当Pr存在时形成紫色色素,隐性纯合 存在时形成紫色色素 隐性纯合(prpr)时形成 时形成 红色色素; 对基因对 对基因对Pr/pr表现为隐性上位性作用 红色色素;5对基因对 表现为隐性上位性作用
估算样本统计参数Χ 估算样本统计参数 2值
用统计参数Χ 与查表(p117)得到的 2α,k-1比较 得到的Χ 用统计参数 2与查表 得到的
α为临界概率值,0.05(0.01) 为临界概率值, 为临界概率值 时接受无效假设, 当Χ2<Χ20.05, k-1时接受无效假设,反之接受备择假设
查表得Χ 对应概率值P(Χ2),当P(Χ2)>0.05时,接受 , 时 查表得 2对应概率值 无效假设(差异不显著 差异不显著) 无效假设 差异不显著
基因互作
玉米杂合体(CcRr)、杂合体(CcIi)植株自交果穗 、杂合体 玉米杂合体 植株自交果穗
二对相对性状遗传分析
玉米非甜/甜 白双杂合体自交果穗(B 玉米非甜 甜、黄/白双杂合体自交果穗 3F2)、 白双杂合体自交果穗 、 测交果穗(B1BC) 测交果穗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4
三、实验用品
下周实验
实验五 染色体变异观察与鉴定
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染色体结构变异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缺失 染色体数目变异(整倍性、非整倍性 染色体数目变异 整倍性、非整倍性) 整倍性 pp: 63-64, 66-73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1
实验四 质量性状遗传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用品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步骤 六、结果与分析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10
4、玉米籽粒性状的胚乳直感(p41-42) 玉米籽粒性状的胚乳直感(p41-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11
五、实验步骤
1. 性状考察、分类计数 性状考察、
每人考察3~4个不同类型的 个不同类型的 每人考察 果穗(每个果穗只能被考察 果穗 每个果穗只能被考察 一次) 一次 将结果填入表中(玉米籽粒 将结果填入表中 玉米籽粒 性状考察记载表) 性状考察记载表
2. 资料汇总
分类汇总资料
3. 结果分析
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课后 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课后) 课后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12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籽粒饱满程度(饱满 凹陷 、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籽粒饱满程度 饱满 凹陷)、 籽粒饱满程度 饱满/凹陷 胚乳(非甜 非甜/甜 是否受一对基因控制 胚乳 非甜 甜)是否受一对基因控制 非甜/甜与黄 2.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非甜 甜与黄 白两对相对性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非甜 甜与黄/白 状是否独立遗传 3.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供试实验材料是否分别符合 互补与抑制作用 4. 如果实验结果与这些性状遗传基础不符,请分 如果实验结果与这些性状遗传基础不符, 析可能原因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2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质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内容和 掌握质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 2. 验证、熟悉三大遗传规律及两对基因 验证、 互作的基本类型 3. 了解玉米籽粒性状遗传特点及在遗传 研究中的意义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3
二、实验材料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分析
玉米籽粒饱满/凹陷杂合体测交果穗 玉米籽粒饱满 凹陷杂合体测交果穗(A1B1) 凹陷杂合体测交果穗 玉米籽粒非甜/甜杂合体自交果穗 玉米籽粒非甜 甜杂合体自交果穗(A3F2)、测交果 甜杂合体自交果穗 、 穗(A3B1)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7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8
3、玉米籽粒性状遗传基础(p41, 46-47) 玉米籽粒性状遗传基础(p41, 46籽粒饱满程度
饱满(Sh)对凹陷 对凹陷(sh)为显性,位于第 染色体 为显性, 饱满 对凹陷 为显性 位于第9染色体
胚乳质地
非甜(Su)对甜 对甜(su)为显性,位于第 染色体 为显性, 非甜 对甜 为显性 位于第6染色体
性状考察: 性状考察:计数器 统计分析:计算器 统计分析: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5
四、实验原理
1、质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p37-40) 、质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一对相对性状间的显隐性关系
¤ 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 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F1性状表现 F2:两种类型 ,三种类型 两种类型3:1,三种类型1:2:1;Ft:两种类型 两种类型1:1 ; 符合 一对基因;不符合 多对基因 一对基因; F2:符合哪种两对基因互作 2分离类型和比例 符合哪种两对基因互作F 基因互作 F2:四种类型 四种类型9:3:3:1;Ft:四种类型 ; :四种类型1:1:1:1 自由组合; 符合 自由组合;不符合 连锁 根据F 资料计算交换值(两点测验 两点测验) 根据 2、Ft资料计算交换值 两点测验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13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6
控制性状遗传的基因对数及其互作类型
¤ ¤
两对相对性状间遗传关系(自由组合、连锁 两对相对性状间遗传关系 自由组合、连锁?) 自由组合
¤ ¤
2、Х2测验——适合性测验(p40) 测验——适合性测验 适合性测验(p40)
统计假设
无效假设H 无效假设 0:试验结果与理论比例相符 备择假设H 备择假设 A:试验结果与理论比例不相符
胚乳颜色
对白(c)为显性 黄(C)对白 为显性,位于第 染色体 对白 为显性,位于第9染色体
糊粉层颜色
对基因控制, 受7对基因控制,并表现多种互作类型 对基因控制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9
糊粉层颜色遗传
是否形成色素A 是否形成色素 1a1、A2a2、A3a3、Cc、Rr 、
5对基因互补:只有当5对显性基因存在时 对基因互补:只有当 对显性基因存在时 对基因互补 (A1_A2_A3_C_R_),才能形成色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