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论文社会组织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愿服务论文社会组织论文: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和公
众参与度研究
摘要:志愿服务作为一项以人的自主性、自愿性为出发点的具有公益色彩的社会活动,离不开各种性质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因此,如何克服其中的制约性因素,为社会组织和公众创造更好的舆论、制度、机制等社会环境,促使他们更多更好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志愿服务效应的最大化,是需要研究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公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报酬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发展的社会事业。从世界范围来看,志愿服务事业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至今在世界各国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一项推动社会进步,催生现代文明的世界性运动,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和人民的积极参与。
一、志愿服务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以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为目的的社会志愿服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因素,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1978—1986年,志愿服务只是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被单独提出。批判陈旧、僵化思想观念,激发物质创造的热情,成为影响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主流思
潮。这一时期,各种机构沿用“学雷锋、做好事”的方式,年年开展“学雷锋”活动,活动出现形式化、短期化的特点。
2.1987—1993年,志愿服务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志愿服务活动多是民间自发性质,针对有帮助需求的特定人群。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中西文化交汇的广州市、深圳市,青少年从香港、澳门了解到“义务工作”具有公益服务的性质,这是我国“志愿服务”的萌芽。全国第一条志愿者服务热线电话、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志愿者社团相继成立。
3.1994—2000年,由自发行动转化为有组织、有系统、有内容的社会事业。在共青团中央的发起和推动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于1994年成立。共青团推动的志愿行动,在几年的时间内,依托各级共青团组织,建立起全国、省、市、县四级青年志愿者协会,部分地区延伸到社区、农村,建立镇(街道)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和社区(农村)青年志愿服务站。这一时期的志愿服务活动由于有了政府的组织和推动,得以迅速发展推广,志愿者特别是青年志愿者人数迅速增加,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开展,志愿服务领域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
4.2001—2007年,志愿服务活动范围和参与人群不断扩大深化。伴随中国改革的深化,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上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行动对国内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各界逐渐发现志愿服务是涉及全民的事业。这一时
期的社会志愿活动参与人群更加广泛、参与方式多种多样,并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特征。
5.2008年至今,志愿服务真正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事业。“5·12”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这两件大事中,千百万志愿者自发参与其中,提供的帮助及产生的社会影响非常广泛,迅速改变了志愿服务一直以来的各部门各群体分而置之的格局,也让各界人士对志愿服务有了新的认识。2008年是“中国志愿服务元年”,标志着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时代的来临。
我国志愿服务的产生和发展既受国际志愿服务发展大
环境的影响,同时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伴生物,既符合国际社会志愿服务发展的潮流,又顺应了国内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整体性、多层面的变迁。志愿服务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二、社会组织的界定
社会组织是指为了针对特定的目标,为完成特定的职能,具有明确规章制度的一个独立单位,是正式化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分类方法很多,按其职责和功能,分为公益类、服务类、维权类、文体类和保健类五类社会组织;按是否注册登记,可分为经正式登记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在相关部门备案的“准社会组织”和未登记备案、但又事实上存在并在开展各类活动的“草根组织”。
三、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中国的注册志愿者只有2500多万名,社区志愿者2000万名。据了解,世界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均参与率在10%,发达国家在30%~40%,而我国的城市人口参与率只有3%。可见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空间还没有被有效地挖掘出来,志愿服务面临很多的制约因素。
1.志愿者缺乏、志愿服务不足。我国志愿服务不足、志愿者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公众习惯于依赖政府,公众对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认知有限。第二,对发掘志愿者资源重视不够,还没有认识到动员志愿者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还缺乏培育和发展志愿者组织的完善法律、法规。第三,在政策层面缺乏积极的制度激励公众参与志愿活动,在国家层面没有形成广泛的志愿精神与志愿文化。第四,志愿服务的开展要更多习惯于借助行政力量,制约了民间志愿者组织的空间,影响了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力。
2.志愿者、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高效协作,甚至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浪费。有时往往社会组织或公众参与志愿服务,未能及时与相关需求部门联系,导致志愿服务资源浪费。需知,志愿服务需要热情,需要资源,需要想法,但这一切,都需要得到有序地协调,才能发挥出行动力应有的效能。只有志愿者、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沟通,高效协作,有序地
参与工作,才能使志愿服务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3.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不完善。性质不同的公民社会组织机构,往往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在突发性事件面前难以形成合力。中国大部分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是在团委系统领导之下的,但也有一些相对独立的志愿者或公民社会组织,由于缺乏统筹管理与引导,志愿者的组织显得比较混乱。在突发事件中,名目繁多的志愿者组织,有的确实做出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有的却只是打着名号从事相关商业活动,从而造成新的混乱。志愿服务缺乏统筹协调,志愿组织力量分散,各自为政,有时需要救援的地方人力难以到达,不需要的地方志愿者又出现拥堵,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4.资金短缺是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障碍。志愿者组织筹集资金和财务管理的能力有限,尽管部分志愿服务活动是参与主体的自愿参与,但倘若离开经费的支持,它就成了无源之水,其行动效果也会微乎其微。目前,国际组织和国外的基金会是中国志愿者活动的重要资源。如何坚持原则同时广开资源渠道,争取、有效地利用好这一资源是大部分志愿者组织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四、对策研究
1.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支持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市场经济下,社会需要树立一种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价值观。应出台法律、法规政策确立志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