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摘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人力资本理论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解释了当时困惑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高于要素投入的增长等问题。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人力资本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宽。在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的讨论中, 人力资本的内涵、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人力资本产权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产权

一、国外人力资本理论部分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

亚当·斯密是第一个将人力看作资本的经济学家,他大胆地把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和有用的能力看成是资本的组成部分。他在《国富论》论述因业务学习有难易、学费有多寡而产生工资不同时指出:“设置高价机器,必然期望这机器在磨毁以前锁成就的特殊作业可以收回投下的资本,并至少获得普遍的利润。一种费去许多工夫和时间才学会的需要特殊技巧和熟练的职业,可以说等于一台高价机器。学会这种职业的人,在从事工作的时候,必然期望,除获得普遍劳动工资外,还收回全部学费,并至少取得普通利润。而且考虑到人的寿命长短极不确定,所以还必须在适当期间内做到这一点,正如考虑到机器的比较确定的寿命,必须于适当期间内收回成本和取得利润那样。”

西奥多·舒尔茨在1960 年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时发表了题为

《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人力资本是有用的技能和知识,是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投资获得的,也是资本的一种形式。他指出:“我们所以称这种资本为人力资本,是由于它已经成为人的一部分,又因为它可以带来未来的满足或者收入,所以将其称为资本。”[1]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考察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提出“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这两个概念,指出人类的“物质资本”是由物质财富的积累形成的,“精神资本”则来自智力方面成果的积累,“各国现在的状况是我们以前许多世纪的一切发现、发明、改进和努力等积累的结果,这些就是现代人类的‘精神资本’”。李斯特所说的“精神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于当代西方经济学家所使用的人力资本概念。(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背景

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二战以后,经济学家们发现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有若干经济现象。例如,为什么经济增长高于要素投入的增长?以往的经济学普遍认为经济增长完全得益与物质资本、机器设备、固定资产投入,而二战以后对一些国家gdp的统计表明,国民收入远远大于投入的土地、物质资本和劳动等资源总量。这部分多出来的“剩余价值”究竟来自哪里?为什么德国、日本等资源贫乏的国家能在战后得到迅速恢复并重新崛起?

舒尔茨在探索经济增长和社会丰裕的秘密中发现,单纯从自然资

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角度,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除了我们已知的要素外,一定还有重要的生产要素被“遗漏”掉了,这个要素就是人力资本。他在1960 年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时发表了题为《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从此“人力资本”的概念频频见诸于各种文献中,国际学术界掀起了研究人力资本的热潮。一些经济学家从传统经济学局限于物力资本研究的狭隘视野中摆脱出来,将研究视角从物转到人,多从教育、健康、劳动者技能等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从而直接推动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

(三)人力资本理论流派与代表人物主要理论思想简介

关于人力资本理论流派,这里简要将其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流派两大派系。

1、人力资本理论的宏观流派

这一流派主要集中于对人力资本概念内涵、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中也越来越多用人力资本理论来分析。亚当·斯密、马克思、西奥多·舒尔茨、李斯特等都是这一派的杰出代表。

马克思对“劳动力”概念的表述基本与西奥多·舒尔茨之后提出的人力资本概念异曲同工。马克思指出,“因此,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化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

劳动力价值除了由维持劳动者本人的正常生活状况所需要的生

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外,还要包括工人的补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他最先明确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丰富和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体系。在以往的经济学中,将资本全归结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区别,以往的一切政治经济学虽然摸索过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但从来不懂得把它们明确地表述出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实质的关键,他告诉我们,不变资本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关键,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带来剩余价值,只有工人的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取得要消耗一定量的金钱和其他稀缺资源,也就是说人力资本需要投资才能形成。舒尔茨指出:“我们称之为消费的大部分内容构成了人力资本投资,投资形式有五种,保健

支出、厂商进行的在职培训、正规教育、成人教育、适应就业形势或变化所引起的移民[1]。”他指出“仅仅使用这些‘纯化’的有形资本存量估计和所用人时的估计来解释美国实际国民收入简直是

不可想象的。经济学家遇到的无数迹象表明,人力资源的质量改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根源之一。为了探讨这些迹象隐含的意义,有必要提出一套将人包括在内的投资理论。”

2、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流派

这里又可以分为对个人和对企业两个分支,微观流派主要通过建立成本——收益函数,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对个人而言,人力资本理论分析、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人力资本定价、人力

资本产权归属等对个人继续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战略决策选择进行

分析;对企业而言,包括企业产权、体制改革、薪酬分配等。微观流派拓宽了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范围,与教育学、管理学、企业理论等理论的融合,衍生出许多新兴学科,如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家庭经济学等等。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马歇尔是这一流派的杰出代表。贝克尔与与舒尔茨并列为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他的《人力资本》(1964 年) 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的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首先他给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括人力资本生产理论或供给理论;人力资本收益- 分配理论;人力资本与

职业选择的问题。其次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说明了高等教育收益率,同时也比较了不同教育等级之间的收益率差别;认为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第三对家庭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问题进行了理论实证和应

用研究。最后提出了年龄-收入曲线。

马歇尔指出,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这种投资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教育的支出。他说“优良的教育,即使对于普通工人也予以很大的间接利益。它刺激他的智力活动;使他养成善于研究习惯;使他在日常工作上更为聪明,更为敏捷和更为可靠;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时间外,它提高他的生活风格;因此,它是物质财富生产上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即使它被看作是为了本身的目的,它也不比物质财富的生产所能助成的任何事情为低劣。”[3]

二、国内人力资本理论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