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庐山真面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得庐山真面目

——扫除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障碍

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

语文组

盖妮娜

识得庐山真面目

——扫除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障碍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审清材料作文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2.要求学生有辩证思维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3.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作文占六十分,发挥失误,就会影响全局,所以很多人都称作文是高考的第七科。

从零六年开始,“新材料作文”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何谓“新材料”,叙事相对完整,全文没有明确的主旨和倾向性的观点,内容有较大的阐释空间,虽然写作空间是大了,但审题难度也加大了。

就考场作文来说,审题可以说是作文的“根”,没有准确的审题,就不会有正确的立意;没有正确的立意,就不会有明白晓畅的行文。可以说,“根”之不存,文将附焉?

今天重点针对同学们遇到的审题障碍进行分别解析,一一扫除。

二.对常见的审题障碍进行实例解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个审题立意的障碍: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手

提到作文,很多同学都有畏难情绪。那么为什么会这样?真的是太难了还是我们不够用心呢?

先从最简单的材料入手,看看是否可以总结出一点审题经验。【图例如下】:(三个和尚)

【分析提问】

①这则故事的主要对象是谁?

三个和尚

②他们的行为结果是什么?

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

③说说这是为什么?(原因)

一个和尚没有依赖,凡事都要靠自己;两个和尚,谁也不想吃亏,为了公平起见,一起上,且在扁担中间划了一道分界线。三个和尚互相推诿,找不到合理的方式,干脆都撂挑子。

④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不团结办不成事,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走向成功。

团队要有合理制度,否则人多反而办不成事。

【梳理思路】(看看我们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1.明确主要对象:三个和尚

2.抓关键信息:一个挑,两个抬,三个宁愿渴着也不去弄水。

3.看结果:没水喝。

4.找原因:自私自利,不团结,

没有合理制度。

5.定立意:团队要有合理制度;

要齐心协力才能走向成功。

基本步骤(如图所示)

由易到难,掌握了这个方法,看看能否举一反三。

(碰到内容复杂的材料,不要害怕,我们把它的层次捋清,循着各自的结果去找原因,就能分别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2006全国卷)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阅读这则材料,思考:

(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这则材料中主要描写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

(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

乌鸦的行为:

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行为:

对乌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说它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的行为:

也是对乌鸦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它是一只挺可爱的鸟。

(3)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它的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

(4)“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这只是乌鸦被抓住的表面原因,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分析乌鸦被抓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同样是抓小羊,老鹰抓小羊为什么不被抓,而乌鸦却被抓住了?

因为老鹰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翅膀,快速的飞翔速度,而这一切乌鸦都不具备,但他却盲目(机械)地模仿、照搬,这是造成它被抓住的本质原因。(5)牧羊人:“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这句话说明了他对这件事持什么态度?

否定。

原因是什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乌鸦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模仿的行为。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他是什么态度?

肯定。

你觉得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乌鸦有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

(6)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分别从乌鸦、牧羊人、孩子这三个角度去立意,可以提出怎样的观点?(讨论,自由发言)

①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或从实际出发);

②摆正自己的位置;

③要有自知之明;

④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

⑤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

⑥模仿是创新的基础。

【建议】:

审读材料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管内容有多复杂,分清层次,分清主次,从结果去寻原因,慢慢地你就会理清思路,找出材料的主旨了!

有些同学对材料朦胧感知,大致一看就急着动笔,往往只会看到现象,没看到问题的实质,这样就会导致立意不深,偏离主旨。

第二个审题立意的障碍:雾里看花,不明就里

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首先对材料要有深刻的理解。请看下题:

例:2002年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一起“人伤熊”事件曾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和思考,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用硫酸伤害了五只狗熊和棕熊,他说:“我觉得好奇,因为是兑在饮料里,看它能不能辨别出里面有东西。”

【审题分析】:

①主人公:刘海洋

②行为结果:用硫酸泼熊,此事件引起公愤。

③寻原因:(为什么引起公愤?)

因为残忍,他只是为了好奇,一点也不尊重爱护动物的生命。

④悟道理,定立意:说明这个主人公怎样呢?

没有公德心,不爱护动物,不尊重生命,心理扭曲。

你说这是一个人的公德、修养问题,没有错。这样写,当然可以,但只停留在材料表面不会深刻,当然也难得有新意。

往深层次看,刘海洋是有知识的“文化人”,应该懂得这些起码的常识,由此看来,“有文化”不等于“有公德修养”,这就牵涉到才与德的关系:知识不等于德操。这样论述,就避免了人云亦云。

【练习】

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做了件扶贫实事,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说,羊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

审题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