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对目前经济调控政策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行对目前经济调控政策的选择
摘要:2010年第四季度至今,中国人民银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本文从货币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原因出发,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对比了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工具。
关键词: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利率
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交替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和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维持经济平稳发展。
一、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变动的政策调整及其经济背景
中央银行主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工具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2011年初至今,已经历经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二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出台这些政策的原因、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货币总量快速扩张,流动性充裕。2010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7%,我国货币总量快速扩张态势明显,急需央行出台稳健的货币政策改善流动性充裕的现状。
(二)信贷规模增长迅猛,通货膨胀压力较大。2010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同比增长4.6%,央行通过相应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发出明确的紧缩信号,防止银行信贷增长过快或失衡和通货膨胀。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带来潜在风险。2010年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几乎每月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是,地方融资平台等问题也随之浮现,特别是固定资产中房地产的投资增速不容小视。
二、从内部因素角度比较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
(一)传导机制
央行所调整的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机制是: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会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基础;另一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上调会使货币乘数减小,从而降低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倍数。而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和税收、价格信贷杠杆一样都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中央银行对利率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调节和控制利率的总水平使其既能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又能引导社会资金供求变化调节和控
制利率结构优化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经济制度
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利率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利率,因此利率水平并不能反映资源的配置,目前我国利率水平和结构的确定均由中央银行统一管理,商业银行的利率浮动空间十分有限。而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调整的政策效应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能否对银行贷款产生直接、决定性的作用,二是借款人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依存度高则货币政策的效果好,反之则差。
(三)政策效应
1.投资效应
根据凯恩斯的投资函数i=e-dr,其中e为自主投资,d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r为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利率,贷款利率r的提高使资金的使用成本上升,直接导致投资i下降;另一方面,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势必削弱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继续扩大银行融资的需求。
2.储蓄效应
如果利率持续较低甚至为负值,势必造成居民存款的大量减少,从而导致间接融资难度加大,不利于投资合理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存款利率的上调使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稳定增长,有利于充分挖掘国内闲置资金。
3.信贷效应
央行多次上调准备金率,降低了放贷规模的高限,不仅压缩了商业银行的可贷空间,防止出现信贷迅速扩张,而且引导信贷资源合理配置,商业银行本着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调整,做出信贷资源配置的最优选择。
三、从外部因素角度看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的不同
热钱又称“逃避资本”,它是指为追求高收益及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2010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美国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使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加之央行日前加息,导致中美利差再度扩大,令本已憧憬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更有兴趣,更有动力涌入中国进行套利交易。加息与热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当前“升值与加息”预期双双加强的时刻,嗅觉一贯灵敏的热钱很可能会大规模涌入中国,以期从中获取高额回报。
加息在短期内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并导致外部资金流入削弱调控效果。按经济学理论,抑制通胀方面,升值和加息是可以替代的。一般而言,央行加息是为了降低通胀预期,抑制资产泡沫。但在全球资金一体化的背景下,加息未必能够抑制通胀。投资人可借道大宗商品ETF 把握通胀时期的投资机会,如果热钱一旦涌入会造成连锁反应,即可能迫使央行增发外汇占款人民币投放,导致全社会流动性更为充裕,背离收紧流动性的初衷。“趴”在银行账户中的热钱分享利息收益和汇率收益,这一部分热钱在加息后可能会大量增加,削弱了加息带来的政策效果。而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效果,是没有直接影响的。
四、政策效果与结语
总之,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作为常用的货币政策在传导机制、实际操作和政策效应上都有一定区别,而且在使用利率工具时要特别注意国际因素对国内金融的影响。而2011年第一季度央行在提升存款准备金率与加息之间交替频繁使用,显示货币政策正在加速回归常态,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预期效果,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和金融运行平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央行在调整流动性的过程中,要慎重的使用利率,科学的使用好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因为利率对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胀有直接关系,加息推动成本升高马上影响到每一个企业;而存款准备金率,直接影响贷款投放的规模、速度和水平,它是间接影响到企业。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虽然对于银行的盈利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银行现有盈利水平下还是可以承受的。另一方面,本轮通货膨胀是在开放经济下出现,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共同影响下的通货膨胀,单纯通过加息来紧缩国内货币供给,不能引导国际热钱撤离,这样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根治通货膨胀,甚至可能加剧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高悦.浅谈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
[2]谷秀娟,张自广.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分析[J].理论探索, 2008,(1)
[3]郑远超.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原因及效果分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