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的人物形象
《我在霞村的时候》与《红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比较与研究
![《我在霞村的时候》与《红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比较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22c1c70a26925c52cc5bfa4.png)
《我在霞村的时候》与《红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比较与研究关键词:海丝特·白兰;贞贞;勇敢性;反抗性;妥协性一、在悲剧命运中所表现出的勇敢勇敢性《红字》中的海丝特原本拥有一个合法的婚姻,但这合法的结合确是如此的荒谬,因为在她心智尚未成熟,还没弄清楚状况时就与就与年老畸形的老学者齐林涡斯结合了。
但她并不认为这是爱情,于是婚后在齐林涡斯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她与年轻的牧师丁梅代尔相恋并生有一女。
这不合法的爱情为她人生的悲剧拉开了序幕,但她无怨无悔,独自承担了所有的痛苦与耻辱,誓死不说出恋人的名字,于是,红字即“通奸”一词被永远的戴在了她的胸前。
海丝特的勇敢是她的主要的性格特征。
她敢于接受新的思想,在罪恶的宗教势力面前表现出一个普通妇女在那个特定环境下的叛逆精神。
[1]即使公开的在她身上烙下“通奸”二字,她也不说出奸夫的名字,她勇敢的去追求她认为的真挚的爱情,这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是令人叹服的。
尤其是她在被上刑时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不说”,“但愿我能忍受我的痛苦,也能忍受他的痛苦”。
《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的勇敢表现在与本村青年夏大宝相恋,她不顾夏大宝家境的贫寒与家里人的极力反对,爱得那般“痴心痴意”。
当她沦为军妓时,她没有选择自杀或者沉沦,而是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抗日服务。
试想一个女人被鬼子掳去,成为“慰安妇”,遭受蹂躏长达一年多,身心均受重创,但正是她的勇敢使她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路,最终走向革命道路。
二、在悲剧命运中所表现出的反抗反抗性对于《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她是勇于反抗的英雄亦或是屈从命运的弱者?是一位富于反抗精神的典范还是一个不彻底的反抗者?从作品所透露的迹象看,海丝特·白兰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女性,她与牧师丁梅代尔的结合就表明了她对宗教的反抗,对政权、夫权和宗教权威的挑战。
[2]《我在霞村的时候》的贞贞同样也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他与夏大宝相爱,不理会家人的反对,为了反抗包办婚姻,她宁愿跑到教堂去当“姑姑”。
浅析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的人物形象
![浅析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973d4288b9d528ea81c77987.png)
浅析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的人物形象【内容摘要】《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延安时期的一篇力作,文中作者主要表现一个被时代车轮几乎辗得粉碎的少女贞贞,在历史的潮流中重获新生的内心独白。
成功的描绘了贞贞直面人生、热爱生活的非凡气魄。
【关键词】丁玲女性贞贞人物形象文本讲述一位中国少女贞贞在遭受日寇凌辱下,第三次逃出后回到家乡所发生的故事。
回家后,她并没能得到大家的同情,反而引来了村民的唾弃。
然而贞贞并未自甘堕落,而是表现出一种洒脱、明朗、愉快的直面人生,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塑造了一个忍受着精神与肉体双重折磨的,地下抗日工作者的无私爱国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忍辱负重,舍身为国贞贞是民族革命战争大背景下的青年女性,她的个人命运深深地打上了战争的烙印,她本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农家女子,却不幸被日本鬼子掳去了一年多。
在人们大众世俗的眼光里,将贞贞看做是一个“慰安妇”,一个不知羞耻的人。
而实际上她却以一个地下情报工作者的身份表达着自己对祖国独特的爱意,她曾两次从日军的魔掌下逃出,与游击队取得了联系。
以自己的特殊身份搜集情报,冒着生命危险给游击队通风报信,在贞贞的帮助下,日军吃了不少败仗。
贞贞就是这样,这个朴实可爱的农家女孩。
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西绪福斯,完成了对自身悲剧命运的超越。
她在这种非人的境遇里找到了生存的信念,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参与着抗日战争,实现着自身无法替代的革命价值。
也向蹂躏她的日本强盗实施了报复。
贞贞不是失节者,更不是叛徒,她有民族气节,也有爱国良知。
二、玉洁冰清,不同流俗在当时的传统思想中,贞贞丧失贞洁一事,人们是无法接受、无法理解的。
在当时,女性的贞洁绝对是比生命更重要的,这是受中国几千年传统封建思想影响下根深蒂固的必然存在。
文中叙述者“我”听到了村民对于贞贞的各种评论“听说病的连鼻子都没有了,那是给鬼子糟蹋的呀。
”“听说起码一百个男人总睡过,哼,还做了日本官太太,这种缺德的婆娘,是不该让她回来的。
我在霞村的时候
![我在霞村的时候](https://img.taocdn.com/s3/m/732b0e67011ca300a6c3902d.png)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的一部倍受争议的作品, 尤其表现在对主人公贞贞的评价上。
贞贞这一形象体现了女性的伟大,更展示了女性的悲哀与尴尬处境。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延安时期的一篇力作,也是她真挚情感的结晶与升华通过我去霞村休养这件事,引出霞村里一个叫贞贞的女孩,在遭受日寇的凌辱后,忍受着精神和身体双重摧残,利用自己慰安妇的特殊身份,帮助八路军取得日军情报的故事但是,贞贞回到村子里后,却不被人理解,遭到众人的歧视和误解。
我在霞村的时候
![我在霞村的时候](https://img.taocdn.com/s3/m/01706e4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f.png)
我在霞村的时候我在霞村的时候赏析这部作品讲述了发生在抗日根据地霞村里的一个名叫贞贞的女孩的故事,丁玲着意刻画了在抗战时期里一位心灵负着严重创伤的农村年轻姑娘的形象。
由于在鬼子扫荡的时候贞贞不幸被日军掠去沦为“慰安妇”,在那一年中她逃回来两次,之后第三次逃回来时受党指派借助其特殊的身份为抗战工作获取情报。
但她完成任务回来后,因自己得了性病,不仅没有受到人们的尊重,反而无法恢复在村子里的生活。
对贞贞的态度是极度轻视、不屑、指责和自我优越感,这使贞贞在身体的伤痕累累之下更添了一层心灵屈辱。
在男人眼里,贞节事大,女人事小。
我们很清楚,失身于敌人的贞贞是不幸的,但回家后受封建传统“名声”、“贞操”、“清白”等观念毒害的父老乡亲对她的冷嘲热讽与轻蔑歧视,恐怕是她更大的痛苦和不幸。
这让我想起了莫泊桑的羊脂球,其中的女主人公的遭遇多少与贞贞是有些相似的。
在遭遇了这些变故之后,贞贞并没有往祥林嫂的方向发展,最后贞贞拒绝父母安排的婚姻,不要别人同情,远离村庄,走上新生的道路。
在这部短篇小说中,贞贞的形象深深的刻画在我们的心里,贞贞再去看“我”的时候,在没有看见她的人的时候,就先听见“嘻~~”的一声,作者在描写贞贞的眼睛时说道“虽是很浓厚的阴影之下的眼睛,那眼珠却被灯光和火光照得很明亮,就像两扇在夏天的野外屋宇里的洞开的窗子,是那么坦白,没有尘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贞贞的性格开朗,并没有这些不幸的遭遇而变得阴郁。
她并没有像古代的“烈女”那样死去,强烈的求生本能和生命意识鼓舞着她再次进行抗争,与命运搏斗。
在说到读书这个问题的时候,贞贞并没有因为曾受过日本鬼子的迫害而义愤填膺反而很羡慕日本女人她们都是有学问、读过书的人。
在自我描述的时候贞贞说“人大约总是这样,那怕到了更坏的地方,还不是只得这样,硬着头皮挺着腰肢过下去,难道死了不成?现在呢,我再也不那么想了,我说人还是得找活路,除非万不得已。
”贞贞是积极向上的没有轻生的念头,在那么苦的岁月里苦苦挣扎,没有迷失自己。
女性独立人格的傲立——《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形象的探析
![女性独立人格的傲立——《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形象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191f62a98271fe910ef91b.png)
J u n 1 o M d n in U v t iy o r a f u a j a g ni e t s
Vo1 9No 0 .1 .1 0c . t 2 0 01
21 年 1 0 0 0月
文 章 编号 : 10 7 7 ( 0 0 1-0 20 0 88 1 2 1 ) 00 4 2
家庭 中的一种商品 ,“ 了年纪 只要有 人出得起够格 的 到 钱 ,便把她卖 了,甚 至有不 问对方是否残废 ,是年老年 小的 ! 大部分的女性默默忍受着命运 的安排 ,妇女在 ”
家庭 中 “ 远 是 从属 的 ,是 不 足 道 的 ,并 且 要 求无 限 的 永 恭顺 ” 。。
女性身体被异族强奸则意味着 民族遭受强暴。 】 ”” 在与异
的爱 ,她 向她 的爹哭过 ,但是 “ 别的事她爹都能依她 , 就只这件事老头子不让 ” 向父亲哭求无效后 , , 贞贞并没 有就此屈从于父亲 的安排 ,她还是抱着满腔的热情 ,把 希望寄托 于恋人夏大宝 的身上 ,希望能和夏大宝一起逃 跑 ,但是 “ 我那时不过是一个穷小子 ,我能拐着她逃跑
霞村 的时候 》 14 )《 医院中》 14 、 夜 》 14 ) (90 、在 ( 9 0)《 ( 9 1 、
《 三八”节有感 》( 92)等文章 ,表现出强烈的女性 “ 14 意识 ,尤其是 《 我在 霞村 的时候 》中贞贞的形象 ,表现
出强 烈 的女 性 尊 严 和 自我 意识 ,成 为 了 解 放 区文 学 中 不
帮助 自己时 ,贞贞宁愿去天主教堂做 “ 姑姑” 也不愿做 , “ 父母之命” 的婚姻牺牲 品。 反抗包办婚姻 ,大胆追求 自主婚姻 ,这是贞贞女性 主体意识觉醒 的最初表现 ,较之祥林嫂反抗觉醒后屈从
浅谈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女性书写81
![浅谈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女性书写81](https://img.taocdn.com/s3/m/33eefc344693daef5ff73d0e.png)
浅谈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女性书写摘要:文章跟随丁玲的脚步,感受徘徊于革命意识与女性意识之间的贞贞,进一步提炼深化小说主题,进而反思贞贞不为村民接纳的原因,从贞贞与普通慰安妇的对比中刻画出贞贞的人格魅力,最后探讨一下丁玲在革命与贞洁问题上的立场。
关键词:《我在霞村的时候》;丁玲;革命意识;女性意识一、徘徊在革命意识与女性意识之间的贞贞从女性意识看,贞贞是孤独的。
对于贞贞遭受的不幸,村里人不但没有同情和怜悯,反而津津乐道,把贞贞的故事当作茶余饭后的集体娱乐活动,全然不觉自己的卑劣冷血和自私残暴。
正是身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一点点蚕食着她最后的尊严与梦想,才会使她最后觉得“活在不认识的人面前,忙忙碌碌的,比活在家里,活在有亲人的地方好些”,她“不要任何人对她的可怜,也不可怜任何人”,这样的决绝,折射出她遭受的精神痛苦和生存的艰难坎坷,是深重的苦难和透彻的绝望,让她原本汹涌的感情波涛变成了平静的溪流,越是平静越让人感到心痛和沉重。
从革命意识看,贞贞是可敬的。
贞贞个人的不幸遭遇,因为“革命”而有了非凡的意味,她也因此得到新生:贞贞会被“他们”送去延安学习、治病,“重新作一个人”。
受辱后贞洁与否,要看这受辱是否有助于抗日,这似乎反映了丁玲作为一个作家的自觉。
丁玲代表革命群体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贞贞不顾个人荣辱,为革命奉献一切的壮举予以充分肯定,她没有让笔下受辱的女性刚烈地死去,而是让她好好活着,为了抗日是活下去的最好的理由。
小说虽然是在战火纷飞的抗战背景下,但其中用细腻的笔触探讨了人性,在国家、民族、革命的大背景中交织。
二、从革命意识规约下的女性意识中提炼小说主题读了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这篇小说,我感触良多。
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年代的我,很难想象贞贞不幸的遭遇和那种精神的挣扎。
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艺术构思上的创新,她没有把贞贞描写成一个多愁善感、悲苦涕零的弱女子,经不住命运的摧残和世人的眼光选择颓废。
反而,这个贞贞坚强、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她没有丝毫自卑的样子。
我在霞村的时候
![我在霞村的时候](https://img.taocdn.com/s3/m/9079ed1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1.png)
我在霞村的时候第一篇:我在霞村的时候我在霞村的时候赏析这部作品讲述了发生在抗日根据地霞村里的一个名叫贞贞的女孩的故事,丁玲着意刻画了在抗战时期里一位心灵负着严重创伤的农村年轻姑娘的形象。
由于在鬼子扫荡的时候贞贞不幸被日军掠去沦为“慰安妇”,在那一年中她逃回来两次,之后第三次逃回来时受党指派借助其特殊的身份为抗战工作获取情报。
但她完成任务回来后,因自己得了性病,不仅没有受到人们的尊重,反而无法恢复在村子里的生活。
对贞贞的态度是极度轻视、不屑、指责和自我优越感,这使贞贞在身体的伤痕累累之下更添了一层心灵屈辱。
在男人眼里,贞节事大,女人事小。
我们很清楚,失身于敌人的贞贞是不幸的,但回家后受封建传统“名声”、“贞操”、“清白”等观念毒害的父老乡亲对她的冷嘲热讽与轻蔑歧视,恐怕是她更大的痛苦和不幸。
这让我想起了莫泊桑的羊脂球,其中的女主人公的遭遇多少与贞贞是有些相似的。
在遭遇了这些变故之后,贞贞并没有往祥林嫂的方向发展,最后贞贞拒绝父母安排的婚姻,不要别人同情,远离村庄,走上新生的道路。
在这部短篇小说中,贞贞的形象深深的刻画在我们的心里,贞贞再去看“我”的时候,在没有看见她的人的时候,就先听见“嘻~~”的一声,作者在描写贞贞的眼睛时说道“虽是很浓厚的阴影之下的眼睛,那眼珠却被灯光和火光照得很明亮,就像两扇在夏天的野外屋宇里的洞开的窗子,是那么坦白,没有尘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贞贞的性格开朗,并没有这些不幸的遭遇而变得阴郁。
她并没有像古代的“烈女”那样死去,强烈的求生本能和生命意识鼓舞着她再次进行抗争,与命运搏斗。
在说到读书这个问题的时候,贞贞并没有因为曾受过日本鬼子的迫害而义愤填膺反而很羡慕日本女人她们都是有学问、读过书的人。
在自我描述的时候贞贞说“人大约总是这样,那怕到了更坏的地方,还不是只得这样,硬着头皮挺着腰肢过下去,难道死了不成?现在呢,我再也不那么想了,我说人还是得找活路,除非万不得已。
”贞贞是积极向上的没有轻生的念头,在那么苦的岁月里苦苦挣扎,没有迷失自己。
我在霞村的时候
![我在霞村的时候](https://img.taocdn.com/s3/m/819055024a7302768e993972.png)
浅析《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的女性意识摘要:《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后期的作品,主人公贞贞是被男权话语体系下被迫害的女性,但是她有着坚强,热情的个性,所以在面对人生的抉择时,她的每一次选择都表现了她独立自主,不依附男性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可是她的抉择也一次次的将她带入火坑,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在那个腐朽没落的男权时代,贞贞的反抗就犹如“飞蛾扑火”一样走向死亡。
关键字:丁玲贞贞女性意识反抗丁玲的创作生涯大致可以以1949年建国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丁玲创作的发展期,后期可以说是对前期创作思考的延续和深化。
丁玲是我国女性意识觉醒的先锋,她对女性在男权话语体系的奋战曾做过细致的描写,如《莎菲女士的日记》,虽然她后期由于政治原因,作品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但是不可否认丁玲对女性意识的思想是高尚的,后期作品仍然可以看到这一点。
下面就以《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这一形象的叙述,探究其女性意识。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1941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书写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侮辱的乡村青年女子的命运。
在她的身上发生的都是人间最凄惨的,难以言说的灾难,然而,丁玲却没有按照社会惯场思路把她的命运写成催人泪下的悲情故事,也没有把她当成控诉日本侵略者十恶不赦罪行、揭露人口买卖交易罪恶的对象,更没有把她写成逆来顺受、被动等待拯救的客体,而是把她写成具有自我主体意识和救赎能力的女性。
贞贞她为了爱情反抗家庭,反抗命运,逃到了村里的天主教堂,因为碰上日本侵略者的大扫荡被抓入军营,成为随军的慰安妇,以后又利用特殊身份为八路军传递情报,身染重病被解救回到家乡之后,却很快又发现家乡已经不再是她的“家乡”了,中国乡村浓重的女性贞洁观让归来的她回不了“家”。
其实贞贞,一个霞村普通的农村女孩,倔强、热情、有着强烈的自我个性。
虽不似《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那样唯我独尊地俯视周围男性,却能大胆反抗父权的威严,积极追求自由幸福婚姻,她不愿屈从于父亲的安排,她有自己的想法,她痴心爱着夏大宝,并且希望得到他的爱,她曾向她的爹哭过,但是“别的事她爹都能依她,就只有这件事老头子不让”,向父亲哭求无效后,她转向找到爱人夏大宝,她将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大宝的身上,可是夏大宝太过懦弱,无能,“我那时就是个穷小子,我能拐着她逃跑么?”夏大宝的懦弱让她失望了,当求救爱人不能,她没有像普通女性一样简单的回归家庭,而是自己靠着自己的力量,去“天主教”当了“姑姑”。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读后感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e8d09a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9.png)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读后感刚读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就像堵了一块石头。
霞村,本应是个宁静的小村子,却因为战争有了不一样的故事。
贞贞这个女主人公,她的遭遇太复杂、太让人心疼了。
她被日本鬼子掳去,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但她没有被彻底打倒,她反而利用自己的处境为抗日做情报工作。
这一点真的特别厉害,就像在黑暗里找到了一丝缝隙,然后努力让阳光透进来。
贞贞回到霞村后,她的遭遇却让人大跌眼镜。
村民们没有给她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反而在背后指指点点。
这些村民就像一群嗡嗡叫的苍蝇,只看到表面,却不懂贞贞内心的坚韧和伟大。
在他们眼里,贞贞好像成了一个不检点的女人,可他们哪知道贞贞经历了多少危险,为抗日做了多大的贡献啊!这让我觉得人性有时候真的很丑陋,总是用自己狭隘的眼光去评判别人。
丁玲写这个故事的手法也很妙。
她没有那种大张旗鼓地去歌颂贞贞的伟大,而是用一种很细腻、很平实的描写。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听一个邻居的故事一样,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能钻进你的心里。
她把贞贞的倔强、无奈、痛苦,还有那一点点隐藏在心底的希望,都写得活灵活现。
从贞贞身上,我看到了女性的力量。
在那样一个艰难的环境下,她没有放弃自己,还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她虽然遭遇了那么多的苦难,但她的灵魂是高贵的。
她不像那些只会嚼舌根的村民,她有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有时候我们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怨天尤人,和贞贞比起来,我们真的太脆弱了。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关于贞贞个人的悲剧,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很多问题。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心灵上的创伤,以及社会关系的扭曲。
贞贞就像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她的遭遇揭示了战争中的人性、性别歧视还有封建思想的残留。
我在霞村的时候小说分析
![我在霞村的时候小说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848bd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f.png)
我在霞村的时候小说分析《我在霞村的时候》之“贞贞”的人物塑造《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早期的作品,在这篇文章中,“我”作为一个外来养病的同志,进入到贞贞所在的村子,并且逐渐了解了贞贞这一人物。
由此塑造贞贞这一形象。
作者塑造的贞贞这一形象十分具有代表性,在生动的展现抗日战争这个大背景下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的同时,尤其突出了战争带给女人的灾难,即“贞贞们”的苦难。
再通过其他人对贞贞的嘲讽,更深刻的展示出历史的、社会的种种枷锁带给受害者的更深层的伤害。
对此,我想对于人物塑造以及对贞贞这一形象的理解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作为主要人物的贞贞并没有在一开头就出场,作者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村子里的人和阿桂,写他们所谈论的贞贞,由此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好奇,愈发想要知道贞贞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子,贞贞真的病的那么的严重吗?是否真的如同杂货铺老板所说“病的连鼻子都没有了”。
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像极了《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于王熙凤的塑造,黛玉作为旁观者听贾府的人对王熙凤的评价,以及后来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都使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活灵活现,有生活气息。
贞贞这一人物形象塑造也是如此。
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形成了两个不同特点的贞贞,欲扬先抑,一个是村子里谣言中的贞贞——她不守规矩,她不知廉耻,给日本人当官太太,她病死也罪有应得;一个是自己真正见到并且与之亲密交流过的贞贞—她面色红润,她为了给游击队提供情报忍辱负重,她眼睛清澈坦亮。
两个截然不同的贞贞在形象塑造上不仅能突出贞贞自身的美好品格,对美好明天的勇敢追求,更能体现出在那个落后年代,村子里封闭的人们对贞贞的伤害,以小见大的展现在社会大背景下自我牺牲的女孩被“深明大义”的同胞们嘲笑,鄙视的可悲、可恨!第二,是文章中另一个人物—夏大宝,他出场很晚,但是,他是在贞贞形象塑造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人物,在贞贞没有遭受糟蹋之前,他就与贞贞有着朦胧的男女爱情,只是由于家境,他感觉自己配不上贞贞,在贞贞遭到糟蹋之后,他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表示自己愿意娶贞贞,此时,他的感情是不纯洁的,他感觉贞贞受到了侮辱,家室不再能成为压制他尊严的石头,相反,他拯救了贞贞。
浅谈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女性书写81
![浅谈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女性书写81](https://img.taocdn.com/s3/m/33eefc344693daef5ff73d0e.png)
浅谈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女性书写摘要:文章跟随丁玲的脚步,感受徘徊于革命意识与女性意识之间的贞贞,进一步提炼深化小说主题,进而反思贞贞不为村民接纳的原因,从贞贞与普通慰安妇的对比中刻画出贞贞的人格魅力,最后探讨一下丁玲在革命与贞洁问题上的立场。
关键词:《我在霞村的时候》;丁玲;革命意识;女性意识一、徘徊在革命意识与女性意识之间的贞贞从女性意识看,贞贞是孤独的。
对于贞贞遭受的不幸,村里人不但没有同情和怜悯,反而津津乐道,把贞贞的故事当作茶余饭后的集体娱乐活动,全然不觉自己的卑劣冷血和自私残暴。
正是身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一点点蚕食着她最后的尊严与梦想,才会使她最后觉得“活在不认识的人面前,忙忙碌碌的,比活在家里,活在有亲人的地方好些”,她“不要任何人对她的可怜,也不可怜任何人”,这样的决绝,折射出她遭受的精神痛苦和生存的艰难坎坷,是深重的苦难和透彻的绝望,让她原本汹涌的感情波涛变成了平静的溪流,越是平静越让人感到心痛和沉重。
从革命意识看,贞贞是可敬的。
贞贞个人的不幸遭遇,因为“革命”而有了非凡的意味,她也因此得到新生:贞贞会被“他们”送去延安学习、治病,“重新作一个人”。
受辱后贞洁与否,要看这受辱是否有助于抗日,这似乎反映了丁玲作为一个作家的自觉。
丁玲代表革命群体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贞贞不顾个人荣辱,为革命奉献一切的壮举予以充分肯定,她没有让笔下受辱的女性刚烈地死去,而是让她好好活着,为了抗日是活下去的最好的理由。
小说虽然是在战火纷飞的抗战背景下,但其中用细腻的笔触探讨了人性,在国家、民族、革命的大背景中交织。
二、从革命意识规约下的女性意识中提炼小说主题读了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这篇小说,我感触良多。
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年代的我,很难想象贞贞不幸的遭遇和那种精神的挣扎。
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艺术构思上的创新,她没有把贞贞描写成一个多愁善感、悲苦涕零的弱女子,经不住命运的摧残和世人的眼光选择颓废。
反而,这个贞贞坚强、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她没有丝毫自卑的样子。
《我在霞村的时候》与《德伯家的苔丝》
![《我在霞村的时候》与《德伯家的苔丝》](https://img.taocdn.com/s3/m/bb5ba148767f5acfa1c7cd51.png)
《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比较研究摘要: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我国著名女作家丁玲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贞贞是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贞贞和苔丝这两个人物进行了比较,虽然她们两人都善良、美丽、纯洁,但她们对生活价值的理解和态度是不同的。
关键词:贞贞;苔丝;比较一、贞贞和苔丝都是善良、美丽和纯洁的化身贞贞是一位美丽聪明的农村姑娘。
“她的脸色红润,声音清晰。
”(丁玲,2006:144)她追求纯洁而又幸福的爱情,她与同村的夏大宝相恋,尽管夏大宝很穷,贞贞的家人也强烈反对这门亲事,但贞贞依然真诚热烈地爱着夏大宝。
贞贞的父亲让她嫁给一个家境殷实的米铺老板,她死活不同意。
在绝望之中,贞贞竟跑到天主教堂去做姑姑。
不幸的是在那儿贞贞遇到了日寇,他们侮辱了她又把她带到军营做了军妓。
后来,虽身患重疾,但为了信仰,为了能够发挥自身价值,她毅然而然的决定为八路军提供情报。
贞贞为了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和贞洁,她的身体尽管已经被玷污了,但是她的灵魂仍旧圣洁,她的内心依旧是纯洁清白的。
出于后悔也是因为同情,夏大宝向贞贞求婚。
然而贞贞没有屈从于家人的劝说,而是毅然拒绝了夏大宝。
因为她很清楚,如果和夏大宝成婚,他们的婚姻会始终蒙在阴影之下,与其婚后承受巨大的精神痛苦,还不如现在就硬下心来放弃这门婚事。
这样夏大宝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这一点充分体现出贞贞对别人的尊重还有对自身的尊重。
通过她对革命的献身和对夏大宝求婚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善良和对别人的考虑和体谅。
不论在日本鬼子的军营还是在自己家乡,贞贞总是在关心着别人的幸福,她的确是一位纯洁善良的好姑娘。
《德伯家的苔丝》中,小说开头通过作家的描述就可以看到苔丝也是一个美丽的姑娘,“苔丝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预示着她将会有和她同伴所不同的经历——尽管她‘满腔的纯情还没有带上人生的经验’,但她头上系着一根引人注目的红色发带。
浅析《我在霞村的时候》
![浅析《我在霞村的时候》](https://img.taocdn.com/s3/m/731af93787c24028915fc3a9.png)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1941年创作的一部抗日文学作品,文本讲述了一个解放区乡村青年女子贞贞,在遭受日寇奸污后忍受着灵魂与肉体的折磨为抗日做着地下工作却遭到乡亲们的唾弃,最后选择了出走开始新的生活的故事。
贞贞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开朗、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追求的农村少女。
“五四运动”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民主新风吹进了她的心田。
她热烈的爱着磨坊小伙计夏大宝,但她的父母却因夏大宝家境贫寒而执意要将她许给西柳村的一家米铺小老板作填房时,贞贞为了反对这桩包办婚姻,毅然决然的决定进教堂当修女。
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敢爱、有作为、有胆识、敢于同封建礼制反抗的少女形象。
然而,贞贞没有成为所谓的“烈女”,反而被日军掳去一年多,沦为“慰安妇”,身心均受创。
身心饱受摧残的她回乡治病却遭受到乡亲们的嘲笑,挖苦,鄙视,甚至是自己家人的不理解。
村子里有好些关于贞贞的评论:“听说病的连鼻子都没有了,那是给鬼子糟蹋的呀。
”“听说起码有一百个男人总睡过,哼,还做日本官太太。
”“弄得比破鞋还不如。
”“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哎,怎么好意思见人。
”日本鬼子的残酷蹂躏让贞贞身心皆受创,乡亲们的闲言碎语简直就是精神虐待,把她推向绝望的深渊。
“尤其是那一些妇女,因为有了她才产生对自己的崇敬,才看出自己的圣洁,因为自己没被敌人强奸而骄傲。
”对受过伤害的贞贞的鄙视胜过了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的憎恨!村民们对贞贞本来纯真,美好的本性从来不提,对于他们而言,失去贞洁就是破鞋,就是应该被轻蔑,就是应该被肆意评说,他们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不管原因是自己自愿去卖身还是日本侵略者的虐行,失去了贞节的女子一律应该受到谴责,唾弃。
由此可见,贞贞当然是不贞的,在男权主义的社会下更是可耻的。
于是贞贞的失节和疾病便成了淫荡和不祥的象征。
那些愚昧落后的村民是是非不分的“道德家”,他们用冷酷无情的“道德”无情地伤害着无辜的贞贞。
村民名执拗的以贞洁作为对女性道德判断的尺度,凭借的无非是延续了千年的道德传统。
浅析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的人物形象
![浅析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973d4288b9d528ea81c77987.png)
浅析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的人物形象【内容摘要】《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延安时期的一篇力作,文中作者主要表现一个被时代车轮几乎辗得粉碎的少女贞贞,在历史的潮流中重获新生的内心独白。
成功的描绘了贞贞直面人生、热爱生活的非凡气魄。
【关键词】丁玲女性贞贞人物形象文本讲述一位中国少女贞贞在遭受日寇凌辱下,第三次逃出后回到家乡所发生的故事。
回家后,她并没能得到大家的同情,反而引来了村民的唾弃。
然而贞贞并未自甘堕落,而是表现出一种洒脱、明朗、愉快的直面人生,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塑造了一个忍受着精神与肉体双重折磨的,地下抗日工作者的无私爱国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忍辱负重,舍身为国贞贞是民族革命战争大背景下的青年女性,她的个人命运深深地打上了战争的烙印,她本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农家女子,却不幸被日本鬼子掳去了一年多。
在人们大众世俗的眼光里,将贞贞看做是一个“慰安妇”,一个不知羞耻的人。
而实际上她却以一个地下情报工作者的身份表达着自己对祖国独特的爱意,她曾两次从日军的魔掌下逃出,与游击队取得了联系。
以自己的特殊身份搜集情报,冒着生命危险给游击队通风报信,在贞贞的帮助下,日军吃了不少败仗。
贞贞就是这样,这个朴实可爱的农家女孩。
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西绪福斯,完成了对自身悲剧命运的超越。
她在这种非人的境遇里找到了生存的信念,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参与着抗日战争,实现着自身无法替代的革命价值。
也向蹂躏她的日本强盗实施了报复。
贞贞不是失节者,更不是叛徒,她有民族气节,也有爱国良知。
二、玉洁冰清,不同流俗在当时的传统思想中,贞贞丧失贞洁一事,人们是无法接受、无法理解的。
在当时,女性的贞洁绝对是比生命更重要的,这是受中国几千年传统封建思想影响下根深蒂固的必然存在。
文中叙述者“我”听到了村民对于贞贞的各种评论“听说病的连鼻子都没有了,那是给鬼子糟蹋的呀。
”“听说起码一百个男人总睡过,哼,还做了日本官太太,这种缺德的婆娘,是不该让她回来的。
丁玲小说三个不同时期女性形象浅析
![丁玲小说三个不同时期女性形象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cf8d6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2.png)
丁玲小说三个不同时期女性形象浅析丁玲小说三个不同时期女性形象浅析摘要:述了丁玲在上世纪20、30、40这三个不同年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其中以梦珂、莎菲、丽嘉到贞贞、陆萍等女性形象的塑造为代表,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丁玲这三个时期的作品。
但综观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却不止文中所述诸方面,而所论述之各方面,也仅供以后的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丁玲;三个时期;三种女性一、苦闷叛逆的20年代1927年丁玲初登文坛。
第一代五四女作家创作相继陷入沉寂,丁玲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等篇什如晴天霹雳,给文坛带来了不小的惊异和兴奋。
1928年冬天,丁玲发表了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是具有较高现代教养与反封建意识,在自我意识中觉醒,有敏锐感受性的“新女性”的典型代表。
在这部小说中,丁玲生动真实地描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女性复杂、微妙、矛盾的恋爱的心理,这是一个五四运动后追求个性解放、自由,追求所谓的真正爱情的女性形象,一个在革命低潮时失落在个人追求里,对生活感到悲观,甚至绝望的小资产阶级女性作家。
莎菲孤高自傲、愤世嫉俗。
她摆脱了封建束缚,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美好生活,她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恋爱上,把恋爱视为生活中的唯一的“大业”。
她疯狂的恋上凌吉士,但又逐渐发现凌吉士的卑劣的灵魂,他倾慕他的丰仪,接受他的“爱”的表示,而后又鄙视自己。
就这样,在灵与肉、爱与恶纠葛厮杀中,她却陷入更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梦想的破灭,使莎菲由追求爱情转为怀疑爱情。
更而怀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直至最后发出痛的绝叫:“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啊!我可怜你,莎菲!”莎菲甚至可以说带有丁玲自我表达的愿望及动因,以莎菲为代表的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大革命前后城市小知识分子生活和心理的客观反映,而且也是丁玲本人自我的表现。
她们生活在自己的小理想天地中,在个人情感的天地里挣扎,固守自我一己的体验,在自由主义、个性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往往有叛逆的行为,她们不仅承受着来自经济、思想、情感各个方面的折磨,而且承受着来自男性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压力与挑战,但她们有对新生活的向往,当冷酷的现实粉碎了她们的理想和追求时,她们在无边的黑暗中思索,由思索感伤苦闷,由感伤苦闷虚无。
_我在霞村的时候_中贞贞艺术形象成因探析
![_我在霞村的时候_中贞贞艺术形象成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c7ff8fd0d233d4b14e695f.png)
丁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女作家,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复杂的创作,使她成为现代文坛一个独特的个体存在。
评论界对丁玲的认识及对其创作的研究也是褒贬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综观丁玲的作品,对女性经验的体察,对中国不幸妇女的爱,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深刻思考,是丁玲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缠绕在她心中难解的疙瘩。
她的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篇交织着爱恨两根琴弦的作品。
这部作品讲述了发生在抗日根据地霞村里的一个名叫贞贞的女孩的故事,丁玲着意刻画了在战时非常态的生存环境里一位心灵负着严重创伤的农村年轻姑娘的形象。
贞贞先是不幸被日军掠去沦为“慰安妇”,后来受党指派借助其特殊的身份为抗战工作获取情报。
但回村后人们对贞贞的态度是轻视、不屑、指责和自我优越感,这使贞贞在身体的伤痕累累之下更添了一层心灵屈辱。
由于丁玲笔下女性形象的那种特殊魅力、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以及作品内蕴的挑战性,作品问世以来就倍受读者和批评界的关注。
贞贞艺术形象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原因,这是我们每一位读者应该深思的,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都是性别惹的祸。
我们很清楚,失身于敌人的贞贞是不幸的,但回家后受封建传统“名声”、“贞操”、“清白”等观念毒害的父老乡亲对她的冷嘲热讽与轻蔑歧视,恐怕是她更大的痛苦和不幸。
杂货店老板之流对她恶语相击,“亏她有脸面回来,真是她爹刘福生的报应”,“这种缺德的婆娘,是不该让她回来的”。
而那些妇女们也“因为有了她才发现对自己的崇敬,才看出自己的圣洁来,因为自己没有被人强奸而骄傲了”。
就是她的父母也因为有人肯娶她而高兴万分,急急地想把她推出家门。
贞贞用自己的身体作了枪炮,可想而知,若是男性的话,她定是人人羡慕的英雄,定会获得极高的荣誉。
可偏偏她是女性,是女性就该如此!我们很不解,对一个以身体的被践踏为代价直接惠及国家民族、间接惠及乡亲的弱女子,人们为何如此痛恨且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大约就是鲁迅所说的旧道德杀人的本质。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的人物形象【内容摘要】《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延安时期的一篇力作,文中作者主要表现一个被时代车轮几乎辗得粉碎的少女贞贞,在历史的潮流中重获新生的内心独白。
成功的描绘了贞贞直面人生、热爱生活的非凡气魄。
【关键词】丁玲女性贞贞人物形象
文本讲述一位中国少女贞贞在遭受日寇凌辱下,第三次逃出后回到家乡所发生的故事。
回家后,她并没能得到大家的同情,反而引来了村民的唾弃。
然而贞贞并未自甘堕落,而是表现出一种洒脱、明朗、愉快的直面人生,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塑造了一个忍受着精神与肉体双重折磨的,地下抗日工作者的无私爱国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忍辱负重,舍身为国
贞贞是民族革命战争大背景下的青年女性,她的个人命运深深地打上了战争的烙印,她本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农家女子,却不幸被日本鬼子掳去了一年多。
在人们大众世俗的眼光里,将贞贞看做是一个“慰安妇”,一个不知羞耻的人。
而实际上她却以一个地下情报工作者的身份表达着自己对祖国独特的爱意,她曾两次从日军的魔掌下逃出,与游击队取得了联系。
以自己的特殊身份搜集情报,冒着生命危险给游击队通风报信,在贞贞的帮助下,日军吃了不少败仗。
贞贞就是这样,这个朴实可爱的农家女孩。
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西绪福斯,完成了对自身悲剧命运的超越。
她在这种非人的境遇里找到了生存的信念,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参与着抗日战争,实现着自身无法替代的革命价值。
也向蹂躏她的日本强盗实施了报复。
贞贞不是失节者,更不是叛徒,她有民族气节,也有爱国良知。
二、玉洁冰清,不同流俗
在当时的传统思想中,贞贞丧失贞洁一事,人们是无法接受、无法理解的。
在当时,女性的贞洁绝对是比生命更重要的,这是受中国几千年传统封建思想影响下根深蒂固的必然存在。
文中叙述者“我”听到了村民对于贞贞的各种评论“听说病的连鼻子都没有了,那是给鬼子糟蹋的呀。
”“听说起码一百个男人总睡过,哼,还做了日本官太太,这种缺德的婆娘,是不该让她回来的。
”那些愚
昧的村民,是不分是非的“道德家”,他们用虚伪冷酷的“道德”无情地伤害着贞贞。
由此可见,村民对自己同胞姐妹的鄙视、怨恨远远高于对日本鬼子禽兽不如的暴行的憎恨!对于他们而言,失去贞操,就不应该活在这个世上,不管原因是主观意愿还是日军禽兽。
这是一种什么道德!世界上确实存在着种种虚伪的道德。
难怪鲁迅愤愤地说:“只要平心一想,便觉不像人间应有的事情,何况说是道德。
”[1]
作者给女主人公起了“贞贞”这样一个名字,其实是一种隐喻,具有强烈的反讽意识。
从身体上来看,贞贞被日本鬼子糟蹋了,失去了贞洁,与她的名字是极为不符合的。
从民族的气节上来看,贞贞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来巨大的贡献。
叙述者“我”是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朋友,作为一个战友。
视贞贞为自己不幸的同胞姐妹,我心中蓄满了悲悯与怜惜。
文本中了一个很有意味的比喻:“虽在很浓厚的阴影之下的眼睛,那眼珠却被灯光和火光照得很明亮,就像两扇在夏天的野外屋宇洞开的窗子,是那么坦白,没有尘垢。
”把贞贞洁白的灵魂、崇高的思想凸显了出来。
三、直面人生,挚爱生活
“到了延安,还另有一番新的气象。
我还可以再重新做一个人……”寥寥数语,体现了贞贞内心对美好生活无限的憧憬和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
她并没有因为过去的一切,而影响自己生活下去的勇气。
她说“人大约总是这样,哪怕到了更坏的地方,还不是只得这样,硬着头皮挺着腰肢过下去,难道死了不成?”
此外,贞贞并不屈服于男权意识。
在父亲对自己婚事的主张、封建束缚下村民鄙视的眼光以及日本鬼子的淫威下,贞贞并没有屈服于这种男权禁锢。
从贞贞身上,我们看到她已经从劫难中醒来,正在血与火中接受磨练,在她身上也洋溢着女性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和不被困境打到的勇气。
透过对贞贞形象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贞贞在封建男权主义的社会下,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悲惨遭遇。
作为女性的代表,正如吴佳楠说,“贞贞是伟大地,她那从非人的侮辱与磨难中挣扎着向上向善向美的倔强不屈的灵魂和那百摧不折的生命力,令人震撼”。
[2]
【注释】
[1]吴佳楠.女性的伟大与悲哀--《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形象分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年第24卷第7期
[2])鲁迅:《坟•我之节烈观》,《鲁迅全集》第1卷第12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参考文献】
[1]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丁玲选集.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2]袁良骏. 丁玲研究资料.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
[3]王蒙. 我心目中的丁玲/杨桂欣. 观察丁玲. 北京: 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