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和洋流选择题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和洋流选择题训练1.下列条件与日本北海道渔场形成无关的是
A.寒暖流交汇处
B.上升补偿流
C.温带地区
D.大陆架地区
下图为“世界部分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2.图示区域内,最可能形成大渔场的地点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暖流作用,促使①沿海地区形成温带荒漠
B.暖流影响,加剧②地附近的高温多雨
C.寒流影响,导致③地附近冬季温和多雨
D.暖流作用,影响④地硬叶林景观面积扩大
读“非洲西海岸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4.若图示大陆西岸一油轮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最先漂到
A.南美洲西海岸
B.北美洲东海岸
C.非洲西南部
D.欧洲西海岸
5.图中陆地部分
A.植被覆盖率低
B.水土流失强烈
C.昼夜温差小
D.冰川融水丰富
乙国有花园城市岛国的美誉。
近年来由于甲地农民烧荒开垦,该国时常受烟霾威胁。
结合“某月烟霾平均浓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6.该月份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7.从上海出发前往中东的货轮,在该月份途经印度洋时
A.逆风逆水
B.顺风顺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下图为“某处径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图中没有体现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水汽输送
C.水体蒸发
D.地下径流
9.近年来图中河流下游含沙量变小,最可能的原因是河流
A.上游修建水库
B.上游植被覆盖率下降
C.下游降水强度增大
D.下游河道采砂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0.②地的自然带属于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稀树草原带
C.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1.造成①③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洋流
B.风带
C.地形
D.气压带
下图为“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图中上升流
①使沿岸海区海水蒸发量增大②沿岸地区降水量增加③沿岸海区海洋生物生产力增大④其形成主要受离岸风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下列对所提供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示沿海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
B.该季节一货轮从非洲东海岸航行至印度西海岸一路逆水
C.图中表层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D.该海域洋流系统与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相吻合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与有关国家实现区域合作的平台。
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4.“一带一路”上,位于板块边界附近的城市是
A.内罗毕和雅加达
B.鹿特丹和内罗毕
C.雅加达和德黑兰
D.德黑兰和鹿特丹
15.若图中M海域在冬季发生原油泄漏,首先受到污染的海域是A.甲 B.乙
C.丙
D.丁
1.B
【解析】
日本北海道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A有关。
寒流是千岛寒流,属于风海流,不是上升流,B无关,选B。
位于温带地区,大陆架浅海地区,C、D有关。
考点:世界性大渔场形成的条件。
2.D
3.B
【解析】
2.④地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易形成著名的纽芬兰渔场。
3.暖流作用,促使①沿海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暖流影响,加剧②地附近的高温多雨;暖流影响,导致③地附近冬季温和多雨;④地位于大陆东部,不存在硬叶林景观。
4.B
5.A
【解析】
4.图示洋流是非洲西海岸的加那利寒流,它属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呈顺时针运动,因此若发生石油泄漏,受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以及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油污最先漂到北美洲东海岸。
5.图示陆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覆盖率低;风力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不明显;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图示陆地纬度低且降水少,因此没有冰川融水。
6.C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7.B
【解析】
6.由图中烟霾平均浓度等值线向东北方向凸出,可以推断出烟霾往东北方扩展,则该地该月份的风向为西南风,故C项正确。
7.由上题可知,该区域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则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所以由上海前往中东地区的货轮经过北印度洋海区时为逆风逆水,故A项正确。
8.B
9.A
【解析】
8.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下渗等,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水汽输送环节。
9.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沙,泥沙会一部分在水库里沉积下来,会使河流下游含沙量变小。
上游植被覆盖率下降,会加大河流下游含沙量,下游降水强度增大和下游河道采砂,会加大下游河流含沙量。
10.B
11.A
【解析】
10.②地位于巴西高原,其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
根据纬度位置也可以判断出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
11.①③两地纬度相差不大,所处的风带、气压带相同;①③两地都位于沿海平原;①地沿海地区有寒流流经,寒流对流经地区起降温减
湿作用,③地沿海有暖流流经,暖流对流经区起增温增湿作用。
12.C
13.C
【解析】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2.该题主要考察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根据图中非洲东海岸甲处洋流的方向,判断此时印度洋北部盛行西南季风。
甲处洋流是受离岸风影响形成,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的作用,故AB错;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营养物质增多,浮游生物增多,鱼的饵料增多,沿岸海区海洋生物生产力增大,形成渔场,故选C项。
13.根据此位置可判断该地为索马里沿岸,位于非洲板块;此时印度洋北部盛行西南季风,洋流自西向东流动,从非洲东海岸航行至印度西海岸一路顺水;西南风的形成是随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形成的西南风,在西南风的吹拂下,形成自西向东流的洋流,该海域是季风洋流区域,
与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不相同,该题选C项。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4.C
15.A
【解析】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
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4.从图中可看出,雅加达和德黑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边界附近。
内罗毕位于非洲板块内部,鹿特丹位于亚欧板块内部。
15.冬季北印度洋海域盛行东北季风,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海域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所以M海域在冬季发生原油泄漏,原油沿着北印度洋海区逆时针方向运动,首先受到污染是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