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合集下载

如何夯实四基,有效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如何夯实四基,有效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如何夯实四基,有效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作者:魏国强2017.04.06一、数学新课标中的四基与四能现在新课标指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四能”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最好的体现。

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问题是蕴含在具体的情境中的,表现的形式并不是直接的数学问题,它是一个具体的事情,在一个具体的事情里边,你能不能看到它里边有数学,有数学问题,发现一个问题,或者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这是一个创造性的,或者是一种创新的动力,是创新直接的来源。

所以说,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重要。

(一)、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四基”1、要切实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知识、技能是基础,是载体,经验、思想是积累、感悟、提升,素养、智慧、创新是升华,是境界。

2、数学思想方法隐含于数学知识体系中,需要体验和挖掘。

3、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技能、感悟思想的主要途径,也是积累丰富数学活动经验的必然手段;数学活动不是单一的操作活动,要蕴含活跃的思维活动。

4、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应统一于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活动中,这四基是互相融合与渗透的。

(二)、围绕落实“四基”,上课要注意些什么1、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只有好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好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新颖性、挑战性和可行性。

理想的情境是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既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把数学引向深入。

现实的、生活的题材可以作为问题情境,数学本身的内容也可以作为问题情境。

2、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灵魂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灵魂

而作 为上课 的必备 环节 和重要准备 工作—— 备 课, 是一 节课 能 很 好 唤 起 学 生 主 体 意识 的 前提 , 因 此 , 在备课 上更加 精心 、 应 细致. 例如在 备《 勾股 定理 的应 用》 一课 时 , 以从 自 可
己学 生实际 出发 , 以上 的一 道 练 习 “ 阳能 支架 长 太 度” 问题 引 入 , 复 习 和考 查 了学 生 对 勾 股定 理 的 既
学 习.
命 的存 在. 一次联 合 国大 会上 , 学家们 正为通过什 科 么途径 和外 星球 生命 联 系 而争论 , 后 他们 一 直通 最 过和采 用 了发 送 图 片信 息 的方 法 ( 图 ) 同学 们 , 如 ,
为什么 发这样 一幅 图片 呢?这幅 图片有什 么样 的意 义呢?你 想 知 道 这 些 为 什 么 吗 ?让 我 们 开 始 研
主 体 意 识
学 习 动机是 推动 学生 进行学 习活 动以达 到某种 目的的心理 动 因. 动机 产生 于需要 , 习动机实 际上 学
就 是学 生对学 习 的一 种 需 要 , 社会 和教 育 对学 生 是
就是 让学生 想学 、 学. 乐 在传 统 教学 中 , 于强 调知 过
识 的传 授 , 授知 识建 立 在对 学 生 片 面认 识 的基础 传
备 , 中精 力投人 其 中 , 真 思 考 , 集 认 主动 地 探 索未 知
的领域 . 实际教 学 中 , 在 向学 生介 绍富有 教育意 义的
数学发 展史 、 数学 家 故 事 、 味数 学 等 , 过 兴趣 的 趣 通 诱导 、 激发 、 华使 学 生 形 成 学好 数 学 的 动机 , 而 升 从

而学 生 只作 为 接 受 的 主体 , 有形 成 主 体 的积 极 没

数学教学设计灵魂

数学教学设计灵魂

数学教学设计的灵魂【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学设计就是问题的设计。

而问题的设计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初始问题”的设计,“初始题”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能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关键词】教学活动问题设计初始问题思维活动从本质上说,数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而数学思维活动又集中表现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学设计就是问题的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出一个或一组问题。

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一、掩盖了思维环节的问题教学设计中的问题首先应当是一个“初始问题”,即那些可能导致数学知识(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方法甚至思想,观念)产生的问题。

通常,面对着一个课题,会想到很多问题。

例如,在变量与函数一节中,对于“函数的概念”我们就会提出如下问题:问题1:什么是函数,函数的定义是什么?问题2:函数的定义是怎样得到的?让我们看一下以问题2为起点,进行了若干教学法加工后的教案(节选);第一步:让学生分别指出下面例子中的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表达方式:以每小时60km匀速前进的火车,所行驶过的路程和时间;每张电影票价10元,票房总收入与出售的电影票张数,弹簧原长10cm,伸长长度与所挂重物的关系。

第二步:找出上述各例中二变量关系的共同属性(略)第三步:抽象出共同属性之间的各种假设(略)让学生用变式对假设进行检验,以确定其本质属性。

第四步:让学生举例,将上述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概括形成函数概念,并用定义表示。

从表面上看,在这个教案中学生是回答一个又一个问题,积极参与了概念形成的思维活动,但是学生并不知道整个活动的目的,也不知道作出判断(例如“本质”和“非本质”)的依据。

事实上,学生只是教师各项指令机械的执行者,因而不能形成深刻而主动的思维活动。

二、初始问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起点为了充分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应该把促使教学发现活动起动的初始问题选为教学的起点。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做到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做到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数学课堂教学要做到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是新理念(现代观)的灵魂所在,也就是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即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积极的评价者。

在此新理念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必将由过去的“主导作用”转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到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课前必须充足预设,让课堂提问具有导向性。

要有优质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教学内容就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同时,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和展示的平台。

还要教会学生用数学。

一、充足预设,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教师在课前对教材深入解读,合理的开发利用教材资源;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对教学每个环节可能出项的情况进行足够的预设,才能成功的驾驭课堂。

比如王家强老师执教得《3的倍数的特征》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出示100数表,让学生圈出3的倍数,然后找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圈出的3的倍数每一斜行的数各位上的数相加的和都相同并且都是3的倍数。

(比如:9、18、27、36、45、54、63、72、81)从而,学生很快得出“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全新的视角,师者的智慧,点亮了教育的智慧,让学生经历一次毕生难忘的创新之旅。

二、优质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富有个性魅力的课前交流互动、课中的情景创设构建的一节节好课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它准确、悦耳、动听,让教学过程铺陈出动人的旋律,使之高潮迭起,妙趣横生,达到“课继续,趣横生”的教学效果。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会让学生因惊奇而惊喜,因精彩而惊叹,点燃的是师者智慧的火花。

三、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1000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1000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1000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1000字篇一县教研室的精心安排下,全县教师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

我校全体数学老师聆听了史中宁教授对于新课标的解读,对数学课程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以下是聆听完讲座后对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解读:1、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选择、组织、呈现)。

3、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4、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

5、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数学的学科特征及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高度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认识了正有理数,掌握了正有理数的四则运算,知道可以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及规律。

创新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灵魂论文

创新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灵魂论文

创新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摘要】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新也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于别人不同的见解等【关键词】创新数学意识能力创新一般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

创新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创新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创新是民族发展、进步永恒的主题。

作为基础教育者肩负着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勇于探索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中,创新直接影响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会更容易成功。

创新,不是一种单一的智力游戏,而是充分调动和运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再看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或共同之处的能力,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

所以,在培养了学生创新,就是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逻辑思维、分析判断等等各方面的能力。

美国教育专家指出:“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人类能够创造而动物不能。

”,“创新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

因而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的进行研究。

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新也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于别人不同的见解等。

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和创新能力呢?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和健康的心态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敏锐。

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

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法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是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

数学课堂的灵魂——学生的能动参与性

数学课堂的灵魂——学生的能动参与性

数学课堂的灵魂——学生的能动参与性作者:刘惠群来源:《海峡科学》2010年第08期[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实施时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及个体因素,具体方法有:(1)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把快乐引进课堂,使孩子愿意参与其中,并感受学习的乐趣。

(2)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3)体验成就感。

(4)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能否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教学过程的关键。

对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及自信、积极性格的养成更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 主体意识创造能力兴趣成就感积极性数学教学新课标提到,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投入。

主动参与的学习不但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更能培养积极学习、积极生活的态度,对学生自信、积极性格的养成更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都希望了解新事物、新知识,特别是小学生,求知欲望更强烈。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打开兴趣的大门。

为了这个目标,很多教师使出了浑身解数,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有趣的教具,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波。

但有的收获却不大。

同样是参与,主动与被动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硬塞给他们知识,心里上存在着抗拒,效果自然大有差别。

小学生的控制能力比较薄弱,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及个体因素。

以下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谈几点看法。

1兴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创造出奇迹。

这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首要条件。

对感兴趣的事物才会主动地想参与其中、乐于探索。

朱熹云:“教人不见意趣,心不乐学。

”小学生正处在天真活泼、精力旺盛,爱玩爱闹的年纪,没有兴趣的牵引难以完成40分钟的学习活动。

揭示数学本质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揭示数学本质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揭示数学本质是数学教学的灵魂——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教学案例谈起张健(江苏省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本质。

本人认为:揭示数学本质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对所教授知识的数学本质感悟不深、理解不透,导致教学变成了漫无目的、信马由缰的活动——没有灵魂,徒具形式!下面针对这些问题,从所听的一节公开课“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谈起,并试图通过案例分析和重新设计,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揭示数学本质的问题,愿与同行磋商。

一、教学案例师:在初中我们学习了锐角,并且研究了锐角三角函数。

上节课我们把锐角推广到了任意角,接下来我们应该研究什么?生: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师:如图1,OA、OB分别是角α的始边和终边,怎样定义任意角α的三角函数呢?生1:连接AB,过点B作B C⊥OA,垂足为C,仿照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定义任意角α的三角函数为sinα= BCOB,cosα=OC OB ,tanα=BCOC。

师:A、B两点怎么来的?生1:分别在OA、OB上任意取的。

师:O点能取吗?生1:这……(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角α的任意性,并组织学生继续讨论。

)生2:用角α的补角来定义。

如图2,在OB上任取一点E,过点E作EF OA交AO的延长线于点F。

在R t△OFE中,可以定义sinα= EFOE,cosα=OFOE,tanα=EFOF。

(学生误认为钝角∠AOB就是角α。

)师:角α的补角是谁?生2:∠EOF是角α的补角。

师:她说的有问题吗?生3:角α不一定是钝角,它是任意角,只是角α的终边在那个位置上!生(惊讶地):对呀!它不一定有补角啊!生4:我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定义任意角的正弦的。

新课标2022版初中数学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新课标2022版初中数学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新课标2022版初中数学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

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

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初中数学教学这二十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

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

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初中数学课堂。

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

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

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

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

”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新理念是数学新课改教学的灵魂

新理念是数学新课改教学的灵魂

固科学教育家2008年5月第5期学术性实践性理论性’343鸶蓦蕊骶嚣臻磊蠢臻鼎蓦嚣噩薹曩嚣甍甍舞嚣飘蕊甍甍臻燕甍甍蘸鸶蒙曩骶蓦蘸嚣曩曩鼎嚣甍蒙矧蓊新理念是数学新课改教学的灵魂赵世义韩敬文(惠民县大年陈乡中学山东惠民2517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魏,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

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

与时俱进的新课改走进了我们的数学教学。

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

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使适合时代需求的新理念作为我们数学教学的灵魂。

在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

造成不再思维。

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

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

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

日积月累。

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总之是学生缺少预习.没有及时的总结.更谈不上对知识的运用。

想打破这个局面.数学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l要耐心细致地琉导.增强学生的信心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

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

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

数学之灵魂

数学之灵魂

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地位——数学之灵魂山东省临邑县兴隆镇教师乔飞数学思想方法既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体现,又是形成数学能力、数学意识的桥梁,同时也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灵魂。

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当堂达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迎合考试加大了对数学思想方法考查力度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在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新形势下,优化学生在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当堂达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

一、加强学习和研究,系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各阶段、各章节中的分布、地位和作用。

徐治利教授说:“不懂得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数学教师。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在理清知识网络的同时,必须挖掘隐含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最初出现于“有理数的分类”和“绝对值的性质”之中。

教学时要郑重向学生指明:分类讨论是今后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有机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讨论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必须不重不漏,并初步掌握它在解题中的应用。

对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深刻认识和灵活运用,则要通过深刻的学习才能达到。

同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出现在不同的章节,其教学要求不尽相同。

二、备课时,要把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列入学习目标之中据了解,目前多数教师的教案不够规范完整,教学目标中只有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

完整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一般放在数学思考之中。

有时,一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多种,这就要求我们从中选定一两个作为重点。

要让学生通过每一堂课的学习,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所认识、有所应用、有所体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众多的数学思想方法中,例如,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构造思想、函数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作者:王贤华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9期什么是数学思想,就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和数学理论本质的认识。

一个人学会了一定的数学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渐渐遗忘,甚至一片空白,但领悟了数学思想,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就是掌握了学习数学的精髓。

新课程标准里强调:数学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和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

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到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始——一年级,教师就要钻研教材,分析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深刻领悟并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开展数学思想的变式渗透,促进学生可持续的发展,是新课标给数学老师提出的要求。

“凑十法”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数学的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即数学的知识中包含着方法,方法能促进获取知识。

“凑十法”在以后的“小数”“分数”以及“几何图形”的知识学习中都能变式运用。

一、“凑十法”在20以内的加法里的运用在一年级的教材里,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教学过程:出示了情景后列式:9+4。

先利用实物图(主题图中)计算9+4,呈现了点数、接着数、凑整箱(凑十法)三种方法,比较分析后讨论方法的优劣,重点显示“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并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

还配合图在算式下面注出了凑十的过程,把操作与计算对应起来,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凑十法”,也为学生脱离实物通过思考算出得数打下基础。

这个图式完整表达了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4拆成1和3(为什么不拆成2和2),再用9和1组成了10,用数的组成计算进位加法。

这样9加几的进位加法转化成了10加几的加法。

通过比较、体验和感受,从而让学生主动接受和应用凑十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应用一种具体的算法,更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凑十的计算快捷性,让学生真正经历由数数—计算—算理的发展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一、学生为主体-课堂的灵魂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就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中力求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求充份地彰显,超越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主角”,少数自学不好的学生就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就是点缀的“演员”,甚至就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并使更多的学生沦为自学的主体,能够给全体学生上台“演出”的机会,集中精力,均存有斩获。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同时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融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一)新理念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的或低效教学。

(二)重新认识学生许多顺利的教学片段充分反映发生在信息时代,学生的自学渠道越来越阔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控可能将比较就是更快、更多。

他们的自学准备工作状态有时远远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牵涉的科学知识,学生已经介绍的清清楚楚了。

因此她们在自学崭新科学知识之前,已经存有了相当多样的生活经验和课堂教学累积。

这其中就涵盖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就是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听课必须选准教学的起点,介绍学生的的准备工作状态,这就是彰显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急于或有意地忽略,为了充份介绍学生,在听课前何不深入细致提问以下问题:学生与否已经具有了展开代莱自学所必须掌控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学生与否掌控了或部分掌控了教学目标中建议学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没掌控的就是那些?存有多少人掌控了?掌控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须要教师的指点和鼓励?上述问题可以利用听课的引入去介绍。

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重新认识了分数,但不确切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不是更深入细致地介绍,听课一已经开始直奔在黑板上贴了四分之一,使学生说道说道关于这个已经晓得了什么。

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灵魂

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灵魂



1 5- 1.

其分类也是相对的。有些思想方法 “ 结” 归 ,处理 数 学问题 的实质 就是 实现 新 问题 向 量 问题 可 以转化 为 图形 问题 ,图形 问 题也 可 以转 数学思想方法 , 旧 问题 的转化 , 杂问 题 向简单 问题 转化 , 复 未知 问 化 为数量 问 题 。小学 中最 常 出现 的是 应用题 教 学 往往互相交叉,对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指导和训练 题向已知问题转化 , 抽象问题向具体问题转化等。 中借助 线段 图来 帮 助理解 数 量关 系 ,如 “ 比问 作 用 。数学 思想 方法 在教 学 过程 中 的渗透 应该 积 倍
看似 复杂 的 问题 , 化 为分别 求 出几个 数倒 数 转 五、 对应思想。在数量之中存在着许多对应 买 本 O元”3 ,0元与 5 是 本 的本质认 识 , 它直 接支 配着数 学的 实践 活动 。 谓 问 题 , 所 比较 大小 迎 刃 而解 , 巩 固 了倒数 的概 念 , 关 系 。例 如 “ 5 杂 志需 3 又 总价 与数 量 的对应 ; “ 时行 2 0千米 ”20与 6 6小 4 ,4 数 学 方法 , 指某 一 数 学活 动 过程 的 途径 、 序 、 拓展 了倒 数知识 的应 用 。 是 程
所 谓数学 思 想 , 是指 人们 对 数学 理 论与 内 容


三、 分类 思想 。分 类 是根 据教 学 对 象 的本 质 是 路程 与时 间 的对 应 ;一 条 路 的 34 是 30千 “ / 6 手段, 它是 有过 程 性 、 次 性 和可 操 作性 等 特 点 。 层 ,6 / 数 学思 想是 数学方 法 的灵 魂 ,数学方 法 是数 学思 属性 的异 同将 其划 分 为不 同种 类 ,即根 据教 学对 米”3 0与 34是具体数量与分率的对应……解 想 的表现 形 式和 得 以实现 的手 段 , 因此 , 两者 往往 象 的共 同性 与差异 性 ,把 具有 相 同属性 的归 入一 题时 如 果把这 些 对应关 系 搞错 ,必 然 出现解 题 错 对 克 类, 把具 有不 同属性 的归 入另一 类 。 类是数 学 发 误 。因此 , 应 思想 对理 清患 路 , 服解 题错 误 非 分 根 据小学 数学 课 程标 准和 儿童 的认知 规 律 , 现 的重 要 手段 ,在 教 学 中如 果 对学过 的知识 恰 当 常重要 。 我们可以把相对应的关系归纳为三种情况 , 遵循 易接 受性 、可 使用 性和 具有 一定 普遍 性 的原 地进行 分类 ,就 可 以使 大量 纷 繁的知 识具 有 系统 和对应和; 差对应差; 某一部分对应某一部分。 则 , 学教 师有 必要 有 目的 、 对性 地渗 透数 学 性 和条 理性 。比如 , 小 有针 自然 数按 能否 被 2整除为 偶数 即:

抓住数学灵魂,培养发散思维

抓住数学灵魂,培养发散思维

抓住数学灵魂,培养发散思维摘要:发散思维是包括数学在内的诸多领域都要求的一种思维特质。

就数学学科自身而言,其本身就是一门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并重的学科,严密性与发挥性同时存在。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来说,通过对小学生求知欲望的启蒙,能够使他们愿意接触思维训练和逻辑知识,为进一步培养创造前提。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培养发散思维也可以被称为多向思维,是学生思维模式的重要发展形式。

新课改下的数学学科教学对学生在思维发展方面的要求已经越来越严格,教师必须针对这一教学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路更加开阔,使其学会灵活变通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一、强化基础知识,为发散思维奠定有力基础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小学生认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数学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就如同毫无根基的空中楼阁。

因此,创新教学首先要从强化基础知识开始,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强化数学基本功,渗透数学思想,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

小学数学首先要从最自然质朴的境界开始,在最利于学生数学基本素养发展的地方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才能使学生打好可以继续向上生长的数学根基。

强调通过练习,激发思维,掌握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

只有在不断地练习中学习,学生的各项数学素质才能得以激发、生成、跃进,进而解决新的问题。

二、基于动手操作的发散思维培养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环节的教学活动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可以在动手操作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个人想法。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探究性问题:“这里有一条铁丝,它可围成长和宽分别为8cm和6cm的长方形,那么我们可将其围成正方形吗?”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教师让学生用简便的材料自主进行操作,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发表时间:2019-06-20T15:30:47.75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4期作者:吴涛张艳
[导读]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核心内容,并从中凝练出完善的核心问题。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事处王家山小学723100
摘要:核心问题应该是最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

教师要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从众多问题中提炼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体现数学思想的两到三个核心问题,并在子问题的辅助和引导下,达成教学目标,以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核心问题
一、核心问题的设计
1.精准把握核心内容,设计核心问题。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核心内容,并从中凝练出完善的核心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研读《课标》,了解所教学段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节点,准确把握这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

同时还要掌握学生学情,找到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和就近发展区,设计出既体现教学内容、重难点又能符合本班学生实情的真实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时,通过钻研教材,我分析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掌握起来应该比较容易,确定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问题:(1)什么叫比例?怎样的两个比才可以组成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哪些方法?设计这样三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的问题。

2.在新旧知识链接处,设计核心问题。

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计核心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比较、迁移中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教师根据分数、百分数的关系,设计以下核心问题:(1)题目哪些百分数可以化成分数?(2)将百分数转化成分数后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没有变化?(3)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步骤方法与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通过这样三个核心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解答、对比中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且渗透“转化”的思想。

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计核心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展开探索,学生也会逐渐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数学思维也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3.在知识的本质处,设计核心问题。

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知识看到背后的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提出“12为什么是3的倍数?”这个问题后,抓住“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紧接着采用分一分、圈一圈的方法分别判断24、36、41是不是3的倍数?每3根分一份,十位剩下小棒数与这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再用75、123进行了验证,从而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不是3的倍数。

这样设计既打破了教材的束缚,通过一个个核心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又掌握了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还明白了知识背后的数学原理和思想。

4.在相关知识的整合处,设计核心问题。

由于教学需要,教师需要对众多、琐碎的数学问题进行提炼、整合,设计出既突出教学重点,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核心问题。

二、核心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的技巧
1.巧妙应用“子问题”,引出“核心问题”。

一堂数学课不仅仅只有核心问题,我们还需要有辅助达成核心问题的子问题,它是在核心问题之下,为了解决核心问题而设计的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问题,用于引导启发学生解决核心问题。

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点”的具体作用,及弄清核心问题:“点是描述具体数量,为什么点可以连成线?”要让学生理解这个核心问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出示表格和表格数据所画出对应的折线统计图后,教师设计了以下子问题:(1)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有什么作用?(3)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你有什么体会?通过这些子问题的思考,由易到难,能激起学生思考与讨论,从而加深对核心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握时段,提升“核心问题”的价值和实效。

首先,活动之前教师的提问,然后学生交流活动之中教师的提问,最后是活动快要结束时候的提问。

核心问题的提出与实施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时段。

对每个时段提问的目的、策略和技巧要了如指掌,活动之前要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标;活动之中,要以引导学生思考和点拨学生为目标;活动之后,要以引导学生总结和延伸数学知识背后的道理、思想为目标。

3.关注学生,适时调控“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的设计虽然与教学内容、知识本质都紧密联系,但与学生更是息息相关。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清楚了解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和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在哪里,设计出既有挑战性、思考性,又有层次性、深刻性的“真实”的核心问题。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课堂生成,适时调控,灵活处理。

核心问题是课堂的精髓,是课堂的灵魂。

对待课堂提问,教师要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