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图文并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林亚男
(单位: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产品101班5203210061)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人类历史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更是被誉为“园林之母”。
中国古典园林旨在再现自然山水的原本状态,讲究“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中国的造园艺术更是历史悠久,留给我们后人一笔巨大的财富。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博大精深,下面主要以清代留园为例,从布局、空间处理、建筑艺术这几个方面介绍留园的造园艺术,从而了解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关键词:江南园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滋生与东方文化的土壤中,对自然之景加以概括、提炼,形成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鲜明格调,成为了世界园林史上的一朵奇葩。
江南私家园林以其独特的清雅秀丽,通透轻巧,成为了清代造园艺术的精华,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称。
在清初的康熙、乾隆时代,江南私家园林多集中在交通发达、经济繁盛的扬州地区,乾隆以后苏州转盛,无锡、松江、南京、杭州等地亦不少。
如扬州瘦西湖沿岸的二十四景(实际一景即为一园),扬州城内的小盘谷、片石山房、何园、个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无锡的寄畅园等,都是著名的园林。
江南气候温和湿润,水网密布,花木生长良好等,都对园林艺术格调产生影响。
江南宅园建筑轻盈空透,翼角高翘,又使用了大量花窗、月洞,空间层次变化多样。
植物配置以落叶树为主,兼配以常绿树,再辅以青藤、篁竹、芭蕉、葡萄等,做到四季常青,繁花翠叶,季季不同。
江南叠山用石喜用太湖石与黄石两大类,或聚垒,或散置,都能做到气势联贯,可仿出峰峦、丘壑、洞窟、峭崖、曲岸、石矶诸多形态。
且太湖石以其透、漏、瘦的独特形体还可作为独峰欣赏。
建筑色彩崇尚淡雅,粉墙青瓦,赭色木构,有水墨渲染的清新格调。
正文: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
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
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一:布局
江南园林是旧时的官僚士大夫专为享受山林野趣,而又免去远游劳顿之苦,在城市中围筑高墙经营修建的,所谓“城市山林”。
江南园林多属于私家园林,因此大都修建于市井之间,为了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追求安静与闲适,因此多会采用内向的平面布局形式。
留园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
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
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其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以山景为主,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二:空间处理
留园中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从平面图可以看出,留园总体上是用建筑围和空间,同时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建筑又将其干小空间,即为园中之院,园中之馆。
院与院、馆与馆通过曲廊连接,从而组成一个完整、连续而又富于变化和韵律的空间整体。
同时由于建筑密度大,为了避免空间的繁杂和混乱之感,园中利用水池和叠石丰富空间的层次。
并在假山之中,布置许多小路。
小路峰回路转,依山就势给人以空间无尽之感。
现就留园的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作一分析。
对比:对比手法是留园中空间构图的又一重要方法,通过空间的开阖、隐显、明暗、虚实的对比从而达到空间上的视觉无尽和视觉无穷的空间艺术效果,不但丰富扩大了空间,更增加了空间的内涵。
“无心画”和“尺幅窗”虚实对比的应用,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通过虚与实的对比,不仅扩大了空间,而且化景物为情思,意味无穷,境界悠远。
在园林的造景中,虚实在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艺术符号表达出来。
情为虚,则景为实;借景为虚,则造景为实;山林景境为虚,则建筑庭院为实;建筑山墙为实,则户牖廊庭为虚;峰石为实,则水景庭院为虚……如果说虚实的对比结合关系是园林基本造景的手法之一,那么对于治园者而言,
园林之美也可以观其图,达其景,以悟其情。
疏与密:走进留园,则使人领略到忽张忽弛、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
建筑上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地方极其稀疏,有的地方则十分稠密,对比异常强烈。
以东区为主,石林小屋附近,屋宇鳞次栉比,内外空间交织穿插,使人有应接不暇之感。
但西区部分的建筑则十分稀疏、平淡,从而使人弛而不张。
蜿蜒曲折:留园中有双面、单面空廊。
二廊都依附于墙体,形成半封闭状态,是曲廊的形式。
借曲廊连接各单体建筑达到建筑群的组合来体现“蜿蜒曲折”。
但留园主要不是通过游廊来体现空间曲折变化的,而是通过借助于建筑物的直接衔接,特别是使其空间互相交错穿插,给人曲折迂回和不可穷尽之感。
三:建筑艺术
赏留园首看建筑。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
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建筑的华美亦为人称道。
“明瑟楼”和“涵碧山房”虽建在陆地,却紧临水面,造型和布置得当,神似面舫,与对面山上“可亭”相呼应。
此外,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远翠阁粉墙漏窗相映成趣,阁下名“自在处”,其前有石砌的花坛,雕刻着生动的花纹,歇山重檐,朱柱花窗,雍容秀美。
清风池馆临池而观景色开畅爽朗,近览濠濮亭、小蓬莱,远眺山林可亭、闻木樨香轩和明瑟楼,山池景色历历在目。
馆旁古树峰石交相掩映衬托,使位于水池一隅的池馆更显得幽雅清静。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
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
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结语: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博大精深,中国的造园艺术更是历史悠久,留给我们后人一笔巨大的财富。
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在空间组织和单体造型上丰富多变,且精致自然。
与一般艺术不同的是,它主要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
它既能再现自然山水美,又高于自然,而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同时为我们今天园林建设,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1] 刘文《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和谐美形式》 2011年
[2] 魏嘉瓒《苏州古典园林史》2005年11月
[3] 陈吾《园林史》200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