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和小麦的赖氨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精)

大米和小麦的赖氨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精)
大米和小麦的赖氨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精)

大米和小麦赖氨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姓名:魏令元

学号:2011312975

专业:烟草

大米和小麦是世界各国的主要粮食,更是我国各地的主食,研究分析它们的营养成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膳食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增强免疫功能;糖类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可溶性糖为植物体内最易被人体吸收的糖。本文分析了大米和小麦赖氨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为大米和小麦的加工和开发利用以及人们日常膳食的搭配提供了参考。

1材料和方法

供示材料为云南农业大学购买的粗米粉和粗面粉,经过一定除杂处理。

赖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茚三酮法:赖氨酸侧链上的游离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颜色深浅与赖氨酸含量正相关。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双缩脲法:双缩脲与蛋白质反应发生紫红色反应,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法。

2结果与分析

2.1面粉和米粉中的赖氨酸含量

从表1可以看出,面粉和米粉的赖氨酸含量都极低,但很明显面粉赖氨酸含量远高于米粉赖氨酸含量。

表1 面粉和米粉中的赖氨酸含量

2.2面粉和米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从表2可以很明确的看出面粉和米粉中的蛋白质含量都较高且相差不明显,约在10%——15%之间。

表2 面粉和米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2.3面粉和米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

表3 面粉和米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

显然,面粉和米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都不高,相较而言,面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远高于米粉。

通过分析3个实验的结果可知,在面粉和米粉中蛋白质含量是极高的,可以有效的补充人体所需蛋白质,赖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低。

3讨论

赖氨酸是人体必须氨基酸,缺乏赖氨酸会造成疲劳,虚弱,恶心,呕吐,头晕,没有食欲,发育迟缓,贫血等。由于大米和小麦中的赖氨酸含量甚低,需要从其他富含赖氨酸的食物中摄取,如:肉类、禽、蛋、奶,鱼、虾、贝类、乳制品和豆类、黑芝麻等。

蛋白质同样是人体必须的物质,蛋白质的缺乏常见症状是代谢率下降,对疾病抵抗力减退,易患病,远期效果是器官的损害,常见的是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体质量下降、淡漠、易激怒、贫血以及干瘦病或水肿,并因为易感染而继发疾病。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重新修订了推荐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新修订的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如下:

大米或小麦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足以满足人体所需的,但由于人体需要的蛋白质种类多样,也需要从其他食物中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就是糖类,大米和小麦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虽然相对较低,但一般也能满足人体每日所需,这也是它们成为我国各地主食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叶尚红编著,《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教程》

【2】郭志平,北京青年报文章,《谈谈赖氨酸的生理作用》,,2002

【3】阿德勒·戴维斯,《蛋白质对健康的无比影响》

【4】董文渤,《现代生物学导论》文章,果糖及果糖对身体的影响

【5】百度百科,词条:赖氨酸、蛋白质、可溶性糖

大米蛋白研究与利用概述

大米蛋白研究与利用概述 摘要:本文从大米蛋白组成成分、结构和性质出发,以研究开发和利用大米促进精深加工为支撑,阐述大米蛋白分离提取方法,概述国内外大米蛋白产品研究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大米;大米蛋白;提取工艺;制备;利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是所有食品工业的基本原料的来源。稻谷(Oyaza sativa)是人类重要的粮食种类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地区。2007年国际水稻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世界年生产稻谷总产量约为5.33亿t,中国的稻谷总产量达到1.865亿t,占35%,居世界首位。稻谷生产和消费集中在亚洲地区,尤其以中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越南和泰国为主[1]。长期以来,稻谷生产和稻谷加工产品及副产品的深加工一直倍受食品科学家高度关注。大米蛋白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正是基于丰富稻米加工产品和合理利用稻米加工副产品的研究和综合利用。因此,提取和合理利用大米中蛋白质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意义。 1 大米蛋白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1 大米蛋白的组成 大米蛋白具有优良营养品质,是公认的谷类蛋白中的优质植物蛋白。按Osborne分类方法[2],大米蛋白可粗分为4类:清蛋白(albumins),可溶解于水的蛋白质,占总量2%~5%;球蛋白(globulins),溶于0.5mol/L的NaCl溶液,占总量2%~10%;谷蛋白(glutelin),溶于稀酸或稀碱,占总量80%以上;醇溶蛋白(prolamins),溶于70%~80%乙醇溶液,占总量1%~5%。其中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成为贮藏性蛋白,它们是大米蛋白的主要成分。而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较低,是大米中的生理活性蛋白。大米蛋白因赖氨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其他谷类蛋白中必须氨基酸含量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和生物价(BV)及蛋白质效用比率(PER)较高而具有良好得营养价值。

小麦粉国家标准word版

小麦粉国家标准(2006-11-08) 2006年11月08日 《小麦粉》 (国家标准讨论稿) 前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是对GB 1355—1986《小麦粉》、GB/T 8607—1988《高筋小麦粉》、GB/T 8608—1988《低筋小麦粉》、《专用小麦粉》LS/T3201~3208-1993的修订与合并。 本标准与GB 1355—1986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本标准的结构、编写规则及规范性技术要素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修改; 根据小麦粉的加工工艺和用途,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定等。 新增内容: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表示面筋质量的指标─面筋指数; 增加了检验规则、判定规则。 增加了对标志、标签的要求。 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标准 Codexstan 152—1985《小麦粉》(修订版1—1995)和欧盟关于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添加剂限制条目,修改了小麦粉脂肪酸值指标。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355-1978、GB 1355-1986。 小麦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粉的质量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各类小麦为原料加工的小麦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4 粮食、油料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法 GB/T 5505 粮食、油料检验灰分测定法 GB/T 5506 粮食、油料检验面筋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GB/T 5508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

大米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目的意义: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优劣是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一个高产水稻品种,往往由于食味差、或营养不丰富,而不受大众的欢迎。因此,在保证高产的同时,还要改善稻米的品质。本实验将测定大米品质的几个重要生化指标,为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Ⅰ大米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兰G—250法 一、原理 考马斯亮G—250是一种染料,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在465nm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它能与蛋白质稳定结合,结合蛋白质后变为青色,在595nm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0~1000μg/ml),蛋白质—色素结合物在595nm波长下的光吸收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该法反应迅速,蛋白质与考马斯亮兰G—250的结合反应能在2分钟内达到平衡。结合物在室温下1小时内保持稳定,反应非常灵敏,可测出微克级蛋白质含量,是最近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较理想的蛋白质定量法。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1.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离心机50ml容量瓶10ml刻度试管研钵量筒移液管 2.试剂: (1)牛血清白蛋白(1000μg/ml):称取100.00mg牛血清白蛋白,溶于100ml蒸馏水中,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 (2)考马斯亮兰G-250溶液:称取100ml考马斯亮兰G—250,溶于50ml 90%乙醇中,加入85%(W/V)的磷酸100ml,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过滤,常温下可放置1个月。 (3)0.1mol/LnaOH:称取4g氢氧化纳,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3.材料:大米粉 三、实验方法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6只10ml刻度试管,编号,按下表数据配制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准确吸取上述各管溶液0.1ml,对应放于另外6支10ml刻度试管中,加入5ml考马斯亮兰G-250溶液,盖塞,将试管中溶液给向倒转混合,放置2分钟后,用10mm光径的比色杯在595nm波长下比色。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以蛋白质浓度值为横坐标,制作出标准曲线。 2.样品中蛋白质提取: (1)准确称取稻米粉0.5克,放入研钵中,加2ml0.1mol/L NaOH,研磨成匀浆,转入到10ml离心管中,再用6ml 0.1mol/ L NaOH分三次洗涤研钵,洗液一并转入10ml离心管中,

(整理)6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6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微量凯氏(kjeldahl)定氮法 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若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NH2CH2COOH+3H2SO4――2CO2+3SO2+4H2O+NH3(1) 2NH3+H2SO4――(NH4)2 SO4(2) (NH4)2 SO4+2NaOH――2H2O+Na2SO4+2NH3(3) 反应(1)、(2)在凯氏瓶内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作催化剂,K2SO4以提高溶液的沸点。收集氨可用硼酸溶液,滴定则用强酸。实验和计算方法这里从略。 计算所得结果为样品总氮量,如欲求得样品中蛋白含量,应将总氮量减去非蛋白 氮即得。如欲进一步求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即用样品中蛋白氮乘以6.25即得。 二、双缩脲法(biuret法) (一)实验原理 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二)试剂与器材 1.试剂: (1)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标准的结晶牛血清清蛋白(bsa)或标准酪蛋白,配制成10mg/ml的标准蛋白溶液,可用bsa浓度1mg/ml的a280为0.66来校正其纯度。如有需要,标准蛋白质还可预先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氮含量,计算出其纯度,再根据其纯度,称量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牛血清清蛋白用H2O 或0.9%NaCl配制,酪蛋白用0.05NaOH配制。 (2)双缩脲试剂:称以1.50克硫酸铜(CuSO4?5H2O)和6.0克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用500毫升水溶解,在搅拌下加入300毫升10% NaOH溶液,用水稀释到1升,贮存于塑料瓶中(或内壁涂以石蜡的瓶中)。此试剂可长期保存。若贮存瓶中有黑色沉淀出现,则需要重新配制。 2.器材: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大试管15支、旋涡混合器等。 (三)操作方法 1.标准曲线的测定:取12支试管分两组,分别加入0,0.2,0.4,0.6,0.8,1.0毫升的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水补足到1毫升,然后加入4毫升双缩脲试剂。充分摇匀后,在室温(20~25℃)下放置30分

几种测蛋白含量方法的比较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及肽含量的测定 (一)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比较(原理、优缺点)蛋白质含量测定法,目前包括定氮法、双缩脲法、福林酚法(Lowry 法)和紫 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其中考马斯亮蓝和福林酚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 倍,比双缩脲法灵敏100倍以上。定氮法较复杂,但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在选择方法时应该考虑:(1)实验测定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2)蛋白质的性质;(3)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4)测定花费时间。蛋白质含量测定法,目前包括定氮法、双缩脲法、福林酚法(Lowry 法)和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其中考马斯亮蓝和福林酚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 倍,比双缩脲法灵敏100倍以上。定氮法较复杂,但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在选择方法时应该考虑:(1)实验测定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2)蛋白质的性质;(3)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4)测定花费时间。 1 微量凯氏定氮法(GB 5009.5-2010) 1.1原理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 1.2操作方法样品经前处理、炭化、消化、蒸馏、滴定等主要步骤 1.3特点准确度较高,适用于0.2~ I.Omg氮,误差为土2%;操作复杂费时,整个过程需要耗时8~10h,试剂消耗量大。,测得结果为总氮含量,包括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 量;适用范围广,几乎所有样品均可用此方法。 2双缩脲比色法

6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6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文章来源: | 文章作者: | 发布时间:2006-12-25| 字体: [大 中 小] 一、微量凯氏(kjeldahl )定氮法 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若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nh 2ch 2cooh+3h 2so 4——2co 2+3so 2+4h 2o+nh 3 (1) 2nh 3+h 2so 4——(nh 4)2so 4 (2) (nh 4)2so 4+2naoh ——2h 2o+na 2so 4+2nh 3 (3) 反应(1)、(2)在凯氏瓶内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作催化剂,k2so4以提高溶液的沸点。收集氨可用硼酸溶液,滴定则用强酸。实验和计算方法这里从略。 计算所得结果为样品总氮量,如欲求得 样品中蛋白含量,应将总氮量减去非蛋白 氮即得。如欲进一步求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即用样品中蛋白氮乘以6.25即得。 二、双缩脲法(biuret 法) (一)实验原理 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范围为1-10mg 蛋白质。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 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 ,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二)试剂与器材

土豆大米营养成分表每100克中含

马铃薯[土豆,洋芋]的营养成分列表

马铃薯粉的营养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可食部100 水分(克)12 能量(千卡)337 能量(千焦)1410 蛋白质(克)7.2 脂肪(克)0.5 碳水化合物(克)77.4 膳食纤维(克) 1.4 胆固醇(毫克)0 灰份(克) 2.9 维生素A(毫克)20 胡萝卜素(毫克)120 视黄醇(毫克)0 硫胺素(微克)0.08 核黄素(毫克)0.06 尼克酸(毫克) 5.1 维生素C(毫克)0 维生素E(T)(毫克)0.28 a-E 0.28 (炉Y)0 5-E 0 钙(毫克)171 磷(毫克)123 钾(毫克)1075 钠(毫克) 4.7 镁(毫克)27 铁(毫克)10.7 锌(毫克) 1.22 硒(微克) 1.58 铜(毫克) 1.06 锰(毫克)0.37 碘(毫克)0 成分名称含量(毫克)成分名称含量(毫克)成分名称含量(毫克)异亮氨酸228 亮氨酸315 赖氨酸271 含硫氨基酸仃)78 蛋氨酸57 胱氨酸21 芳香族氨基酸(T)250 苯丙氨酸197 酪氨酸53 苏氨酸188 色氨酸0 缬氨酸321 精氨酸155 组氨酸75 丙氨酸222 天冬氨酸1375 谷氨酸867 甘氨酸216 脯氨酸192 丝氨酸 181

玉米(鲜)的营养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可食部46 水分(克)71.3 能量(千卡)106 能量(千焦)444 蛋白质(克) 4 脂肪(克) 1.2 碳水化合物(克)22.8 膳食纤维(克) 2.9 胆固醇(毫克)0 灰份(克)0.7 维生素A(毫克)0 胡萝卜素(毫克)0 视黄醇(毫克)0 硫胺素(微克)0.16 核黄素(毫克)0.11 尼克酸(毫克) 1.8 维生素C(毫克)16 维生素E(T)(毫克)0.46 a-E 0 (&Y》E 0.14 8-E 0.32 钙(毫克)0 磷(毫克)117 钾(毫克)238 钠(毫克) 1.1 镁(毫克)32 铁(毫克) 1.1 锌(毫克)0.9 硒(微克) 1.63 铜(毫克)0.09 锰(毫克)0.22 碘(毫克)0

蛋白质与大米食味品质的相关性

食 品 科 技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 第37卷 第3期 粮食与油脂· 164 ·大米中的蛋白质其含量约为5 g/100 g~12 g/100 g,是大米的主要营养成分。大米中蛋白质的含量收稿日期:2011-07-27 基金项目: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专项科研基金项目(51-11-112-111)。 作者简介:芮闯(1984—),男,江苏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方面的研究工作。 仅直接决定了大米营养价值的高低,同时也会对大米的食味品质产生影响。 芮 闯1,刘 莹2,孙建平3 (1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0093; 2.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北京 100142;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 100053)摘要:利用国标方法对大米的食味品质进行了评价,并开展了蛋白质含量及组成与大米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大米蛋白质的含量与其食味品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与相似品种的大米相比,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大米具有较好的食味品质。大米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首先对米饭的食用滋味产生影响,其次是米饭的适口性、光泽、气味与外观。大米蛋白质组分中,清蛋白是影响大米食味品质最显著的组分,碱溶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的含量与大米的食味品质及某些食味特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球蛋白与大米食味品质不存在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大米;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食味值;食味特性 中图分类号: TS 20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2)03-0164-04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rotein and eating quality of rice RUI Chuang 1, LIU Ying 2, SUN Jian-ping 3 (1.Shanghai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Colleg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2 Beij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100142; 3.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53) Abstract: Eating quality of rice was evaluated by the National Standard method, and the correlation of protein and eating quality of rice was studi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eating quality of rice had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the protein content (p<0.05). It means that the cooked rice with low protein content is usually more palatable than the similar cultivars with high protein content. The palatability parameters of rice were arranged with the in ? uence caused by the protein content of rice as ? avor, taste, brightness, aroma and appearance. Albumin content decreased the eating quality of rice more signi ? cantly than other three protein components, and globulin content had no evident correlation with the eating quality of rice.Key words: rice; protein content; protein component; eating quality; palatability parameters 蛋白质与大米食味品质的 相关性分析

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1.掌握双缩脲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基本原理、操作; 1.2.掌握双缩脲试剂的配制; 1.3.熟悉血清总蛋白的临床意义; 1.4.了解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2.1.两分子尿素加热脱氨缩合成的双缩脲(H2N-OC-NH-CO-NH2),因分子内含有两个邻接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可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2.2.蛋白质分子含有大量彼此相连的肽键(-CO-NH-),同样能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的紫红色络合物,且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蛋白质的含量在10~120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小牛血清;②6.0mol/LNaOH溶液;③双缩脲试剂:硫酸酮、酒石酸钾钠、碘化钾;④蛋白质标准液(70g/L);⑤0.9%NaCl;⑥蒸馏水。 3.1.2.实验器材:①试管;②烧杯;③容量瓶;④加样枪;⑤刻度吸管;⑥玻璃棒;⑥1100分光光度计;⑦电子天平;⑧水浴锅。

3.2.实验步骤 四、结果与讨论: 4.1.实验现象: ①选取三支洁净无损的试管,从左往右依次加入0.9%氯化钠溶液、蛋白质标准液、相应的小牛血清各0.5ml,分别命名为B试管、S试管和U试管,再分别向三支试管内加入4ml的双缩脲试剂,溶液均成蓝色透明状。

测定次数 1 2 3 平均吸光度 ②将三支试管放入37℃水浴锅中加热20min,取出后,B试管呈淡蓝色,S试管和U 试管均成浅紫色,且S试管的颜色比U试管的颜色深。(如图一) 图一水浴后三支试管颜色图二分光计读数 S 0.185 0.184 0.185 0.1847 U 0.152 0.151 0.152 0.1517 结果计算:代入公式:血清总蛋白(g/L)=(Au/As)X蛋白质标准液浓度(g/L),得出结果:血清总蛋白=57.493g/L。 4.3.结果讨论 经查阅资料得: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含量为60~80g/L,而小牛血清总蛋白含量比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含量略低一点,本次结果得出小牛血清总蛋白含量为57.493g/L,符合情况。 4.3.1.成功原因: ①本次试验的试剂混合水浴后出现了预期效果:B试管呈淡蓝色,S试管和U试管均成浅紫色,且S试管的颜色比U试管的颜色深。B试管呈淡蓝色是因为B试管中没有发生任何反应,所以呈现双缩脲试剂本来的淡蓝色,而S试管和U试管呈浅紫色是因为试剂中的蛋白质和双缩脲发生了双缩脲反应而呈浅紫色。 管号

常见食物热量及蛋白质含量表(全)

常见食物热量及蛋白质含量表(全) 食物名称(50克)热量(千卡)蛋白质(克) 蛋类: 鹌鹑蛋80 6.4 鸡蛋(红皮)78 6.35 鸡蛋白30 5.8 鸡蛋黄164 7.6 松花蛋(鸡蛋)89 7.4 鸭蛋90 6.3 松花蛋(鸭蛋)85.5 7.1 鹅蛋98 5.55 豆类: 豆腐49 6.1 大豆(黄豆)179.5 17.5 腐竹229.5 22.3 豆腐脑7.5 0.95 素鸡96 8.25 绿豆158 10.8 红小豆154.5 10.1 豆沙121.5 2.75 红豆馅120 2.4 豌豆156.5 10.15 蚕豆167.5 10.8 蚕豆(烤)186 13.5 食物名称(50克)热量(千卡)蛋白质(克) 谷类: 稻米173 3.7 米饭58 1.3 香大米173 6.35 高粱米175.5 5.2 挂面173 5.15 花卷105.5 3.2 馒头110.5 3.5 烙饼127.5 3.75 油饼199.5 3.95 油条193 3.45 面条142 4.15 面条(富强粉切面)142.5 4.65 面条(富强粉煮)54.5 1.35 小米179 4.5 小米面178 3.6

大黄米174.5 6.8 玉米(鲜)53 2 玉米面170.5 4.05玉米糁173.5 3.95酒类: 啤酒16 0.2 黄酒33 0.8 红葡萄酒37 0.05低度汉酒(37度)108 0 曲酒(55度)165 0 二锅头(58度)175.5 0 特制汉酒(59.9度)182 0 食物名称(50克)热量(千卡)蛋白质(克)坚果、种子类: 松子仁349 6.7 核桃(干)313.5 7.45葵花子仁303 9.55榛子(炒)297 15.25花生仁(炒)290.5 11.95腰果276 8.65榛子(干)271 10 芝麻(黑)265.5 9.55银杏(干)177.5 6.6 栗子(熟)106 2.4 菌藻类: 蘑菇(干)126 10.5 蘑菇(鲜蘑)10 1.35黑木耳(干)102.5 6.05黑木耳(水发)10.5 0.75香菇9.5 1.1 银耳(干)100 5 榛蘑(干)78.5 4.75 榛蘑(水发)23 1.4 海带(干)38.5 0.9海带(浸)7 0.55紫菜(干)103.5 13.35禽肉类: 鸡83.5 9.65乌骨鸡55.5 11.15肯德鸡(炸鸡)139.5 10.15烤鸡120 11.2扒鸡108.5 14.8鹌鹑55 23.0鸽100.5 42.05

面粉蛋白质含量是多少

面粉蛋白质含量是多少 面粉是一种小麦磨的粉末,可以做成面包和包子。面粉的用处多多还有人用面粉和其他东西加在一起做成面膜,面粉分为很多种。饺子也需要用到面粉,生活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面粉。面粉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面粉的保存方式建议放在阴凉处,保存不当面粉会坏掉,不要放在潮湿的地方面粉含有维生素和蛋白质。 面粉蛋白质含量是多少 1 再从加工的角度分析小麦蛋白质。我们知道谷物中 的蛋白质按其溶解性质可分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谷蛋白和谷

蛋白等4大类:清蛋白可溶解于水,且其溶解度基本不受盐浓度的影响,但受热会发生凝结;球蛋白不溶于水而溶于稀盐溶液,但不溶于高浓度盐溶液,具有典型的盐溶和盐析特性;醇溶谷蛋白溶于70%乙醇的溶液中;谷蛋白溶于稀酸或稀碱溶液。 2 小麦中的醇溶蛋白为麦胶蛋白,谷蛋白为麦谷蛋白,这两种蛋白质是小麦的贮藏蛋白,二者构成小麦籽粒中所特有的面筋性蛋白质,能形成具有持气性的黏弹性面团,它们主要集中在胚乳中,不存在于胚芽和麸皮中。而清蛋白和球蛋白为非面筋性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谷物的糊粉层、糠层和胚芽中,而胚乳中含量极少。小麦中约85%的蛋白质是面筋性蛋白质,其中碱性氨基酸的含量很少,因此面筋性蛋白质上仅带有少量正电荷,基本没有负电荷,其电荷密度很小,有利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当面筋性蛋白质遇水后,会吸水胀润,面筋性蛋白质吸水胀润结果:即在面团中形成坚实的面筋网,在网络中包括有此时胀润性差的淀粉粒及其他非溶解性

3 物质,此网状结构即湿面筋。湿面筋具有特殊的黏性、延伸性,正是由于面筋性蛋 白质的存在,使小麦具有独到的特性,形成面包、饼干加工工艺中各种重要的加工 特性。 由于性能优质的面筋性蛋白质集中在胚乳中,麸皮中蛋白质含量虽高,但只含

大米蛋白

大米蛋白研究进展 2004-07-30王章存申瑞玲姚惠源中国粮油学报,2004年第2期 大米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之一,全世界一半以上、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因此,大米蛋白是人们膳食中重要的蛋白来源。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很大,每年的稻谷产量有1800亿公斤左右。这些稻谷加工成的大米除了食用外,还作为味精发酵和淀粉糖生产的原料。在这些加工环节中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米糠和米渣。米糠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含量约12%,脱脂米糠中蛋白质的含量可高达18%。米渣中蛋白质的含量在40%以上,俗称大米蛋白粉和大米浓缩蛋白(RPC)。它们都是宝贵的蛋白质资源,国外非常重视大米和米糠的开发利用,并生产出了附加值很高的营养保健食品和化妆品。过去我国将它们作为动物饲料使用,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国内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了研究开发力度。本文从开发利用的角度对近年来国内外大米和米糠蛋白的研究最新进展作一介绍。 1 大米蛋白的结构、组成和性质 大米蛋白种类很多,一般以其溶解特性进行分类。首先用水提取大米或米糠中的蛋白质所得到的蛋白组分称为清蛋白;残渣用稀盐溶液提取得到的蛋白组分为球蛋白;再用75%乙醇提取的组分为醇溶蛋白,最后残渣中蛋白质只能用酸或碱溶解,分别称为酸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二者统称为谷蛋白。 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也叫贮藏蛋白,是大米中的主要蛋白成分,谷蛋白占总蛋白的80%以上,醇溶蛋白占10%左右;而清、球蛋白含量极少,是大米中的生理活性蛋白,在稻谷发芽早期,它们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不同蛋白氨基酸组成各有特点。清蛋白中不带电荷的疏水性氨基酸含量较高,酸性氨基酸较低;球蛋白中碱性氨基酸含量较高,达15%以上,而醇溶性蛋白的碱性氨基酸含量只有球蛋白中的一半左右,但其疏水性氨基酸却远高于其它类蛋白。 蛋白的溶解性不仅与其氨基酸组成有关,与其存在状态也有关系。研究表明,在胚乳中蛋白主要以两种聚集体形式存在,即PB-I和PB-Ⅱ型。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PB-I聚集体呈片层结构,致密颗粒直径为0.5~2μm,醇溶蛋白即存在于PB-I中;而PB-Ⅱ呈椭球形,不分层,质地均匀,颗粒直径约4μm,其外周膜不明显,谷蛋白和球蛋白存在于PB-Ⅱ中。两种聚集体常相伴存在。 在大米发芽过程中,两种蛋白聚集体发生解体,但二者的可消化性明显不同,PB-Ⅱ因没有致密的硬核更容易被消化水解,而PB-I在发芽后9天时仍保持着片层结构。用SDS-PAGE技术研究证明,PB-Ⅱ不断有新的电泳谱带亦即新的蛋白质组分出现,而PB-I的组分稳定。说明二者蛋白质分子在代谢方面是有差异的。 大米蛋白中的胱氨酸含量较高,含有较多的-S-S-键。这些链内或链间-S-S-键使蛋白质多肽链聚集成致密分子,也可能是形成蛋白聚合体的重要原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结果显示,在PB-Ⅱ聚集体中的蛋白质含有分子量为64、140、240、320、380和500Kda甚至超过2000KDa的组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大米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时首先合成的是分子量为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汇总

实验七蛋白质含量测定 测定蛋白质的定量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的有染料法,双缩脲(Biuret)法,酚试剂法(Lowry)法及紫外吸收法。 [目的要求] 1.掌握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基本方法。 2.了解染料法、双缩脲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测定原理。 一、染料法 [实验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染料考马斯亮蓝G-250与蛋白质结合,此时考马斯亮蓝G-250颜色从红色变为蓝色,吸收高峰从460nm移至595nm。利用这个原理可以测定蛋白质含量。 该法近年在某些方面有取代经典的Lowry法趋势,因为它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染料-蛋白质颜色稳定,抗干扰性强。本法的缺点是:对于那些与标准蛋白氨基酸组成有较大差异的蛋白质,有一定误差,因为不同的蛋白质与染料的结合是不同的,故该法适合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近的蛋白质。 [器材] 吸量管;试管;721型分光光度计 [试剂] 1.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配成0.1mg/ml的溶液。 2.待测蛋白质溶液。 3.染料溶液:称取考马斯亮蓝G-250 0.1g溶于95%的酒精50ml,再加入85%的浓磷酸100ml,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备用。

[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上表分别向各支试管内加入各种试剂,充分混匀,5min后在595nm波长处以0号管调零,测定各管吸光度值(A)。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测定: 取1ml样品溶液(约含25~250微克蛋白质),加入染料溶液5ml混匀,5min后测定其595nm吸光度值,对照标准曲线求得蛋白质浓度。 二、双缩脲(Biuret)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原理] 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H2N-CO-NH-CO-NH2)与二价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一反应称双缩脲反应。凡分子中含二个或二个以上酰胺基(—CO-NH2),或与此相似的基团[如—CH2-NH2,—CS-NH2,—C(NH)NH2]的任何化合物,无论这类基团直接相连还是通过一个碳或氮原子间接相连,均可发生上述反应。蛋白质分子含有众多肽键(—CO-NH—),可发生双缩脲反应,且呈色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肽键数量即与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及其比较资料2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一)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是生物化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有四种古老的经典方法,即定氮法,双缩脲法(Biuret法)、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另外还有一种近十年才普遍使用起来的新的测定法,即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其中Bradford法和Lowry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倍,比Biuret法灵敏100倍以上。定氮法虽然比较复杂,但较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五种蛋白质测定方法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这后四种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因为一种蛋白质溶液用这四种方法测定,有可能得出四种不同的结果。每种测定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方法时应考虑:①实验对测定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②蛋白质的性质;③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④测定所要花费的时间。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由于其突出的优点,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微量凯氏(Kjeldahl)定氮法 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若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NH2CH2COOH+3H2SO4——2CO2+3SO2+4H2O+NH3 (1) 2NH3+H2SO4——(NH4)2SO4 (2) (NH4)2SO4+2NaOH——2H2O+Na2SO4+2NH3 (3) 反应(1)、(2)在凯氏瓶内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作催化剂,K2SO4以提高溶液的沸点。收集氨可用硼酸溶液,滴定则用强酸。实验和计算方法这里从略。 计算所得结果为样品总氮量,如欲求得样品中蛋白含量,应将总氮量减去非蛋白 氮即得。如欲进一步求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即用样品中蛋白氮乘以6.25即得。 二、双缩脲法(Biuret法) (一)实验原理 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二)试剂与器材

小麦粉的蛋白质特性与面筋工艺性能及其改良措施(作业二)

小麦粉的蛋白质特性与面筋工艺性能及其改良措施 小麦是全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的作物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小麦的主要消费途径是先生产小麦面粉,然后再加工成各种面制食品。由于小麦面粉中含有特有的面筋质,从而赋予了小麦广泛的用途,用它生产的食品种类繁多,本文主要介绍制作馒头的小麦粉蛋白质特性与面筋工艺性能及其改良措施。 1、xx的蛋白质特性 蛋白质含量是决定馒头品质的重要因素,蛋白质含量过高且面筋强的面粉制作的馒头会出现表面皱缩、孔隙开裂、烫斑、气泡等现象;蛋白质含量较低的低筋面粉制作的馒头表面光滑,但咬劲差。同时,面筋强度即麦谷蛋白与麦醇溶蛋白的比值也对馒头的质量产生影响。麦谷蛋白含量高时,馒头的挺立度、弹性较好,但过高时会造成表面不光滑、易皱缩。麦醇溶蛋白含量高时,馒头扁平、体积大、柔软度高。 2、面筋的工艺性能 2.1、粉质仪参数与馒头面团品质的关系 面团品质特性中的重要指标是粉质仪参数,包括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评价值等。粉质仪参数反映面团的吸水能力和面团的耐揉特性。 吸水率影响馒头的重量、白度和孔隙度。过长的稳定时间和较大的拉伸阻力会使馒头收缩,体积小、无弹性、口感硬。过短的稳定时间和较小的拉伸阻力,使面团在发酵过程中易塌陷,持气性差,面团粘度大,影响馒头的品质。 2.2、拉伸仪参数与馒头面团品质的关系 拉伸仪参数包括抗拉阻力、延伸度、拉伸面积及拉伸能量。拉伸仪参数反映面团的弹性和延展特性,馒头的加工品质与其有着密切关系。若面团的稳定时间短、拉伸能量小,面团不易醒发,则其外观形状不佳,挺立度差,表皮不光滑,而且内部气孔大。

大米蛋白质含量是多少

大米蛋白质含量是多少 相信大家对于大米肯定是不会陌生的吧,大米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主食,大米不但可以食用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所以大米受到了大家的喜欢,大米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我们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经常吃大米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功效,下文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大米蛋白质含量是多少。 大米蛋白品质是公认谷类蛋白中佼佼者,其含有丰富必需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含量高于其它谷类蛋白,且氨基酸组成模式与WTO/FAO推荐模式相接近,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与其它谷类蛋白相比,大米蛋白生物价(BV)和蛋白质利用率(PER)更高,生物价可高达77,蛋白质利用率为1.36%~2.56%,在 各种粮食中均居第一位。大米蛋白品质优于小麦蛋白和玉米蛋白,含有优质赖氨酸,且过敏性低,使大米蛋白非常适于开发婴幼儿食品。大米蛋白氨基酸组成模式优于酪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能满足2~5岁儿童对氨基酸需求。此外,大米蛋白可加工成酱油、高蛋白粉、蛋白饮料、蛋白胨和蛋白发泡粉等,若将其降解成短肽或氨基酸,则可制成营养价值极高氨基酸营养液,用于保健饮料、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

抗高血压、降胆固醇大米分离蛋白对幼鼠肾脏cyp4a和 cyp2c表达影响可改善花生四烯酸代谢,可用作抗高血压成分。研发现,大米分离蛋白能增加信使核糖核酸(mRNAs)量,RNAs负责肾脏中两种重要蛋白质cyp2c11和cyp2c23合成,这两种蛋白质对花生四稀酸和羟二十碳四烯酸代谢起到很重要作用,且羟二十碳四烯酸在调节血压方面很重要。临床研究发现,大米分离蛋白能降低胆固醇。大米含许多与其蛋白质组成相关化学物质,包括生育酚衍生物、生育三烯酚和谷维素,这些物质对降低胆固醇有一定作用。 预防慢性疾病合理营养膳食可预防一些疾病,如心脏病和癌症。亚洲人患心脏病几率要低于欧洲人,这可能与亚洲人以大米为主食有关。相关研究发现,大米分离蛋白对遗传性高胆固醇小鼠模型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抑制作用,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对动脉破坏作用,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实验还表明,食用大米可降低心脏病发生率。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常见的主食,那就是大米了,我们知道大米不但可以食用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常吃大米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大米蛋白质含量是多少。

实验一蛋白质含量测定

实验一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姓名:mangogola 一.实验原理 生物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测定蛋白质的含量,一般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有紫外吸收法、福林酚试剂法以及一些改进的Lowry法可以应用。 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是由于蛋白质中酪氨酸、色氨酸中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因此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吸收高峰在280nm处,且蛋白质溶液的光密度值与其含量呈正比关系。该方法具有简单、灵敏、快速和不消耗样品的优点,但易受核酸分子中嘌呤、嘧啶等的干扰,准确度较差。根据蛋白质和核酸的吸收峰不同,可通过计算适当校正核酸的干扰作用。 Lowry法的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铜离子形成铜-蛋白质复合物,该复合物可还原磷钼酸-磷钨酸(Folin试剂)产生深蓝色的钼蓝和钨蓝混合物。该方法灵敏度较高,但较费时。 对膜蛋白或相当稀的(如<1ug/ml)蛋白溶液的含量测定,以及为减小去污剂、脂类、碳水化合物的干扰,可采用一些改进的Lowry法,如蛋白质-染料结合法。原理是:当染料考马斯亮蓝G250与蛋白质结合时,最大吸收峰从465nm移动到595nm,而且吸收值在一定蛋白浓度下线性相关,因此用标准浓度的蛋白测OD595作标准曲线,即可求得待测样品的蛋白浓度。此方法简单经济、快速、灵敏度也较高。需要注意的是,染料与蛋白质可在3min内完成结合,由于染料试剂中含有酒精成分,易挥发,所以结合生成的复合物在1h 内可比较稳定地存在于溶液中,制作的标准曲线后部会出现弯曲现象。 二.实验过程(Lowry法) 1.溶液配制 A液:2%Na2CO3,用0.1mol/LNaOH配制。(不能将NaOH和 Na2CO3干粉混合配制,这样会因释放CO2而不准确) B液:0.5%CuSO4.5H2O,用1%酒石酸钾或酒石酸钠配制。 C液:使用前将A、B液按50:1混合,当天使用。 D液:Folin试剂 标准蛋白溶液:200ug/mLBSA溶液 2.标准曲线测定 按照下表进行操作,用一系列标准浓度的BSA平行进行两组测定反应,记录A500。取两组测定的平均值,以蛋白浓度为横坐标,光密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将待测样品稀释至标准曲线浓度范围内,同时按上述方法测A500,根据标准曲线读出蛋

蛋白含量测定及western步骤

蛋白的提取和定量 肺组织用预冷1×TBS洗净后,加入含PMSF的RIPA buffer(冰上操作,310ul,决定未来的蛋白浓度和蛋白液体积),50-60mg肺组织砸碎放入1.5ml离心管,冰上孵育1h,10000转4℃离心10min,转上清至新管。裂解液分装后保存于-70℃ 蛋白质定量:BCA蛋白测定法 ①根据样品数量,按50体积BCA试剂A加1体积BCA试剂B(50:1)配制适量BCA工作液,充分混匀。BCA工作液室温24小时内稳定。 ②完全溶解蛋白标准品(BCA试剂盒中,BSA原浓度2mg/mL),稀释到1mg/mL。 ③将标准品按0,2,5,10,15,20,25 ul标准品孔中,加蒸馏水稀释标准品的 ④加样品2uL加到96孔板的样品孔中,加蒸馏水23微升。 ⑤各孔加入200微升BCA工作液,37o C放置30分钟。同时打开酶标仪预热。 注:也可以室温放置2小时,或60o C放置30分钟。BCA法测定蛋白浓度时,吸光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加深。并且显色反应会因温度升高而加快。如果浓度较低,适量在较高温度孵育,或延长孵育时间。 ⑥测定A570的波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浓度。 ⑦计算调蛋白时所需TBS和RSB的体积(调所有样品浓度至3-5ug/ul): 总体积=蛋白体积*蛋白浓度/3(ul) RSB=1/5*总体积(ul) TBS=总体积-RSB-蛋白体积(ul) 先加RSB(对蛋白有保护作用),后加TBS。最后放于-70℃保存。 Western Blot SDS-PAGE 1. 玻璃板:注意对齐、夹紧,防止漏出,短板朝前。 灌至距绿线1cm左右,用dd水封顶,放置30-40min。状况好时往往能观察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