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黄土高原自然环境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除了一些基岩裸露的山地外,黄土基本上构成连续的盖层,厚度达100~200m,形成非常特殊的地貌。
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
黄土高原属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具有冬季严寒、夏季暖热的特点,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且东部和西部的温度变化较大。
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1、地貌特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2、脆弱的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3、尖锐的人地矛盾:农业垦殖历史悠久,无后备耕地资源;人口增长快,人口数量多。
三、水土流失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④开矿。
后果: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四、治理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3、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感受: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使自己了解了黄土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深刻认识到了该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同时,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优化治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