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 第六章 细胞内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

合集下载

功能区隔与蛋白分选精品文档

功能区隔与蛋白分选精品文档
容易降解蛋白质的特征:
决定蛋白质寿命的信号是N端第一个氨基酸残基。 Met Thr Ser Val Gly Pro Ala Cys,则稳定; 之外,则不稳定
降解机制是依赖泛素降解途径:泛素在一系列酶的作用
下与靶蛋白结合,使靶蛋白被泛素标记,从而被蛋白酶体水 解。
帮助变形或错误折叠的蛋白重新折叠,形 成正确的分子构象
receptor)。
一、蛋白质分选信号
• ①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引导蛋白质定向 转移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个氨基酸残基,对所 引导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 ②信号斑(signal patch):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 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 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第六章 细胞内功能区隔 与蛋白质分选
INTRACELLULAR COMPARTMENT AND PROTEINS SORTING
第一节 细胞质基质 第二节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膜泡运输 第四节 内质网 第五节 高尔基体 第六节 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第一节 细胞质基质
一、 细胞质基质的基本涵义 二、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三、细胞质基质与胞质溶胶
• 病毒融合蛋白的工作原理与SNAREs相似,介导病 毒与宿主质膜的融合。
HIV fusion protein
(二)Rabs
• 也叫targeting GTPase,属于G蛋白,起分子开关作 用。已知30余种,不同膜上具有不同的Rabs。
• Rabs促进和调节运输小泡的停泊和融合。 • Rabs还有许多效应因子,帮助运输小泡聚集和靠
近靶膜,触发SNAREs抑制因子。
Rabs in docking
四、受体介导的内吞

细胞生物学作业题

细胞生物学作业题

第二章1.显微分辨率(microscopic resolution)---在必然条件下利用显微镜所能看到的精细程度。

3.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依照分子质量及等电点的不同将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分开。

这种高分辨率的技术能够分离同一混合物中的上千种蛋白质。

2.简述冷冻蚀刻术的原理和方式。

冷冻蚀刻(freeze-etching)技术是在冷冻断裂技术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更复杂的复型技术。

若是将冷冻断裂的样品的温度略微升高,让样品中的冰在真空中升华,而在表面上浮雕出细胞膜的超微结构。

当大量的冰升华以后,对浮雕表面进行铂一碳复型,并在侵蚀性溶液中除去生物材料,复型经重蒸水多次清洗后,捞在载网上作电镜观看。

5.比较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

都是利用离心力对细胞匀浆悬浮物中的颗粒进行分离的技术。

差速离心通经常使用于分离细胞器和较大的细胞碎片,分离的对象都比介质密度大。

密度梯度离心也可分离较大颗粒和细胞器,但更多用于分离小颗粒和大分子物质。

介质形成一个密度梯度,所分离的物质密度小于介质底物的密度。

6.在进行细胞组分的分离时,实验方案设计的一样原那么是什么?依照所分离的物质具有必然的体积和密度,通过离心力场的作用加以分离,依照这两个因素可设计速度离心、等密度离心(蔗糖CsCl)。

第三章1.模板组装(template assembly)-----指由模板指导,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与模板完全相同的分子。

这是细胞内一种极为重要的组装方式,DNA和RNA的分子组装就属于此类。

2.酶效应组装(enzumatic assembly)---相同的单体分子在不同的酶系作用下,生成不同的产物。

3.自体组装(self assembly)---生物大分子借助本身的力量自行装配成高级结构,现代的概念应明白得为不需要模板和酶系的催化,以别于模板组装和酶效应组装。

4.细胞社会学(cell sociology)---细胞社会学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动身,研究细胞整体个细胞群体中细胞间的社会行为(包括细胞间识别、通信、集合和彼此作用等),和整体和细胞群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等活动的调剂操纵。

细胞质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精品课件

细胞质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精品课件
同早期内体融合,内体中PH值低,使受体与LDL颗 粒分离;再经晚期内体将LDL送人溶酶体。 • 在溶酶体中,LDL被水解成游离的胆固醇。
最新 PPT
41
The 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of LDL
最新 PPT
42
LDL Endocytosis
最新 PPT
43
• 受体回收途径: • ①大部分返回原来的质膜结构域,如LDL受体; • ②有些进入溶酶体被消化,如EGF的受体,称为受
最新 PPT
15
Selective transport by clathrin coated vesicles
最新 PPT
16
• 当衣被小泡形成时,可溶性蛋白dynamin聚集成一 圈围绕在芽的柄部,使柄部的膜尽可能地拉近 (小于1.5nm),导致膜融合,pinch off衣被小泡。
最新 PPT
质网或高尔基体中被包装成衣被小泡,选择性地
运输到靶细胞器。
最新 PPT
8
第二节 胞内膜泡运输
• 内膜系统之间的物质传递常通过膜泡运输进行。
• 多数运输小泡在膜的特定区域以出芽的方式产生。 表面具有一个笼子状的由蛋白质构成的衣被
(coat)。衣被在运输小泡与靶细胞器的膜融合
之前解体。
最新 PPT
9
• 衣被小泡在细胞内沿微管或微丝运输。 • 与膜泡运输有关的马达蛋白有3类,在这些马达蛋
最新 PPT
33
Rabs in docking
最新 PPT
34
四、受体介导的内吞
• 批量内吞(Bulk-phase endocytosis):非特异性的 摄入细胞外物质,穴样内陷(caveolae)是发生批 量内吞的部位。

细胞生物学 第六章 细胞内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

细胞生物学 第六章 细胞内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

图6-4 笼形衣被小泡的组成
当笼形蛋白衣被小泡形成时,可溶性蛋白动力素(dynamin)聚 集成一圈围绕在芽的颈部(图6-5),将小泡柄部的膜尽可能地拉近 (小于1.5nm),从而导致膜融合,掐断(pinch off)衣被小泡。 当衣被小泡从膜上释放后,衣被很快就解体 。
图6-5 Clathrin衣被小泡的掐断过程
输入线粒体
Ala-
Thr-Arg-Thr-Leu-Cys-Ser-Ser-Arg-Tyr-Leu-Leu输入质体
+H N-Met-Val-Ala-Met-Ala-Met-Ala-Ser-Leu-Gln-Ser-Ser-Met3
SerSer-Leu-Ser-Leu-Ser-Ser-Asn-Ser-Phe-Leu- Gly-Gln-Pro- LeuSer-Pro-Ile-Thr-Leu-Ser-Pro-Phe-Leu- Gln-Gly-
表1 功能 输入细胞核 输出细胞核 信号序列
一些典型的分选信号
-Pro-Pro-Lys-Lys-Lys-Arg-Lys-Val-Leu-Ala-Leu-Lys-Leu-Ala-Gly-Leu-Asp-Ile+H N-Met-Leu-Ser-Leu-Arg-Gln-Ser-Ile-Arg-Phe-Phe-Lys-Pro3
二、衣被的形成
衣被是在一类叫作衣被召集GTP酶(coat-recruitment GTPase) 作用下形成的。衣被召集GTP酶通常为单体GTP酶(monomeric GTPase),也叫G蛋白,起分子开关的作用,结合GDP的形式没有 活性,位于细胞质中,结合GTP而活化,转位至膜上,能与衣被蛋 白结合,促进核化和组装。
二、蛋白质分选运输的途径
蛋白质的分选运输途径主要有三类:

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

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

信号肽酶的作用与机制
信号肽酶的识别与
切割
信号肽酶识别信号肽并将其从蛋 白质上切割下来,使蛋白质成为 成熟形式。
信号肽酶的作用机

信号肽酶通过其活性中心与信号 肽结合,并进行切割。切割后, 信号肽被释放,而蛋白质则继续 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和转运。
信号肽酶的种类与
特性
不同种类的信号肽酶具有不同的 底物特异性和切割效率,从而确 保细胞内蛋白质的正确分选和转 运。
神经系统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由于蛋白质在神 经元内的异常分选和聚集,导致神经元功能受损。
心血管疾病
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等,与脂蛋白代谢和分 选异常有关,导致脂质在血管壁或心肌细胞内沉 积。
肿瘤
肿瘤细胞中蛋白质分选异常可导致癌蛋白的异常 定位和激活,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蛋白质分选异常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疗策略
发展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蛋白质检测技术
提高蛋白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提供有力 支持。
探索蛋白质分选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利用蛋白质分选技术,发现疾病特异的蛋白质标志物,开发新的诊断 方法和治疗策略。
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
加强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共同推动蛋 白质分选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05
蛋白质分选的异常与疾病关系
蛋白质分选异常的原因与机制
基因突变
导致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其分选信号或分选机器的 识别。
细胞内环境紊乱
如pH值改变、氧化还原状态失衡等,影响蛋白质的 分选过程。
分选机器故障
如转运蛋白、分子伴侣等的功能异常,导致蛋白质无 法正常分选。
蛋白质分选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_线粒体与叶绿体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_线粒体与叶绿体
分为光反应 light reaction和暗 反应darkreaction两个过程。
光反应需要光,涉及水的光解、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暗反应不需要光,涉及CO2的固 定,并转变为糖。
36
1.光合色素( photosynthetic pigment )
在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色素称为光合色素。 包括:叶绿素(a、b、c)、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藻胆素(藻
新线粒体来源于线粒体的分裂
正在分裂的线粒体 26
3、线粒体的起源
内共生学说( endosymbiosis hypothesis ):线粒体来源于细 菌,即细菌被真核生物吞噬后,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通过 演变形成了线粒体。
27
Pathway for the origin of Mit P 298, Fig. 7-42
NADHO2: 3ATP/2e; FADH2 O2: 2ATP/2e
P292, Fig. 7ory
24
三、线粒体的增殖和起源
1.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Mit have their own genetic systems.
Mit are organelles semiautocephaly (半自主细胞器).
P293, Fig. 7-37
T型与ADP和Pi结 合很紧,生成ATP
17
Direct experimentalevidencesupportingthe rotationalcatalysis
F1和旋转实验
P294, Fig. 7-38
给F1亚基接上His, 使之同裱衬Ni复合物 的盖玻片结合,使F1 固定;
F1: 5 subunits in the ratio 3:3:1:1:1

医用细胞生物学第六章

医用细胞生物学第六章

P位点(肽酰基位点): 亦称给位, 位于小亚 基, 为延伸中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
二、核糖体的类型与理化特性
蛋白质 40~50% 核糖体
rRNA 50~ 60% 强负电性 可同阳离子和碱性染料(如甲苯胺蓝)相结合
80S
70S
真核细胞的 细胞质核糖体
原核细胞的 细胞质核糖体
核糖体成分的解组图解
三、核糖体的形成与装配
2. tRNA • 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将特定氨基酸运输
至蛋白质合成部位。
携带氨基酸 识别密码子
3. rRNA • 核糖体中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
• 具有肽酰转移酶的活性; • 为tRNA提供结合位点 (A位点、P位点等) • • 在蛋白质合成起始时参与同mRNA选择性地结
合以及在肽链的延伸中与mRNA结合;
rRNA具有高度RNA
翻译结束
完整核糖体
四、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 的作用
mRNA 密码子信息 密
蛋白质合成过程 核糖体 合成场所
切 配
tRNA 氨基酸转运 合
1. mRNA • 蛋白质合成的模板,每3个相邻核苷酸构成一
个密码子(codon),编码一个特定氨基酸。
蛋白质的糖基化
N-连接糖基化
蛋白质的运输
溶酶体
运往其它部位的蛋白
ER驻留蛋白
分泌细胞中细胞器结构 呈极性分布
2. SER 的功能
脂质合成
SER 膜上含多种与脂类合成有关的酶,脂质在 膜的胞质侧合成,借助转位酶翻至内质网腔面。
糖原代谢
SER腔
糖原颗粒
葡萄糖-6磷酸酶
葡萄糖
SER膜 进入血液
mRNA
小亚基-mRNA-Met-tRNAfmet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细胞内膜系统复习题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细胞内膜系统复习题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细胞内膜系统复习题第六章细胞内膜系统基本概念题解学习要求:掌握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内膜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

掌握细胞内膜系统各个部分间的关系和细胞内蛋白分悬于细胞结构的装配及其相关知识。

基本概念:1.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 matrix):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成为细胞质基质。

它是一种高度有序且不断变化的结构体系。

在确保与协调各种代谢反应、胞内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2.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指真核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或者说是由膜分隔而形成的具有连续功能的系统,主要指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细胞质的各种囊泡。

而质膜、液泡膜以及溶酶体是这些内膜体系活动的最后产物,一般叶绿体、线粒体的膜也可直接或间接与内膜系统相联系但不包含在内膜系统内。

3.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分布于细胞质中由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管道以各种形状延伸和扩展,成为各类管、泡、腔交织的状态。

内质网有两种: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前者指膜上附有核糖体颗粒。

后者膜外面不附有核糖体,表面光滑,主要是合成和运输类脂和多糖,它也可能是细胞之间通讯与传递系统。

细胞中内质网可以与细胞核的外膜相连,同时也可与细胞表面的质膜相连,而且还可能随同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与相邻细胞的内质网发生联系。

因此有人认为内质网构成了一个从细胞核到质膜,甚至与相邻细胞相连而直接贯通的管道系统。

4.易位子(translocon):指内质网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复合体,8.5nm,2nm的通道,其功能与新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腔有关。

5.高尔基体(Golgi body): 是由一些堆叠的扁平囊所组成。

主要功能是分泌活动、蛋白质加工以及合成多糖参与新细胞壁的形成。

6.溶酶体(lysosome): 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

细胞生物学总结(复习重点)——7.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膜泡运输

细胞生物学总结(复习重点)——7.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膜泡运输

1、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和内含物以外的、较为均质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称为细胞质基质或胞质溶胶。

4、内膜系统: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统称,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分泌泡等。

2、微粒体:为了研究ER的功能,常需要分离ER膜,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将组织或细胞匀浆,经低速离心去除核及线粒体后,再经超速离心,破碎ER的片段又封合为许多小囊泡(直径约为100nm),这就是微粒体。

3、糙面内质网:细胞质内有一些形状大小略不相同的小管、小囊连接成网状,集中在胞质中,故称为内质网。

内质网膜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颗粒,则为糙面内质网,为蛋白质合成的部位。

核糖体附着的膜系多为扁囊单位成分,普遍存在于分泌蛋白质的细胞中,其数量随细胞而异,越是分泌旺盛的细胞中越多。

5、分子伴侣:细胞中,这类蛋白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的转移、折叠或组装,但其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6、溶酶体: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

7、残余小体:在正常情况下,被吞噬的物质在次级溶酶体内进行消化作用,消化完成,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至细胞质中,供细胞代谢用,不能消化的残渣仍留在溶酶体内,此时的溶酶体称为残余小体或三级溶酶体或后溶酶体。

残余小体有些可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有些则积累在细胞内不被排出,如表皮细胞的老年斑、肝细胞的脂褐质。

8、蛋白质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

又称定向转运。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某些亲水分子或离子在通道间的流动沟通信息。

8.细胞外被---也称为细胞被,是细胞质膜中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的寡聚糖链向外伸展,交织而成的一种绒毛状结构。

9.受体酪氨酸激酶---使酪氨酸磷酸化的膜受体类。

10.表面受体---位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称为表面受体。

11.细胞内受体---位于胞质溶胶、核基质中的受体称为细胞内受体。

12.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小肽,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应答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一旦结合,变促进受体二聚化并使细胞质位点磷酸化。

13.GTP结合蛋白--- 包含两大类G蛋白,一类是与7次跨膜结构域超家族受体结合的异三聚体G蛋白,参与信号转导;另一类是小的胞质G蛋白。

二、简答题1.比较黏着斑和带连接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粘着斑连接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依借粘着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将两个细胞连起来。

根本区别是:1)带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着连接;斑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进行连接。

2)参与带连接的膜整合蛋白是钙粘着蛋白,而参与斑连接的是整联蛋白,带是两细胞膜上的钙粘着蛋白之间连接。

斑是整联蛋白与胞外基质中的纤连蛋白连接。

因整联蛋白是纤连蛋白的受体,所以是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所介导的。

2.比较黏着斑和半桥粒。

粘着斑和半桥粒这两种细胞粘着结构在不同的基膜上形成,粘着斑在体外将细胞结合在人工基膜上,而半桥粒在体内将细胞结合在基膜上。

结构上的差异是粘着斑与细胞内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联,而半桥粒与细胞内的角蛋白纤维相关联。

3.说明间隙连接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间隙连接存在于大多数动物组织。

在连接处相邻细胞间有2~4nm的缝隙,而且连接区域比紧密连接大得多,最大直径可达μm。

在间隙与两层质膜中有大量蛋白质颗粒,是构成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称连接子,6个相同或相似的跨膜蛋白亚单位环绕而成,直径8nm,中心形成一个直径约的孔道。

通过向细胞内注射分子量不同的染料,证明间隙连接的通道可以允许分子量小于的分子通过。

功能区隔与蛋白分选

功能区隔与蛋白分选

Lys-Asp-Glu-Leu(KDEL)
(三)COPⅡ衣被小泡
• 介导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形成于内质 网出口位点,该处无核糖体。
• 主要亚基:Sar1GTP、Sec23/Sec24、Sec13/Sec31。 • 多数跨膜蛋白直接与COP II结合,少数跨膜蛋白和
多数可溶性蛋白通过受体与COP II结合。 • 分选信号:位于跨膜蛋白胞质面,形式多样,常
白的牵引下,可将膜泡运到特定的区域。
– 动力蛋白(dynein),趋向微管负端; – 驱动蛋白(kinesin),趋向微管正端; – 肌球蛋白(myosin),趋向微丝的正极。
一、衣被类型
• 已知三类:
1. 笼形蛋白(clathrin) 2. COPI 3. COPII
• 主要作用:
1. 选择性的将特定蛋白聚集在一起,形成运输小泡; 2. 如同模具一样决定运输小泡的外部特征。
返回内质网 -Lys-Asp-Glu-Leu-COO-
二、蛋白质分选运输机制
• 1、门控运输(gated transport):如通过核孔复 合体的运输。
• 2、跨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蛋白 质通过跨膜通道进入目的细胞器。
• 3、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蛋白质在内 质网或高尔基体中被包装成衣被小泡,选择性地 运输到靶细胞器。
输入过氧化 物酶体
-Ser-Lys-Leu-COO-
输入内质网
+H3N-Met-Met-Ser-Phe-Val-Ser-Leu-Leu-Leu-Val-Gly-Ile-Leu-Phe-Trp-AlaThr-Glu-Ala-Glu-Gln-Leu-Thr-Lys-Cys-Glu-Val-Phe-Gln-

《细胞生物学》——细胞6章 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雨课堂10-11

《细胞生物学》——细胞6章 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雨课堂10-11

(一)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体
1.线粒体蛋白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体基质: 两性的N端靶向信号序列(形成α螺旋构象); 分子伴侣胞质蛋白Hsc70和线粒体基质蛋白Hsc70; 从内外膜接触点的Tom(外膜移位子)和Tim(内膜移 位子)处输入。
2.线粒体蛋白以3种途径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体内膜:
转运到其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 蛋白质分选不仅保证了蛋白质的正确定位,也保证
了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二、蛋白质分选转运的基本途径与类型
三、蛋白质向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酶体 的分选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20世纪60年代,乔治•帕拉德(George Palade)等发现,细胞 分泌的蛋白需要先进入内质网,再到高尔基体,然后分泌到 胞外。这个细胞分泌途径的重大发现,使他获得了1974年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多次跨膜蛋白:含有多个SA和多个STA的肽链将成为多次跨膜 蛋白。
• 跨内质网膜肽段的取向: 。
内质网膜整合蛋白的拓扑学类型
• STA:内部停止转移锚定序列 SA:内部信号锚定序列
• 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蛋白质的信号序列 特称为导肽(leader peptide),其基本的特征是蛋白 质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上合成以后再转移到 这些细胞器中,因此称这种翻译后再转运的方式为后 翻译转运(post-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
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由信号肽和与之结合的 SRP引导转移至糙面内质网 新生肽边合成边转运 糙面内质网腔或定位在ER膜上 经转运膜泡运 到高尔基体加工包装 分选至溶酶体、细胞质膜 或分泌到细胞外。 (2)后翻译转运(post-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途径 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以后 细胞核、 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或者成为细胞质 基质的可溶性驻留蛋白和骨架蛋白。

细胞生物学(第五版)-第6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2024版)

细胞生物学(第五版)-第6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2024版)
分泌性蛋白的合成与跨越内质网膜的共翻译转运图解
⑤ 信号肽被信号肽酶切除; ⑥ 肽链开始延伸并不断向内腔运输(共转运); ⑦ 核糖体大小亚基解离,肽链延伸终止; ⑧ 释放合成的蛋白到内质网的腔,并完成蛋白折叠。
分泌性蛋白的合成与跨越内质网膜的共翻译转运图解
引导新生肽链穿过内质网膜移位子的信号肽可视为开始转移序列。肽链中还可 能存在某些内在序列与内质网膜有很强的亲和力使之结合在脂双层中,这段序 列不再转入内质网中。 内在信号锚定序列:位于新生肽链内部的疏水序列,既是信号序列,又是肽链 跨膜锚定在脂双层中的序列。 内在停止转移锚定序列:位于新生肽链内部的疏水序列,既是肽段终止转移, 又是肽链跨膜锚定在脂双层中的序列。 多次跨膜蛋白:含有多个SA和多个STA的肽链将成为多次跨膜蛋白。 跨内质网膜肽段的取向:一般而言,带正电荷氨基酸残基多的一端,或带正电 荷氨基酸残基多的一侧,朝向细胞质基质一侧(外侧)。
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又称停泊蛋白),与SRP特异结合,存在 于内质网膜上,为异二聚体。
体外非细胞系统蛋白质合成的实验证实,在分泌性蛋白合成 过程中信号肽、信号识别颗粒和停泊蛋白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所示:
信号肽酶 内质网腔面上蛋白水解酶,负责切除并快速降解新生 多肽的N端信号肽序列。 移位子 由3-4个Sec61蛋白构成的通道,每个Sec61由3条肽链组 成。 内在停止转移锚定序列 和内在信号锚定序列 与内质网膜的亲 合力很高,阻止肽链继续进入网腔,成为跨膜蛋白。
(2)膜泡运输:蛋白质被不同类型的转运膜泡从糙面内质网合成部 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再分选转移至细胞的不同部位,其中涉及供体 膜出芽形成不同的转运膜泡、膜泡运输和转运膜泡与靶膜的融合等过 程。
(3)选择性门控转运: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 核孔复合体在核-质间双向选择性地完成核输入或核输出。 (4)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的转运: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 的转运与细胞骨架系统密切相关,其它不明。

06细胞内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

06细胞内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

sequence);
2.
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由
6 种 多 肽 组 成 , 结 合 一 个 7S RNA , 属 于 一 种
RNP(ribonucleoprotein)。能与信号序列结合,导致蛋 白质合成暂停。
3.
4. 5.
SRP受体(SPR receptor),内质网膜的整合蛋白,异
一部分。
ER
RER
SER
• ER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和脂类,分泌性蛋白和跨膜蛋
白都是在ER中合成的。
• ER膜中含大约60%的蛋白和40%的脂类,脂类主要成分
为磷脂,磷脂酰胆碱含量较高,鞘磷脂含量较少,没有或
很少含胆固醇。 • ER约有30多种膜结合蛋白,另有30多种位于内质网腔, 这些蛋白的分布具有异质性,如:葡糖-6-磷酸酶,普遍存 在于内质网,被认为是标志酶,核糖体结合糖蛋白
• 有些无法完成正确折叠的蛋白质被输出内质网,转入溶酶
体中降解掉,大约90%的新合成的T细胞受体亚单位和乙 酰胆碱受体都被降解掉,而从未到达靶细胞膜。
(四)、内质网的其它作用
1. 合成磷脂、胆固醇等膜脂,合成后以出芽的方式转运至
高尔基体,溶酶体和质膜上,或借磷脂转移蛋白(PTP)
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转至其他膜上。 2. 3. 4. 解毒,如肝细胞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 参与甾体类激素的合成。 使葡糖6-磷酸水解,释放糖至血液中。
(二)、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
• 包括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二硫键形成等,其中最主 要的是糖基化,几乎所有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最终被糖 基化。
• 糖基化的作用:
– ①使蛋白质能够抵抗消化酶的作用;

细胞生物学 第六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细胞生物学 第六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②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
• 由6种蛋白质和1个由300个核 苷酸组成的7S RNA结合形成的 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
• 位于细胞质基质中;既能与信 号肽和核糖体大亚基结合,又 可与SRP受体结合。
③信号识别颗粒受体(SRP受体) 或称停泊蛋白(docking protein, DP):
• 而缺少信号肽的多肽,只能在 细胞质基质中完成蛋白质的合 成,再根据自身的信号如导肽 转移到细胞的相应部位。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 多肽合成以后,还要进行折叠、 装配成为有功能的蛋白质。
• 新生多肽的折叠、转运或装配 要依靠分子伴侣的帮助。
•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能识别正在合成 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 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 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转运或 装配,而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 物的形成,这类蛋白质分子称 为分子伴侣。
• 肽链中还可能存在某些序 列与内质网膜有很强的亲 和力而结合在脂双层中, 这段序列就不再转入到内 质网腔中,称之为内在停 止转移锚定序列和内在信 号锚定序列。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①如果一种多肽只有N端 的起始转移序列而没有 停止转移锚定序列,那 么这种多肽合成后一般 进入内质网的腔内,如 各种分泌蛋白;
白控制膜泡与靶膜的锚定; v-SNARE/t-SNARE蛋白的 配对介导膜泡与靶膜的融合。
第六章 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 回顾
§1 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信号假说:3个决定因素;分泌性蛋白质在内质网合成的过程; 起始转移序列,内在停止转移锚定序列;共翻译转运,翻译后 转运;分子伴侣 二、蛋白质分选转运的基本途径和类型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翻译后转运途径,共翻译转运途径 蛋白质分选转运的类型:4种 §2 细胞内膜泡运输 一、膜泡运输概述 二、COPⅡ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三、COPⅠ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四、网格蛋白/接头蛋白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五、转运膜泡与靶膜的锚定与融合

精讲06第6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全国高中生物竞赛之《细胞生物学》名师精讲课件

精讲06第6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全国高中生物竞赛之《细胞生物学》名师精讲课件
3.蛋白质分选信号序列 (1)导肽(leader peptide):指导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线粒体、 叶绿体及过氧化物酶体的信号序列
表6-2 指导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细胞器的靶向序列的主要特征
蛋白质自身所携带的分选信号需要被互补的分选受体所识别,然后在分选受体帮助下,引导蛋白质转运到目的地
6/16.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 6.1.1 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2.分泌性蛋白的合成与其共翻译转运 (2)内质网膜整合蛋白的信号序列 ①整合膜蛋白的合成——单次跨膜
单次跨膜蛋白插入转移机制:新生跨 膜蛋白肽链中既有N端信号肽,又有停 止转移信号(stop transfer signal)
• 位于蛋白质的N 端,一般由16~26 个残基组成;似乎没有严格的专一性 • 包括疏水核心区、信号肽的C-端和N-端等3 部分 • 原核细胞某些分泌性蛋白的N 端也具有信号序列
图6-1 信号肽的一级结构序列
以血清白蛋白和HIV-1 型病毒的糖蛋白gp160 信号肽为例,显示出两者信号肽一级序列分别由疏水核心、C- 端和N- 端三个区域构成
SRP在SR相互作用下的动态行为
6/16.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
6.1.1 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1.信号假说
体外非细胞系统(cell free system)进行蛋白质合成实验,证实分泌性蛋白向rER(微 粒体)腔内的转运是同蛋白质翻译过程偶联进行的,这种分泌蛋白在信号肽引导下边 翻译边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共翻译转运 (co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
2.分泌性蛋白的合成与其共翻译转运
图6-3 分泌性蛋白 的合成与共翻译转 运过程图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胞内膜泡运输沿微管或微丝运行,动力来自马达蛋白 (motor proteins)。与膜泡运输有关的马达蛋白有3类: 一类是动力蛋白(dynein),可向微管负端移动;另一 类为驱动蛋白(kinesin),可牵引物质向微管的正端移 动;第三类是肌球蛋白(myosin),可向微丝的正极运动。 在马达蛋白的作用下,可将膜泡转运到特定的区域。 一、衣被类型 已知三类具有代表性的衣被蛋白,即:笼形蛋白 (clathrin)、COPI和COPII,各介导不同的运输途径 (表2)。
图6-4 笼形衣被小泡的组成
当笼形蛋白衣被小泡形成时,可溶性蛋白动力素(dynamin)聚 集成一圈围绕在芽的颈部(图6-5),将小泡柄部的膜尽可能地拉近 (小于1.5nm),从而导致膜融合,掐断(pinch off)衣被小泡。 当衣被小泡从膜上释放后,衣被很快就解体 。
图6-5 Clathrin衣被小泡的掐断过程
Arf Sar 1
COPαββ’γδεδ Sec23/Sec24复合 体,Sec 13/31 复合体, Sec 16,Sec 12
(一)笼形蛋白衣被小泡
笼形蛋白衣被小泡是最早发现的衣被小泡,介导高尔基体到内体、 溶酶体、植物液泡的运输,以及质膜到内膜区隔的膜泡运输。 笼形蛋白分子由3个重链和3个轻链组成(图6-2),形成一个具有3 个曲臂的形状(triskelion)。许多笼形蛋白的曲臂部分交织在一起,形 成一个具有5边形网孔的笼子(图6-3)。
这几种运输机制都涉及信号序列的引导和靶细胞器上受体蛋白 的识别。
第二节 膜泡运输
细胞内部内膜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物质传递常常通过膜泡 运输方式进行。 膜泡运输是一种高度有组织的定向运输,各类运输泡之所 能够被准确地运到靶细胞器,主要是因为细胞器的胞质面 具有特殊的膜标志蛋白。许多膜标志蛋白存在于不止一种 细胞器,可见不同的膜标志蛋白组合,决定膜的表面识别 特征。 大多数运输小泡是在膜的特定区域以出芽的方式产生的。 其表面具有一个笼子状的由蛋白质构成的衣被(coat)。 衣被具有两个主要作用:①选择性的将特定蛋白聚集在 一起,形成运输小泡;②如同模具一样决定运输小泡的外 部特征,相同性质的运输小泡之所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和体 积,与衣被蛋白的组成有关。
表1 功能 输入细胞核 输出细胞核 信号序列
一些典型的分选信号
-Pro-Pro-Lys-Lys-Lys-Arg-Lys-Val-Leu-Ala-Leu-Lys-Leu-Ala-Gly-Leu-Asp-Ile+H N-Met-Leu-Ser-Leu-Arg-Gln-Ser-Ile-Arg-Phe-Phe-Lys-Pro3
表2 衣被小泡的类型与功能
衣被类型
clathrin
GTP酶
Arf
组成与衔接蛋白
Clathrin重链与轻 链,AP2 Clathrin重链与轻 链,AP1 Clathrin重链与轻 链,AP3
运输方向
质膜→内体
高尔基体→内体
高尔基体→溶酶体 高尔基体→植物液泡 高尔基体→内质网 内质网→高尔基体
COP I COP II
图6-7 COPI和COPII衣被小泡
图6-8 KDEL序列
(三)COPⅡ衣被小泡
介导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COP II衣被由多种蛋白质构成(参见表2),其中 Sar1GTP酶与Sec23/Sec24复合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紧紧 包围着膜的一层衣被,Sec13/Sec31复合体形成覆盖在外 围的一层衣被,Sec16推测可能是一种骨架蛋白,Sec12 是Sar1的鸟苷酸交换因子。 真核生物的COP II衣被蛋白亚单位具有一些横向同 源物(Paralog)这些同源物可能介导不同的蛋白质转运, 具有不同的调节机制。 COP II衣被小泡形成与内质网的特殊部位,称为内 质网出口(exit sites),这些部位没有核糖体,由交织在 一起的管道和囊泡组成网络结构 。
由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蛋白转运中,大多数跨膜蛋白 是直接结合在COP II衣被上,但是少数跨膜蛋白和多 数可溶性蛋白通过受体与COP II衣被结合,这些受体 在完成转运后,通过COP I衣被小泡返回内质网。
COP II衣被所识别的分选信号位于跨膜蛋白胞质面的 结构域,形式多样,有些包含双酸性基序[DE]X[DE] (D为Asp,E为Glu,X为任何一种氨基酸),如 Asp-X-Glu序列,其他一些具有短的疏水基序,如FF, YYM,FY,LL,IL等等(其中F为Phe,Y为Tyr,M 为Met,L为Leu,I为Ile)。
输入线粒体
Ala-
Thr-Arg-Thr-Leu-Cys-Ser-Ser-Arg-Tyr-Leu-Leu输入质体
+H N-Met-Val-Ala-Met-Ala-Met-Ala-Ser-Leu-Gln-Ser-Ser-Met3
SerSer-Leu-Ser-Leu-Ser-Ser-Asn-Ser-Phe-Leu- Gly-Gln-Pro- LeuSer-Pro-Ile-Thr-Leu-Ser-Pro-Phe-Leu- Gln-Gly-
一、蛋白质分选信号
细胞类至少存在两类蛋白质分选的信号(图6-1):


①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存在于蛋白质一级结构上的线性序列,通 常15-60个氨基酸残基,有些信号序列在完成蛋白质的定向转移后被信号肽 酶(signal peptidase)切除. ②信号斑(signal patch):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 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G蛋白具有两类重要的调节蛋白,即:鸟苷酸交换因子(guanine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GEF)和GTP酶激活蛋白(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GAP)。 GEF的作用是使G蛋白释放GDP,结合GTP而激活。 GAP的作用是激活G蛋白的酶活性,使GTP水解,G蛋白失活,G蛋 白本身的GTP酶活性不高。除单体G蛋白以外,三聚体G蛋白也起分 子开关的作用,控制衣被小泡的形成。
第一节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原理
从系统发生来看内膜系统起源于质膜的内陷和内共生(线粒 体、叶绿体),从个体发生来看新细胞的内膜系统来源于原有内 膜系统的分裂。 细胞不能从无到有产生所有膜性细胞器,新的膜性细胞器来 源于已存在细胞器的分裂。 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脂类等物质之所以能够定向的转运到 特定的细胞器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蛋白质中包含特殊的信号 序列(signal sequence or targeting sequence ),其二是细胞器 上具特定的信号识别装置(分选受体,sorting receptor),因此 内膜系统的发生具有核外遗传(epigenetic)的特性
(二) COP I 衣被小泡 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escaped proteins)返回内 质网(图6-6、7)。起初发现于高尔基体碎片,在含有ATP的溶液中 温育时,能形成非笼形蛋白包被的小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衣被 蛋白复合体包含多达7种肽链。
图6-6 COP I 衣被小泡的形态
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输送运输小泡时,一部分自身的蛋白质也不可避 免的被运送到了高尔基体,如不进行回收则内质网因为磷脂和某些 蛋白质的匮乏而停止工作。 内质网通过两种机制维持蛋白质的平衡 :一是转运泡将应被保留的 驻留蛋白排斥在外,二是通过对逃逸蛋白的回收机制,使之返回它 们正常驻留的部位。 内质网的正常驻留蛋白,不管在腔中还是在膜上,它们在C端含 有一段回收信号序列(retrieval signals),如果它们被意外地逃逸 进入转运泡从内质网运至高尔基体cis面,则cis面的膜结合受体蛋 白将识别并结合逃逸蛋白的回收信号,形成COPI衣被小泡将它们 返回内质网。内质网腔中的蛋白,如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和协助折叠 的分子伴侣,均具有典型的回收信号Lys-Asp-Glu-Leu(KDEL,图 6-8)。内质网的膜蛋白(如SRP受体)在C端有一个不同的回收信 号,通常是Lys-Lys-X-X(KKXX,X:任意氨基酸),同样可保证 它们的回收。 COP I衣被小泡还可以介导高尔基体不同区域间的蛋白质运输。
图6-1 两类分选信号
蛋白质分选信号的作用是:引导蛋白质从胞质溶胶 进入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也可 以引导蛋白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或从Golgi体进入内 质网。 这种分选信号的氨基酸残基有时呈线性排列,有 时折叠成信号斑,如引导蛋白质定向运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溶酶体的 信号斑,是溶酶体酸性水解酶被高尔基体选择性加工 的标识。
图6-2 笼形蛋白的结构,A电镜照 片,B分子模型,C衣被模型
图6-3 笼形蛋白衣被小泡的形态
笼形蛋白形成的衣被中还有衔接蛋白(adaptin)。它介于笼形 蛋白与配体受体复合物之间,起连接作用(图6-4)。目前至少发现4 种不同类型的衔接蛋白,可分别结合不同类型的受体,形成不同性质 的转运小泡,如AP1参与高尔基体→内体的运输、AP2参与质膜→内 体的运输、AP3参与高尔基体→溶酶体的运输。
二、衣被的形成
衣被是在一类叫作衣被召集GTP酶(coat-recruitment GTPase) 作用下形成的。衣被召集GTP酶通常为单体GTP酶(monomeric GTPase),也叫G蛋白,起分子开关的作用,结合GDP的形式没有 活性,位于细胞质中,结合GTP而活化,转位至膜上,能与衣被蛋 白结合,促进核化和组装。
输入过氧化物酶体 输入内质网
-Ser-Lys-Leu-COO+H N-Met-Met-Ser-Phe-Val-Ser-Leu-Leu-Leu-Val-Gly-Ile-Leu3
PheTrp-Ala-Thr-Glu-Ala-Glu-Gln-Leu-Thr-Lys-Cys- Glu-Val- Phe-Gln-
衣被召集GTP酶包括Arf蛋白和Sar 1蛋白(图6-9),Arf参与高 尔基体上笼形蛋白衣被与COP I衣被的形成,Sar 1参与内质网上 COP II衣被的形成,两者的作用方式大体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