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大豆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经济学课程论文
小组成员
赖柏儒:11应用经济学号11083210
温少均:11应用金融学号11083161
杜洁婷:11应用金融学号11083103
江智荣:11计算机学号 11052056
黄雯晖:专业13公共关系学学号13092004
潘晓冰:专业13公共关系学学号13092029
陈怡廷:专业13公共关系学学号13092004
指导老师:陈忱
2014年5月27日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
[摘要]自从1994年以来,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进口大豆数量连年增长且十分迅猛。同期国产大豆却遭遇了瓶颈:前期产量增增降降,后期便在进口大豆冲击下一路走低,从而发生了持久不退的大豆危机。本文将尝试运用经济学知识对中国大豆危机进行浅析。
[关键词]机会成本;比较优势;价格补贴;
Analysis of China soybean crisis
[Abstract]Since 1994, Our country became a net importer of soybeans, The number of soybean imports that multi-year climb and growth quickly. Over the same period of domestic soybean has encountered the bottleneck: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roduction usually ups and downs, late under impact soybean imports have been falling, and lasting is not retreated soybean crisis happened. This article will use the economics knowledge to analyze the Chinese soybean crisis.
[Keywords] cash flow statement Opportunity cost; Comparative advantage; Price subsidy
引言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即“入世”。当时人们认为中国大豆产业将是入世之后中国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大豆出口创汇指日可待。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不久之后中国大豆产业便一步一步走向衰退,大批豆农和豆制品企业在进口大豆的压力下走向破产或转行。,形成了进口大豆垄断中国消费市场并由外资决定大豆价格的产业格局。这一切是怎么回事?我们将从机会成本和价格补贴两个方面分别对中国大豆危机进行浅析。
背景:中国大豆危机过程
2013年中国大豆进口突破了6000万吨,达到6338万吨,不但占国内大豆供给的84%以上,还以转基因大豆为主。同时外资基本控制了大豆产业链并且只以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制作大豆制品,国内九成以上大豆油均为转基因产品。中国大豆产业在进口大豆和外资扩张的双重冲击下摇摇欲坠,大豆及其豆制品价格由外资随意操纵,存在粮食安全和健康安全等双重隐患。这一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人的不安和关注……
注:1994-2000年价格是国家收购价格;2001-2009年是根据大豆期货市场价格估算出;2010-2014年是指进口大豆平均价格(全年进口金额除以进口数量),因为进口大豆占国内
供给80%左右,大豆价格只能由进口价格近似决定。
中国大豆危机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2001年入世之前:中国以前是世界大豆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国,但1995年开始从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大豆进口国,大豆进口量从此连年递增,大豆危机初现。
2001-2007年后:入世第一年进口量便突破1000万吨,外资强势进驻中国大豆产业并逐渐形成垄断趋势。2004年第一次大豆危机爆发,大豆价格从最高峰的4400元/吨直线下降到最低谷的2200元/吨,大批豆农和豆制品企业因此破产。
2008-2013年:2008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但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由于人民币升值以及危机初期世界范围大豆价格普遍下降,导致2009年后进口大豆再次暴增,占了国内供给的70%以上。外资和国际热钱因此大肆炒作农产品并波及到大豆,使得中国人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直接威胁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机会成本分析
一、为什么外国大豆能抢占中国市场?
关键在于外国大豆的比较优势,替代外国大豆要付出很大的机会成本。何谓机会成本?它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比较优势又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国外大豆的出油率一般在19%---20%,国产大豆的平均水平在16%---17%。从用于榨油来讲,进口大豆的出油率一般比东北大豆高1-2%,每吨大豆就能多出油200公斤左右。目前豆油市价为7000-8000元/吨。所以国内榨油企业用进口大豆榨油利润一般高于用国产大豆。
外国大豆还有一个很大的成本优势:美国和巴西等国大豆单产较高,一般为每公顷能收获2吨以上大豆,而且实行家庭农场规模化生产,人手需求少。同时美国政府对大豆生产进行高额补贴。据了解,仅2001年,美国对大豆的补贴就达190亿美元。而我国直到2006年才取消了农业税,开始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但针对大豆的补贴仍显不足。以美国为主的大豆价格相对于东北大豆是很低廉,每吨价格通常要低两三百元甚至上千元!
即使考虑到运输费用,进口大豆的进口价格相对于我国仍然偏低。因此国产大豆的比较劣势也是很明显的:使用国产大豆榨油的机会成本比较高,不足以替代外国大豆。
消费者角度:假设一个人拥有10000元,国产大豆价格为每公斤5元,进口大豆4元/公斤。那么这位消费者购买国产大豆的收益为2000公斤大豆以及其可榨豆油360公斤,其机会成本是2500公斤大豆进口大豆以及500公斤豆油。而购买进口大豆的收益是2500公斤大豆及其可榨豆油500公斤,机会成本是2000公斤国产大豆及其可榨豆油360公斤。由于中国人平均收入较低,消费比例高,其消费者偏好更注重进口大豆的价格优惠,所以进口大豆成了国产大豆的替代品,不断抢占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