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

2010年09月07日08:58

摘要:目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就业的结构性失衡日渐突出、就业观念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审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政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提供全面政策支持、高校加强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与培训工作。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形式也经历了沧桑巨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从“统包统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观虽然已逐渐被社会所接受,也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所认可。近年来,在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指导思想下,高校不断地大幅度扩招,加之对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时的政策倾斜,使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日突出。

如何解决好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与进一步深化改革,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社会稳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我们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从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观念与预期、影响就业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在校及毕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访谈,收到了有关就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手资料,并针对南北疆的300户城镇家庭、300户农村家庭、300户企业、高校在校的各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及600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21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0份,有效回收率95%。其中,维吾尔族占到92.41%,其他少数民族占7.59%。

一、目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高校1999年开始扩招之后,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平均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在增长,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就业率逐渐走低。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来,高校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基本保持在70%左右,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在20%左右,而且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还在在不断下降。在城镇少数民族家庭的调查中,近三年,有67.72%的大学生没有就业,只有32.28%的大学生已经就业。调查结果还显示,被调查对象中未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占到总数的66.28%,就业率为33.82%,实际就业率可能更低。

2. 结构性失衡日渐突出。

由于经济欠发达、南北疆经济发展又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不同专业的少数民族人才的需求差距悬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学科存在着失衡现象,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失衡:

(1)地区性失衡。

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基本上留在民族地区,为的经济发展服务,由于沐足地区在全

国来说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有限,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都希望在周边地区就业,又由于新疆北疆的经济较南疆发达,可容纳的毕业生相对南疆较多,由于地域差异及民族风俗习惯不同,来源于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在北疆就业的非常有限。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前往南疆三地州或更偏远的一些乡、镇、村等地方就业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由于力度不够并缺乏配套措施,大多数未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仍顾虑重重。虽然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55.97%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艰苦地区工作,有44.03%的的学生表示“不愿意”。但事实上据我们走访调查,越是偏远贫困地区,就业越是困难。落后地区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安心地投身于当地建设的最重要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最困难的地方。

(2)行业性失衡。

由于各个行业的利益分配不均衡,社会保障不一致,使得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多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而对于那些规模小的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则是瞻前顾后,迟迟不愿签约。据问卷调查显示,有48.81%的学生表示“愿意”去党政机关工作,有30.83%的学生“愿意”去事业单位工作,有17.98%的学生“愿意”大中型国有企业工作,有5.53%的学生愿意去民营企业工作,但作为首选却寥寥无几。实际已在民营企业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2.55%。

3. 就业观念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就业意识淡薄,坐享其成心态明显。绝大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仍留恋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害怕竞争,对实现自己的就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没能在大学期间主动培养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只是在毕业时才感觉就业的压力。从少数民族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59.68%感到就业压力过大,有30.24%的学生认为未能就业是因为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而未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中有63.32%的生活完全依靠父母,愿意通过自己努力过活的只有3.53%。从面临毕业的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的问卷显示,有84.83%的大学生从未参加过人才招聘会,有2.82%的学生从不过问人才招聘会,只有2.28%的学生参加过多次人才招聘会。

(2)就业期望值过高,功利化倾向严重。少数民族毕业生大多数追求高薪和高层次岗位。面临毕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49.8%的学生要求月薪至少在1500元以上才满意,有45.9%的要求月薪至少不低于1000元;未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中仍有43.55%的学生要求月薪不低于1000元,而2004年新疆城镇人均月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乌鲁木齐地区也不过才810.74元。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择业时,有50.2%要求工作环境好,26.1%的要求待遇高,而即将毕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也有50.4%的要求工作环境好,有37.37%的要求待遇高。

(3)片面理解就业,认为就业就是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而对民营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则认为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据在校生问卷调查显示,有45.15%的学生择业时最先考虑去党政机关工作,有40.16%的学生最先考虑去事业单位工作,只有10.11%的学生愿意考虑去企业工作。从对企业的问卷调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占被调查企业职工的比例偏低,未超过10%。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