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意义及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意义及策略研究
——以浙江省象山县为例
象山县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隶属宁波市域东南,三面环海、一面靠山,渔文化内涵丰厚,渔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全县18个街道乡镇无一不濒海,53万人口中,直接长期从事或比较密切从事与渔业有关的人口超过8万。独特的自然环境催生出别具一格的人文生态,形成象山独有的渔文化。渔文化是特定区域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受海洋与渔业影响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渔文化旅游通过将渔业资源、环境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把旅游观光与渔业文化有机结合,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提高社会效益。象山县丰富的渔文化遗存给渔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渔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于推动象山旅游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渔文化旅游开发综述
1.1 国外渔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渔文化旅游作为海洋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渔业与文化、休闲、娱乐、观光、餐饮等有机结合,实现渔业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为渔业经济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形成一种新型产业。
在美国,渔文化旅游包括以渔文化交流、娱乐、健身为目的渔业行为,含陆上或水上运动垂钓、休闲采集、家庭娱乐,以别于商业捕鱼行为。日本利用渔港周围的沿海作为游乐场所,渔文化旅游发展更为迅速,其中游钓业也逐渐成为日本国民的健康游乐活动。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渔业发达国家也都非常重视渔文化建设。各国实践证明,渔文化旅游已成为现代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渔业资源保护、促进渔民增收、调整渔业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1.2 国内渔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旅游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沿岸沿海的渔村、渔区已经成为一些城镇居民向往的旅游和休闲之地。我国海域辽阔,近海面积超过470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拥有6500多个海岛。
在沿海地区,渔文化特色较为显著,一些传统的海水、淡水捕捞渔业生产基地,多座落于依山临水的江河湖海之滨,大多数仍然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和渔村文化,如浙江、广东、福建等渔文化旅游发展较快,这些地区以海洋风光和渔业文化为基础内容,结合其它娱乐项目和内容展开旅游活动。内陆地区也在城郊养渔业的基础上拓宽渔文化内涵,在餐饮业、住宿设施、娱乐项目上增加投资,吸引大批旅游者前往。渔业发达地区不断发掘现代渔业的文化内涵,努力提高渔文化旅游的品位,在渔业休闲场所逐渐采
用各种方式展示当地以渔为主题的文化艺术,激发旅游者的文化情趣。
2 象山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2.1 地理位置优越
象山县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县境北临象山港,南傍三门湾,东濒东海,西接天台山脉,一路穿陆,辖十镇五乡三街道。全县总面积651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17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3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是海洋特色鲜明的半岛县。象山地处世界黄金海岸旅游资源线,与佛罗里达、墨西哥湾、夏威夷三大世界疗养胜地同处一线,排列在北纬25度至30度之间的黄金线上,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3℃,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2.2 渔文化资源类型丰富
2.2.1 海岛型旅游景观
象山海域辽阔,大小岛屿密布,共有608个岛礁,是宁波市唯一拥有山、海、岛、崖、滩、物、景的滨海旅游资源地区。其中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419个,约占宁波市527个岛屿总数的80%,岛礁数在省市均列榜首。海域上最大的岛是南田岛,是宁波市第一大岛,浙江省第三大岛,面积90多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点为445.4米;最南的岛是南渔山岛,拥有湛蓝的海水和奇特的海岛景观,至今仍保留有中国渔村原始风貌;远离海岸的东海中还有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韭山列岛。世代居住在海岛上的群众有6万多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2%。海岛拥有丰富的港口、渔业、旅游等资源,象山的东门岛、檀头山岛、渔山岛群、以及象山港内的强蛟岛群,都具有良好的海岛开发条件。
2.2.2 浓厚的渔家风俗
象山渔文化溯源于境内的塔山文化,塔山先民以海为伴,以渔为生,早在6000多年前就开始耕海牧渔,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渔文化习俗。过去渔区每当渔民出海,妻儿家人总要在码头相送,渔民们也要放鞭炮、喝酒以壮行;每当渔讯来临,都要敬拜妈祖,祭奠大海,祈求生产丰收,祈盼平安归来。自休渔制度实施以来,这些风俗愈来愈被渔民看重。为期三天的开渔节已成为展示渔区民俗的盛大庆典,踩街、对歌、抬阁、挂鱼灯、舞龙灯、跑马灯等一系列古老的民间活动纷纷登台亮相,重新焕发了新鲜而持久的活力。其中最具震撼力和影响力的是开船仪式和祭海仪式。届时锣鼓齐鸣,千帆竞发,充分展示象山渔民敢立潮头、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和渔区文化恢宏刚健、大气磅礴的精神底蕴。象山民间各节日是渔区风俗的主要体现,包括农历“三月三,踏沙滩”民间活动、四月妈祖文化艺术节、五月渔文化民俗节、六月禁渔期放生仪式、农历六月初六城皇庙会、农历七月放水灯祭祀活动、八月渔家婚俗文化节、九月中国开渔节、十月中国渔村海鲜美食节、十一月沙滩渔火活动等。
2.2.3 特色渔文化饮食
象山民间渔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象山特色餐饮也得到很大
的发展,目前象山境内已经形成几条富有名气的海鲜长廊,如石浦渔港海鲜长廊、爵溪沙滩夜排档、泗洲头农家菜和墙头农家餐饮等。其中“石浦菜”是象山渔文化饮食的主要代表。石浦饮食文化是石浦及象山渔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浦镇地处东海之滨,盛产鱼虾,不少名菜来自民间,制作精细,变化较多,其特点是清香鲜美,嫩爽可口。石浦海域辽阔,鱼和海鲜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有黄鱼、带鱼、鲳鱼、鳗鱼、鲥鱼、鳓鱼、髋鱼、石斑鱼、乌贼、蟹、虾、蚶子等。石浦菜以鱼等海鲜为原料,烹制成各色菜肴,久负盛名的菜肴有石浦鱼捶面、石浦鱼翅菜、石浦梭子蟹、石浦鱼饼白丸、石浦大黄鱼、石浦鱼包肉、食饼筒、水晶饺子、黄泥萝卜等都是特色鲜明的渔文化饮食。2.3 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有利支撑
2.3.1 象山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象山县域综合实力逐年增强。2005、2006、2007三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12.5%、13.5%、17%;财政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6.8%、21.4%、28.6%,2007年象山跃居全国百强县63位。自1997年象山旅游起步以来,象山旅游业一直保持较快发展,2007年旅游经济总收入18亿元,比2006年增长43.7%。2007年象山进入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行列。
表1 象山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统计表(2005-2007年)
2.3.2 象山渔产业经济结构分析
据《200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洋产业总产值4169亿元,占全国海洋产业增加总值的32.5%,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象山地处长三角最南端,2006年全县生产增加值突破160亿元,其中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全县GDP比重的50%以上,进入全国海洋经济比重较高的城市之列。象山县是海洋渔业大县,拥有2100多艘大马力钢质渔轮,总吨位超过70万吨,海洋捕捞能力居全国第一。
目前,象山渔产业经济结构主要包括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及海鲜餐饮。水产养殖是象山渔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是广大渔民就业和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年产各类养殖海产品11万吨,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水产品深加工通过采用工厂化、现代化的工艺技术,采用生物、复合食品等前沿技术,将人工养殖的大黄鱼、海鳗等各类水产品,加工成国际流行的方便食品、调味食品,将鱼骨头,鱼内脏等加工成鱼精膏、水解蛋白,鱼粉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保健品和食品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