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特制定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

一、备课1、把握课程标准。

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掌握小学数学教学总的目标要求,以及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目标要求。

2、认真钻研教材。

任课教师通读全册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及该册教材在学科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联系和区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的计划管理和控制,杜绝教学进度计划流于形式的不良倾向。

特别需要重视的是要认真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学生所具备的生活经验。

3、收集选择资料。

精心收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并恰当整合到教材内容或教学过程之中,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4、精心设计教案。

首先,“读懂”数学教材。

要了解教材内容在小学数学知识中的地位和作用,联系和区别。

其次,要正确的确定教学目标;要围绕教学目标、认真分析学情和利用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科学地划分教学层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关键。

5、提倡超前备课。

教师可适当超前备课,但上课前要再次熟悉和研究教案。

6、加强备课管理。

备课应以个人钻研为主,同时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坚决反对照抄照搬教案参考资料的不良行为。

电子备课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理清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思路,分析单元、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以及编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和“中设计”。

二、课堂教学1、数学教学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

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改进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要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

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心得体会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又基础的学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成绩。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感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总结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知识准备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前要对所要教授的数学知识进行充分准备。

首先,要熟悉教材中的内容,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其次,要广泛查阅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教学目标应该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组织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活动应该多样化,包括说教、示范、讲解、练习、讨论、游戏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个性化教学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个性化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之一。

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合理评价与反馈合理评价和及时反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必备环节。

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包括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提升。

小学数学教案规范要求

小学数学教案规范要求

小学数学教案规范要求
一、教案标题:应简短明了,准确反映教学内容的主题。

二、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2.教学重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重点突出。

3.教学难点:指出可能遇到的难点,做好突破。

三、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材料:列举所需的教学资料,教具等。

2.教学准备工作:如复习相关知识、预先测试学生水平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启发性问答或游戏等。

2.新课讲解:系统讲解新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

3.课堂练习:设计巩固练习,确保学生掌握。

4.课堂交流:鼓励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5.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记忆。

六、板书设计:清晰、简洁,突出重点,方便学生复习。

七、课后作业:设计适量、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八、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做好调整。

以上规范要求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主渠道。

为了实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不断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依据国家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文件精神,结合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此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准备(一)学习课程标准教师要认真领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规定,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在学习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确立课堂教学的质量底线,为教学预留灵活实施的空间。

(二)研究教材教法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熟悉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

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涵的“四基”,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要理清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

倡导教师参阅不同版本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

教师应注重对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三)进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学生“最近发展区”。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分析、学生访谈、课前测试等方式精准分析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纵向差异,以及学生个体间的横向差异。

深入探究缩小差异的主客观路径,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找到突破的策略。

(四)制定阶段计划课堂教学需要有计划性和前瞻性,应正确体现基于核心素养要求的“课程目标一单元目标一课时目标”的层次性,体现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教学在整个课程内容及单元教学中的特定地位。

教学内容的设置及陈述既应指向具体教学内容的内涵及要求的凸显,更应指向这一内容在整个课程及单元中,基于系统价值取向的特定教学功能,充分体现学习过程及其整体性、关联性和系统性。

阶段性计划一般应该包括“学段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

小学数学课堂常规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常规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常规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注重细节,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惯。

在课前,每个小组的组长应按照课程表逐一检查学生备品的摆放,包括文具盒、练本和教科书,这些物品应依次摆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而算盘则应放在课桌的正前方。

此外,所有物品都应摆放整齐,桌面上不应放置与本节课无关的东西。

在课中,学生需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即左臂放在下面,右臂放在上面平放在桌面上,双脚踩在地上,双脚自然放在课桌下面,不要伸出课桌外。

此外,学生还需要保持直立的身体姿态,每一行的学生都应该坐成一条直线。

当回答问题时,学生应该举起右手,五指并拢向上举直,肘部成90°不离开桌面。

如果需要站起来回答问题,学生需要迅速起立,双脚并拢,身体站直,回答问题时声音要洪亮,身体不要左摇右晃。

在写字时,学生需要采用正确的执笔姿势,即拇指、食指捏着,中指、无名指托着,小指往里藏着,笔杆向后躺着,笔尖向前斜着。

课中用完的物品需要随时放回指定位置,如果有操作环节,学生需要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后再动手、动口,小组交流时要小声、有序,完成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课后,学生需要将座位椅子推到课桌下面,确保桌布面铺平,桌椅摆放整齐,地面上没有任何杂物。

这些细节的注意和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惯,提高研究效率。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准备(一)课标研读1.深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深化对数学课程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探索数学课程应承担的立德树人具体任务与路径方法,形成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育人观。

2.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性质,领会课程理念,熟知课程目标,明晰课程内容,弄清学业质量要求,明确课程实施建议。

3.把握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理解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要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全面落实。

(二)教材分析1.理清教材的基本结构、编排特点和逻辑关系,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强化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保持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建构起数学学习主题统整下的脉络清晰、条理分明、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2.加强课时教学内容研读,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含的知识点,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和关联,挖掘知识背后所对应的思想方法和承载的核心素养。

3.拓宽教材研读视角,倡导参阅不同的教学材料,围绕拟定的课时目标,结合教学现实,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选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

(三)学情分析1.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科学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因素。

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适时进行分层教学。

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调查和教师经验等都是学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解决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教学矛盾提供依据。

分析学习活动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为找准教师组织、引导教学的发力点和提高教学预案设计质量提供保证。

(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始终把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作为课堂学习的高阶目标在教学中给予落实。

要把“四基”“四能”“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进行有机结合,使教学目标能全面反映教学活动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保持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整体一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条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条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条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条原则,首先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有效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衔接;其次是促进教学活动的寓教于乐,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培养数学思维;最后是提倡社会化学习,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数学能力的得到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兴趣及发展潜力要有准确把握时,细致深入地挖掘出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使学生通过不懈的探索,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与优化。

同时,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及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也明确知晓学习的价值。

教师要创设一种有效的教学环境,要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多种形式,如小组配合、实操演练等,在活动中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将数学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素养,以活跃的、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的精神。

此外,要活用社会化学习资源,利用实时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能在课堂外延伸教学效果,利用多种教学平台,不断拓展学习空间,有效促进学习成效,实现了小学数学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条原则分别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促进教学活动的寓教于乐,提倡社会化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工作制度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工作制度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工作制度一、教学计划1. 在每个学期开始前,教师应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数学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教学时间,同时注意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 教师应制定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表,并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进度表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二、课堂教学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4.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堂练习和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评价1. 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3. 教师应定期组织考试和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研究1. 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师应与同行进行教学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课件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应注重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整理,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六、学生管理1.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科学、规范,适应小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对备、教、批、辅、评价等提出几点要求。

一、课前准备----备课1、认真研读数学教学大纲(旧教材)以及《数学课程标准》(新教材),以先进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在全面熟悉本学期教材基础上,弄清本学期教材在小学阶段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所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习水平,各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教学进度,主要教学措施和准备开展研究的教研课题,及准备开展的课外辅助活动。

2、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学生交谈、个别辅导、家访等)了解学生的实际,除应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外,还应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要求、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深入了解,分析学业不良的原因,提供必需的支持与帮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仍然要搞好单元备课,每单元教学前,应系统钻研本单元教材,包括叙述、例题和习题。

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三不随意”(不随意拨高教学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随意加重学生的作业与思想负担)。

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列出新授知识点及能力要求,排出单元教学进度表。

4、提倡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中心发言人)、“四个统一”(统一本单元教学目标;按知识划分课时,基本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双基训练内容及要求)。

5、认真写好分课时教案。

教案根据不同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特点设计,应含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使用的教具和学具、学生开展的学习活动,课内外练习设计以及简要的板书等。

教案要详略得当,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应当作为教案设计的重点。

一般应超1周备课,提前修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有哪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有哪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有哪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有哪些一、课前准备1、熟悉《数学课程标准》和大纲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领会编写的意图,弄清“双基”的具体内容,挖掘“智能”的可培养因素,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各单元、章节、知识点在全书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

每学期开学前,要认真订好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包括全学期的教学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简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

2、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状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以利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3、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全面而具体,既要有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又要有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不仅要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4、认真写好教案。

教案要提前两天写好。

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备课个性,提倡两次备课。

采用电脑备课的老师要在备课本上留下第二次备课的痕迹。

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

教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拟写,要结构合理、详略适度、层次清楚,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得照抄参考教案,提倡写教后感。

要加强集体备课,原则上一个单元集中活动一次,并填写好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5、精心设计练习。

不管哪种课型,练习设计都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

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要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6、教学媒体的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教学设备的实际,认真准备学、教具。

考虑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基本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研究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现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特制定小学数学课堂基本要求。

一、新授课新授课是课堂教学主要的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

新授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导入新知。

在学生研究新知识之前,可以利用提问、题计算来复旧知识;也可以创设故事、游戏、生活、问题等情境,让新知孕伏其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研究情趣;还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直观演示等手段导入,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

2.新知探究。

按照教材和目标要求经心设计问题,启发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关键处作适当点拨;有的例题可以让学生测验考试完成,对出现的问题要有必要的讲解,疑难点可以让学生举行合作探究、动手实践,使学生亲身材验了知识的构成过程。

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及现有条件运用挂图、模型等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增加直观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构成研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3.总结归纳。

教师要抓住新知的生长点,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

4.巩固练。

主要以基础练为主,要注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问题设置要体现出条理性。

在学生做练时教师要巡视,及时了解练的效果,及时反馈,及时纠错改正,从而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把握情况,构成初步的解题技能。

5.课堂小结。

教师或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研究即将结束时举行针对性的归纳回顾。

在小结中师生可以一起回顾。

本节课中学了哪些新知识,然后指导学生举行反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还可以将知识延伸到下一课的内容提出悬念,所以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既定任务的终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要求一、基础知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包括数的基本概念、数的运算、平面几何、比例、分数和小数等。

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的基础。

二、概念的清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包括数的概念、算术运算的概念、平面几何的概念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三、应用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即学生在理解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四、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推演能力等。

这些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所需要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给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机会,并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五、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直接指导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学习、探究、思考的能力。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它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去探究、思考。

六、合作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与他人一起学习、协作、交流的能力。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它能帮助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要求包括:掌握基础知识、清晰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培养应用能力、提高思维能力、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这些要求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应特别注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坚持素养导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系统性和整体性。

教学设计至少包括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要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的全面分析,进行整体设计。

.坚持素养导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的继承和发展,核心素养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

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表现、发展水平和阶段性要求,注重建立具体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形成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重视整体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阶段性和层次性。

要改变以往过于关注课时目标设计的习惯,转向基于主题、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要依据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规划设计学年(期)目标、单元目标,围绕单元目标细化具体课时目标,形成连贯的、有层次、有结构的教学目标体系。

在实现知识进阶的同时,体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注重全面分析一是课程标准分析。

整体把握数学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教学与评价建议等各部分的核心要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与评价要求等关键问题。

二是教材分析。

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特征。

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找出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概念,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要做到课前三定(定学情、定目标、定资源)。

定学情: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分析相关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

定目标:合理划分教学内容,恰当确定教学目标。

定资源:针对教情、学情设计合理的教案,选择合适的方法,确定适当的教学形式,准备合理的教学材料。

二、课中要做到三重(重环节、重问题、重活动)。

重环节:遵循教学规律,环节清楚,流程合理。

有引入、有建模、有小结、有应用。

重问题:体现数学思考,突出问题解决,揭示数学规律,强化数学思想。

有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重活动:有组织与引导的教学活动,有平等而互助的交流活动,有独立与共享的思维活动,有体验与操作的实践活动。

三、要做到课后三清(清作业、清辅导、清改进)
清作业:就是及时检查作业情况,采取合理方式进行作业批改。

清辅导:收集典型作业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评讲。

同时注意优生和差生的个别辅导。

清改进:针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及时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预案。

孙家坝小学数学教研组
2013年10月。

小学数学教案要求

小学数学教案要求

小学数学教案要求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应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
1.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3.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教学:通过清晰简洁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2.示范演练:教师示范演练,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运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4.游戏活动:通过数学游戏活动,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课堂安排:
1.引入:通过引入故事、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
2.新知讲解: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方法进行讲解;
3.示范演练:教师示范演练,学生跟随练习;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
5.游戏活动:通过数学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
1.口头测试: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口头测试;
2.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反馳意见,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2022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2022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2022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前准备(一)理解课标要求认真研读课标,准确解读课标,正确理解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方面的内容在各学段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准确把握课标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规定。

了解课标中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实施建议等相关内容。

深度研读教材,要结合课标和教师教学用书了解教材整体结构,理清课程内容在教材中的具体分布,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理解数学本质。

深刻理解教材中通过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等所能呈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五育并举的教育因素,准确理解教材中例题、习题等教学资源的教育价值与目标要求。

整体考虑课标、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二)分析教学实际通过教师经验判断或者拟定科学有效的学情调查单的方法,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水平和能力,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已有经验和思维特点。

教师结合实际,对客观条件以及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判。

(三)确定教学计划与实施策略结合区域性教研计划和校本教研计划,制定年级、教师学期教学计划,一般包括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整体安排、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学习评价等内容。

数学教师人人参与,集体讨论,针对教师和班级的不同实际体现教学方法、教学措施等方面的差异性,全年级要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等方面达成统一。

实小数学教学规

实小数学教学规

实小数学教学规1.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学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数学变得有趣和有意义。

2.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数学是一门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学科,学生要想掌握高级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必须先打牢基础。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

3.强调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炼关键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合理推理和进行数学证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的训练数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通过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数学问题、数学建模或者数学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5.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数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通过交叉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6.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主动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小组竞赛、问题解决等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7.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师应该及时评估课堂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8.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关心。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并进行个性化培养。

9.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持系统,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又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

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

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

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

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

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

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

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

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

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

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

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

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

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

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十种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

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

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

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二)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比较记忆法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四)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

比如,识记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

”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五)理解记忆法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

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

比如,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导出来。

学生理解了推导的过程和关系,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六)规律记忆法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

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现单位的化法和聚法。

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

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七)列表记忆法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

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八)重点记忆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

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

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

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九)联想记忆法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

比如,从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联想到小数加、减法的法则,由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联想可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十)实践记忆法这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来进行记忆。

比如,学习了有关的面积、地积的知识后,可让学生自已动手去量一块地,算算亩产量;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后,可让学生画一张自已所在班级身高、体重等情况的统计表或统计图。

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验证,就会得到久而不忘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