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2卷【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新课标全国Ⅱ卷)

24. 【解析】考点:史学理论。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记述内容不一”,“常遇人传颂黄帝事迹”,“择其言尤雅者”。A项与题干“记述不一甚至荒诞”矛盾;史学著作历史文献记录没有要求说“一定”(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排除C项;历史文本记录具有主观性,排除D项。

25. 【解析】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宋代“不抑兼并”,即放任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严重,必然导致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减少。(土地是一定的,集中在地主手中的多,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就少。小学数学题,呵呵!)B项中的流民问题严重,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不过,该项推测也属合理)。A、C与材料及史实不符,C项公然与题干冲突。

26. 【解析】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北货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悉盐铁粗重之类,南北互通有无。B、C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材料可以体现岭南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但仅从南北运输数量,无法直接体现南北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排除A项。

27. 【解析】考点:中国古代文化。

能力: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清代小说兴盛的背景。依据基础知识可直接作答。A与史实不符,B与材料无关,D在材料中无体现(材料体现了爱好小说者甚众,与“价值观”的整合无关)。

28. 【解析】考点:中国古代戏曲。能力:常识。

本题分析:古代戏曲把人物脸谱化,显然没有真实再现历史,排除A、C;脸谱化的结果可能提升也可能贬低(即歪曲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排除D。

29. 【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能力: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清政府在国外设立领事馆,说明清朝抛弃“天朝外交”体制(我是全天下主宰,“天下观”),转向近代外交(国与国外交,“国家观”)。

30. 【解析】考点:中国近代经济。

能力:基本史实,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排除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民党还是有意保护“物权”的);“未得肯定”与“阻止”含义不同,排除B(况且仅是“减租”而不是“抗租”);C项与材料及史实无关。

31. 【解析】考点:新中国的教育。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本题分析:“全国各高校”开设政治课、文化部举办马列讲座,旨在对“全社会”进行政治教育,排除B。CD与材料无关。

32. 【解析】考点: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

能力: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辩护人打动陪审团,说明辩护人得到了多数票支持。常识:雅典陪审法庭中的陪审团投票,以多数原则决定罪责及惩罚:第一轮对被告有无罪责进行投票,如有罪则就进行第二轮投票,以确定如何惩罚。

33. 【解析】考点:美国联邦制的建立。能力: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1787年“3月”,对“现行制度”进行变革。解题关键为“时间”。当这封信出台时,美国尚不是联邦制,美国宪法是当年9月份通过的(考查的知识点太细了),排除A;“三权分立”也不是“现行体制”(注意时间),排除B;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无关,美国独立时已于英国脱离“母子”关系,排除C。

本题分析:考生需要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的具体时间。

34. 【解析】考点:西方近代代议制度。能力: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19世纪晚期,德国已完成统一,排除B;19世纪晚期,欧洲各国勾心斗角拉帮结派,但离“战争”还有“时间差”,D项与史实不符。C项不是“骨子里”的原因,德国的专制色彩是“娘胎”里带的,排除C项。(C项再解读:按照“宇宙真理”,那啥决定啥,前者不是“消解”而是“推进”后者才对。请不要联系此时本地哦!呵呵~)

35. 【解析】考点:斯大林体制。

能力: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1931,赶超先进国家。

40.(25分)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8分)

(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

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6分)

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

助长保守思想。(11分)

41.(12分)(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4分)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

走上民主道路。

45.(15分)(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6分)

(2)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9分)

46.(15分)(1)议员选举和科举功名相联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一定限制;仿行宪政,议事原则自下而上,少数服从多数;军国大政仍归君主。(10分)

(2)进行制度设计;为之后的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资源。(5分)

47.(15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罚。(5分)

(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10分)

48.(15分)(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6分)

(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4分)

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5分)

2014年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新课标全国Ⅱ卷)

24. 解析过程:该题以“周礼之‘雅言’”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我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出现了“雅言”。《辞海·雅言》条说:“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今的普通话。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西岐(今宝鸡市东岐山县)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再就是西周的统治中心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一般来说,首都所在地的语言就是官方语言。故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陕西。故C项正确。所以该题答案为C。

知识点: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5. 解析过程:该题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法律规定”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首先要解决一个隐性问题,即“拿养子财产”的主语是“谁”?根据常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受宗法制度的影响,这个主语应该是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其次要解决的问题,该题表面上看是父亲在处置“亲子”和“养子”的财物问题上,秦朝与西晋两个时期,在法律条文上的不同规定,而实质上是在考查儒家思想在这两个时期社会地位的变化。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遭到了压制甚至镇压(如焚书坑儒),孔子所提倡的“父父子子”和孟子倡导“父子有亲”等道德规范,当然得不到治国者的认可,更谈不上采纳。到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取得了“独尊”的地位,“三纲五常”(其中就包括三纲之一的“父为子纲”)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封建礼教(或儒家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更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魏晋时期,盛行“名教”,“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所以,题中西晋时期,在法律上,父亲取得可以自由处置亲子和养子的财物的权利,表明父权的强化,更是“父为子纲”重要体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儒家伦理道德日渐强化(因为“法”体现的是国家亦或封建君主的意志)。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父亲在处置“养子”财产问题上的权利,而不是“养子与亲子间的权利”,更不是什么“血缘亲情淡化”的问题,所以A 、B两项均错误;题中信息有“宗族利益受到保护”这样的作用,但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