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博那么火微博那么火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微博那么火_微博那么火的原因

*导读:最近,元芳体、流氓体盛行,这些都是微博的热议话题,那么,为什么微博那么火?其中又有什么深层原因?接下来就跟着小编我一起来探索究竟为什么微博那么火的相关原因吧。

早前网络盛行的甄嬛体加油吧学弟体我的前任是极品元芳

体等已经成为浮云,最近走红的是高晓松的流氓体。看到网友的热烈回复之后,高晓松也继续创作流氓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耍流氓高晓松用简单的耍流氓调侃了古诗词。

某大学心理老师表示:从心理学上说,这类微博内容具有心理消遣功能。现在人工作压力都比较大,看看微博,娱乐一下是可以的。但是,这类微博并不具有教育性、评价性,不可当真。某心理咨询师表示:我觉得这些微博会那么火,原因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活得比较压抑,需要一定的释放途径,这种吐槽的

微博也算是一种释放,通过这种微博大家或得到了安慰,或释放了情绪。没那么简单,微博走红是有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家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可以解释微博风靡的原因。

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理论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有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

*①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

*②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③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他认为问题不在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真实的是,人的生活可以从个人方面去考察,也可以从社会的,即总的方面去考察。他的这种认识与极端原子论的个人主义相对立,而以相互作用或相互渗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特征。

微博风靡与镜中我的内在关联

何了解你自己?不是反省而是通过他人。人脑具有某种社会统计功能,在发表意见时权衡多寡,先入为主的舆论便成优势意见。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因为害怕孤立,他便不太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德国传播学家冯-诺依曼)。

如何打破沉默的螺旋?现在简单了,自己拿不准,就放到微博上测试一下,以此代替以往的权衡多寡。某人看完一部大片后觉得很弱智可又不敢说,因为舆论早有溢美之词。等他到网络上一搜才发现持批评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于是才斗胆说出。这个过程现在全由微博代替了。微博不但能测试观感,还能测试情感,测试人格,具有心理学上所谓自我调整功能。

像所有社会统计一样,测试的前提是你需要一定有价值的样本量,就是你的微博粉丝数目。此前,网络的匿名性被认为更接近他的本我,发帖者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任何责任,不存在自己的意见与公开的意见矛盾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上述沉默的螺旋现象,但网民测试不出自己认知的偏差。现在微博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比偏执型板砖帖子更温和更负责,更具有社会统计学意义。

微博加V与不加V区别很大。新浪微博推出实名认证,为了保护名人,避免身份混淆、引起公众误解。如果发现某个名人账户是假冒的,还可以向新浪举报。虽然加V者没有什么特权,但却给名人们一个测试自己的机会。据笔者观察,加V与不加V微博的回帖质量差别很大,对加V者的回帖更具有针对性,如果回帖者也加V,则回帖更郑重其事,因为彼此底细你知我知。在微博上很少见在论坛或博客上的谩骂或抢沙发一类无聊之举,回帖质量大幅提高。据不完全观察,微博用户更多回访回帖者,以了解持这样那样观点者究竟是何许人也,全赖微博的测试和社会统计功能。

这种测试和社会统计是对等的,普通人也可通过名人微博看出他是怎么一个人。例如某名人100个关注、100000个粉丝,当浏览完他关注过的微博后你会叹一口气:哦,原来他也跟我一样追星和八卦呀!或者,某名人积累有十万粉丝却只有30个关注,说明他是个极自我的人,亦或者他是在炒作微博,有枪手替他推人气而已。

对新生代们而言,微博虽不一定加V,但也有利于形成他们

所缺失的社会人格。按社会学有关社会化理论,80后以降,新

生代形成人格的社会化是不完整的,即缺乏同龄人群之间的互动,也就没有人生挚友,没有了发小,街坊邻里等初级群体也同样缺失。因而,新生代们不知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由此形成人格盲点。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的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借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他人即我,我即他人,人格的一部分由他人组成。对旧世代而言,熟人构成他人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出生就衔着鼠标的新生代而言,熟人屈指可数,陌生人对我的评价就上升为重要了,虚拟空间成为结交陌生人、将之转化成熟人的通道。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这三个阶段今天均可在微博上实现。不同的是,他人过去是熟人,现在可以是完美陌生人。

韩寒在新浪微博上咳一声,引来数千粉丝,这些都说明互联网时代名人还是占据话语山头的制高点。但借助微博,我们的确对名人认知的盲点更少了,正如新生代们对自己认知的盲点减少一样新生代文人中不会再出现余秋雨了。

由微博的走红可以看出,人们是多么希望别人能关注自己,而同时也需要别人这面镜子来照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而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讲,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自己的镜子不干净,往往看不出事情的真相,于是投射就产生了。那么如何把自己的镜子擦干净?进一步的成长修炼是必不可少的,恰恰给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不断擦干自己的镜子。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的原因:

*1、零时间提供了一个满足个人碎片化倾诉与沟通的新空间微博客开辟了一个资讯高速流动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