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杂谈 (1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不能脱离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不能脱离生活。近几年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 来,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出现 了大量背景新颖、贴近生活、符合实际的应用问题。 了大量背景新颖、贴近生活、符合实际的应用问题。 应用问题已经成为考查数学知识、方法和思维能力, 应用问题已经成为考查数学知识、方法和思维能力,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材料。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材料。 数学应用问题是有实际意义或实用背景的数学问 数学应用问题不拘泥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束缚, 题。 数学应用问题不拘泥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束缚,更 多着眼于数学学科的一般的思想方法, 多着眼于数学学科的一般的思想方法,着眼于应用所 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例 题 分 分析: 表示中间空白正方形 析 分析:用x表示中间空白正方形
的边长, 的边长,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
一标志性建筑的底面呈正方形,在其四周铺上花岗石, 一标志性建筑的底面呈正方形,在其四周铺上花岗石, 形成一个宽为3米的正方形边框(如图)。 )。已知铺这个边框恰 形成一个宽为3米的正方形边框(如图)。已知铺这个边框恰 好用了192块边长为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 192块边长为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 好用了192块边长为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问标志性建筑底 面的边长是多少米? 面的边长是多少米?
3、运用列表法 、 表格是处理数据的重要工具, 表格是处理数据的重要工具,运用表格可 以直观、简明地梳理复杂的数量关系,寻找隐 以直观、简明地梳理复杂的数量关系, 藏的规律。题目中的各个量在表格中罗列出来, 藏的规律。题目中的各个量在表格中罗列出来, 就可以从表格中的行或列中找出同一研究对象 所涉及的各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所涉及的各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来构造方程 或方程组,使问题得以解决。 或方程组,使问题得以解决。
验得到的答案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 验得到的答案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思考对原来的解法进 行或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等。 行或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等。
生活实际中的许多应用问题在数学问题中就是列 方程解应用题,而列方程解应用题最关键是如何寻找 方程解应用题 而列方程解应用题最关键是如何寻找 量与量的相等关系.接下来 接下来, 量与量的相等关系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探讨如何寻 找量与量相等关系的方法。 找量与量相等关系的方法。 1、利用基本公式 、 利用基本公式寻找量与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是解 利用基本公式寻找量与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决这类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因为公式本身就是一 决这类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个等量关系,在遇到诸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 个等量关系,在遇到诸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增 长率问题、商品销售问题、存款问题等时, 长率问题、商品销售问题、存款问题等时,应首先 考虑利用基本公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考虑利用基本公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词汇的含义;分清问题中条件和要求的结论。 词汇的含义;分清问题中条件和要求的结论。
制订计划: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 制订计划: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的数学知
识和方法拟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识和方法拟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执行计划:把已制订的计划具体地进行实施。 执行计划:把已制订的计划具体地进行实施。 回顾: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必要检查和反思, 回顾: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必要检查和反思,也包括检
2、理解关键词 、 数学应用问题中有许多量并不是直接以数据的形式 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的语言内,这些能帮助确定各对 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的语言内, 象所涉及的量相互关系的词,就是所说的关键词, 象所涉及的量相互关系的词,就是所说的关键词,这些 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全用来表示各量之间的差 别的,常用的如: 别的,常用的如:多、少、和、差、倍、分、增、减、 迟等等,通过对关键词的正确理解, 早、迟等等,通过对关键词的正确理解,就能找出量之 间的相互关系,并最终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 间的相互关系,并最终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 例题分析: 例题分析: 在环保知识竞赛中,某校代表队的平均分是 分 在环保知识竞赛中,某校代表队的平均分是88分,其 中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高10%,而男生的人数比女生多 中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高 , 10%,问男女生的平均分各是多少 ,问男女生的平均分各是多少?
例 题 分 析
乙两人从A、 两地同时出发 甲骑自行车, 两地同时出发, 例2:甲、乙两人从 、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 : 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出发后经 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出发后经3 时两人相遇,已知在相遇时乙比甲多行了90千米 千米, 时两人相遇,已知在相遇时乙比甲多行了 千米,相遇 后再经1时乙到达 时乙到达A地 问甲、乙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后再经 时乙到达 地,问甲、乙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
x
3
阴影部分的面积 =192块边长为 块边长为 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的面积 米的正方形花岗石的面积
中考数学应用问题的分类探求
(1)方案设计类。此类应用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强烈 )方案设计类。此类应用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 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 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探索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探索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用数学”的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用数学”的意识。 方案设计类应用题有这么几种类型: 方案设计类应用题有这么几种类型:符合要求的方案创 符合要求的最佳方案设计、选择最优方案设计等, 意、符合要求的最佳方案设计、选择最优方案设计等,不管 是哪种类型的方案设计题,一般都具有应用性( 是哪种类型的方案设计题,一般都具有应用性(有真实的背 )、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因此,这类题综合性强, 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景)、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因此,这类题综合性强,在 考查内容上代数、几何知识兼备;解答方法上计算、 考查内容上代数、几何知识兼备;解答方法上计算、作图并 举。要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 要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基础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而且要掌握应用问题的解答策略; 基础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而且要掌握应用问题的解答策略; 学会把实际问题等价转化为数学问题, 学会把实际问题等价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基本 模型来巧妙地解答。 模型来巧妙地解答。
例2:在菱形 :在菱形ABCD中, 中 ∠A = 72,请设计三种不同的分法 将菱形ABCD分割成四个三角形,使得每一个三角形都是 分割成四个三角形, ,将菱形 分割成四个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画图工具不限,要求画出分割线段, ,(画图工具不限 等腰三角形,(画图工具不限,要求画出分割线段,标出 能够说明分法所得三角形的度数)。 能够说明分法所得三角形的度数)。
例题分析: 例题分析: 小明把压岁钱按定期一年存入银行, 小明把压岁钱按定期一年存入银行,当时一年期定期 存款的年利率为1.98%,利息税的税率为 利息税的税率为20%,到期支取时 到期支取时, 存款的年利率为 利息税的税率为 到期支取时 扣除利息税后小明实得本利和为507.92元,问小明存入银行 扣除利息税后小明实得本利和为 元 问小明存入银行 的压岁钱为多少元? 的压岁钱为多少元 分析:题中的数量有本金、利息、年利率、 分析 题中的数量有本金、利息、年利率、利息税税率和 题中的数量有本金 实得本利和,它们之间有如下的相等关系: 实得本利和,它们之间有如下的相等关系: 本金×利率 利息 本金×利率=利息 利息×税率 利息税 利息×税率=利息税 本金+利息 利息税 本金 利息-利息税 实得本利和 利息 利息税=实得本利和 如果设本金为x元 那么根据上述前两个数量关系, 如果设本金为 元,那么根据上述前两个数量关系,能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利息和利息税, 用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利息和利息税,然后利用第三个等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利息和利息税 量关系列出方程。 量关系列出方程。
1、以图示意: 、以图示意:
相遇时甲的路程 经 3 时 经 1 时 相遇后乙的路程 相遇时乙的路程 经 3 时
wenku.baidu.com
A
B
2、相遇时甲行驶的路程+90=相遇时乙行驶的路程 、相遇时甲行驶的路程 相遇时乙行驶的路程 相遇后乙行驶的路程=相遇时甲行驶的路程 相遇后乙行驶的路程 相遇时甲行驶的路程
5. 根据不变量构造相等关系 许多数学应用问题常涉及到一些 量的变化,但也有些量是不变的 但也有些量是不变的,在分析 量的变化 但也有些量是不变的 在分析 各个量时,应分清哪些是变化着的量 应分清哪些是变化着的量,哪 各个量时 应分清哪些是变化着的量 哪 些是不变的量,这样 这样,解题的关键就是抓 些是不变的量 这样 解题的关键就是抓 住其中的不变量,根据不变量来构造相 住其中的不变量 根据不变量来构造相 等关系。 等关系。
设应调往甲处x人 设应调往甲处 人,题目中所涉及的有关数量及 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甲处 原有人数 增加人数 增加后的人数
23 x 23 + x
乙处
17 20 - x 17 + 20 - x
4、运用图示法 、 图形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图形直观、形象,一目了然,运用各种图形如线 段图、行程图、面积图、比例图等来表示应用题中 段图、行程图、面积图、 的数量关系,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题意, 的数量关系,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题意,从而寻找 各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各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例题分析 某班有学生45人 某班有学生 人,会下象棋的人数是会下围棋 人数的3.5倍 两种棋都会或都不会的人数都是5人 人数的 倍,两种棋都会或都不会的人数都是 人, 求只会下围棋的人数. 求只会下围棋的人数
D
A
C
B
D
720 360 360 360 360 720 360 720 360 360 0 72 360 360
例 题 分 析
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23人 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23人,在乙 23 处植树的有17 17人 现调20人去支援, 20人去支援 处植树的有17人,现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植树的人数是 乙处植树人数的2 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乙处植树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例题分析
今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 今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 让道路将这块土地分成形状相同而且面积相等的4部分 部分。 让道路将这块土地分成形状相同而且面积相等的 部分。若道 路的宽度可忽略不计,请设计3种不同的修筑方案 种不同的修筑方案。 路的宽度可忽略不计,请设计 种不同的修筑方案。
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一般思路: 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一般思路:
实际问题 抽象化 数学问题 数学化 数学模型
重 构 模 型
求解 数学结果 回归实际 实践检验 实际结果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理解问题:弄清问题的意思,以及问题中涉及的术语、 理解问题:弄清问题的意思 以及问题中涉及的术语、 以及问题中涉及的术语
(二)解数学应用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中考选择的数学应用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 中考选择的数学应用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涉及 的知识面较广,解决方法隐含在问题之中, 的知识面较广,解决方法隐含在问题之中,会让考生 有一种无序、无规律可循的感觉,但需要指出: 有一种无序、无规律可循的感觉,但需要指出:中考 给出的应用问题, 给出的应用问题,是作了适合初中生认知水平调整的 问题,是可以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 问题,是可以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通过思维 活动来解决的问题。因此,求解数学应用问题,是有 活动来解决的问题。因此,求解数学应用问题, 一定规律可循的。 一定规律可循的。
----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不能脱离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不能脱离生活。近几年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 来,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出现 了大量背景新颖、贴近生活、符合实际的应用问题。 了大量背景新颖、贴近生活、符合实际的应用问题。 应用问题已经成为考查数学知识、方法和思维能力, 应用问题已经成为考查数学知识、方法和思维能力,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材料。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材料。 数学应用问题是有实际意义或实用背景的数学问 数学应用问题不拘泥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束缚, 题。 数学应用问题不拘泥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束缚,更 多着眼于数学学科的一般的思想方法, 多着眼于数学学科的一般的思想方法,着眼于应用所 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例 题 分 分析: 表示中间空白正方形 析 分析:用x表示中间空白正方形
的边长, 的边长,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
一标志性建筑的底面呈正方形,在其四周铺上花岗石, 一标志性建筑的底面呈正方形,在其四周铺上花岗石, 形成一个宽为3米的正方形边框(如图)。 )。已知铺这个边框恰 形成一个宽为3米的正方形边框(如图)。已知铺这个边框恰 好用了192块边长为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 192块边长为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 好用了192块边长为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问标志性建筑底 面的边长是多少米? 面的边长是多少米?
3、运用列表法 、 表格是处理数据的重要工具, 表格是处理数据的重要工具,运用表格可 以直观、简明地梳理复杂的数量关系,寻找隐 以直观、简明地梳理复杂的数量关系, 藏的规律。题目中的各个量在表格中罗列出来, 藏的规律。题目中的各个量在表格中罗列出来, 就可以从表格中的行或列中找出同一研究对象 所涉及的各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所涉及的各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来构造方程 或方程组,使问题得以解决。 或方程组,使问题得以解决。
验得到的答案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 验得到的答案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思考对原来的解法进 行或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等。 行或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等。
生活实际中的许多应用问题在数学问题中就是列 方程解应用题,而列方程解应用题最关键是如何寻找 方程解应用题 而列方程解应用题最关键是如何寻找 量与量的相等关系.接下来 接下来, 量与量的相等关系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探讨如何寻 找量与量相等关系的方法。 找量与量相等关系的方法。 1、利用基本公式 、 利用基本公式寻找量与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是解 利用基本公式寻找量与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决这类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因为公式本身就是一 决这类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个等量关系,在遇到诸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 个等量关系,在遇到诸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增 长率问题、商品销售问题、存款问题等时, 长率问题、商品销售问题、存款问题等时,应首先 考虑利用基本公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考虑利用基本公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词汇的含义;分清问题中条件和要求的结论。 词汇的含义;分清问题中条件和要求的结论。
制订计划: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 制订计划: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的数学知
识和方法拟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识和方法拟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执行计划:把已制订的计划具体地进行实施。 执行计划:把已制订的计划具体地进行实施。 回顾: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必要检查和反思, 回顾: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必要检查和反思,也包括检
2、理解关键词 、 数学应用问题中有许多量并不是直接以数据的形式 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的语言内,这些能帮助确定各对 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的语言内, 象所涉及的量相互关系的词,就是所说的关键词, 象所涉及的量相互关系的词,就是所说的关键词,这些 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全用来表示各量之间的差 别的,常用的如: 别的,常用的如:多、少、和、差、倍、分、增、减、 迟等等,通过对关键词的正确理解, 早、迟等等,通过对关键词的正确理解,就能找出量之 间的相互关系,并最终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 间的相互关系,并最终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 例题分析: 例题分析: 在环保知识竞赛中,某校代表队的平均分是 分 在环保知识竞赛中,某校代表队的平均分是88分,其 中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高10%,而男生的人数比女生多 中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高 , 10%,问男女生的平均分各是多少 ,问男女生的平均分各是多少?
例 题 分 析
乙两人从A、 两地同时出发 甲骑自行车, 两地同时出发, 例2:甲、乙两人从 、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 : 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出发后经 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出发后经3 时两人相遇,已知在相遇时乙比甲多行了90千米 千米, 时两人相遇,已知在相遇时乙比甲多行了 千米,相遇 后再经1时乙到达 时乙到达A地 问甲、乙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后再经 时乙到达 地,问甲、乙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
x
3
阴影部分的面积 =192块边长为 块边长为 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的面积 米的正方形花岗石的面积
中考数学应用问题的分类探求
(1)方案设计类。此类应用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强烈 )方案设计类。此类应用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 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 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探索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探索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用数学”的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用数学”的意识。 方案设计类应用题有这么几种类型: 方案设计类应用题有这么几种类型:符合要求的方案创 符合要求的最佳方案设计、选择最优方案设计等, 意、符合要求的最佳方案设计、选择最优方案设计等,不管 是哪种类型的方案设计题,一般都具有应用性( 是哪种类型的方案设计题,一般都具有应用性(有真实的背 )、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因此,这类题综合性强, 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景)、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因此,这类题综合性强,在 考查内容上代数、几何知识兼备;解答方法上计算、 考查内容上代数、几何知识兼备;解答方法上计算、作图并 举。要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 要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基础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而且要掌握应用问题的解答策略; 基础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而且要掌握应用问题的解答策略; 学会把实际问题等价转化为数学问题, 学会把实际问题等价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基本 模型来巧妙地解答。 模型来巧妙地解答。
例2:在菱形 :在菱形ABCD中, 中 ∠A = 72,请设计三种不同的分法 将菱形ABCD分割成四个三角形,使得每一个三角形都是 分割成四个三角形, ,将菱形 分割成四个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画图工具不限,要求画出分割线段, ,(画图工具不限 等腰三角形,(画图工具不限,要求画出分割线段,标出 能够说明分法所得三角形的度数)。 能够说明分法所得三角形的度数)。
例题分析: 例题分析: 小明把压岁钱按定期一年存入银行, 小明把压岁钱按定期一年存入银行,当时一年期定期 存款的年利率为1.98%,利息税的税率为 利息税的税率为20%,到期支取时 到期支取时, 存款的年利率为 利息税的税率为 到期支取时 扣除利息税后小明实得本利和为507.92元,问小明存入银行 扣除利息税后小明实得本利和为 元 问小明存入银行 的压岁钱为多少元? 的压岁钱为多少元 分析:题中的数量有本金、利息、年利率、 分析 题中的数量有本金、利息、年利率、利息税税率和 题中的数量有本金 实得本利和,它们之间有如下的相等关系: 实得本利和,它们之间有如下的相等关系: 本金×利率 利息 本金×利率=利息 利息×税率 利息税 利息×税率=利息税 本金+利息 利息税 本金 利息-利息税 实得本利和 利息 利息税=实得本利和 如果设本金为x元 那么根据上述前两个数量关系, 如果设本金为 元,那么根据上述前两个数量关系,能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利息和利息税, 用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利息和利息税,然后利用第三个等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利息和利息税 量关系列出方程。 量关系列出方程。
1、以图示意: 、以图示意:
相遇时甲的路程 经 3 时 经 1 时 相遇后乙的路程 相遇时乙的路程 经 3 时
wenku.baidu.com
A
B
2、相遇时甲行驶的路程+90=相遇时乙行驶的路程 、相遇时甲行驶的路程 相遇时乙行驶的路程 相遇后乙行驶的路程=相遇时甲行驶的路程 相遇后乙行驶的路程 相遇时甲行驶的路程
5. 根据不变量构造相等关系 许多数学应用问题常涉及到一些 量的变化,但也有些量是不变的 但也有些量是不变的,在分析 量的变化 但也有些量是不变的 在分析 各个量时,应分清哪些是变化着的量 应分清哪些是变化着的量,哪 各个量时 应分清哪些是变化着的量 哪 些是不变的量,这样 这样,解题的关键就是抓 些是不变的量 这样 解题的关键就是抓 住其中的不变量,根据不变量来构造相 住其中的不变量 根据不变量来构造相 等关系。 等关系。
设应调往甲处x人 设应调往甲处 人,题目中所涉及的有关数量及 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甲处 原有人数 增加人数 增加后的人数
23 x 23 + x
乙处
17 20 - x 17 + 20 - x
4、运用图示法 、 图形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图形直观、形象,一目了然,运用各种图形如线 段图、行程图、面积图、比例图等来表示应用题中 段图、行程图、面积图、 的数量关系,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题意, 的数量关系,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题意,从而寻找 各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各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例题分析 某班有学生45人 某班有学生 人,会下象棋的人数是会下围棋 人数的3.5倍 两种棋都会或都不会的人数都是5人 人数的 倍,两种棋都会或都不会的人数都是 人, 求只会下围棋的人数. 求只会下围棋的人数
D
A
C
B
D
720 360 360 360 360 720 360 720 360 360 0 72 360 360
例 题 分 析
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23人 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23人,在乙 23 处植树的有17 17人 现调20人去支援, 20人去支援 处植树的有17人,现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植树的人数是 乙处植树人数的2 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乙处植树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例题分析
今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 今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 让道路将这块土地分成形状相同而且面积相等的4部分 部分。 让道路将这块土地分成形状相同而且面积相等的 部分。若道 路的宽度可忽略不计,请设计3种不同的修筑方案 种不同的修筑方案。 路的宽度可忽略不计,请设计 种不同的修筑方案。
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一般思路: 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一般思路:
实际问题 抽象化 数学问题 数学化 数学模型
重 构 模 型
求解 数学结果 回归实际 实践检验 实际结果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理解问题:弄清问题的意思,以及问题中涉及的术语、 理解问题:弄清问题的意思 以及问题中涉及的术语、 以及问题中涉及的术语
(二)解数学应用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中考选择的数学应用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 中考选择的数学应用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涉及 的知识面较广,解决方法隐含在问题之中, 的知识面较广,解决方法隐含在问题之中,会让考生 有一种无序、无规律可循的感觉,但需要指出: 有一种无序、无规律可循的感觉,但需要指出:中考 给出的应用问题, 给出的应用问题,是作了适合初中生认知水平调整的 问题,是可以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 问题,是可以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通过思维 活动来解决的问题。因此,求解数学应用问题,是有 活动来解决的问题。因此,求解数学应用问题, 一定规律可循的。 一定规律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