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子共读,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

西关实验小学谢立群

尊敬的学校领导、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坐在这里,我深感荣幸。首先非常感谢宝玉直实验小学给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让我与大家在一起探讨亲子阅读的问题。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家长,向为孩子们的成长倾注了爱心与热情、汗水和智慧的学校领导、老师们道声“辛苦了”!感谢各位老师为孩子们付出的辛勤劳动!

对于教育孩子这件事情,我觉得在座的各位家长肯定有很多比我做得好的。虽然我也是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但说来惭愧,我感到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平时把更多的时间放到了自己的工作上,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还存在着不少疏漏。下面我想和各位家长朋友分享一下我对亲子阅读的体会,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为什么要亲子共读

儿童的智力发展与阅读能力息息相关,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好。要培养低年级孩子的阅读能力,唯一可行的就是多阅读。但在网络盛行,电子产品急速更新的今天,孩子们不可避免的接触到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并会为其中绚丽的色彩、精彩的互动游戏而吸引,甚至沉迷。家长一边将电子产品当做“让孩子安静呆着”的利器,一边担心电子产品对孩子的伤害:盯着屏幕时间过长会影响孩子的视力;电脑的多线程运行让孩子无法专注到一件事上;更别提电子游戏成瘾对孩子身心的损害。意识到上述问题的家长,大多会把视线转回到传统的纸质阅读,寄希望于孩子回归传统,爱上阅读,摆脱电子产品。要认识“什么是书”,不妨从这本书开始吧!

【介绍绘本《这是一本书》】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宣传语是“让孩子摆脱电子产品,爱上读书”。书中角色共三位:驴子、猴子和老鼠。生活在数字时代的驴子,只知道电脑和网络,而不知道“书”是什么。所以这只夹着电脑,踱着步子走过来的驴子,看见坐在沙发上认真看书的猴子,不免好奇地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猴子答:这是一本书。那书又是什么?毫无概念的驴子从计算机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问了一连串的问题:你怎么向下滚屏呢?你用它写博客吗?你的鼠标在哪儿?它有什么用处呢?你用它发短信吗?能无线上网吗?能玩微博吗?能玩游戏吗?猴

子的回答通通是:不用,不能,这是一本书。可驴子还在喋喋不休地问着那些在我们看来简直“荒诞”的问题。忍无可忍的猴子直接把书摆到驴子面前:你看!驴子接过书,粗看了一下,继续扒拉着书问:它需要密码吗?用户名呢?在得到“都不需要!”的答案后,驴子坐到沙发上开始看书,沉浸在故事中的他,浑然不知时间的流逝。驴子甚至不愿意把书还给猴子,猴子不得不到图书馆去看书。在猴子转身离开时,驴子在他身后使劲挥舞着书说:放心,用完我会给它

充好电的!这句无稽的话换来了老鼠在这本书说开口说的第一句,也是最后一句话:“不必啦,这是一本书,小呆驴!”

就在这样的对话当中,逐步呈现了“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种种不同。而与电脑相比,这也不能,那也不能的“书”,为什么最终吸引着驴子一看再看,忘记了他的电脑,也许正是因为“这是一本书”!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把儿童阅读称为“种植童话”。“童年多阅读一些属于自己的文学书,这是种植童话。你听说过种植童话吗?就是把非常奇异的想象力、非常美妙的心愿、非常善意的爱惜……搁入自己的脑里,搁进思维和精神。它们不像一棵树,成长是让你看见的,可是只要你成长了,它们也就附入了你的生命,那是一大片的绿荫,鸟儿站在枝上快乐地歌唱,阳光洒下,就总有灿烂和灵感。”

阅读不是每天能直接给你什么,但在阅读过程当中,文学作品里面那种气息,那种善良的感情,那美好故事本身,会随着孩子长大!他会出现在孩子的性格里,举止里,谈吐当中。一个经常阅读的人,他长大以后文字的表达毫无疑问是比那些缺少阅读的人来得准确、生动、打动人,那么到最后说要去求职了,有着比较丰富阅读的人和一个没有什么阅读的,只知道数理化的人,两个人会一样吗?不会一样。

家庭教育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在家庭里互相影响、互相学习。而书是最好的媒介,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通过共读,父母与子女终身学习,共同成长;通过共读,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回想以前儿子要我陪他看书,讲个故事,我总是说自己很忙,只是随手拿本书让他自己看或是让他听点读笔。每当看完一本书,他总会忍不住考考我:“妈妈,你知道吗?”或许真的不知道,或许心不在焉,我总是说:“不知道呀,你说来听听。”如此一说,他就来劲了,津津有味地讲给我听。看着他那绘声绘色、眉飞色舞的样子,我不禁若有所悟:原来孩子多么需要交流。书给了他跟人交流的话题和资本。现在我也会尽量抽空陪儿子看上一段,随后一脸困惑地向他问这问那,他总会耐心细致地给我说明前因后果,那种感觉真好。

亲子共读是一种美丽的休闲,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进行有益的正面引导。当然,亲子共读会牺牲家长的一些时间,但这同时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享受。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近年一直鼓励父母和老师们阅读儿童文学,首先是因为孩子在童年时候的阅读,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成年人给安排的。什么是好的书?什么是值得去读的书?是需要引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年人其实是儿童文学的第一读者,所以成年人需要去接触、阅读儿童文学。

其次,成年人阅读儿童文学,不能单纯停留在为孩子辨别好的、坏的这一目的和意义上,当成年人真正阅读儿童文学时,会从阅读中得到抚摸与安慰,

他的心灵也会和孩子相通。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梅子涵老师的《走在路上》。

【讲述《走在路上》】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我们的眼前似乎都出现了小远和奶奶走在路上的样子,也许,您还看见了自己和奶奶、爷爷,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父母走在路上的样子吧?我们有时就是这样,只知道接受来自父母祖辈的关心,却忘了去关心他们,忘了在我们长大的同时,他们却在一点点老去。故事用极富诗意的语言唤醒了我们的回忆,让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在生活中学会爱,学会感恩。您看,这就是儿童文学,它不光讲述着童年、讲述着长大、还讲述着做一个像样的人。难道,它不值得我们跟孩子一起阅读吗?

二、如何进行亲子共读

主要遵循“三多”原则。

●多讲:讲故事帮孩子打开阅读的第一扇门

你是不是像赶时髦一样给孩子买了一堆的绘本,却把他直接交给爷爷奶奶或者保姆,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其实,讲故事的过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每天的阅读时光,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不仅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互动,还能够听到自己最喜欢的故事。

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有一篇文章叫《用耳朵阅读》,当中就讲到,他就是从长辈们讲述的故事里汲取了文学的营养,通过聆听,这种用耳朵的阅读,为日后的写作做好了准备。“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作家,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写作,写出这样的作品,是与我的二十年用耳朵的阅读密切相关的。我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写作,并且始终充满着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自信,也是依赖着用耳朵阅读得来的丰富资源。”

多讲故事,可以在孩子智力发展的第一时间,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如果实在没时间讲故事,还可以选择有声读物,放给他们听。可以用MP3等,录制一批故事,随身携带,可以利用闲暇或零碎时间如乘车等车时,随手拿出听。当然,效果就没有您亲自讲的好了,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个对话。

一个孩子拿着一本书对父亲说:“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父亲看了一眼书,有些不悦地回答:“不是给你买了点读机吗?”孩子低头说:“点读机上有这个故事,可是它没有腿,我不能坐在上面听呀!”

“可是它没有腿!”多么稚嫩的童声啊!多么渴望的孩子啊!机器可以提供内容,但永远也不会提供情感。

●多陪:给孩子一个阅读的氛围

你的孩子是不是每天吵着要看电视?家里面是不是经常在有人的时候,电视就会开着?孩子的习惯,很多都是大人们养成的,当你忙于工作的时候,就常常只能把孩子交给电视了,如果你多花一点时间陪陪孩子,那么,孩子对电视的依赖也许就会少一些。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阅读氛围。提供一个自在、有趣,而且内容丰富的阅读情境,鼓励孩子多接触图书,引发孩子对图书的热爱。家里的书房、客厅、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