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中要提倡让学生通过探索、思考、观察、质疑等过程去主动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计算机综合设计课题。
在综合设计中要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习惯。
一、确立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精确。
确立教学目标要从三个方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要明确,明确学生需要达到怎么的学习效果和即将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明确了这些目标,我们才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二、选择适当的学习任务和教法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任务分解驱动法作为探究式的教学模
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任务的创设,基本由教学情境引出,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完成课程。
在具体教学中,给学生若干个小任务,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践、合作,最后达到问题的解决,并能用所掌握的理论去解决类似的学科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的协作水平和凝聚力。
精心构思和设计任务,使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让学生亲历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提高和发展。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的个人能力,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在学生操作前进行必要的交流,可以启发多样的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方向,使学生知道怎么做,去哪里做。
同时操作过后,给学生阐述的机会,提出不同的意见、建议。
与教师直接传授相关操作给学生相比,学生更喜欢同伴发现的知识点或操作方法。
三、主要教学措施
(一)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阶段就使他们对计算机产生兴趣。
教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的这种兴趣和好奇变成正迁移。
例如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制作演示文稿》的内容就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首先教师出示一件powerpoint小课件,其中的一些简单动画效果、幻灯片间的切换效果都会使学生兴趣倍增,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这个软件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你想尝试制作吗?紧接着教师
出示学习小任务:我们一起尝试制作一张简单的幻灯片。
这样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空间。
师生间、学生间在平等、民主、理解的场景中进行教学活动。
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学习信心;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应给予,在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给他们设置一定难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中都能产生成就感。
(三)引导启发学生探索问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习惯十分重要,这不仅能使教材问题深化,同时也使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能达成共振。
(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意识
做为教师不仅要采取灵活的方法让学生把知识领会,同时更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学到知识才是一堂成功的课,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真实体现,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参与学习,不断激发和引导学习需
要,提供更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使学生能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具有不同学习特征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励,个性得到张扬。
四、有效的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促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实现,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教师研究学生的学,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在吸收中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提出具体化的要求。
采用任务分解驱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的最后,需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准确合理地做出反馈。
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在一节课的过程中,通过各个小任务,对作品进行操作、美化,对于自身的作品有着比教师更深的认识,充分给学生表达自身作品的时间。
在自评以后,听听同学对自己作品的看法,无论是肯定或者否定的都能使学生受益匪浅。
同伴的肯定能更好地激发对于自己作品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而同伴提出的缺点,也能使学生更深地认识自身的缺陷,从而去改进、改善。
作为信息技术课,运用先进的教学评价手段,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掌握的知识和不足。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一般学科,组织教学难度比较大,因此组织教学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稳定学生情绪、维护课堂秩序、增强学生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希望能通过校本研修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课堂驾驭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引入一定的教学策略,首先要把握学科规律,融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校本研修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在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中得以优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关键靠我们自己去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从而使我们的教育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