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利用外资区域结构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外资经济区域分布状况分析

中国外资经济区域分布状况分析
向 均呈 现 第 二 产 业 为 主 、 第 产 业 为 辅 的特 征 。其 中 . 部 东 地 区 外 资 经 济 投 向 第 二 产 业 和 第 三 产 业 的 比 重 分 别 为 6 _ %和 3 . %: 中部 地 区外 资 经 济投 向第 二 产 业 的 比重 82 5 15 7
资 源条 件 差 异 、 员素 质差 异 等 多 方 面 因 素 的 结 果 . 和 这 人 又
以第 二 产 业 为 主 ; 从从 业 人 员和 劳动 报 酬 分布 来 看 酬 逊 于 东部 和 西部 地 区 : 从
从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来 看 , 资 经 济 更 为集 中 , 要 集 中 在 外 主
东部 少 数 几 个 省 份 。2 o 0 4年 , 二 、 第 三产 业 外 资 经 济 的 主 营 业务 收人为 41. 1 98 6亿 元 , 中广 东 、 海 、 其 上 江苏 、 京 分 别 北 为 ¨0 . 2 7亿 元 、6 .5亿 元 、8 . 1 元 、3 .4亿 元 , 4 80 9 44 亿 9 4 02 分 别 占 外 资 经 济 总 营 业 收 入 的 2 . % 、09 、 1 7 和 67 6 2. % 1. % 7
随 着 中 改 革 开 放 的 不 断 深入 , 场x  ̄- 放 程 度 不 断 市 q '开 l
山 东 、 津 等 省 市 , 利 润 总额 占外 资 企业 利 润 总 额 的 比重 天 其
平均为 5 %。相 比于 东部 地 区 , 中西 部 地 区 的利 润 规模 较 小 ,
甚 至有 出现 亏 损 的情 况 。
左 右 ; 四个 层 次 为 西 部 省 份 , 四J 、 庆 的 外 资 资 产 总 第 除 I重 I 计 占外 资 资产 总计 的 1 %以外 , 他 省 份 的 外 资 资 产 规 模 甚 其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摘要:自从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7%, 毋庸置疑,外商直接投资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止2011 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 亿美元,连续21 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巨大的市场潜力、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都令中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然后分别从外资国别结构、行业结构、投资方式结构、地区分布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最后对各阶段我国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做了一个概括和总结。

关键字:外商直接投资;FDI;发展历程;特征上世纪70 年代末的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紧接着,1979 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里程碑。

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外资的规模从小到大、进而蓬勃发展。

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所使用外资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外资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带动产业技术进步、扩大出口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迅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1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 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1]。

我国利用外资30 年发展迅速,已经进入利用外资东道国的前列。

自1993年,我国利用外资流量长期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世界第二的位置,在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利用外资的世界奇迹。

2010 年,我国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27406 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1057.35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16% ,占世界的 4.4%。

新中国60年江苏工业发展的基本轨迹和基本经验

新中国60年江苏工业发展的基本轨迹和基本经验

新中国60年江苏工业发展的基本轨迹和基本经验刘志彪1吴福象2(1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南京210093)(2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南京210093)摘要:新中国60年来,江苏工业发展的线索可以从国有经济、乡镇经济、外向型经济等发展路径上来把握。

其中,改革开放中的省际竞争和存量改制是驱动江苏工业发展的两个主要力量。

江苏工业发展的基本经验至少可以概括为:第一,制度创新和变迁是全面解读江苏工业发展绩效的总纲和逻辑主线;第二,改革开放是全面提升江苏工业实力的动力之源;第三,企业加入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加入全球价值链,是江苏工业融入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的最重要的载体和平台;第四,通过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的优先增长和深度的城市化来引导工业均衡布局,是江苏统筹苏南苏北两大板块协调发展的基本措施。

进入创新型经济是江苏工业发展未来的希望所在。

关键词:新中国60年;江苏工业发展;制度变迁;改革开放;区域统筹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09)12-0001-08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用占全国1%的土地,养活了占全国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0%的国民财富,书写了新中国60年来工业发展的奇迹。

本文通过描述江苏工业发展的基本轨迹,全面总结新中国60年来江苏工业发展的成就和基本经验,对江苏未来的工业发展进行战略性审视和展望。

一、制度变迁:全面解读江苏工业发展特征的钥匙从根本上来讲,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结构变迁,除了其区位条件的改善之外,其中最为本质、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

虽然在早期的计划经济年代,江苏的工业发展主要是服从国家整体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在转轨经济的早期主要是模仿性、次生性的创新。

按照历史的顺序及其演化轨迹,江苏工业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949-1957年为第一阶段。

这一时期江苏的工业成就,主要表现为选择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方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优先发展重工业。

后疫情时代开发园区招商引资的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后疫情时代开发园区招商引资的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收稿日期:2021-08-07作者简介:朱梦诗(1995—),汉族,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开发园区、国际商务。

开发园区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产业升级的主战场,招商引资活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以江苏为例,2019年118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现了全省67.6%的实际使用外资。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各地经济健康运行遭遇了停摆危机,投资性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各地招商引资的可及性和时效性均受到了制约。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开发园区应采用新发展格局,构建新招商模式是帮助各地经济平稳过渡乃至逆势增长,追赶发展目标。

一、文献综述总体而言,开发园区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是宏观经济面和微观企业面,中观行业面负面影响则相对有限,对稳外资工作影响显著(周思勰,2020)。

须密切关注和警惕因供应链断裂风险加剧、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强所引发的跨国公司将生产制造活动向外转移的风险(聂平香等,2020)。

各地区在引进外资和吸收内资的各个环节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阻挠,如客商投资积极性受挫、“走出去”招商方式难以施行,但疫情也倒逼了运营模式的创新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杨银峰,2020)。

新冠疫情暴发之时,也是国际人才争夺战打响之时,这可能是我国近年来面临的最佳的吸引人才的机遇,不论是留学生还是高端企业人才,他们的归国将为我国带来创新动力(梁建章,2020)。

经济开发区各个产业领域的发展必须由充沛的人才资本作为推手,缺少产业人才推动的区域经济往往呈现滞后发展的特征(武亮,2020)。

具备“投资花园”属性的园区普遍在经济效应集聚、投资营商软硬环境、信息资源分享以及政策协调四个方面建立了关键性优势(陈伟等,2020)。

此次疫情显露出未来健康化、无人化、分散化和无接触化的生活方式和产业发展趋向。

因此,开发区应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为依托,加快智能化、数字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管锡清,2020)。

缺少信息共享、资源共得的协作招商平台,会造成部分招商信息资源利用不足,故应建立健全相互协作、合力攻坚的共享机制,实现资源要素与项目充分对接(高翔等,2017)。

我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成因

我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成因

我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成因与对策建议摘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同是关键。

目前,我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缺乏长效机制,行政管理体制约束十分明显。

应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江苏省情,确立调控目标,形成产业协同倒逼机制;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机制,强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南北共建机制,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建立区域战略联盟,形成层级分工、错位发展的区域格局。

南京财经大学宣烨教授承担省社科基金项目“‘十二五’时期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及政策研究”,分析我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区域产业协同是指区域内各产业协调发展和整体结构不断优化,以及区域间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分工。

它既包括区域内产业部门的协同,也包括区域间产业空间(地域)的协同。

区域内产业部门协同,要求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产业间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表现为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以及第一产业对第二产业的支撑和第二、第三产业间的互动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与融合。

区域间产业空间协同,要求各区域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寻求产业功能的互补和互动,形成各具特色、合理分工的产业格局。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对我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江苏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苏南“转型升级”、苏北“加速发展”的主要路径,有利于江苏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区域产业协同现状、问题和原因江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现状表现为5个特征:1.三次产业结构及要素配置趋于优化。

我省三次产业占比从1995年的16.80/52.67/30.53,调整为2010年的6.13/52.51/41.35,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不断提升。

2.三次产业间协同成熟度均处于“较成熟”阶段,但存在行业与区域差异。

从2005-2010年灰色关联度平均值来看,全省第一、二产业间的协同成熟度数值较高,在0.65-0.71之间,其中苏南最高(0.71),苏中(0.65)与苏北(0.66)较为接近。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摘要:本文主要苏州市改革开放以来三大产业的结构变化,分析其中的权重构成情况,得出其各自内部不合理的情况并对不合理的内容进行评析。

而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对苏州市以后产业布局结构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产业结构苏州市意见1.苏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产业结构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主要表现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据2010年苏州统计年鉴,自1978- 2010年三大产业占苏州GDP比重数据进行分析,苏州第一产业呈接近零增长趋势;第二产业处于高水平的稳定发展的状态;第三产业远低于第二产业的上升趋势。

2010 年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0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可比上年增长13%,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7:57.8:40.5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2.8万亿元,增长20.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万亿元,增长22.3%, 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101亿元,增长29%,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5%。

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740.8亿美元,其中出口153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5.33亿美元。

三大产业比重不合理从表1.1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40多倍,经济实力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

三大产业比重很明显的从“二一三”发展到“二三一”。

第一产业2004年以来,比重趋于稳定,由于农业的基础地位,我们必须把农业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上,否则整个经济体系会处于瘫痪。

第二产业近些年有所下降,但依然持续高位,第三产业比重,根据最新的数据,2010年将突破40%,但依然低于64%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_5%的平均水平,与苏州经济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第二产业的比重太大,第三产业处于相对的弱势,函待转型。

第二产业内部比重不合理从表1.2中可以得出,第二产业内部,主要分析工业内部的构成状况,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的比重达到了将近60 070。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一、本文概述苏北、苏中、苏南作为中国江苏省内部的三个地理区域,各自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内部,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的北部,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苏中地区,处于江苏省的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介于苏北和苏南之间,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而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等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先进。

本文首先回顾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历史,分析了各自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增长率、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揭示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成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人才集聚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的探析,本文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文章最后强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色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历史回顾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内部的苏北、苏中、苏南三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展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和变迁轨迹。

苏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紧邻上海,率先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尤其是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依托原有的乡镇企业基础和临近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有利条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被誉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实践、成效、经验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实践、成效、经验及对策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实践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
大,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环境是 动态变动的,为此.外资在我国的发展实践也呈现 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将其归结为四个阶段,具体 如表1所示。
(二)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 量不断提高,但外资在我国各区域和各行业呈现出 不同的发展实践。 1.区域利用外资发展的实践 由于我国利用外资是从东部地区试点探索起 步的,同时我国区域经济东中西部非均衡发展一 直存在,导致外资在三大区域发展差距极大 ,不 管是外商投资企业数、还是外商企业投资总额, 东部地区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其所占比重一直都 维持在80%左右,而中部地区在10%左右,西部 地区在10%以下(见表2、表3)。进一步从各省 份利用外资发展实践来看,利用外资额前五的省 市,基本占了全国外资总额的60%以上,外资在 各省市的分布体现出很高的集中度,而且前五的 省市基本稳定在东部发达的广东、上海、江苏等 地(见表4)。
本文在分阶段分区域分行业全面系统分析外资在我国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就业与工资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深度概括了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经验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利用外资的理论质量营商环境区域布局载体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提升的对策以发挥外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 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 企业法〉
1992— 2000 年
快速发展阶段
以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 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为标志,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真正进 入到快速发展的新轨道 本阶段实际GDP年均增长率10. 1%, 2000年名义GDP达到10. 0万亿元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区域和产业分布特征分析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区域和产业分布特征分析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区域和产业分布特征分析晁罡;熊吟竹【摘要】通过分析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区域和产业分布,利用主要经济规模指标的加权算术平均法,以及业绩指数测度方法,对大陆各主要台资集中区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近年台资“北移”趋势明显,而“西进”行动缓慢;在投资领域方面,台资以制造业为主体的格局并无根本改变,但逐步呈现产业集聚和日益多样化的现象;另外,在大陆三个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中,长三角表现最优.在吸引台资方面,各地区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其投资方向进行引导.【期刊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15)004【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台资;集群;区域分布;产业分布【作者】晁罡;熊吟竹【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7台商在大陆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7年以前的投资规模及数量少,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经历了一个从低端到高端,从局部到全面,从小型到大型的动态发展过程。

商务部港澳台司统计资料显示,至2010年12月为止,台资在大陆累计获准项目83133个,实际投资520.2亿美元,在大陆实际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台资占比为5.0%。

台资在大陆的发展呈现以下态势。

(一)以东部沿海区域为中心的布局特征根据台湾相关部门的数据(见表1),可知台商直接投资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聚集,长江沿岸地区聚集度高于北部地区,明显呈现自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递减的梯度格局,这一分布特征与我国区域经济模式基本吻合。

截至2010年江苏省累计吸引台资的比重为34%,广东省为22.6%,上海市为14.5%,福建省为6.9%,浙江省为6.6%。

这些省份中,广东与福建两省与台湾存在不可割裂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联系;从地理分布角度而言,以上地区位于华东中南部,与台湾十分接近。

基于地理区划的中国七大区近十年来FDI地域结构特征

基于地理区划的中国七大区近十年来FDI地域结构特征
额 高达 2 4 9 4 . 0 6亿美元【 l 1 。 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 以
及相关研究 , 一直被 国内外学者作为研究 的焦点 , 他们从不 同
角度 、 层 次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 尽管现有的文献将我 国 F D I 在 区位上的选择影响因素 、 区位分 布情况做 了探讨研究 , 对于 F D I 地 域结构特征演 变也有文献 涉及 , 但 已有 的文 献仅将全 国按经济板块或中 、 东、 西部划分 , 进行研究分析。 而本文的创 新之处是利用 重心模型将近 l 6年全 国的 F D I 重心演变进行

地理坐标 的数据来 源于《 中国地 名录 , 广州 与深圳用的是
这两个 中心城市 地理坐标 加权平均 的方法得到广 东省的地 理坐标。 对 于中国 , 因为有辽阔的疆域 , 所以对此进行分 区研 究 。为更好 了解外商直接投 资在 各大区的地域 结构特征 , 本 文中将全国划分为东北 区、 西北区 、 华北 区 、 华东 区、 华南 区 、 华中区 、 西南 区。
个 区域 中 心 城市 地理 坐标 是 ( i , ) , 则 重 心 在 A处 , 即 A( ; , ) 是 此 区域 任 意一 种 属 性 重 心 的地 理 坐 标 日 , 公式 :

1 . 华北 区外商直接投资动态分析 华北 区有北京 、 天 津、 山东 、 山西 、 河北两 市三省 。 从图 1 、
异, 更 多表现 于各省之 间交错发展 。
关键 词 : F D I ; F D I 重心 ; 地域特征 ; 区域 差 异 中图分类号 : F 2 0 7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7 ) 2 3 — 0 0 8 1 — 0 3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摘要:自从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7%, 毋庸置疑,外商直接投资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止2011 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 亿美元,连续21 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巨大的市场潜力、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都令中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然后分别从外资国别结构、行业结构、投资方式结构、地区分布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最后对各阶段我国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做了一个概括和总结。

关键字:外商直接投资;FDI;发展历程;特征上世纪70 年代末的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紧接着,1979 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里程碑。

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外资的规模从小到大、进而蓬勃发展。

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所使用外资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外资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带动产业技术进步、扩大出口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迅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1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 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1]。

我国利用外资30 年发展迅速,已经进入利用外资东道国的前列。

自1993年,我国利用外资流量长期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世界第二的位置,在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利用外资的世界奇迹。

2010 年,我国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27406 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1057.35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16% ,占世界的 4.4%。

江苏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动态分析开题报告

江苏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动态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人文管理类题目:江苏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动态分析学院:商学院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DZ 075 学生姓名:曾敏学号: 510708532 指导教师:唐正康(副教授)2011 年 4 月10 日淮海工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课题研究的意义中国自1979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对内的改革与对外的开放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30年。

中国1978年以来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最重要、最密切的联系是对外贸易与国际储备,而实际上国际储备是中国自1994年以后连续17年贸易顺差累计的结果,可以说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最为有利和重要的推动器。

自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商品贸易(以美元衡量)基本上保持了每四到五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9),商品出口额年均增长16.8%,商品进口额年均增长15.7%,商品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6.3%,远远超过了10%左右的GDP经济增长率,因此,对外贸易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要。

国际经济学用对外贸易依存度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来反映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重要性。

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了一国经济通过对外贸易与整个世界经济发生联系的程度,是经济开放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说明世界经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越大。

2.课题的基本内容1、先介绍选题背景意义及相关文献综述;2、改革开放三十年江苏对外贸易依存度演化趋势和经济特征;3、从国际对比的角度看贸易依存度演变的总体规律与影响因素;4、测算江苏的贸易依存度的适度范围;5、未来十年江苏对外贸易依存度演变趋势的展望。

淮海工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课题的重点和难点一、课题的重点在于根据江苏省对外贸易依存度演化趋势和经济特征,对未来十年江苏对外贸易依存度演变趋势进行展望。

二、课题的难点在于江苏对外贸易依存度演化趋势和经济特征以及从国际对比的角度看贸易依存度演变的总体规律与影响因素。

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预测卷(七)地理试题

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预测卷(七)地理试题

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预测卷(七)地理试题一、单选题(共84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未来故事: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

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期间,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的地下城,并计划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获得动力逃离太阳系。

研究发现,宇宙中还有一颗“超级地球”——巨蟹座55e——距地球约40亿光年,围绕着某星系的类太阳恒星巨蟹座55A运行,该“超级地球”的直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10倍,没有自转运动,公转周期18小时。

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摄氏度。

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流浪地球》的讨论合理的是A.木星是类地行星,由岩石组成 B.地下城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C.流浪地球的新家园在河外星系 D.太阳活动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2.“超级地球”可能位于A.银河系 B.河外星系C.太阳系 D.地月系3.据材料推测,该“超级地球”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A.距恒星近 B.没有大气层C.公转周期短 D.质量庞大读下图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5.下列关于地球各圈层叙述,正确的是A.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B.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D.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6.结合下图(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波通过①界面时,纵波速度增加、横波速度降低B.地球的内部、外部圈层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地震波通过①②界面时,波速都有明显的变化D.在D、E两圈层,横波、纵波均能检测到石炭—二叠纪是我国地质史上最早的造煤时期,当时主要的造煤植物非常繁盛。

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问题与对策

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问题与对策

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问题与对策唐艳;何伦志【摘要】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正扑面而来.把握机遇,继续借外资之力推动产业升级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成功转型的必需和关键,也是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地位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文章探讨了我国在以产业升级为目标的利用外资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此提出应对策略.【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年(卷),期】2010(000)009【总页数】4页(P178-180,199)【关键词】外资;产业升级;问题;对策【作者】唐艳;何伦志【作者单位】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1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在一定意义上,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外资是推动一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条极为重要而又有效的途径。

理论研究表明,随着外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观念、网络资源等“一揽子要素”的转移,借助于跨国公司的桥梁沟通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技术溢出效应、标杆示范效应和竞争激励效应的发挥,外资能直接或间接推动东道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30年来,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作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我国能否继续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对策。

产业升级既是产业的高度化,也是产业的高效化。

产业高度化要求打破产业结构低水平的均衡,通过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不断交替更换,实现少数高科技、高效率产业的超前发展,带动相关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而产业高效化,既可以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社会资源转移,使低技术、低效率产业比重不断降低,高技术、高效率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来实现,也可以在产业结构比例关系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低效率产业的技术改造,提升其效率来实现。

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发展阶段划分与特征分析

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发展阶段划分与特征分析

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发展阶段划分与特征分析夏合群【摘要】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和西部13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十多年来,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作者将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的发展历程归纳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分析了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自改革开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次金融危机到现阶段不同的发展特征,对于进一步发展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外向经济,并使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制定西部大开发第二个10年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7)001【总页数】6页(P35-40)【关键词】外商投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国家级开发区;西部大开发【作者】夏合群【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6一、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阶段回顾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2002) 为创建和探索阶段,第二阶段(2002—2007)为稳定成长阶段,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为调整发展阶段。

这三个发展阶段同我国引进外资所走过的历程基本相同,即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的过程,见图 1。

图1 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发展阶段图(1993-2008)注:(1)2000-2002年为西部8市数据,即石河子、西宁、呼和浩特、成都、昆明、西安、贵阳(缺银川);(2)2003-2007年为西部12市数据(缺拉萨);(3)2008年为西部13市数据。

第一阶段(1993—2002)为艰难创建和探索发展阶段,西部地区12个省市先后完成了国家级开发区事业的启动。

其背景是: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稳定发展时期和“第二次创业”新时期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西部地区先后完成了国家级开发区事业的启动(见表1)。

论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论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论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利用外资是指“使用国外资本,包括现汇、实物、劳务、技术等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本国国力”的政治经济手段。

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产生很多的弊端,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本文从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我国利用外资的概况(一)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方式我国利用外资,一般分为直接投资方式和其他投资方式。

采用最多的直接投资方式,所谓直接投资方式(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是指“外国企业、公司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中国有关的政策、法律在中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企业等从海外吸收任何形式的资本。

包括外币现金、机器设备等有形资本和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本”。

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和合作开发。

其他投资方式包括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1978-1985年为起步阶段,我国政府设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和开发区等,对外商投资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同时,借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等贷款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1986-1991年为稳定发展阶段;1992-1996年为大规模增长阶段,小平同志92年的南巡,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这一期间直接投资迅速增长;1997-2000年为调整阶段,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利用外资进入以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主的新阶段;2001至今为恢复性增长阶段,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稳定,政府逐步实现加入WTO 所作的承诺,恢复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使得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有了恢复性增长。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吸引、利用外资的数量总体也在不断增加。

优化外资结构 提高使用成效

优化外资结构 提高使用成效

优化外资结构 提高使用成效许 筠/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外资在弥补江苏省农业资金投入不足、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笔者通过概括分析江苏农业利用外资的特点和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提高利用农业外资水平和质量相关建议。

江苏农业利用外资基本情况江苏是农业大省。

至2019年底,已有89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江苏农业,累计批准外资项目6676个,实际使用外资215亿美元,居全国前列,呈现项目规模逐年扩大、区域发展趋于平衡、投资领域不断拓展的态势。

但总体来看,某些方面与国内先进省市以及与自身纵向相比仍有差距。

外资利用率不高且呈下降趋势。

2010~2019年,江苏累计批准农业外资项目1555个,实际使用外资122.5亿美元,分别占全省4.46%和4.36%,呈下降趋势,农业外资“引进来”动力有衰减迹象。

外资实际到位率较低。

2010~2019年,江苏省外资平均到位率55.1%。

外资来源和引资方式相对集中。

近年来的数据显示,2015~2019年期间,仅增加立陶宛一个新的投资国。

从投资来源看,向江苏农业投资最多的港台地区实际投资金额占全省总量近七成,相对集中且固定。

另一方面,江苏农业外资主要是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两种方式,其中后者占据主导地位,其他方式如融资租赁、跨国并购等国际最通用的方式则很少。

大多采取坐门招商形式,中介招商、网上招商等运用不够。

引进外资产业层次不高分布不均。

从近年统计数据看,农业外资项目主要集中在食品制造、高效园艺、观光农业、生化制造等行业;受土地限制、投资回收期长及收入预期不确定等因素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的比重降低。

2019年,食品制造、高效园艺、观光农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居前三位,分别占全省总量的45.5%、21.1%、11.56%。

同时,引进外资的行业分布也具明显区域特征。

南京、苏州等苏南地区依托资本、人力、技术优势,外资多流向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生物技术开发应用、花卉种植等方面;投向南通、连云江苏太仓安佑厂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F 区域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D I
l 、业绩和潜力指标。借鉴联合国贸发 会议 ( UNC AD)在 (0 2 T ( 0 年世界投资报 2 告》中采用的衡量一国利用外资业绩和潜力 的指标 , 并做些调整来分析江苏主要地区利 用 外 资的业 绩 和潜力 。 F 业绩指数指一段时期,该地区的 DI F 流 入量 占该 省 F I DI D 流人量 的 比例再 除 以 各地 区G P占全省 G P总量的比例。公式 D D 表达为:
【 关键词】 叠 F I 区结构;业绩指数 ;潜 力指 数 D;地
近年来 ,江苏省一直是吸引外国直接 投资最多的省份之一 ,且上升势头十分 强 劲。在江苏引进外资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 , 江苏省外资利用区域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出 来,呈现明显的 “ 南高北低”格局。外资流 业绩 指数 = Di F I G P/ D F 1 D / D iG P。 / 入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变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 如果业绩指数等于 1 ,说明该地 区占全 生了较大影响, 成为江苏省南北经济差距扩 省的F I D 比例与其 占全省 G P的 比例相 等; D 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深入分析江苏省外 指数值如大于 l ,表明该市吸收了相对于其 资区域结构 问题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G P规模而言更对的F I D D ;指数小于 1 ,则 具有重 大 的战 略意 义和 现实 指导 意义 。 是由于竞争力低下的原因, D 流入量低于 F I 应达 到 的数量 。 江苏省 F 区域分布特征 Dl F 潜力 指数 是 表 明 一 个地 区未 来 吸 DI 1 、外商直接投资南北地区分布差距扩 D 的竞争力和潜力。我们选取 6 个变量 大。 首先, 从各地区吸引外资的绝对规模看, 引 F I 来测量。 6 这 个变量分别为人均 G P D 、过去 苏南、苏中和苏北地 区外资分布严重不均 , D D 地区l 司的差距 日益 加大 。从统 计数 据看 ,自 五年 G P的实 际增 长速度 、出 口额 占 G P 比重、公路密度、人均工业用 电量 、专业技 19- 0 8 苏南地 区吸 引外 商直接 投 资规 94 20 年 模 的绝对 数额远 远超 过 了苏 中 、 苏北 地 区总 术人 员 占总 人 口比重 。 其 中 : 人均 G P代表 当地 的发 展水 平 ,体 现 D 和 ,呈 “ 枝独 秀 ”状态 。2o 年 ,苏南 利 一 08 用外资总额为 111 亿元、苏中为5 .7 7 .1 49 亿 该地区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规模和层次。 过去五 年 G P的实际增长速度代表该 D 元是 , 苏北为2 .5 93 亿元。 截止到 2 年底 , ∞8 苏南 、 中和苏 北累计 外商 实 际投资 数额 之 地区未来的市场规模和成长潜力。 苏 出口额 占G P比重代表一地区的国际 D 比达 到 1 ::。 02l 表 l 08年江苏省各市利用 F I 2 0 D 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俊及律名 其次, 从各地 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 比 潞, 棚 重来 看 ,苏南 、苏 中 、苏北 实 际利 用外 资 比 地区 业孵脚睦 j 名 ^均G冲 3 ∞P粒 出口I GD 的}重 ’业技术^毋占总^数豹比重 § 日嚷 ^搏工北甩E量 平拇藏 摊名 | 阽 P 匕 l l 084 . 03 ,5 l 08 5 l 6 重差距 明 显。 南吸 引外 资 占全省 比重 一直 苏州 1914 l l 苏 无螺 119 .1 2 0B .9 07l O3 .2 O9 .l 05 .0 08 7 0. 7 2 保持在 7%左右。而苏中地区 2 0 年以来 常州 0.48 5 0.9 0.4 0 06 7 4 4 0.2 3 l 0 . 04 ' .5 0.0 5 4 I l .o .2 4 O.l 4 096 . l 04 .2 0.3 6 3 吸引外资成效明显, 占比重近三年有较大 {京 11 4 3 O5 0.7 所
江苏省利用外资 区域结构
特征分析
涂 澄 应天职业技 术学院 江苏南京 2 0 4 10 6
【 文章摘要】 本文对江苏省各地利用外资的情况
进 行 了实 证研 究 ,认 为 江 苏省 的 外 资利
化和开放程度,是影响 F 流入的重要变 DI
量。
公路密度代表该地 区的交通水平 ,体 现该 地 区的基 础 设施 状 况。 人均工业用 电量体现该地 区的物质状
况。
用存在显著的南北地 区差异 通过江苏 省 十 三个 地 市 利 用 外 资 的业 绩 与 潜 力指
数 的分 析 , 出 了江 苏省 利 用 外 资地 区 指 结 构 性 失衡 的原 因 ,并 针 对性 地 对 各地 区吸 引外资提 出政 策建 口比重 是 衡量 一 一 个地区劳动力所具备的高等教育和相关技能 的程度 ,高技术劳动力的质量是地区吸引 年仅苏州市就 占了整个苏南外商直接投资投 F I D 的核心 优 势 。 资额的一半以上,达 8.3 13 亿美元。而镇江 潜力指数 = ( — Xi Xmi n)/ ( Xma x mi) 占有 1.2 20 亿美元 , 几乎只是苏州的七分之 X n 其 中为 ) 地 区一 个指标值 , mi为 各 ( i X n 苏 中地区这种趋势也很明显, 08 2o 年南 个地 区 比较 计算 出的该 指 标 的最小 值 , 通吸 引外 资达 2 .7 占整 个苏 中地 区的一 93, Xr x ia 为整 个地 区 比较计算 出该 指标 的最大 l 半 以上 , 占到 约 5 . 3%。 值 。 据上述 公 式 以20 年度 为例 计算 出江 根 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