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分析
一、大学生政治心理现状
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是指作为自然人的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与社会政治相关的一系列心理反映,它包括通过情感、态度以及愿望信念等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社会的政治制度、价值评判、道德选择以及公共文化等方面的心理认知。
令人欣慰的是,现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
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忽视一种现象:以犬儒主义为主要表现的消极政治心理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接受,现代犬儒主义作为一种症候有在大学生群体中弥散的趋势。
现代犬儒主义意识是一种扭曲的政治心理,是大学生在其政治化过程中形成的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政治认知。
犬儒主义曾是古希腊的思想流派之一。
曾经的犬儒主义者主张摒弃一切主流社会的价值标准和是非尺度,拒绝一切现实世界的利益;他们认为世界上唯一值得追求的是善,世人应该固着(在心理学上,固着是指一种对刺激的保持程度,或不断重复的一种心理模式和思维特征)于对道德的无止境的趋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变,时至今日,犬儒主义意识虽仍然存在,但其内涵和主张已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其一,现代犬儒主义已不再把道德当成唯一的追求,认为存在即合理。
他们改变了原有的对道德的主张,认可并接受了世俗社会的评判规则和价值标准,他们“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一种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种不认同的接受。
”[1]其二,现代犬儒主义否认道德的价值意义。
他们抛弃了习得的道德认知和是非标准,德行选择上奉行“难得糊涂”、“知白守黑”。
在现代犬儒主义者看来,世事本无所谓是与非,行为也无所谓善与恶,“神马都是浮云”。
既然德行虚无,世事当然也就没有崇高与低贱之别,行为选择当然也就不必要计较道德意义了。
其三,现代犬儒主义彻底灭失了希望。
他们不仅怀疑现在,也怀疑未来;不仅对当下不报希望,对未来也不报希望。
希望的灭失导致“现代犬儒主义甚至不相信还能有什么办法改变它所不相信的那个世界。
”[2]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对现代犬儒主义进行正确界定,直面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消极政治心理,更重要的是要警惕犬儒主义这一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弥散。
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倚重力量。
如果现代犬儒主义思想被大学生群体接受、认同甚至内化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组成,其后果令人堪忧。
现代犬儒主义在大学生中弥散的结果将产生以下消极作用。
第一,它将使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消极。
“消极认同现状,
默认不信任的存在,甚至将不信任转化为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消极信任”[3]是现代犬儒主义政治态度消极的典型表现。
如果任由犬儒主义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弥散,那么,可以想见,大学生们将表现出“年少老成”之态,虽年纪轻轻却似看破红尘。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职场上,他们将对遇到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采取消极接受或默认,不反抗、不抗争的态度。
国家的发展,世事的变革,一切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会变得“没有关系”。
如此,这种政治消极将演变为可怕的社会危机――没有希望就不必要作为,没有作为就绝没有可能。
这种冷漠将导致大学生这一精英群体由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
变成社会变革的看客。
我们甚至可以预见,大学生政治态度消极的终极结果――国家因丧失社会精英们的支持而丧失
活力,富国强民的中国梦最终幻化成为虚幻的空中楼阁。
第二,它将使大学生的道德知行虚无。
大学生们虽未出茅庐,但凭借发达媒体提供的海洋信息,完全可知天下事。
社会原本复杂,世事本来难料,加之不能完全摒弃的人的劣根性,不断“教育”着心智尚欠完善的他们。
社会上的贪污、腐败、虚假、欺诈……使他们偏颇地认为“江湖险恶”,甚至极端的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可为的;人不能大善,那就大恶,不能流芳千古,那就遗臭万年。
大学生们的这种认知正是犬儒主义意识在道德知行问题上的解离。
犬儒主义作为一种症候在大学生中流行的结果,
将使他们接受这样一种观点:无力改变社会,那就只能适应社会,抗争无果,那就隐忍、逢迎、利己。
这种意识不仅使大学生在事实上否定对传统道德的认知,而且使他们的内在道德感消失。
如此,其行为选择上出现道德虚无甚至道德无耻就不足为怪了。
第三,它将消减大学生进取向上的锐气。
古往今来,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都需要全体国民的一致向上,尤其是精英分子的锐意进取。
今天,要实现中华腾飞的中国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必须“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下大功夫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下大功夫了解党内外对改革开放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下大功夫了解地方、基层和群众在改革方面做的有益探索。
”[4]然而,现代犬儒主义的思想意识却诱导着大学生们在现实政治面前“心如止水”,放弃责任,放弃希望,放弃追求。
如此,现代犬儒主义的思想主张在事实上消减着大学生们进取向上的锐气。
它的弥散将使大学生们拒绝政治,远离时代,谋身不谋国不谋政,不思变、不作为,国家社会“与我无关”。
现代犬儒主义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康发展的桎梏。
二、大学生消极政治心理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群体中以犬儒主义情节为代表的政治心理,无疑是一种带着负性情绪的消极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
这种消极的政治心理主要缘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格不完整。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
拥有完整人格的人,能够正确区分是与非,辨识善与恶,能够以辩证的态度分析现实,敢于面对挑战。
而人格缺失者在复杂的社会面前则会表现出是非不分善恶不明,政治上怀疑一切,道德上知行脱节,挫折面前抗压能力降低等等。
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其人格形成的过程。
出身于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其接受的早期教育和后天影响各不相同。
有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看到过不公,体会过无奈,也品尝过不易,加之媒体信息的强化,使得部分大学生没能形成完整健康人格。
人格缺失使部分大学生面对学业中的困难、择业中的压力以及自身的能力,出现了上述人格缺失的种种表现。
这也是部分大学生放弃希望,进而接受犬儒主义思想意识,形成消极政治心理的心理基础。
第二,强化作用的影响。
虽然强化理论更多地强调了外部因素或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但其在大学生消极政治心理形成中的影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
根据心理学理论,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称之为正强化。
如果一个大学生在曾经的生活中看见过或经
历过对外部事件无法操控的经历,那么,就可能因正强化效应而出现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会导致人因动机水平下降出现消极行为。
今天,多数大学生没有令人羡慕的社会支持系统,走到人生的重要路口,他们无法与某些人“拼爹”。
同时凭借发达的媒体,他们又看到了腐败、公权私用等等社会现实,甚至在校园生活中也能深受其害……久而久之,只有犬儒主义思想才能让他们心理平衡,这种无奈的情境使他们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不得不放弃努力和抗争,并以不认同的方式接受所谓的现实,大学生犬儒主义情节因之而产生,消极政治心理由此而形成。
第三,参照群体的引导。
出于归属感的需要,人们往往都会归属于某一个或某几个群体,大学生也不例外。
因为人们对所从属群体的认同感,往往使群体的规范在其身上产生明显的参照效应。
由于群体的权威以及个人归属群体的心理需求等内外因作用,人们会倾向于选择与群体一致的态度与行为,因而群体在个人态度的确立上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大学生群体中除少数富二代、官二代外,多数学生靠自身一己之力,无法规避自己遇到一系列现实问题:高考时地域间的不公平、求学中奖惩的偏颇现象、就业时的拼爹行为……如此,作为“弱势”群体的大学生们只能选择“知善而不善善,知恶而不恶恶。
”“在人们因为长期失望而干脆不抱希望的时代,在一个因为价值世界长期颠倒以至于人们
干脆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价值,彻底丧失了价值缺失的痛苦时代,犬儒主义就会表现出来。
”[5]当群体的无奈最终演变成个人选择的时候,消极的政治心理就形成了。
三、规避大学生消极政治心理的策略分析
要在大学生中规避消极的政治心理,使大学生改变“不问世事”、“随遇而安”的处事原则,根本点在于在正确认知的前提下,坚定大学生对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使命认同,促使其扮演社会角色行为时,自觉选择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态度和行为模式。
第一,强化政治信仰教育,发挥其在政治心理形成过程的导向作用。
所谓政治信仰是指“人们发自内心对某种社会政治思想理念的真诚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是深刻的政治认知、炽热的政治情感和有着健康出发点的政治动机的有机统一”[6]。
政治信仰在大学生政治心理形成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
针对部分大学生政治心理的表现――政治认知上的模糊与偏颇、政治情感上的消极与冷漠、政治信念上的彷徨与摇摆等,必须加强政治信仰教育。
只有以正确的政治信仰作支撑,才能使大学生们坚信并真正理解、坚决拥护国家现行政治制度,才能使其真正理性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以及自己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承担政治义务,并在需要进行是非判断和立场抉择时,以正确价值观为基础对各色政治思潮和理念进行鉴别,选择正确的政治行为。
为此,要摒弃犬儒主义思想
影响,规避大学生的消极政治心理,在疏导与灌输相结合基础上强化政治信仰教育势在必行。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灌输”这一种教育模式遭到很多人士的抨击甚至否定。
其实,作为一种传递政治理念的手段,“灌输”本身固有的存在于国家的一切活动中。
从心理学角度看,“灌输”也是一种强化,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习得道德理念和政治意识,而且可以润物无声的克服大学生的政治偏激和冲动,固化正相教育的政治理论、价值观念。
灌输在大学生形成积极政治心理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第二,从政治认知教育入手,矫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基础。
所谓认知是指人对作用于人体感觉器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
政治认知是形成政治心理的基本前提。
能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现实,学会辩证分析复杂矛盾是形成良好政治心理的首要条件。
进入青年前期的大学生们已经接受了十几年的正规学校教育,他们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简单的说教不能得到他们认同。
因此,要规避大学生的消极政治心理,不仅要坚定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信心和信念,展现个人及国家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而且要从基本的政治认知入手,引导他们科学分析消除社会弊端的可行性,帮助他们在正确、准确的政治印象和政治知觉基础上自主形成政治判断,从而主动规避抵御犬儒主义影响,进而优化自
己的政治心理。
第三,关注大学生的政治情绪情感,发挥其对政治心理的影响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情绪情感作为心理过程,某种程度上可以在人的行为抉择中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年龄基本在18―23岁之间,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最后阶段,加之人生阅历有限,对社会现实问题与自己的政治需求不能完全实现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因而当需求受阻无法实现时,情绪和情感尚不稳定的大学生们,难免因即时情境影响而表现出情绪情感波动,甚至基于现实中的一些负性新闻而产生政治情绪情感上的逆反。
有此前提,犬儒主义获得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也由此,基于主观情绪的心理反应――消极政治心理得以产生。
因此,要规避大学生消极政治心理就必须引发大学生对主流社会政治教育的正向情绪情感反应和认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行为选择。
如此,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对主流政治的认知和接受,主动内化而形成积极的政治心理。
总之,大学生的积极政治心理,关乎其自身更关乎国家社稷。
“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大学生真正认同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是自己毕生的使命,修身自律,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现代犬儒主义才会在这一群体中被弱化甚至灭失,这个精英群体也才会有积极健康的政治心理支持而真正成为国家的中坚栋梁。
[参考文献]
[1]韩美群.现代犬儒主义思想及其负面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022.
[2]徐贲.当今社会的现代犬儒主义[J].时代潮,2001(17):37.
[3]钱佳.试论当代中国社会犬儒化倾向――从当下中国社会“不信任”现象说起[J].黑河学刊,2013(4):2628.
[4]程恩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N].人民日报,20130904(007).
[5]陶东风.谈犬儒主义[N].学习时报,20070312(006).
[6]赵宝新,赵丽新.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培养与优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5(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