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玉公路文物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级高速公路西安大环线渭南至玉山段公路工程文物影响评估报告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省级高速公路西安大环线渭南至玉山段公路工程文物影响评估报告
一、前言
省级高速公路西安大环线渭南至玉山段公路工程是陕西省规划建设的“2637”高速公路网中西安大环线的重要组成路段。该线路起点位于渭南市境内的水城堡村(连霍高速公路赤水立交处),经临渭区、华县,终点至蓝田县境内的北王村,拟建项目推荐方案建设里程40.15公里。
华县因处于华山的姊妹山少华山脚下而得名,位于秦岭东部、渭河南岸,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湿润,素有“天府”之称。县域内地势南高北低,地貌构成上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县。是国务院印发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三个重点经济区之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时期,秦武公十年(前688),在渭河以北设立下邽县。秦统一中国后,在下邽之东设莲勺县,隋大业元年(605)莲勺并入下邽;前秦苻坚甘露二年(360),在渭河以南设臵渭南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在阳郭塬一带曾设灵源县、中源县。自汉高祖二年(前205)以后,曾多次设郡,历经数次变异沿革,分合兴废。元代至元元年(1264),下邽并入渭南,从此,渭河南北统一于渭南县。其后虽隶属变换频繁,但疆域未变。1984年1月,渭南县改设渭南市(县级)。1995年5月,原渭南地区改设渭南市(地级)时,县级渭南市撤销,改设
临渭区(县级),沿用至今。区内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南部有沋河川道生态风景区、石鼓山省级森林公园,中部有全国仅存的秦始皇焚书台灰堆遗址和渭南八大景之一的“六姑泉”,北部有唐代慧照寺宝塔、寇准墓茔和白氏祖茔,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公元前379年始臵蓝田县,迄今已有2370年的历史,因境内盛产美玉而著称。地貌地形复杂,南部为秦岭山地,中西部川、塬相间,北部是横岭。海拔418—2449米。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宜林、宜牧、宜粮。农业资源丰富。蓝田县是人类始祖的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闻名中外的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唐朝诗画家王维辋川别墅遗址,被誉为“第二敦煌”的佛教净土宗胜地水陆庵,蔡文姬纪念馆、兼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的省级自然风景区王顺山森林公园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
二、调查经过及方法
1、组织情况
此次调查受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委托,并经陕西省文物局批准,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实施。我院组织业务骨干,对已选定的A、C、C1线及稠水河—赤水河走廊方案沿线进行了规范详细的考古调查,掌握了沿线的文物分布情况。
人员组成如下:
孙伟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考古研究部助理研究员
田亚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考古研究部研究员
孙顺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监察室主任
陈军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泾渭基地副主任
朱艳玲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与文物》编辑部编辑
王亮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办公室科员
2、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本着“既有利于经济建设,又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制定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田野调查工作自2010年11月17日开始,至10月19日结束,历时3天。
在田野调查工作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将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提供的《省级高速公路西安大环线渭南至玉山段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标识的推荐及备选线路沿线的文物信息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并与《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中的对应线路进行了对比,对收集的文物信息进行了确定,并将最后确定的资料复印以备查阅。另外还翻阅了当地沿线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并向当地文物管理部门进行询问,尽最大限度了解沿线已有的文物信息。
田野调查分组分段进行,各组、个人任务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组与组之间采取分段对接调查法,两组相向而行进行对接。调查范围要求在线路标桩两侧各500米范围内,因此要求每组人员分开平行沿线路进行地面踏查,并结合群总走访、图纸分析等对文物分布情况进行判断。调查期间要求对每一处文物遗存进行
GPS定位并确定大致范围、说明遗存范围与推荐线路的准确关系、采集标本、拍照、进行文字记录,最终经过整理形成《省级高速公路西安大环线渭南至玉山段公路工程文物影响评估报告》。
三、沿线文物遗迹
省级高速公路西安大环线渭南至玉山段公路工程由北向南横跨渭河盆地、黄土台塬、黄土沟壑等地貌,地形较为复杂。经过踏勘调查,该路段及可能涉及范围内共有文物点12处,其中古遗址3处,古墓葬7处,碑刻2处。具体简介如下:
(一)C线路方案地下文物遗存
1.忠王遗址
位于高塘镇忠王村,根据文物普查资料及现场调查,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米,有泥质红陶和加沙灰陶片,纹饰有蓝纹、凸弦纹、绳纹,器形有罐、盆等,为龙山文化遗存。地理坐标为北纬34°28′49.7″,E109°37′53.8″,高程378米。
忠王遗址地面调查
位于高塘镇武家堡村,根据文物普查资料及现场调查,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地面散见有泥质红陶、灰陶及夹砂红陶片,器型可辨有盆、罐、尖底瓶、壶等,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存。还
武家堡遗址测绘
发现有龙山文化夹砂灰陶蓝纹及附加堆纹罐残片等。公路设计线从遗址上穿过。地理坐标为北纬34°27′17.7″,E109°37′15.0″,高程425米。
3、大王堡遗址
位于高塘镇大王堡村西侧、北侧,面积约9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暴露有半圆形灰坑,地面散见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片,纹饰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等,器形有鬲、罐等。时代为龙山文化时期。规划公路位于箭峪河谷内,由遗址西侧穿过。地理坐标为北纬34°25′54.7″,E109°37′06.3″,高程493米。
位于高塘镇寺前村东、箭峪河西侧,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7米,地面散见有泥质和夹砂灰陶片,纹饰可见锥刺纹和绳纹,器形有豆、鬲、罐等,时代为商——周。规划公路位于遗址东边沿。地理坐标为北纬34°25′18.6″,E109°36′40.8″,高程487米。
寺前遗址现场核对
5、北侯遗址
位于东阳乡北侯村西北,面积约8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断面暴露有灰坑多座,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灰陶片,纹饰多位绳纹和黑彩,器形可辨有钵、罐、尖底瓶等,时代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规划公路由遗址西侧穿过。地理坐标为北纬34°25′33.4″,E109°36′57.1″,高程505米。
6、北王堡遗址
位于东阳乡北王堡村,面积约2万平方米,地面散见有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器形有钵、盆、罐等,时代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龙山文