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
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
作者: 林波
作者机构: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出版物刊名: 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页码: 69-72页
主题词: 直觉思维;直觉;同化;整体;情感;习得;学得
摘要:直觉是对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或理解,语感的直觉性实际上是读者对语言的悟性。
主体直接作用于语用层面的言语同化,对言语对象是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整体把握,并且要对言语内容的真善美与言语形式的优劣差作出迅速的感悟,从而引起主体情感的振荡。
语感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直觉思维的训练对语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抓住了语感培养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而抓住了直觉思维训练则 又是抓住了语感培养的关键。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言修养;并鼓励想象联想,诱发审美情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作者:罗三华来源:《学习报·教育研究》2012年第06期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培养语感的现象。
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有关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忽视了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忽略了学生主体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对语言的获取能力。
因为语感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人在学习语言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多少,严重一些可以说这决定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高度重视语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对于学习语言的所有的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以培养他们较强的语感呢?我认为,目前应该主要进行下列在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言习得主体原先积累与储存的经验、知识跟当前面临的问题相互撞击,才会迸发出耀眼的直觉思维的火花。
一般说来,对语文的经验越丰富,对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对文中的现象与问题产生直觉。
无论直觉的形式多么变化多端,也无论直觉的内容如何丰富多样,而其心理素材都无一例外地来自主体原先在学习与实践中获得的并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
在直觉产生的心理机制中,记忆的检索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言学习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习得,另一种是学得。
语言习得是指主体在自然母语环境中,通过接触大量看似杂乱无章的言语材料,以一种我们至今还难以解释清楚的语言学习能力抽绎出复杂的语言规律并据此去运用语言,尤其是母语的口语学习更是如此。
因而,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越的母语环境,让学生广泛接触积累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强化语言训练,突出语言学得语言学得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语言以形成言语能力的,母语的书面语学习大都采用学得方式。
因此语言学得与语言训练之间存在着一致性。
学以致用,在语言学得中必须加强语言训练,使学生通过科学规范的练习将语言知识、规律内化以形成语言直觉,形成较强的语感。
训,指教师的训导与启迪,练,是学生的练习与操练。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直觉思维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直觉思维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直接运用形象思维或猜测迅速对问题作出解答的思维方式。
直觉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直觉思维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观察和思考是培养直觉思维的重要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文章中的细节和重点语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思考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想象猜测和想象是培养直觉思维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意图和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想象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通过猜测和想象,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涵,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直觉思维。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培养直觉思维的必要条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探索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直觉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
中学语文教课应训练直觉思想以培育语感语文教课一定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育,其门路与方法多种多样,而通过直觉思想的训练来培育语感则是一个不行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目前对于语感的众多定义中,绝大部分以为语感是人在理解语言时的较强的感觉力,主要表现为听、读两项能力。
笔者以为,本质上语文学科所要培育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即语文能力,其高度综合的表现形式即语感。
它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觉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建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语言的可接受性、依照语境理解各种语言与依照社交需要创建性地进行语言表达。
在心理上它拥有以下四个特色1.直觉性。
这几乎是对语言的一种下意识的本能反应,超越了中间的剖析、推测与考证的环节,在一顷刻之间就能自但是然地辨别与理解他人的语言,并能娴熟地创建与生成新的语言。
相传清朝纪晓岚为乾隆皇帝题扇,题写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遗漏了,乾隆龙颜不悦。
情急之下,纪晓岚援笔在扇上断句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必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纪晓岚在这里不是着眼于细节的逻辑剖析,而是突破了某些羁绊,超越了某些限制,进而带来了创新意识,依赖直觉,经过对原有语言的创建性办理使这首千古流传的七绝诗变为了一首绝妙好词。
有的人能一听就懂、过目不忘、下笔成章和下笔若有神,就是语感的这类直觉性的外在展现。
直觉是对状况的一种忽如其来的顿悟或理解[① ],所以,语感的直觉性其实是主体对语言的悟性。
2.同化性。
同化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时用业已形成的认知构造来阐释和说明客体,即对客体进行整合、加工的一种体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语感就是主体作用于语言对象的结果,是成立在语言资料意义被有效采取的基础上的语言意义再创建,既包含主体对语言信息的接受与理解,又包含主体对语言信息的反应与输出。
而将语感只是视为理解语言时的感觉力,则只重申了语言对象向主体进行信息输入,却未着重主体对语言对象的踊跃同化作用。
语文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作者:严慧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年第06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最大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启发直觉思维的条件,奠定分析思维的基础,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提高学生思维速度,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不盲目瞎猜。
一.注重学生直觉判别能力的培养1、引导整体感知在直觉思维培养中,整体感知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学会整体感知。
例如:《西游记》的延伸阅读教学,选出“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片段,播放相关动画片,并提问:为何孙悟空要打白骨精?直觉思维下,学生回答:因为白骨精是妖怪,想吃掉唐僧。
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这一问题的依据。
然后再提问:孙悟空是如何打白骨精?学生能快速回答。
继续问:为何唐僧要将孙悟空赶走?这时学生有不同看法:①唐僧受白骨精蒙骗,误以为孙悟空杀了三人则会受佛祖的怪罪;②唐僧信了猪八戒的挑拨。
在此基础上,对孙悟空、猪八戒、唐僧这几个人物的特点,学生有了整体印象。
孙悟空:机智聪明、本领高、重情义;唐僧:轻信、顽固、是非不分;猪八戒:好吃懒做、嫉妒孙悟空、挑拨离间。
这样通过动画片,再结合文章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深语言的情境感受与情感捕捉,提高学生的直觉判别能力。
2、速读文章、抢答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直觉思维以一定的材料、信息为基础,然后直接利用材料,提取信息,做出判断。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速读文章,抢答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速度。
例如:在记叙文的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快速浏览,然后让他们对记叙文六要素进行识记与抢答。
3、巧设智力竞赛活动在完成单元学习后,教师可以改变测试方法,不再是试卷测试,而是精心设计一些记忆与理解题,以举手抢答或抽签回答的方式来展开智力竞赛活动。
例如:“亲近自然”单元的学习,教师可设置对写景方法加以判断的题目,或对修辞手法加以辨别的题目等。
通过抢答,可以激发学生直觉思维。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语感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语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以培养他们较强的语感呢?笔者认为,目前应该主要进行下列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另一种是学得(learnin g)。
语言习得,是指主体在自然母语环境中,通过接触大量看似杂乱无章的言语材料,以一种我们至今还难以解释清楚的语言学习能力抽绎出复杂的语言规律并据此去运用语言,尤其是母语的口语学习更是如此。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越的母语环境,让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积累言语材料、理解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多听、多阅读。
听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多听、会听普通话。
在对普通话语音材料的反复听的实践中,学生会逐步将抽绎出来的母语的口语规律以知识的形式内化,转换为自己的“内在模式”。
广泛阅读更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阅读同时涵盖了无声默读与出声朗读两个方面。
有的人将阅读仅仅理解为无声默读,造成语文课堂只能见到学生埋头看书的身影,而听不到琅琅读书声。
重阅轻读乃至只阅不读的片面做法应该摒弃,提倡阅览与诵读并重。
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
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目十行的速读,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主体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其“不求甚解”实际上就是指简化了的阅览过程,“有会意”则是对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的准确把握。
所以,主体在进行速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合代码,而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
跳读、翻读、猜读、倒读等往往是预见、猜测、期待的外在表现,可以活跃主体的直觉思维。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孙芙蓉河北省枣强县王常学区中心校053100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问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一种心里现象,是从事何工作都需要的极其宝贵的心理品质,是构成高层次创造性思活动的必要因素。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甚至有些专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形成高水平语文能力的核心所在,是语文教学是否抓住了本质的重要标志。
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呢?第一、加强语感实践语感具有直觉性特点。
它不预先经过一番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而是凭借着言语活动的经验直觉地对语言作出敏锐的感受,瞬间感知和领悟语言。
因此,通过培养语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觉思维能力。
加强语感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背诵。
阅读(包括朗读、默读、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朱熹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其义也。
”杨雄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这些观点都强调了大量阅读(其中也包含着背诵的含义)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的敏锐的感受,激起情感的共鸣,悟出为文之道,掌握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规律。
实证明这是培养学生语感、发展直觉思维的重要途径。
二,指导学生切已体察。
培养语感,还要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去感受。
叶圣陶认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学上去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直觉由于是人们对观事物的直接快速反映的过程,因此,要求反映者对自己周围的生活现象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三,指导学生注重整体感知。
整体性是直觉思维最显著的特点,直觉思维从认识过程一开始就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生活中直觉思维的例子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
生活中直觉思维的例子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摘要] 直觉思维训练是培养语感的重要环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直觉思维主要进行三项工作:一是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言习得;二是强化语言训练,突出语言学得;三是鼓励想象联想,诱发审美情感。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感培养直觉思维训练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其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而通过直觉思维的训练来培养语感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目前关于语感的众多定义中,绝大多数认为语感是人在理解语言时的较强的感受力,主要表现为听、读两项能力。
笔者认为,实际上语文学科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即语文能力,其高度综合的表现形式即语感。
它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
语感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直觉思维的训练对于语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抓住语感培养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而抓住直觉思维训练则又是抓住语感培养的关键。
那么,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以培养他们较强的语感呢?笔者认为,目前应该主要进行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
1.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言习得主体原先积累与储存的经验、知识与跟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相互撞击,才会迸发出耀眼的直觉思维的火花。
布洛赫指出:“我认为直觉和经验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所谓直觉,是把那些你已经了解得很充分的事物的认识拼起来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认识。
”①没有主体原有的经验、知识作前提,直觉思维只能是飘忽不定的镜花水月。
一般说来,对语文的经验越丰富,对语文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对语文中的现象与问题产生直觉。
主体在处理当前问题时所需要的已经内化的经验、知识,美国现代教学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称之为“内在模式”。
他说:“人的思想上有这样的一些理论和模式,它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们有什么知觉,甚至决定我们有多少知觉……知觉是我们把假设加在收到的信息上的结果,而产生这种假设的内在模式是一种省劳力的手段,使我们避免逐项处理感 __这样的繁杂工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
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
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
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
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加强语感培养的几种方法。
一、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非通过多读、熟读、朗读无以全面把握。
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
因此,朗读时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使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及优美的意境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1.加强朗读示范。
教师带表情朗读,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产生朗读的兴趣。
2.注重朗读技巧。
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
首先,要注重语音轻重。
在读表现厚重情感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
其次,要注意停顿。
第三,要注意语气。
3.采取多样形式。
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单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对戏剧文学,则分角色读。
也可以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
4.倡导自由品读。
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行品读,从而充分享受读书乐趣。
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作者:王敏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54期摘要: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形式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但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学生的直觉思维训练由于得不到教师的重视而使能力受到抑制和弱化,渐渐地扼杀了创造精神,降低了语文学习兴趣。
文章从直觉思维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直觉思维能力重要性培养途径随着课改的深入展开,语文教学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气象万千。
就文本的解读而言,出现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广度解读”、“个性解读”、“文本细读”等各具特色的解读方式。
纷繁万象,往往容易让人迷了双眼。
教学方式方法的思考与创新当然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但是,为什么经过那么多的解读方式的训练之后,学生还是读不懂一篇稍微带点隐喻意义的文章?中考最后一篇考验学生解读能力的大阅读17分,平均得分往往只有6分左右。
虽然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为了试卷上的分数,但是,试卷上的分数至少传递出一个信息:很多学生读不懂文章。
这些学生,往往有很大部分人数物逻辑思维能力很好,脑子很灵活,掌握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就是看不懂文章。
这样的现象应该引起语文老师的反思:语文教学,到底要教什么?我们到底要帮助学生掌握哪些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才能让学生真正有能力独立地阅读?是根据试卷的变化而研究解题思路,把语文的学习弄得像数学一样套公式吗?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完成每一册书的基本篇目的教学,长期坚持低效高耗的学习方式,进行所谓的“熏陶积累”教学?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我认为关键要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直觉思维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三者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维形式,彼此之间只有思维材料和思维加工方法的不同,没有高低级之分。
但是,长期以来,在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许多教材和著作中,却一直在宣扬这样一种观点:只有逻辑思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即可以使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感性提升至理性,因而是高级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只能使我们获得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难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言下之意是比较低级的思维。
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
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其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而通过直觉思维的训练来培养语感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目前关于语感的众多定义中,绝大多数认为语感是人在理解语言时的较强的感受力,主要表现为听、读两项能力。
笔者认为,实际上语文学科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即语文能力,其高度综合的表现形式即语感。
它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
在心理上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直觉性。
这几乎是对语言的一种下意识的本能反映,超越了中间的分析、推断与验证的环节,在一刹那之间就能自然而然地识别与理解别人的言语,并能熟练地创造与生成新的言语。
相传清代纪晓岚为乾隆皇帝题扇,题写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漏掉了,乾隆龙颜不悦。
情急之下,纪晓岚援笔在扇上断句:“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纪晓岚在这里不是着眼于细节的逻辑分析,而是冲破了某些羁绊,超越了某些限制,从而带来了创新意识,凭借直觉,通过对原有言语的创造性处理使这首千古流传的七绝诗变成了一首绝妙好词。
有的人能“一听就懂”、“一目十行”、“出口成章”和“下笔如有神”,就是语感的这种直觉性的外在显现。
“直觉是对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或理解”[①],所以,语感的直觉性实际上是主体对语言的悟性。
2.同化性。
同化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时用业已形成的认知结构来阐释和说明客体,即对客体进行整合、加工的一种机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语感就是主体作用于言语对象的结果,是建立在言语材料意义被有效接纳的基础上的言语意义再创括主体对言语信息的接受与理解,又包括主体对言语信息的反馈与输出。
而将语感仅仅视为理解语言时的感受力,则只强调了言语对象向主体进行信息输入,却未注重主体对言语对象的积极同化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形式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但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学生的直觉思维训练由于得不到教师的重视而使能力受到抑制和弱化,渐渐地扼杀了创造精神,降低了语文学习兴趣。
文章从直觉思维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直觉思维能力重要性培养途径随着课改的深入展开,语文教学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气象万千。
就文本的解读而言,出现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广度解读”、“个性解读”、“文本细读”等各具特色的解读方式。
纷繁万象,往往容易让人迷了双眼。
教学方式方法的思考与创新当然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但是,为什么经过那么多的解读方式的训练之后,学生还是读不懂一篇稍微带点隐喻意义的文章?中考最后一篇考验学生解读能力的大阅读17分,平均得分往往只有6分左右。
虽然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为了试卷上的分数,但是,试卷上的分数至少传递出一个信息:很多学生读不懂文章。
这些学生,往往有很大部分人数物逻辑思维能力很好,脑子很灵活,掌握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就是看不懂文章。
这样的现象应该引起语文老师的反思:语文教学,到底要教什么?我们到底要帮助学生掌握哪些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才能让学生真正有能力独立地阅读?是根据试卷的变化而研究解题思路,把语文的学习弄得像数学一样套公式吗?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完成每一册书的基本篇目的教学,长期坚持低效高耗的学习方式,进行所谓的“熏陶积累”教学?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我认为关键要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直觉思维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三者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维形式,彼此之间只有思维材料和思维加工方法的不同,没有高低级之分。
但是,长期以来,在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许多教材和著作中,却一直在宣扬这样一种观点:只有逻辑思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即可以使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感性提升至理性,因而是高级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只能使我们获得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难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言下之意是比较低级的思维。
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教育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希望通过课堂的知识教授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在中学语文中,对直觉进行培养以让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同是中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十分重要的一项。
直觉思维与语文的学习息息相关,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语感,训练直觉思维,然后应用于语文的学习中,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对于直觉思维的培养的必要性出发,进行培养语感的教学方法的分析,旨在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以提高语感能力,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利用直觉思维培养语感的必要性在目前关于语感的众多定义中,绝大多数人认为语感是人在理解语言时较强的感受力,而在理解的同时所作出的最直接的反应,则被称为直觉思维。
语文的语感主要表现为听、读两项能力。
语感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直觉思维的培养对于语文语感的训练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直觉思维培养学生语感,是基于中学学生如今的思想思维以及学习方法及进度的综合考虑采取的方法。
中学学生思维活跃,记忆力较好,对于事物可以进行直观的判断,很容易对他们进行直觉思维的培养;而且中学处于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语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锻炼学生的直觉思维进行语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上升,也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处于热爱学习语文,可以运用语感进行语文知识判读的阶段,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教师该如何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如今,中学都采用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来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语感的培养和直觉思维的训练不只要靠教师平时的引导,还要有平时的练习及阅读,从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中进行语感的培养。
具体的方法如下:(一)让学生体验生活,积淀语感。
学生所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场所,所谓生活是学生最大的课堂,在生活中学生的所遇所见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语言感受能力的形成。
通过直觉思维训练培养语感的几个途径
2019.8·学术陈胜安(奉节县永安中学,重庆奉节404600)摘要: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直观的、综合的语言感知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顺利交谈和流畅阅读的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而通过直觉思维训练来培养语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加强朗读训练,注重语言积累,学会广征博引,积极披文入情,都是对学生进行的直觉思维训练,都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语感训练直觉思维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9)08-0014-03DOI:10.13525/ki.bclt.201908004作者简介:陈胜安(1968—),重庆奉节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奉节永安中学语文教师。
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通过直觉思维训练培养语感的几个途径◆教学探索2019年8月语文教学通讯Aug.,2019第1058卷第8期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Vol.1058No.8人们在阅读、交谈中依靠的绝不单是理解分析能力,而主要是语感。
在阅读或交谈的瞬间,人通常无暇进行理智思考或逻辑推理,唯有凭借对语言的“感觉”进行信息交流,人的语言交际才能进行得顺当、迅速。
这种对语言的“感觉”就是语感。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直观的、综合的语言感知能力。
语感总是与个人的实践经验、生活感受、知识积累渗透在一起,具有直觉性、整体认知性、情感性。
语感能力有高低之分,文雅之别,语感能力强的人其语言感受的广度、深度、精细度、灵敏度都会有特别出众的表现,以至见“微言”而知“大义”。
为了促进学生顺利交谈和流畅阅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通过直觉思维的训练来培养语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加强朗读训练,注重语言积累,学会广征博引,积极披文入情,都可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训练,进而增强学生的语感。
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_语文论文.doc
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_
语文论文
未认清我们母语的特性所致。
汉语不同于西洋的“法治”的语言,是一种“人治”的语言(王力语),“偏重心理,略于形式”(黎锦熙语),其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形成不依靠形态的变化,是一种非形态语言。
因而,母语学得中更主要的是依靠主体的心理因素和对语言的敏锐的直觉感受。
语言训练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殆难指陈以言也”(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
所谓“神遇”、“意会”,是使作者与读者、说者与听者通过语言文字以沟通、构筑“同见”、“同感”,形成语感。
因而,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直觉感受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设计出科学合理、能发展学生思维个性的练习,使其成为在教师正确启发引导之下以直觉思维活动为媒介、以培养语感为目的的语言训练。
2.鼓励想象联想,诱发审美情感。
言语作品不仅具有。
加强中学语文直觉思维对语感的培养
具有直觉性 、 同化性 、 整体性和情感性 四个特征 , 这 四个 特征高度
综合 的表现形式 就是直觉思 维 , 所以, 教 师不仅要 在高 中语 文教 学 中培养学 生 自主对言语材料进行 积累的主观能动性 , 还要 引导 学生 运用逻辑思 维对其 中的言语规律 进行 了解 、 掌握 , 从 而将其 变作能够便 于 自己灵活运用于 生活 当中的知识财富 , 其语感也能 够在直觉思维 的辅助 下通 过对这些 言语 的运用 而得 以形成 。由此 也可 以看 出 , 高 中语文 教学非常关键 的一个环 节就是对学生语感
维 下的语感 来形成语言 , 虽然说在高 中语 文教学 中可 以通过 多种 学 生长期大 量地对语 言文字 进行 了解 和积 累才能够 在学生 的思 方 法实现对学生 的语感进行 培养 , 但 是最 为重要和关键 的一 种途 维 当中形成 一种语 言符号意识 ,进 而促进学 生 的直觉思维 能力
觉思维对语感 的培养 , 高 中语文教 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 合理运用 默读和 朗读两种方式来进行 阅读 。
2 . 从 实 践 人 手 对 学 生 语 感 进 行 培 养
学 生在对言语材料逐渐 掌握的过程 中提 高学生 的直觉思 维 , 从 而
实现对学生语 感的培养。
体 现直 觉 和 经 验 是 互 相 联 系 、 密 不 可 分 的关 系 。在 高 中语 文 教 学
过语文学习而实现直觉思维对语感 的培养 。比如说在进行《 雷 雨》 这篇文章教 学时 , 教师 可以通过指定学生分 角色对文章进行 朗读
甚 至是 表演 , 这样 学生不仅能够在表 达的过程 中通过对语 气和分 寸 的拿捏 而更深刻地理解角 色人 物的情感 , 还能够在 这样 的语 言 感受过程 中对语感进行培养 。 人们 通常意义上 的“ 预测” 和“ 期 待” 都 是通 过直觉而实现 的 , 高中阶段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及认知水平都趋 于成熟 , 所 以在这 个 阶段也是加强直觉思维 对语 感进行培养 的最佳 时期 。因此 , 语 文 教师应该对其 进行 正确理智 的分析 , 通 过合理 、 科学 的方法促 使
中学语文教学训练直觉思维培养的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训练直觉思维培养的论文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直觉思维;培养探讨直觉是人们的创造性活动的关键阶段起到重要的思维导向作用,同时也是对于知识吸收的重要悟性基础。
直觉对于在语言上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整体理解和主体情感的把握和影响都是抓住学科学习的关键点,语文教学需要从语感的培养和直觉的培养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系统的训练,以期学习生活中达到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掌握。
中学语文教学在授课课程的紧凑程度和周期安排上需要做到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是非判断的能力培养,同时对于阅读理解、文字识别、语法观察等方面进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训练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
1直觉思维的定义直觉在中国汉语中的首次应用是在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上发表的《算账》一文中,泛指人们在没有经过复杂的思索和考虑下得出的结论和结果,基本上是出自之前的人生积累和生存环境带来的本能反应模式。
直觉思维与数理化的分析思维相比更加直接、跳跃、快速、坚信和个体化的特征思考方式,诚然二者有着显著的不同但是也并不在思维上有明显的矛盾行为,从互相的作用上讲直觉是分析思维在的浓缩产物,但是没有明显的间接性转化率和极具语言化的作用模式,为知识的同化和迁移起到了集中过程和促进的结果。
2中学语文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方法目前的语文教育在语感上的研究已经超过对于语法上的学习,大部分人都认为预感才是理解阅读文章时的感受力体现方式,从听力和阅读两种能力上进行更好的强化作用,因此在对于学生对于语感的体验是培养学生在直觉思维感知的最佳方式。
2.1突破语言框架练习语感:汉语的学习方式通常都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形式,在没有对文章进行理解的时候反复通读全文甚至是背诵全文,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懂文章语法和字词的大体含义时就能对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含义进行大概的了解,这种能够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情感的阅读方式虽然在方法上有些古老,但是在当前中学教育的实际应用上是十分普遍而且有效果的。
语文教学中语感与直觉思维培养途径探析
语文教学中语感与直觉思维培养途径探析
漆丁花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
【年(卷),期】2022()29
【摘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感悟全过程的高度浓缩,是在长期语言实践过程中凝练出来的。
语感的强弱对语言文字阅读效果影响较大。
因此,语感培养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语感具有明显的直觉性特征,直觉思维与语感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直觉思维进行有效训练对语感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实际教学出发,探究行之有效的语感与直觉思维的培养途径,十分必要且重要。
【总页数】2页(P3-4)
【作者】漆丁花
【作者单位】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
2.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
3.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
4.基于语感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直觉思维训练摭探
5.基于语感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直觉思维训练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学语文教学中 应 训练学生的 直觉思维以 培养语感
◆ 李 立新
( 福建省永春县达埔中学)
【 摘要】语 文教 学必须重视 对学生语 感的培养 , 其途径 与方法 多种 多样 , 而通 过直 觉思维 的训练 来培养语 感, 则是 一个 不可忽觉思维
3 . 整体 性 。 因 为 语 感 是 主体 直 接 作 用 于 语 用 层 面 的言 语 同化 。 已 经 舍 需 要理 解 的不 讲 ; 言有不尽 则是点到为止 , 给 想 象 力腾 出 自由 的场 地 。 这
弃 了对语音 、 词义 、 词汇、 语法等具体语素 的条分缕析 . 所以, 它对言语 对象 才是 讲 的艺 术 , 才 是 真 正 地 将 训I 理 解 为讲 。 是进行 多角度、 多层面 、 全方位的整体把握 。 获 得的是言语 的表面意义 和隐 含意义 、 语 素意 义与非语素意义 、 内部语境意义和外部语境意义等的总和。 3 . 鼓励想象联想 , 诱发审美情 感。言语 作品不仅具有字面 意义或语 表 意义 , 而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 外之意。作 者或说 者若能传 达 出、 读者或 听
接纳 的 基 础 上 的 言 语 意 义 再 创 造 , 既包括 主体对 言语信 息 的接受 与理解 , 般人 来说 , 应是知无不言 、 言无 不尽 , 而 对于语 文教 师来说应 是知有不 言 、 又 包 括 主体 对 言 语 信 息 的 反 馈 与 输 出。
言 有不尽 。知有不言指学生 已懂的不讲 , 与教 学 目标 无关的不 讲 . 暂 时不
想 象 是 以记 忆 中的 表 象 为 基 础 , 对于 不 在 眼 前 的事 物 想 出 它 的 具 体 形
同构 , 将会使 主体 的情 感体验 产生和谐共振 , 感应相融 ; 反之, 则与主体 的 象 , 联 想 是 由某 人 或 某 事 物 而 想起 其 他 相 关 的人 或 事物 。 在进 行 语 言 表 达 时, 常常要运 用 由联 想或 想象作 为基础 的修辞手 法 , 以使 语言鲜 明生 动。 所 以, 在语 文教学 中需要 重视言语材料 的大量 积累并对此 进行逻 辑分 朱 自清《 荷塘月色》 将如 丝如缕 的荷香 写成远处 高楼 上的琴 声 。 运 用了 t 匕 析, 找 出言语规律 , 并灵活地 运用语 言 , 从而在语 用层面上借 助直觉思 维以 喻 、 通感。他们传神的描绘 都借助于 由想 象、 联想引发 的修辞 手法的逮 用。
语 感
2 . 强化语言训练 , 突 出语 言 学 得 。语 言 学 得 是 学 生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掌 握 语 言 以形 成 言语 能 力 的 , 母 语 的书 面 语 学 习 大 都 采 用 学 得 方 式 。学 生 在 语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 生语感 的培 养. 其途 径与 方法 多种多样 , 而通 过直觉思维的训练来培养语感 。 则是一个不可忽视 的重要环节 。
要让 学生练 , 必须有教 师的训。但有 的人 将训简单 地等 同于 “ 讲 ”, 于
上它具有以下 四个特征 :
是学堂变讲 堂, 教 师大讲特讲 , 一讲到底。这种违背 训示规律 的“ 讲” , 一者 串讲 ”, 二者 表 现 为 过 分 执 著 于 逐 层 逐 段 的 “ 讲 析 ”。 为 1 . 直觉性。这几乎是对语言的一种下意识 的本能反 映 , 超越 了中间 的 表 现 为逐 字 逐 句 的 “ 符 号与失去意义联 系的单个词语 , “ 讲析 ” 用所谓的条分缕析 的方法 将浑然
4 . 情 感 性 。语 感 不仅 仅 停 留 在 对 言 语 现 象 在 语 文 知 识 正 误 的 简 单 判 者若能捕捉到那种言语之外的高情远韵 和“ 可解不可解” 之意 , 他们 的语 感
断上 , 而且 要对 言语内容的真伪 与言语 形式 的优 劣作 出迅速 的感悟 , 从而 才是 最 敏 锐 、 最深切的。 引起 主体情 感的振 荡。言语 内容 与形式 的真 善美和 主体 的心灵 形成 异质 心灵形成异质 异构 , 使 主体 的情感体 验变得扭曲失衡 , 无法共鸣。
一
分析 、 推断与验证的环节 , 在一刹那之 间, 就 能 自然 而 然 地 识 别 与理 解 别 人 讲 而 讲 。 “ 串讲 ”以层 层 剥 笋 的 形式 , 将 完 整的 课 文 肢 解 为孤 立 零 碎 的 文 字
的言语 , 并能熟练地创造与生成新的言语。
2 . 同化 性 。 同 化 是 指 主 体 在 认 识 客 体 时 用 业 已 形 成 的 认 知 结 构 来 阐
体 的作 品割裂 为抽象 干瘪 的段 落大意 、 中心思 想 与写作特 点。“串讲 ”
释 和说明客体 , 即对客体进行整合 、 加工 的一种机制 。从 这个意义 上来说 , “ 讲析 ” 往往是见字不同词 、 见词不 见句、 见句不 见段、 见段 不见篇 , 好 端端 所谓语 感就是主体作用于言语对象 的结 果, 是建立在言 语材料意 义被 有效 的一篇文章被碎尸万段 , 忽略学生对整体作 品的感知与直觉体悟。对 于一
一
、
语 感 的 定 义
言学得中 , “ 不仅接触经过专家精心选定 的话语 材料 , 而且接触各种语 言知
并 有 各种 各 样 的实 践 训 练 。 ” 因此 , 语 言 学 得 与 语 言 训I 练 之 间 存 在 着 一 目前 , 关于语感的众多定义 中 , 绝 大 多数 认 为语感是 人在 理解语 言 时 识 。 在语言学得 中必须加 强语言 训练 。 使 学 生 通 过 科 学 规 范 的较 强的感受力 , 主要表现为听 、 读两项 能力。笔者认 为 , 实际上语 文学科 致 性 。 学 以致 用 。 所 要培养的听 、 说、 读、 写 四项 能 力 即 语 文 能 力 , 其 高 度 综 合 的 表 现 形 式 即 的练习将语 言知识 、 规律 内化 以形成语言直 觉, 形成较强的语感 。训, 指教 导 与 启迪 。练 , 是 学 生 的练 习与 操 练 。训 练 是 教 师 正 确 指 导 下 的 科 语 感。它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 的直 接感受和对 语言形式 、 语 言意义 师 的 训I 反 映 着 师生 之 间的 双 向关 系 。 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 为能 力。 其主 要作用 是判 断言语 的可 接受性 、 学练习, 依 据 语 境 理 解 各 种 言 语 与 按 照 交 际 需 要 创 造 性 地 进 行 语 言 表 达 。在 心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