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场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原因探讨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场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原因探讨及对策
团场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原因探讨及对策
团场职工队伍不稳定是当前困扰团场实现“发展壮大团场经济、致富职工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谨就团场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原因和所应采取的对策作一初步探讨。
一、团场职工队伍现状及职工队伍不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
1. 团场职工队伍的构成,在少数民族成分居多的团场,本地土生土长的职工比例较大,职工队伍稳定性较高。而以汉族为主体的团场,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就差强人意,部分团场职工中引进人才、劳务工、外来临时工、季节工已占到职工总数的五分之三左右,北疆部分团场外来职工已达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量内地职工进入团场,为团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但职工队伍的稳定性较差,这类职工外流率高的可达80%,留下的能达到20%就不错了。可是,职工队伍的稳定性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2. 职工队伍不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
团场职工队伍不稳定主要是人员流动性强,这种流动性可分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只有组织的流动和盲目流动两大类。不管是有组织的流动或是盲目流动,给团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 职工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造成团场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由于劳务工和自流劳动力大量的流进流出,使团场的劳动就业市场一年内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①劳务工和其他劳动力大量涌入,团
场劳动就业市场供需缓和,逐步达到供需基本平衡再到供给大于需求。②劳务工和其他劳动力大量流出或外流,就使团场劳动就业市场处于一种严重的失衡状态,供给小于甚至远小于劳动力需求,造成连队大量土地无人承包,企业因人手不够被迫停办、停产,给团场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2) 职工队伍不稳定,造成大量引进人才外流,使团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即降低了团场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又使团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出于一种粗放经营、科技含量低、产品技术附加值少的状态,使团场的科技兴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标成为空话。专业技术人员大量外流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出现农业生产连队技术员不懂技术、医院医疗水平下降、学校教学难以正常维持的局面。从危害的程度来讲,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外流对团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是根本性和长远的。
(3) 职工队伍不稳定,大量管理人员外流,使团场基层单位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大大减少,使基层单位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被动局面。
(4) 职工队伍不稳定,大量人员外流,引起人心不稳和社会不稳,综合治理难度加大。以学校为例,目前团场学校劳务工和流动人口子女占全校学生数60%以上,北疆部分团场甚至高达80%,基于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使学校在校生人数大起大落,给学校管理、教学、教育带来了极大不便。
二、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原因探讨。
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原因与整个农业市场环境紧密相关,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外棉花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一些农产品供过于求;团场在改革、改制过程中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重新组合和调配,相当部分团场效益整体下滑,职工收入大幅下降都是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因素。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原因:
1. 从根本上说,吸引人才,留住人心是市场经济条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作用。“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是因沿海地区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有着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诱人的经济收入。而相当部分团场在实现“二次创业”的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却走向低谷,有的团场以连续多年亏损,负债率都超过百分之百。从一保生产,二保吃饭这一最起码的要求来讲,困难团场都无法做到,生活水准大不如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没有了,团场对职工没有了吸引力,穷则思变,变则通,部分职工(劳务工和季节工人选择了外流)向经济条件较好的团场和地方流动,就再正常不过了。
2. 团场改革改制,实现二次创业过程中要减员增效,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就业竞争压力大是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的第二个原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和“入市”后的需要,目前团场都在改善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竞争和需要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管理体制上由吃大锅饭,职工一切都由政府或企业包下来转变为租赁经营和两费自理。改革一方面会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必然会对一部分人的思想、心理和利益造成一定的冲击,部分职工不能正确认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减员增效的作用。面对激烈
的市场竞争和日益紧张的就业环境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困难面前不是勇敢地迎难而上,而是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外流,必然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
3. 从目前团场就业人口的构成来看,劳务工和季节性工、临时工基本成为团场适龄劳动力的主体,而恰恰这部分构成复杂,是一支典型的流动大军,流动性强、流动范围大,投机性更大。这支流动大军犹如打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经济效益高自然会留下来,如果经济收入不好甚至没有,他们便会很快的收拾行李,连夜举家搬走。流动人口固有的游击性、投机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4. 党的富民政策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地区环境优美、政策宽松、经济收入不高,对落后地区有一种天然的诱惑和吸引力,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从人口流动的趋向来看一般都是从兵团流向地方,从农村流入城市,从贫穷落后地方流向经济发达地方。这种人才流动是全国的一种普遍趋势,犹如一股滚滚洪流,任谁也难挡住。
5. 管理体制落后,缺乏拴心留人的政策,兵团特殊的管理体制在相当长时期内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兵团这种党政军企合一的混合体制已逐渐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团场一些经营着和管理者,天天高喊市场经济,做事方式都是计划模式,大会小会都要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是思想僵化、保守;依法治团天天讲,可法律在一些领导眼里形如一纸空文,没有一个好的管理体制,没有一
整套好的切合实际的富民政策。虽然各个团场都在大讲特讲要留住人才,可是却找不到一整套拴心留人的政策和措施,职工队伍会稳定吗?
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人员大量外流的原因还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依法治理环境较差,社会治安环境不好等因素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三、对职工队伍不稳定应采取的对策。
仔细调查分析了团场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原因后,我们就可以采取对症下药的措施。我认为,应对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指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按照兵团“8+1”和“1+3”文件精神,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搞活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在发展壮大团场经济,致富职工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团场经济发展壮大了,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收入提高了,稳定职工队伍才能真正做到。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解决职工队伍不稳定的一条根本措施和出路。
2. 建立健全团场劳动力市场管理的一整套政策制度和措施,认真落实聘用合同制和劳务合同制,坚持依法治团,针对劳务工、外来工和引进人才的流动性质的特点。要想留住人,留得住,除了经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