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荀子思想虽然与孔子、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 范筹,但有其独特见解,自成一说。荀子提倡性 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孔子、孟子在 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 是很具体的,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 孔子竭力强调“克己”、“修身”、“为仁由己” 等。而孟子则以“性善”为根据,认为只要不断 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 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即可恢复 人的“良知”、“良能”,即可实现“仁政”理 想。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 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 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
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 就想满足欲望,若欲 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 生争执,因此主张人 性有恶,须要由圣王 及礼法的教化,来 “化性起伪”使人格 提高。
荀子说的性是人自然的本性 或天生本性是取事实义,与 即人的动物性,如他认为人 的本性生来就关心自己的利 益,顺着这种人性就只有争 夺而辞让之德就会灭亡,并 非说人的本质。他的性恶论 是说人只顺从自己的自然本 性的时候,会引起坏的结果, 而“善”是后天学习和努力 而得来。
相关资料:
• 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 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本质 是没有经过雕饰的,自然的。)。它既 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 会。荀子的善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 于人性论断中独树一帜。
• 《荀子·礼论》:“性者,本始材朴也; 伪者,文理隆盛也。”
相关资料:
• 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重要学说之 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 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 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 人性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是指人类作为 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是 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既然一 定要求生,也就没有必要否定它,回避 它。荀子的做法只是没有回避它而已。 从这一点来看,荀子直指人的本性,较 之孟子的多方论辩更具有“因人情”的 一面。孟子的学说是以性善论作为开端 的,但是却以诋距杨墨作为结束。荀子 背负性恶的恶名,但却具有更多的合理
开源节流,裕民富国,兼利天下。
荀子的性恶论的“性”与“恶”, 性是自然的性,不用学习就得到, 不可努力就能获得。伪是能够学 习和致力于就可做到。伪有两个 意思:一是作用方面,即人为; 二是结果方面,人为所养成的人
格。
荀子说要从人为的方法去改变恶 的结果。孟子性善论的性是取本 质义,即人与动物的分别,人内 在的道德心,即四善端,人有向 善的本性,内在的价值根源。而 孟子也应该不反对人有自然之性。
在政治上,因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故荀 卿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以克服人 之恶性。且人有智,故人无群而不能生, 且无道德不能为群;所以便要隆礼,以 礼作为区别等级、划分名分和职分的标 准。荀子虽是儒者,但其所言之礼为规 则条文、典章制度,故其所言之礼与法 相近,故要明法,以法律、政令作为衡 量曲直、判断是非的准绳。强调行仁和 亲民,贤王应该尚贤使能,强本节用,
结束! 谢谢!
荀子简介:
• 荀子,名况,字 卿,战国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 学家、政治家。 时人尊称“荀 卿”。儒家代表 人物之一。
来自课本:
• 在我国历史上,荀子最早的清楚的 指出人定胜天。
• 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 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 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 匈匈也辍行。
• 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性。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 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 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 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 “法”,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 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 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
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
来自课本:
• 荀子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在 天地自然面前,人不能为所欲为, 在那些付出努力的也无益的地方, 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另一方面, 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可以大有作 为,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 不要轻易放弃。
来自课本:
• 荀子说,大到整个社会的安宁和 混乱,小到个人的思想的好坏、 道德善恶、智慧多少等,都应该 从人自身寻找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所有人都不应该放弃自己需要执 着把握和实行的东西。所有人都 应该执着于提高思想、完善德行、 发展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