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概念与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现代民生的基本特征
我把看过的资料里面有关民生特征加起来,再把重复的去掉,一共有二十来个。丰富性、全面性、相关性;时代性、发展性、动态性;阶段性、层次性;范围性、具体性、直接生活消费性、基础保障性、生活保底性;均衡性、普惠性等。有这么多,怎么归纳?先分类,但有许多又是矛盾的,我很困惑,花了很多时间。后来我才发现,主要是没有分清广义的与狭义的界限,从而引起有的是泛泛而谈,有的是狭义的民生。因此一定要分两个层面才能讲清。
(一)现代民生的基本涵义
民生是一个历史概念,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会赋予民生不同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民生内涵也更为丰富。正因为丰富,也就显得复杂。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不同,现代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时下,现代意义上的民生界定,学术界最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八种观点:
一是均利说。陈媚林认为,民生问题往往就是一个国家中利益均衡的问题,也就是利益和谐的问题。二是基本说。中央党校吴忠民认为,所谓民生,主要是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基本权益保护等状况。三是相关说。民生问题就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存、生活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四是需求说。王国发从经济学角度给出了民生概念的内涵,那就是人民的主观需求。五是权益说。何玉春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它关系到人们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现实权益和未来权益。六是法权说。邓慧强认为,民生权利是民生的法治表达。七是整体样态说。黄克亮认为,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东西,上升为人民政治形态与精神文化等既有物质需要也有非物质需要层面的整体样态。八是根本利益说。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生计与生活、生存和发展等人民的根本利益问题。
▲以大学生就业难为例。实质上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
首先是教育问题,尤其是高校扩招后教育质量的滑坡。但并不单单是教育问题,它还涉及到很多方面。从分配来看,各种职业各个地区之间的收入存在巨大差距,毕业生自然千方百计地向高收入职业和地区流动,而这些职业和地区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就业自然困难。从社会保障来看,各种职业、城市与农村存在巨大差距,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到企业单位和农村基层工作,这也增加了就业难度。从垄断来看,电信、石油、铁路等垄断企业收入高,一方面加大了社会分配不公,另一方面独占了庞大的市场,减少了社会投资和就业岗位,所以,就业问题更加难以解决。教育问题、就业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它们又与社会公平、社会保障问题联系在一起。
在现代民生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是上升为以物质层面为基础、以精神层面为支撑、以制度层面为保障的系统工程。立足于这一认识,面对如此丰富如此复杂的民生概念,解释与界定不能过于简单,而要把它的内涵、本质、核心等描述清楚。上述观点各有各的侧重点,各有各的道理,但有些过于简单,有些没有抓住本质,有些不够准确。
③普惠性—民生问题是一个公平共享的问题。
民生的真正含义,是指所有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权,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打破传统的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民生福利差别,实现全国范围内公共产品消费的均等化和公平化,做到人人共享,促进社会团结稳定。但要防止平均主义,扼杀社会活力。
2、民生的现实特征
①生活保底性。这主要是针对发达的社会保障与高福利国家而言的。作为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社会保障还比较落后,高福利不可能,但无论如何要保底,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的底线,否则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尤其要关注特殊困难群体与弱势群体如特困人员、农民工、失业下岗人员等,确保他们温饱无忧、体面尊严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我们对于弱势群体关注就不够,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011年,国家财政与各级地方政府都讲70%或2/3用于“民生投入”。财政部门的解释是:“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农林水、环保、公共交通、社会保障、城乡社区事务管理应该都属于民生的范围”。如果这么统计,那么除了公检法、行政机关的支出不包括,其他都包括了。如果这么说,政府不管怎么用钱,全都变成了社会公共事业的民生支出了。这种统计不利于解决真正的迫切的民生问题。
概念,而使用狭义的民生概念。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指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权益直接相关的基本的民生问题。从这个角度看,狭义的民生是指人民基本的生存和发展利益需要与权益保障。撇开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间接相关的、非基本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民生问题又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它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就业、低保、物价、收入分配、公共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切实利益,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比如,大学生就业问题与教育问题,你家有小孩就能深切的感受到;看病贵看病难与医疗保险,生了病就知道;衡阳市加强背街小巷改造,出门一走就感受得到;三江风光带,你去散步跳舞就知道好处。具体的民生同人民生活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这是人民关心的重点,也是民生政策的重点。我们平时讲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
③增益不可逆性。这主要是就改善民生的技术操作层面而言的。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般要注意做“加法”,慎用“减法”。民生政策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法”的政策容易推行,“减法”政策极易招致不满和抵触,引起社会不稳定。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涉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民生政策的平衡问题,过大的差距容易诱发相互攀比。民生政策具有明显的增益不可逆性,由此决定民生投入的连续性和呈刚性增长的趋势。所以,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民生政策,既要瞻前顾后,又要左顾又盼,慎之又慎;安排改善民生的投入,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二)现代民生的层次
1、现代民生的层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五层次)
▲我认为:三层次递进论
▲最低层次—解决温饱,保障生存。
这是民生的底线。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第一个层次的目标。但还有少数没有解决。要给予优先关注与保障。确保困难群众的正常生活,确保温饱无忧、体面尊严的生活。
▲中间层次—促进基本发展;
这是基本的民生,是我们的主要任务。现在的民生问题已经主要不是温饱问题,而是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医疗等方面得到基本的保障,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获得进一步发展。
▲高级层次—全面发展。
▲马克思《资本论》:共产主义目标就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改善民生问题有一个规律,这就是:从现实和操作逻辑看,民生问题上述三个层面上的内容具有一种逐层递进的关系,即:前一层面内容的基本实现是后一层面内容实施的前提条件,当前一层面内容基本实现之后,应当顺理成章地开始后一层面内容的努力。这个顺序千万不能倒过来。
②基础保障性。这主要是针对生产性和高档体育文化娱乐设施的公共投入而言的。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迫切的民生改善问题主要应当是基础性社会保障体系、基础性公共卫生体系、义务教育、基础性住房保障制度等基础性民生工程的建立。只有与人民的基本生活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公共投入,才属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投入。比如,社会救济、义务教育、基础性的社会保障、基础性的公共卫生、乡村道路、乡镇医院、社区医院、社会文化体育设施等与改善民生直接相关的基础性的投入,应当属于民生投入;而像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机场、豪华大剧院、高档体育中心、大型城市广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的多数事项,与民生改善较为间接,不应当算作民生投入。在财力有限下,还会挤占改善基础性民生问题的所需资金,影响基本民生的改善。
2、本质—民生是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需要。
▲人类的存在可以高度概括为生存与发展两个层次。
▲人的生命活动的全部目的与意义在于满足需要,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追求利益是人的本质,是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的动力。
3、核心—民生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
从政治层面上看,民生事关人权、公平正义。其核心是公平正义,共建共享,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经济发展应该更加注重人民的权益,维护人民的生存,促进人民的发展。
4、民生是政府的一种公共服务。
民生问题,不只是人民自己的事,更是政府的责任。解决民生问题也不是政府的号召,特殊情况下的救济,而要是一种公共服务,一种基本职责,一种制度。关注民生首先要扩大公共产品范围和实现公共产品公平共享。
总之,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计问题,生活问题,生命健康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权利的问题,也就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因此群众的生活,群众的事情就是民生。
全面科学认识民生概念与内容
经济学教授李云南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生永远是人类探讨的首要话题,关注民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永恒的主题,吸引着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的高度关注与苦苦探寻。我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更是把民生上升到主义的高度,与民族、民权一起构成三民主义。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民生欠账多,大家意见大。可以说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几乎都与民生问题相关,由此引发了举国上下对民生问题的强烈关注。今天的中国,从总书记、总理到平民百姓,从高层到地方,从文件到会议,从电视到报纸,无不都在热议民生,汇成了强大的民生主旋律。那么民生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包含哪些内容,本人就与你一起研究讨论这个问题。
▲民生是人民的生活。
社会基本经济活动就是生产与消费,即生产与生活,民生不属于生产范畴,而是属于生活范畴,这点必须界定。主要内容就是衣食住行。当然人民的生活是多样化的与多方面的,既有物质层面的内容,也有精神层面的要求,还有政治层面的诉讼,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多方面的生活。
▲民生是群众的生命。
民生问题还是生命健康问题,人命关天,包括生老病死各个方面。主要内容是卫生、安全、环保等。
我认为,民生是人民的生计、生活与生命,是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需要,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是政府的一种公共服务。
1、内涵—民生是人民的生计、生活与生命。
▲《辞海》:民生是人民的生计。
在古汉语中,民生是人民的生计,《辞海》就是这样解释的。生计就是谋生之道,就是生存与发展之道。主要内容就是教育与就业等。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民生是指凡与人民生存和发展有关的所有问题,也就是凡是与人们的生活相关的问题都是民生问题。从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看,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范围很广。在理论分析上、宏观政策上用得多,便于强调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但太广太泛太空,不仅不宜具体操作和把握,还容易冲淡人们对于直接的、基本的、切身的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改善,使真正应当解决的民生问题难以同各级政府的责任与具体政策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所以,在具体政策和实际生活领域,人们一般不使用广义上的民生
民生问题也会发展。原有的民生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民生问题;低层次的民生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较高层次的民生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过程就是民生建设不断发展,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提升过程。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发展中的民生问题,把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②发展性—民生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一个与时代同步发展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不仅仅局限于满足最低的生存需要,而是开始追求与发展权利有关的需要;不仅仅局限于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是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需要。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是开始追求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因此民生问题是一个动态性很强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内容的民生问题。比如,上个世纪未之前,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现代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是让人民奔小康,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直接相关的基本的问题,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民生的一般特征
也就是所有民生问题具有的,特别是广义的民生具有的。
①全面性—民生问题是一个范围广泛,内容全面的综合性问题。
广义的民生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范围十分广泛,内容十分全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各种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紧地扭在一起。一个问题的解决涉及其他问题,单纯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难以奏效。全面科学的把握民生问题,便于我们高屋建瓴,系统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