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本科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2009-2010学年春季学期)

论文题目: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

课程名称: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

任课教师:xxxx

班级:xxxx

学号:xxxxx

姓名:xxxxx

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

摘要:2008北京奥运会歌中国志愿服务行业发展以空前机遇,人们对志愿者形成了空前的认同。志愿者的形象深深地嵌入了人们的记忆,志愿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弘扬。随着中国志愿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志愿服务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需要对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有清楚地认识。参加志愿服务在使我们更好融入社会的同时极大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字: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精神

一、对我所参加志愿服务的陈述

对志愿服务这个词我并不陌生,大学以前我曾经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去了养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去社区清理垃圾等志愿服务活动,当时我对志愿服务这个词并没有特别清楚的认识,只是觉得自己无偿做了些有意义的事,感到很光荣。进入了大学,来到了北京,我发现北京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很多,而且专门的组织机构也很多。我曾在大一的上学期参加学校组织的中国科技馆的志愿服务活动,我的任务是负责一个展台的讲解工作,我得一遍一遍地对不同的人重复说着展台的工作原理,虽然原理很简单,但是使每一个人都明白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你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并且需要一定的耐心。一天的志愿服务结束后我感到很累,收获了很多。

原来志愿服务远不是我想象中那么简单,里面包含的知识很多。我后来查了相关资料,志愿服务有四大特点,分别是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我原来无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只在于“好人好事”、“助人为乐”等简单的生活服务、公益项目服务等,在一定程度上我把它认同为学雷锋,然而现实意义上的志愿服务首先是西方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而且是经历时的发展逐渐定型的。在中国志愿服务的历史很短,也就十几年的历史,我们需要虚心的向西方学习,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很有前景,但是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很多人来共同参与。

二、课程中参加的志愿培训

我在上本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参加了一个校外志愿者组织的一个红十字急救培训。培训一共进行了两天,主要是学了一些基本简单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方法,培训以后我们会比普通人专业一点。而且这个培训的有效期限只有两年,过了两年必须重新进行培训才能继续当急救员。从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志愿服务并不是只要有一腔热情就有用的,专业的知识技能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不懂得急救的人去急救一个颈椎受伤的人,只要一点操作不当就可能使伤者终身瘫痪,加剧其伤势。

现在的志愿服务发展中,“全民化”是一个突出的趋势。每一个都可以参与志愿服务或者成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现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的另一大趋势是专业化,即一则重视不同志愿服务组织提供的志愿服务的专门化,一则重视志愿服务与志愿者个人兴趣爱、专业技能或特长的结合。这对志愿者乃“爱心”、“热情”高于能力的“廉价劳动了”的传统偏见的突破;另一方面也在坚持志愿服务无偿性、非功利性的前提下,重视志愿者的精神收益和精神感受,如成就感、自我价值感、生活的充实感,以及专业技能的增

长、人际合作能力的提高等。

三、我对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的思考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中国志愿服务行动发端的标志性事件是1993年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自发地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的志愿服务活动,至此以后志愿者正式进入大众的视野,被社会关注。同年北京成立了北京志愿者协会。1994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更进一步传播了西方的志愿服务理念。至此以后志愿服务事业越来越壮大,专门的志愿服务机构也相继出现,志愿服务也逐渐走向专业化。另一方面是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所体现了其价值,比如2008北京奥运会奥运志愿者体现出了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社会价值也不可低估。影响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个体性因素在于个体对志愿服务规范的认识以及对个体产生的愉悦和满足。中国志愿服务兴起以后,党和政府都在探索各种社会激励机制,即从社会方面对志愿者的服务予以承认,进行奖励,提供回报。作为志愿者本人不是为了回报而参加志愿活动的,因为他们怀着奉献爱心和充实精神等动机参与志愿服务,恰恰是摒弃了职业场所的利益计较。可是作为社会方面对于志愿者的服务应该给予奖励和回报,只有让帮助社会和他人的人得到激励,志愿服务才能长期发展。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了他自己的价值,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动机。他们都是为了在参与服务过程中活得自我成就感、自我表现提升感和自我满足感。有很多志愿者都具有爱心和热情,但不仅仅是因为有爱心才从事志愿服务,而是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动机。如果社会激励有欠缺,善于从自我激励角度了解参与服务价值,志愿者仍能够自己保持服务的热情。而在这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志愿精神的理解。

志愿精神是体现在志愿者和志愿服务之间的精神性特质。如何准确地界定志愿精神,不仅关乎到志愿者个人对自己行为意义和目标预期等方面的立场观点,也关乎整个社会对志愿服务的定义、期望和管理方式,不能把志愿精神局限为单向的奉献和助人精神。

在中国志愿者协会这一机构的定义中,中国的志愿者精神表现为“奉献、有爱、互助、进步”四方面。从历史源流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的志愿精神是传统美德、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文明的有机结合。它一方面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光大;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新体现。通过志愿服务的展开,中国强调了公平、道义和爱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在联合国志愿人民组织的网页上,志愿精神是这样加以表述的:“是一种自愿的,不计报酬或收入的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它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从志愿者角度看,志愿精神可以总结为“奉献服务”。对志愿者,需要强调“奉献”和“志愿”。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不计报酬和收入”等方面的特征。与此同时,体现在志愿者角度的志愿服务内涵也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具有“双赢”的特色。志愿者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完善,得到了心灵和精神的满足。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也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